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
作者:星海灿若      更新:2023-04-27 16:06      字数:5392
  檄文内容是郑氏如今得天之隽佑歼灭伪帝匡扶天下清明,清河崔氏六房其四皆感念其大义愿归附于郑氏共匡社稷,清河大祖房倒行逆施甘为伪帝爪牙,不日郑氏将兴兵讨伐。清河崔氏六房的族地除了大祖房在清河,南祖房在湖州,其余四房的族地都在宁州和甘州,如今这些地方都是郑氏的地盘儿。“郑氏是想把清河架到火上烤吗?”时知没生气那四房做的事,平日里没事儿的时候都想互咬一口何况是如今这种局势,他们已经成为郑氏砧板上的鱼肉,为了生存怕是做什么也由不得他们自己愿不愿意。时知把檄文看了半天,讽刺笑道:“正愁没机会甩掉他们,这次倒是多亏郑氏递来枕头。”很快清河也发了檄文,沉痛斥责了崔氏其他四房的行为,背叛旧主、附逆国贼清河羞于其毫无骨气的懦夫同宗同族,今日以后清河与其他出崔氏五房彻底分宗,再不与其他五房同宗共荣辱,“清河”之名也再不与其他五房共用。并表示熙兴帝虽然帝位不正但景氏却是大良正统,郑氏狼子野心天下皆知,清河绝不与国贼妥协,今景氏虽亡但郑氏不义必遭天谴,郑贼若是来犯,清河一定力战到底。分宗是大事,尤其是清河崔氏这样的老牌世家,他们的名望地位是相互共享的,大祖房如今退出宗族另立新宗,这其实也很冒险。崔氏六房解散的后果就是“清河崔氏”这个牌子很有可能要在以后跌出顶级世家排名,可时知压根就不在乎,崔氏也到散伙儿的时候了,只要清河不倒一切都不是问题。乱世里的世家排名有什么值得在意的,不过就是任人宰割的牛羊而已。大祖房弄这一出儿,所有围观者都有些咋舌,这大祖房倒是干脆,顶级世家就不当了,想来也是,如今最要紧是保存够实力,等天下太平了,现如今的世家又还有几家能留下?郑濂在知道熙兴帝临死前还坑了他一把后就立即决定加快统一的步伐,只要力量足够强,来再多冠冕堂皇的攻击他也不用怕。跟清河这一场仗原本是想准备充足了再打,可如今他觉得趁着清河那边儿也准备不足打或许更好。崔氏没有能领兵打仗的能人,他们现在能守住手底下那点儿地盘儿恐怕都很勉强,有钱有粮可不一定就能打胜仗,之前他们打下冀州也不过是趁着他控防不足钻了空子,如今他腾出手来可不会再让清河占便宜了。这次他一定把后方也布防好再去攻打冀州,总不能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如今北方正是数九寒天,清河在冀州占尽优势,他要是想出兵晋州就要成为他的大本营,晋州太原王氏自从表示跟他结盟后就一直在龟壳子里装死,到如今也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王刻在接到郑氏的出兵命令后就整个人萎靡了,他父亲如今病重,整个太原终于到了他手中,可乱世求存这道题太难了。郑氏和崔氏的大战就在眼前,晋州和冀州马上要沦为战场,他们太原王氏这次恐怕要被逼成为马前卒了。可这场仗不管结果如何对于太原来说都是灭顶灾难,郑氏为了赢一定会把王氏最后一滴血用尽,郑氏若是输那崔氏也一定会清算王氏,就算不死也得成为阶下囚,看看卢家就知道了,那还是清河的外祖家呢。他此刻终于明白祖父、父亲的用心了,族人迁入江南或许还能给王氏传承留点希望吧。