第13节
作者:星海灿若      更新:2023-04-27 16:04      字数:4987
  春天来了,清河郡漫山遍野的野花也可以收割一批了,刚好还可以给当地农人创造收入。时知让人把东武城方圆百里的果林都包了三年,每亩果树加价三成,等果树开花时让农人把花摘下来大部分运回作坊做“胭脂”。一些荒地她让人收拾出来撒上花种,到夏天又是一批原料。提炼鲜花精油也会得到纯露,但纯露量多容易坏,所以做出来后除了给自己和身边的女性当每日护肤品用,时知暂时也没想到别的用法,后来干脆放在空间里保鲜,她模糊记得泡澡时倒一些纯露进去还能养生。精油作坊被护院牢牢看着,到春末时空间里的各种花香精油加起来已经屯了四五斤了。一开始时知是打算用瓷瓶装精油的,然而考虑到增值价值,她还是决定用玻璃瓶装。那么问题来了,大良是没有烧制玻璃或者琉璃的工艺的,这也是舶来品,精油的玻璃瓶从哪里来?于是时知又在考虑一件事:是买玻璃瓶,还是用空间的玻璃瓶,又或者直接自己烧玻璃?空间的玻璃瓶质量很好,这是实验用具,时知和崔教授舍不得。时知打算自己开窑烧,烧制玻璃只要知道基础材料和制作方法,工艺没那么难,烧出来绝对比这时代的琉璃那个成色好多了。问题是怎么找原料,沙子好说,石英石似乎努努力也能找到,但纯碱她去哪里找?“开源计划”简直就是个套娃,卖精油要做玻璃,做玻璃需要纯碱,所以她还得先把纯碱做出来。你以为这就完了?做纯碱也需要原料,这个时代有天然碱,可以提取出纯碱,但这个数量稀少,制作太过麻烦。时知要弄的纯碱是人工合成,配方有几个可以选,根据实际情况她打算用路布兰法:食盐、硫酸、碳粉、石灰。时知知道古代很久前就有硫酸了,所以这个方法的原料最好找,然而问题又来了!这里的食盐纯度不行,她还要煮盐。清河郡这边大多买到的是海盐,晒出的海盐经过加工已经算细盐了,但离时知的目标还差点儿。她之前让人煮过一次盐用来补充做实验的量,这次用量加大,她干脆把加工精油的作坊开了个地方提纯食盐。“套娃”这种酸爽真的会让人无比怀念现代,时知欲哭无泪,但要挣钱就不能怕麻烦。第一批纯碱是时知和崔教授一起做出来的,他们用的是化学制剂提纯,这是为了尽快实验烧制玻璃,计划要做的土制纯碱不赶趟了。石英在崔家瓷窑里就有用到,这个比时知预想的还常见,所以也没费力气。烧玻璃的技艺时知很模糊,但她是知道把原料混合后加热会成为玻璃液,也见过视频里吹玻璃的工艺,但她自己不会吹啊,这个得匠人摸索。在她解释了一番后,窑匠们表示这东西似乎比烧瓷器容易,于是就开炉了。崔家的窑匠烧了半辈子瓷器,这还是第一次烧“琉璃”,烧出来的玻璃晶莹透亮,比海外进口的透明度好很多,一行人看到成品都要激动的去祭拜祖师爷了。有制瓷手艺的窑匠们本来就是从小接受“技艺保密”观念长大的,所以听到主家严禁把消息传出去后连他们的家人也不清楚玻璃的事情。崔教授看到成品咂了咂嘴:“透明度不够,瑕疵也不少。”时知点头:“可能是原料纯度问题,也可能是温度问题,回头再实验。”这些玻璃瓶成品在崔教授和时知眼里大体都是“残次品”,做实验用具是绝对不行,但做盛放精油的瓶子足够了!精油在空间里由时知亲用量杯分好瓶密封好,被崔家负责买卖的人手带去了江南。这买卖是崔守平带着人去交易的,夏初时去的,回来时已经夏末了。“这精油比预想的还好脱手,那些卖舶来品的铺子不但抢着要,还想下订单呢。”时知估算到了这个买卖的利润,但还是低估了,她的精油成品比市面的好,品种味道更丰富。纯碱作坊已经把纯碱做出来了,效率不太高,但好歹不用时知亲自动手了。时知把制作玻璃要注意的地方告诉了窑匠,他们烧制工艺品的经验果然不是时知这个外行可比的,不久之后玻璃的制作工艺就有了极大提高。但时知不许他们烧制太多工艺品,一是纯碱产量不高,要留一部分做实验,二就是这东西还是“物以稀为贵”的好,玻璃窗户什么的太打眼,时知还没想过要弄出来。时知在玻璃透明度提高后让窑匠给她烧了一批简易版的培养皿、烧杯、试管和“镜片”,她打算之后找人打磨出透镜,也许能做出简易版显微镜。成品发现都还不错后,时知又让人把蒸馏仪器试着烧出来,瓷器的其实不怎么好用,不透明就无法观察制作过程,增加不必要的原材料耗损。