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作者:星海灿若      更新:2023-04-27 16:04      字数:5533
  时知估摸着未来十几年这个山谷都要当成绝密,所以努力减少出山的次数很有必要。到了山腰后房屋建设的情况更清晰了,前两排已经建完了,第三排也差不多快要完工了在上窗户和门。白雀他们这次就负责监工和打杂,这些专业工匠技术都很过关,白雀他们就负责和泥、运砖瓦了。那些工匠们其实是第一次见到时知,他们之前都没与时知打过照面,这次过来时知也特意嘱咐了白雀不用专门介绍她的身份。这些工匠只知道时知是白大人的主子,那必定是贵人,他们忐忑的行礼后就被吩咐接着施工了。时知把整个工地转悠一圈后就进了第一、二排房屋,地面都是按要求铺了青砖石,墙面也刮了腻子,每间屋子都有黑板包括实验室和活动室都没落下。时知挺满意,夸奖道:“做的不错,辛苦了。”白雀跟在身后恭敬的道:“不敢当女郎夸奖。”时知笑了也没在意他的谦逊,做得好就是做得好,这些她都会记下。“这些工匠和咱们自己家的人不同,以后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要主注意,咱们的底细在最好不要彻底透漏出去。”不是时知有疑心病,而是她并不打算关这些工匠一辈子,那现在就要为了以后做打算,让他们知道太多对彼此都不好。白雀点头:“属下明白,等新学员到了后也会给他们立规矩,对待旁人要懂得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时知对白雀的能力是很放心的,继而道:“等山脚的房子建好了就让他们在山谷种地养殖,吃穿都厚待他们,但规矩也立明白了,山腰上的事不许打听学员来了后也不许他们再上来,需要什么你们下去取。”“是。”白雀对主子的谨慎很喜欢,他还担心主子年纪小心软就真把那些工匠当自己人了呢。所有地方都看完了后,时知道:“当初让运输队送来的青砖是把围墙也算进去的,等房子建好了,就把这块平地全部围起来,门口建个找房子,出入都得登记签字。”“山洞那边也建一堵墙,把洞口哪里彻底封死,中间开道门,这道门平日里上锁,旁边也建个小屋子,这样把守起来也方便。”“是,属下会办妥。”时知又看了一下四周的群山,“咱们其实就是在一座大山的腹地,这出口除了那个山洞你让青狐探明白了吗?”白雀是彻底服了,他的确是让青狐已经把整座山都摸明白了。“这座环形山内里虽然多悬崖峭壁,但的确还有两条小路可以出去,不过得有属下和青狐这样的身手爬过个险地才能找到那两条小路,青狐已经给那两条路做了伪装,一般人绝对不可能发现,那俩地方都接着悬崖。”时知听他这样说彻底放心了,有退路就好,不然真遇上什么意外,人家堵了山洞就能给你包了饺子。火炕的事不用时知亲自去教,来之前飞鹞和灵猴就已经看明白原理了,时知把图也画出来了,工匠们眼睛都亮了,有这东西冬天都不用受罪了!房屋盖好一半时,工匠和白雀他们把时知放在山洞里的桌子和板凳拿出来搭了简易的床铺,但如今时知过来白雀却有些犯难。时知却不在意:“我没那么娇贵,找个屋子像你们那样搭个床铺就行,当初荒郊野外住马车都没事儿,这会儿有什么好计较的?”白雀挠挠头:“下次女郎过来,属下肯定能让您有个睡安稳的地方。”时知点头调侃道:“白雀大人自然是有这个本事的。”晚饭简单吃了点,因为时知过来,今天还单独给她烤了只鸡,这应该是白雀特意让人去打的。