王刻在书房发呆了许久,他最终决定把希望放到王钊那里,江南局势复杂却比此刻的晋州安全,他是走不了了,但可以送一部分族中小辈和族中最要紧的东西去投靠王钊,到如今能活一个是一个吧。江南王钊在听到崔郑两家要打仗后整个人就焦虑不已,他虽然和兄长斗得你死我活,可太原王氏毕竟是他的家族,如今父母子侄都在别人手里捏着命他如何能不担忧。小卢氏知道丈夫的心思,她宽慰道:“郑氏还需要世家支持不会对王氏下死手,人在郑氏那里最坏也死不了人的,若是到了阿蓁手里,大不了妾身亲自厚着脸皮去清河求她,想来总能留下一条命的。”当初卢氏一族的命留下了,小卢氏就再没过问娘家的事,只要父母兄弟留条性命,其余的她不会过问。王钊苦笑:“要是能落到阿蓁手里倒是好了,那孩子会给你我两分薄面,给那边儿留条命在,我担心的是郑氏为了赢,会故意牺牲整个太原王氏的性命来打击清河的名声。”“郎君是说郑氏会用王氏一族给阿蓁泼脏水?”小卢氏被王钊的话惊到了,那她得抓紧时间告诉女儿!“但愿是我杞人忧天。”王钊长叹一口气,他心里隐隐感觉自己的猜测怕是要成真,郑氏的野心和狠毒已经超出所有人的预测,他不能不把事情往最坏想。思虑再三,王钊抱着最后一点希望,写了一封信命人快马加鞭送去冀州,不管怎么样他得试一试,希望还来得及。王钊猜得一点都没错,郑氏真地打了这个主意,如今群雄逐鹿世家都在观望投靠对象,原本出身顶级世家的郑氏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可而今又冒出个崔氏,那就不好说了,很多人都想再看看。如果太原王氏这样的家族都能被崔氏灭掉,那众世家还会有投靠崔氏的心思吗?卢氏那还是崔氏当家人的外祖家都被抄了老家,当时还能说是情势所逼,毕竟是卢氏为难崔氏在先,而且崔氏也没下死手,可再来一个王氏,尤其是被灭族了的王氏会怎么样?世家只会畏惧崔氏如虎,再不会把他崔氏当成同类投靠,甚至还会主动和郑氏站到一起剿灭崔氏的力量。第95章三更时知在边界巡逻防御工事时收到了江南来的两封信,一封是小卢氏写的提醒她注意防备郑氏利用王氏害她,一封是王钊写的恳求清河对太原施以援手,只要留条活路,王氏必有重谢。关键时刻就看出这亲娘和后爹的区别了,说的都是一个事儿,可角度完全不同。时知把飞鹞叫来:“你派人悄悄去趟太原,把这封信交给王刻,要是还没傻到家他知道该怎么办。”时知把王钊的信原封不动让人带去,到底能不能做出决断就看王刻自己了,再过几天晋州郑氏大军完全入驻晋州,那时知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没办法搭救。郑氏如今正在甘、宁两州往晋州调兵遣将、集结大军,王氏接到郑氏地部署命令是攻取冀州桃源郡的任务。桃源是冀州六座防御城池中从北边往南数第二座城池,它原本并没有什么过于特殊的,让王氏打这里也不是不行。可桃源郡与晋州相接处是最平阔的原野,这里是最适合骑兵作战的地方,所以现在崔氏那支王牌骑军主力就驻扎在这里。王氏的一万私兵是这两年拉起来的,他们的装备比普通驻军要好不少,可桃源那四千骑兵却是崔氏大军中武装到牙齿的底牌,让王氏的步兵去打桃源的骑兵,就连最克骑兵的弓弩手他们都比别人使得溜,这不是明摆着送人头吗?王刻从接到这个调令后一开始他想不明白郑氏到底想干什么,可他却明白王氏这场仗是打不赢的。郑氏此次计划派十万大军过来,摆明了是下决心要拿下冀州和桐州的,可他们为什么明知道这样安排等于制造一个薄弱点给对方还这样做?