第20章 .福种崔教授看着新做出的样品,……崔教授看着新做出的样品,觉得勉强能用,只不过他猜孙女恐怕还要去做些玻璃品的生意。“玻璃着色的工艺我琢磨出来了,具体怎么做还得研究,要是顺利玻璃作坊之后还会出两套琉璃用具,我打算卖去江南。”时知把花样都画好了。崔教授点头:“物以稀为贵,是不用做多了,那怎么定价?”时知笑了:“爷爷,我听说一套羊脂玉茶具,价值千金,那咱们家这琉璃的怎么也不能便宜了吧?”她这玻璃虽然还没做出来,但最后的成品一定是着色雅致样式别致,保证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珍品”!到时候脱手给江南做买卖的大商人,肯定能赚一大笔。这要是自己开个“奢侈品”店,时知不会这样玩,太平盛世那放到长安自己家铺子就行,那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可惜世道不太平要乱,时知就打算让一部分利。比如她改良的桑根纸除了自己家用,作坊是还批发给清河郡的各大书局和卖文房四宝的店铺的,反正只要交钱就行。说个题外话,造纸是“雅趣”,出产的数量也没那么巨大,所以算不上什么“商业”,只不过崔氏改良了普通造纸术其实还是在造纸业有一定名气了,只不过时知自己还不知道她已经出了个小名。这样的销售模式等于给自己找了一批“经销商”,不可避免的会少一部分收入,但时知她没时间去经营,等世道乱了,开这些店也不过是便宜别人。今年时知专门弄了一个庄子里种芝麻和蓖麻还有葵花籽,这个时代经济作物没有太多劳动力种植,但时知要用大量油脂,他们只能自己解决了。是的,时知打算做香皂,不止是为了赚钱,更多也是为了方便生活,空间里那些香皂和洗漱用品都快见底了。然而不管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在这里都是成本比较高的东西,所以这香皂大概也是个“奢侈品”。时知提前做了几块让崔守平带人去卖精油时一起带去了江南,果然有人识货,下了一大笔订单,约定入冬前到货。时知一开始用猪油做的明显没有用混合油脂做的好,所以她现在不打算现在就大规模制做,得等油料收上来再说。芝麻和蓖麻种子是空间里的,时知还偷偷用了一点空间的有机肥料,她目的在提高产量,这些不是要推广种植的,所以崔教授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神农六号”成熟了,崔教授就差睡到地里了,这几天整日在麦地里带人找麦穗做记录留种。家主府名下的农庄的麦田都种了这个种子,这是大事,时知必须去帮忙做记录还有称量时打掩护。清河郡在家主府名下的庄子有十几个,光种小麦的田地就五百多亩,这些粮食总数很庞大。崔教授和时知分别带人到每个庄子都抽了几个等级田地称重,最好的田产量在三百八十斤左右,最次的二百七十百斤左右,平均亩产三百二十斤出头,清河郡出了“良种”的消息也在小范围传播。种的多了自然瞒不住别人的眼睛,但具体数量只有崔教授和时知清楚。小麦入仓时,时知收入空间一部分,除了要猥琐发育外,也是为了方便长久保存。有了今年的数据,崔教授心里有底多了,他打算把空间另一种种子流出去,根据如今的耕种方式产量大约在亩产二百斤左右,“神农六号”产量有些“不正常”,亩产一百斤到三百多斤,太引人注目了,总要给人一个缓冲。但这足以让清河郡的百姓高兴了,尤其是农人们,他们很多都听说了崔家种出来了“福种”,能让小麦亩产提高一倍,各地地方官也都派人打听具体“换种”的事。崔家表示清河郡的百姓第一年的“福种”的兑换等量即可,也就是说你拿一斤麦子就可以换一斤种子,崔氏发出消息,每个县或者镇可以派几个代表过来换,因为要限量所以得带着可以证明身份的文书。一时之间东武城热闹了起来,清河郡各地得到消息的都派了人过来,甚至有几个县是地方官亲自带着农人代表过来换种。渐渐的整个桐州也传遍了,崔氏放出消息,今年种植不多,得等明年才能给外地的人换种,但外地换种的条件却不能和本地人一样了就按照正常换种的比例兑换,这也算给同乡的福利。