吃完晚饭,时知在工地附近溜达,想起山洞里快见底的生活物资,白雀带人干活的标准果然是饿不着就行了。时知对身边的白雀道:“祖父带人试种了一批白叠子,它的绒絮可以保暖御寒,祖父给它起了个新名叫棉花,让你派人回清河主要就是运送这批衣物给山里的人过冬,等东西到了你按人头发放,那些工匠也给他们一份儿。”白雀对于家主做的事虽然不十分清楚,却也知道家主如今和过去行事大不一样,他感觉这两年清河的上空都格外光亮了些。“女郎放心,属下一定会安置妥当。”时知不再多说什么,白雀这些人做事很有分寸,她不用再多操心。第二天一大早,时知就听到灵猴说工匠开始弄泥砖准备砌火炕了,心想效率倒是很可以,白雀他们也在帮着施工,时知到底没好意思开口要去“游山玩水”。她决定趁这会儿功夫,干脆带着灵猴、飞鹞山谷转转,最好把山谷地形图画出来,等以后再过来时好具体规划怎么建设。白雀很懂得御人之术,他一早就告诉工匠们,主子为大家准备了过冬的物资,这些匠人们随着工事逐渐完成,心里又开始忧虑起来,就怕再遭遇过去那种“卸磨杀驴”的事儿。如今提前把给他们准备过冬物资的消息传出去,主要是安安他们的心,如今人手短缺,白雀可不想再增加更多人手盯着他们。听说主家给他们也都一样每人一身棉衣一床棉被,几十个匠人感动的眼泪汪汪,他们自从去氓山后都感觉自己活的像块行尸走肉,如今总算感觉到胸口有点热乎气儿了。时知并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拿自由和技术换了安身立命之处,那她给予一些温饱的保障是应该的,只要他们待在这里保持安分,契约精神她还是有的。时知转悠完了山谷,她画了半天的图后找到白雀道:“这次让人给你们带来了些种子,每个口袋都有编号,到时候你让人照着册子种就行,等盖完房子就让匠人们先开荒。”又指着自己画的地图,“这块儿阳光充足的地方先开出来种白叠子,这东西看着不重却占地方,最好是让生活在这的人自己种,种植方法册子上有。”那批种子里有南瓜的种子,时知特意嘱咐道:“那东西长得很大,但它非常好养活,犄角格拉都能种,能当粮也能当菜,还方便储存,半山腰也可以种,这是海外的种子咱们大良还没有几个种的。”南瓜种子崔教授正在考虑要不要看情况放出来,时知这次就先偷偷放这里种一些了。其余就是些萝卜白菜青菜之类菜籽并不少见,时知就没特意叮嘱。看白雀把事儿都记清楚了后,时知确定想说的都说了,这才又去转悠看工事去了。等那排宿舍的第一个火炕砌好了,时知看着没什么大问题就打算离开了,清河还有一摊子事儿呢。碉堡也快完工了,她要去组织精油作坊和玻璃作坊搬迁的事儿,那庄子放太多人看管长久下来也不是个事儿,换到原本就有众多兵勇把守的庄园内也许更不引人注意。只不过这一次,回程的路有些不太平,倒不是遇到了危险,他们沿途听到冀州那边似乎是闹兵祸了,冀州和桐州相近,很多冀州人就跑桐州这边儿避难。飞鹞找了几个逃难的打探,听到的消息说是冀州有个叫游明的带着几千人去刺史府前抗粮税,冀州防御使派兵去维持秩序,结果游明对着原本去镇压他们的当地驻军一番激情演讲,有大一部分驻军因为军饷拖欠太久也跟着闹起来了,最后几股势力竟然合在一起造反了。今年冀州各地不是这里春天旱灾就是那里夏天水灾年景并不好,可朝廷并没有赈灾不说,连赋税都没减免一些,很多活不下去的人都跟着游明的队伍造反了。