王刻到底是混迹朝堂多年,他很快就想通了其中关窍,两军交手后王氏这边儿一旦露出破绽,那崔氏一定会把王氏的阵线当成突破口猛攻。骑兵最擅长奔袭,崔氏这几千骑兵只有后方大军的全力帮助,撕出一条口子攻入晋州腹地也不是做不到。或许王氏已经被放弃,最有可能的就是郑氏想让王氏当诱敌深入的饵,还是一个崔氏一定舍不得放弃的饵。一个卢氏家底能养一个嘉州和一个燕州两年的驻军,尝过甜头的崔氏能忍住这个诱惑吗?最可怕的是,王氏的薄弱不是伪装而是真的薄弱,崔氏一旦确认这点就很难忍住不动心思。要是崔氏真全力攻打王氏的阵线,王氏部队大概率是会被击溃。这一万私兵是王氏自保的主要力量,他们被击溃了,太原就无兵可以抵挡那支奔袭而来的铁骑。用脚趾头想郑氏也不会真放任他们进来,只要趁机把这只骑兵和给他们压阵的军队包抄,晋州就不会有失,崔氏这支底牌军队也会付出惨痛代价。可“诱敌深入”的王氏会面临什么?铁骑踏太原,郑氏万一救援不及时,那杀红眼之时谁敢保证太原不会遭到报复性的屠戮?但他可以拒绝郑氏吗?上了这条船就难再下了,晋州已经不是王氏的天下,在武力值差距悬殊的情况下,王氏已经失去了说“不”的权利,不然不用等崔氏的铁骑来,郑氏大军就能把王氏一锅烩了。王刻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崔氏的当家人能聪明一些,忍住诱惑别动一口吞了王氏家底的心思,进而真把火力全集中到他家这边儿来。可扪心自问,换个境况王氏能忍住一口吞了崔氏的诱惑吗?答案让王刻心里发寒,他不能寄希望于崔氏,也不能送信给崔氏预警。万一崔氏提前知道了郑氏这个计划却找到了破敌之法,一边儿把王氏吞掉,一边儿又找到办法顺利脱身,那这就是引狼入室。左思右想,王刻都觉得太原生机渺茫。从冀州到太原快马日夜不停赶过去,最少也要三天的世间,如今晋州戒严,崔氏的人想加快速度也不太好办。幸亏这会儿王氏在晋州的余威仍在,王钊给的王氏信物还算还有用,送信的人扮成王氏之人,总算在五天内赶到了太原。王刻现在正在安排族中一小撮身份不打眼、天分不错的小辈离开太原,他如今无法相信郑氏不会生出牺牲王氏的心思,也不能寄希望于崔氏可以忍住诱惑,万一人家真有办法顺利脱身呢?王刻把家族中一部分最紧要的东西交给侄子,让他去江南投奔时带给王钊,希望江南的族人可以顺利渡过这次人间浩劫,那样王氏就还有传承。王刻没安排他的子女离开,一是怕引起注意,二是他与王钊相争多年,他的子嗣去了江南会引起家族动荡,王氏现在经不起家族内斗了,只要王钊的子嗣顺利长大,他们这一房就不会血脉断绝,他也算对得起宗族双亲了。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时候崔氏的人竟然带着王钊的信物找上门了。看到王钊给崔氏写的求救信,他一时感慨万千,王钊对于事情的预想结果比他预料的还要坏,王氏这次是真的要入绝境了。他没有怀疑这封信的真实性,因为他自己已经感觉到了郑氏的可怕,他预料的结果是崔氏会不会上当进而对付王氏。可其实还有一种结果,无论崔氏上不上当,只要王氏防线崩溃,崔氏就算不打到太原来,别人也能进来,铁骑不止崔氏有,挂个崔氏大旗把王氏屠戮一空,谁又能证明不是崔氏干的?到时候就连他们王氏自己恐怕也分辨不出对方到底是不是崔氏,若有族人侥幸逃脱,认定是崔氏干的,谁有能质疑?