崔氏在换种时把崔教授传授的耕种方法也传了出去,并且表示耕种“福种”的农人明年可以自由跟别人换种,这样能更快扩大推广范围。一时之间崔氏“仁善”的名声在清河乃至桐州达到了新高度,百姓原本对世家的畏惧,都添上了几分真心的敬意。崔氏耕种发现了“福种”这是于国于民的大好事,清河郡郡守亲自来拜访崔教授,话里话外都是要上报朝廷给崔氏请功。当然了这也是算他的政绩,可惜崔氏名望地位都不是他摆布的,不然可操作空间更大。崔氏大祖房都挺满意,年前损失的名声不但回来了,还更胜一层,得到升官的族人也算是增强了族里的政治力量。崔教授对于“请功”压根不在意,如果可能他甚至都只想悄咪咪推广,但这个年代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说法,所以郡守要上报他也乐得省事儿。崔氏小麦“福种”亩产达到二百斤,这在长安的政治圈儿引起了一小波轰动。长安的大多数权贵们对于一亩地产多少粮食其实是不清楚的,他们惊奇的是崔清这老小子真回家种地了?还种出来了名堂?而另一部分了解民生的例如长公主和皇帝陛下,他们考量的就多了。长公主更加惋惜没有把崔氏握在手里,这件事对提高她的“民意”支持度有着大大的好处,而皇帝除了高兴,更多是庆幸这事儿没便宜他小姑姑。最近太子参政,朝堂里出现了更多派系,外戚们看皇帝太软弱,有一部分开始投靠外来的“皇帝”了。崔氏送到长安的三千斤“福种”怎么安排,很多人的意见不同,最后长公主拍板都交给皇庄的农人,等明年收获更多再向各地推广。另外一件事就是,进献“福种”这种事应该赏赐的,但人家崔清提前说了,他一门心思种地读书,不接受加官进爵。最后经过运作下来,崔氏得到了个“耕读传家”的楼牌,外加崔氏几个地方官儿升了一级。对于这些虚名崔教授虽然不怎么在意,但这对于推广他的种子确实有帮助,等过几年循序渐进的“提高产量”,他的“神农六号”也许就能在整个北方推广了。时知帮着收完小麦后就没在管换种的事,夏天的那批花提炼的精油质量比春天要好,时知囤了起来,打算进行“饥饿营销”,过几年这花都可能收不上来多少了。到了秋天油料作物收上来了,时知让人用产出的次等品精油混合着做出了精油香皂,这批香皂特意做成了十二花卉的形状,孩童巴掌大小,看着就漂亮。第21章 .选址时知让工匠仿制香粉胭脂盒的……时知让工匠仿制香粉胭脂盒的样式做出一批肥皂盒,香皂就放在里面,再用纸盒包了。花期过了后,精油作坊就只生产香皂了,争取在深秋就能做完订单的数量送去江南。至于为什么不送去长安卖,路途太远不说还打眼,目前为止还没人知道精油是出自清河郡,那些商人都是当舶来品卖的。香皂制作和玻璃上色教上手后,时知就让工人自己研究,她也不是专业的,基本原理教会了得让他们去钻研。玻璃着色和瓷器着色有想通之处,又比瓷器还好控制一点,窑匠在琢磨了一小段时间后,就把时知设计的玻璃茶具做出来了。这两套玻璃茶具烧出来没几天就送去了江南的拍卖行,让江南的商人炒出了天价,听说这两套最终都进了长安贵人的家里。后来时知对账时看到收入,决定明年再弄四套出来,就弄个“春夏秋冬”四景,手底下人一年的伙食费就出来了。入秋不久后,白雀带着一批孩子回来了,人不多就十几个,但时知稍微看了一眼那十几个孩子差不多都是六七岁的模样,其实女孩子占了一半儿,只能说白雀费心了。白雀挑人挑剔的很:“都是孤儿,这大半年选人的标准聪明伶俐是基本的,他们品性也都过得去,还有两个孩子筋骨非常好,很适合习武。”时知觉得自己还是低估自己这个暗探头子了,找回来的孩子超出她预期太多。“先放在我名下的庄子里,教他们认字,观察合格了再说。”她合适的地方还没找好呢!最近太忙了,小麦、精油、香皂、玻璃外加碉堡的事都让时知分身乏术,她实在抽不出精力去安排人找合适的地点。白雀听到小主子的烦忧,忍不住道:“崔氏在桐州北部有一片山林,属下幼时跟着上一任白雀去过那,有一个半山腰处有个地方地势奇特,普通人根本找不到那里,属下有段时间就是在那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