朝廷据说已经派兵镇压,但具体情况普通百姓也不会清楚,时知听到这些消息心里发沉,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这样的事往后会越来越多。回到东武城,崔教授看到时知后才放下心,一听到桐州西边和北边儿不太平,崔教授就怕他们回来时遇到,一直念叨着早知道就应该多带些人去。时知表示自己还好,桐州现在并没有乱起来,猫耳山附近人烟不多,还算太平。“冀州怎么样了?”时知比较关心这个,冀州之乱不平,桐州也太平不了多久。第32章 .借粮二合一崔教授最近因为忧虑一直没休息好,如今看到孙女平安回来这才松了口气,他无奈的叹一气:“听说冀州刺史被杀了,朝廷派晋州附近的军队去镇压,这仗怕是得打一阵子。”时知觉得冀州刺史死的挺冤,他虽有处置不当的过错,可真的罪不至死,这两年朝廷不断加税还拖欠饷银弄得出了乱子这可不是冀州刺史一个人的锅,可惜叛军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朝廷那只能找他算账。崔教授揉了揉眉心:“前两天桐州刺史王茂和防御史靳忱来清河了。”时知听了这话后眼睛转了转:“他们是不是来借钱粮的?”朝廷拖欠饷银肯定不止冀州,桐州的官员看到冀州出了这种乱子,自然要想办法解决的。崔教授点头道:“是啊,崔氏是桐州最有势力和名望的家族,只有把崔氏说动了,别的家族才会跟着掏腰包。”对于这一点时知是很认同的,但她想的更多,这次可以借但下一次呢?国库空虚是大家都知道的,这种拖欠饷银外加增加赋税的事肯定还要时常发生。时知想起朝廷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嘲讽道:“他们开口借可说了什么时候还?如今寅吃卯粮,他们哪来的还账能力?”“眼前这一关都难过去,他们哪还有余力去考虑以后?”崔教授这两天看着这两位封疆大吏着急上火的样子也不是不同情。可崔氏又不是他一个人的,况且这朝廷又不是他的,用自己的钱给朝廷养兵这才是傻子呢,可又不能真的一毛不拔。这种情形下,时知也是赞同借粮的,她想了想道:“族里有讨论结果吗?”崔教授嗤笑:“他们大概是不想出太多,但又怕真出兵祸危机自己,吵吵了两天也没出个切实结果。”时知早就知道崔氏大祖房的旁支族人是个什么德性了,要不是脑子拎不清楚,也不会仅仅因为嫡脉子嗣出问题就衰落成这样子,看看人家别的世家,旁支子弟该出息的还是出息。时知冷笑:“等过几年,一定要好好腾出手给族里修修枝,这些年他们是被原先的家主惯出一身毛病”但现在还不是动用雷霆手段的时候,外患未解时知决定先忍一忍那帮脑子不清醒的家伙。她心里大概估算了下存粮对崔教授道:“爷爷,咱们可以给一部分粮,家主府前两年的陈粮都可以给他们,大概还有将近两万担,刚好也当清理积压存货了。”崔教授诧异的看着孙女:“你想做交易?”他这孙女可不是个吃亏的主儿。时知笑了:“知我者祖父也,有家主府这两万担粮食,族里再拿五千担,所有人眼里这几乎是崔氏大出血了,这个诚意相信刺史和防御史都会明白的。”崔教授算了下,的确是这样,崔氏田地在桐州有很多,这个世界幅员更加辽阔,土地资源并不短缺,崔氏经营几百年,光桐州地界的土地就有六七万顷土地,当然了这说的是整个家族,那家主府也是占了上万顷土地。注意了这里说的是“土地”并不是良田,这些“土地”除了产出固定适合生产粮食良田外还有林地、山地和没有开垦的荒地。而“良田”又分为上等田、中等田和下等田,桐州地界家主府的万顷田地中良田只有两千顷也就是二十万亩。