没有人会怀疑这件事得真实性,因为这太顺理成章了,他自己不也这么设想过吗?好在王钊没有彻底放下太原,不管他们怎么斗总归是都是王氏子孙,安排离开的那些小辈去王钊那里这步棋是走对了,王氏有这个退路他也可以放下心去安排接下的事情。“你家女郎打算怎么救我王氏?”王刻其实不抱什么希望,晋州大部分地区已经被郑氏掌控,此刻也就太原和附近的地区还是王氏说了算。太原王氏上万人,留在太原的嫡脉就有五六百人,他们根本无法全都逃脱,要是动静大了,连那些小辈也走不成了,郑氏的眼线又不是吃素的。崔氏的人把时知的安排口述给了王刻,女郎说了答不答应随王氏自己,若是答应此刻启程若是不答应那他即可离开。王刻听了对方的话,眼睛露出寒光:“此话当真,你家女郎真愿意派人在桃源边防接应我王氏部分族人?”崔氏的人回道:“我家女郎说了,太原王氏在晋州有着怎样的力量世人皆知,若是敢动用全部力量反抗,总能逃脱一部分去冀州。”问题是你家敢壮士断腕吗?王刻的手颤了颤,他知道这是一个危险的决定,一旦崔氏不遵守约定,那么他王氏就会提前彻底覆灭。“好,若是崔氏不负我王氏,他日太原王氏得以留存传承延续,我王刻以王氏家主名义起誓,必定竭尽全力报答你家女郎的恩情,王氏若违此誓,人神共弃!”左右都是死,那就赌一回,王刻最终还是拿出当家人的魄力来。王氏的一万私兵很快就集完了,他们按照郑氏的部署向着自己要去的桃源郡出发,只是这次队伍里加入了一支两千人的王氏主将的亲卫军。王氏年十三到二十五的男丁还有会骑马的女郎都被王刻在一夜之间安排换上王家的军服跟着大部队离开了太原。常年养尊处优的郎君与女郎面带仓皇,可到底还是忍住没哭,家主和族中长辈说了,这次逃命谁要是敢闹脾气或者掉队,没有人会管他们死活,在到达江南之前他们必须拼尽全力靠自己活着。王氏的内库私藏也被运粮草的马车拉空了大半,只要他们顺利到达前线,崔氏就答应接纳他们从冀州到桐州坐船去江南。那些财物就是王氏的谢礼,当然若是崔氏反悔不来接人,这些东西就只能便宜郑氏,王氏这一万人也会不惜代价和驻守桃源郡的崔氏军队同归于尽。王氏大军开拔没多久,郑氏留在太原的眼睛就看出不对劲,但此刻太原早被封城了,王氏发挥了他顶级世家最大的能量去封锁消息,太原终究是姓王的。到了第三日太原的消息才被郑氏的人想尽办法传出去,然而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按照计划王氏大军会火速前行,再有两日就能到边防线。郑氏的人就算此刻跑断腿也没办法把消息即可传给他们主子或者直接通知二百里外的郑氏军队追人,等郑氏接到消息再做出反应最快也得三四天才能赶到边防线堵截。只要在王氏负责的边防线和崔氏的人接上头,那他们家这些留下的就算死了也不怕,更何况郑氏见到这个情景只怕反而不敢用之前的毒计了。王氏已经识破这件事,那么再想扣屎盆子给崔氏就很难做到,天下的世家都看着呢,他已经写了遗书,只要太原遭难那么江南就会把所有事公之于众。郑氏只要还想得到世家支持就不敢让王氏彻底消失,当然了王刻知道今后他王氏的日子不会好过,郑氏一定会想尽办法惩罚这个“背叛者”,可比起灭族来别的苦难又算什么。只愿上天垂怜王氏,让江南那边别再经历同样的事情,这场大战还未开始,太原王氏就已经进入败局,就连保得性命还要依靠别人,想到这里王刻不由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