看着也很多了对吧,但换算一下产出,崔教授他们过来前,风调雨顺时上等良田平均亩产百斤出头,但大多时候旱涝灾害每年都有,所以一亩地产出几十斤是常态,很多时候甚至颗粒无收。崔家农庄上的农人其实算是卖身的佃农,但就像崔氏这样的顶级世家劳动力也是不够用的,所以有一多半良田会租给普通百姓耕种,田租五取二,每年因为年景不同再加上田地产出不同,每亩平均下来也就二十多斤。作为土地的主人,田地交税也是地主的事儿所以每亩地还要交一斗田税也就是六斤粮食。家主府出租了大概十五万亩土地,最好的年景田租收入粮食三百万斤左右,也就是三万担,当然这是前几年的数据。今年桐州总体上没闹大规模的旱灾和涝灾,加上小麦和蜀黍的新种子还有新的耕作方法在桐州推广,家主府在桐州地界的租子的总共收了将近四万担粮食。因为有“神农六号”在崔氏农庄种植,崔教授改良了套种耕作方法,把“两年三熟”这种在这个时代只有雏形还不成熟的耕作模式进行了改良,在庄子大规模实验并获得了成功,今年刨除留给农人的口粮入仓大概也有三万多担粮食,然而外人不知道这事儿,明面记录入仓的粮食是一万多担。家主府现在田地收入只有桐州的收粮食,桐州以外的土地和庄子一部分已经出售,剩下没卖的这几年都是直接换成金银送回来的,毕竟粮食太多运输不方便不说还容易损坏,所以账面上一年也就入账五万担粮食。这些粮食除了自己吃还要拿来养仆婢、工匠、护院兵勇,家主府还有着马场和养殖场这也需要饲料粮食供给,外人眼中家主府还真没有多少存粮,一下子拿出两万担粮食真算大出血了,半年的田地收入呢。崔教授一时想不出孙女想干嘛:“那咱们用粮食交易什么呢?”时知神色有些雀跃:“官职和蒲尊山的地契,不管桐州刺史也好防御使也罢,他们手里有的不也就是这点儿权利了吗?”既然朝廷拿不出钱还账,那用官职和一座煤矿换些钱粮也不是不行的。崔教授嘴角疯狂抽搐,他怎么才知道自己这个孙女还有当“奸商”的潜质,这种话竟然就这么从她嘴里出来了。“也不是不行,”崔教授其实也觉得可行,既然要出血,那换点什么总算不太亏本。时知美滋滋的道:“爷爷,清河郡都尉的职位和一座煤矿让桐州刺史和防御史去朝廷那里运作下应该问题不大吧?”都尉掌握一郡军事,职位仅次于郡守,是正四品武官,品阶不高不低,统兵两千人,官职实权恰好也不大不小。其实原本清河郡的都尉是崔氏控制的职位,毕竟在大本营嘛,所以这个职位以前尽管不都是姓崔的做,但全都是拜在崔氏门下的官员任职,可七八年前崔清辞官后不久这个职位就脱离了掌控,而崔清当时因为儿子去世对任何事都心灰意冷也没再争取。这是崔教授和时知过来前的事,他们穿过来时光适应新身份已经自顾不暇,根本没有余力去挽回政治资源上的颓势。至于煤矿,现在大多数取暖和冶炼主要是还用木炭,煤矿挖出的“黑炭”现在大多还是穷苦人家冬日用来取暖的,所以煤矿并不怎么值钱,蒲尊山是桐州一座大型露天煤矿,从朝廷发现到开发有四五年的时间,但因为用途不大,开发的产量并不多,时知惦记它很久了。别看时知这么稀罕它,外人眼里这座煤矿大约就是个“添头”而已。崔教授沉思片刻道:“我写信给三老爷,让崔玉烟回清河。”崔玉烟是崔三老爷崔静海的庶长子,今年二十四岁,读书没什么天分,打小喜欢舞刀弄枪十七岁时就被三老爷送去军营了。听说崔玉烟现在在越州军营已经混到了正六品的子将武官官职,也算是族里比较有出息的后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