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
作者:星海灿若      更新:2023-04-27 16:07      字数:5365
  所以时知调整对策,她决定让本土民生经济尽快复苏起来,以后不用她费力宣传自然也会有百姓想尽办法来到她这里。第一个就是“神农六号”小麦,经过这几年在清河的培育,在水土环境最优的条件下,“神农六号”最高已经到达五百多斤的产量,最普通的旱田种植理想状态下也能有三四百斤收成。第二个是空间中的稻种,时知让人之前在江南试种过,哪怕没有崔教授亲自把关,只是按照崔教授教得方法种植,这种子一亩好田产粮四百斤也不成问题,甚至最上等的田中有几块儿突破了六百斤,江南是双季稻,一年亩产可以突破八百斤。第三个就是棉花种子,除了桐州以外冀州和燕州时知打算也开始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不仅是种植她还打算把崔氏改进的纺车和织机推广出去。稻种数量有限,时知最先安排种上的是从世家得来的那些良田,前些年翻车在江南被世家豪族广泛使用,这些土地的灌溉也比别人的方便。“农业司”去推广这些种子,给出的宣传语就是“年产八百斤”,很多人其实不信,但租种这些好田原本是要交六成甚至七成的佃租,如今换成“农业司”只要四成还是很多农人抢着耕种。至于“农业司”要求必须在这些土地种植新种子和使用新的耕作方式,大家也没什么意见,心想着收租子的总不会故意让土地减产。至于棉花的推广时知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种植另一部分是纺织,推广种植的事由崔教授负责,而纺织的事时知制定了全新计划。之前崔氏棉布生意有多赚钱外人大概也看在眼里,这一次时知干脆打算做一票大的。江南、桐州、冀州和燕州南部几地给时知上过“孝敬”的大户都收到了时知免费赠送的改进版纺车和织机,之前由崔氏垄断的棉花生意这次彻底放开,并且还给培训棉线纺织技术。当然了崔氏独门的织染技术还是留给王氏,这种高端布匹生意做多就没赚头了。一开始大家还嘀咕崔氏的用意,但很快崔氏就发出公告,明后两年前崔氏将收购大量棉布用来当军用物资和出口。愿不愿意做这个生意崔氏不管,只是告诉大家这个买卖在这两年是很有赚头的。江南很多人都知道王氏和崔氏合作的纺织作坊很赚钱,这次崔氏虽然没把织染技术传出来,但他家给的纺车和织机却是和王氏那里的一样,大家打听清楚后就动了心思。崔氏收购棉布是要下订单的,所以决定要做这生意后,很多家有织坊的大户把自己家学技术最快的织工送去崔氏培训后就安排人去桐州收购部分棉花,他们需要先把成品做出来给崔氏看才能收到订单。桐州的棉农今年得到棉花以后可以放开市场自由交易的消息不久,棉花的价格就上涨了两文钱,之后消息传到冀州和燕州,崔教授的棉花推广工作都顺利不少。崔氏这一系列动作都被各方收到消息,尤其是崔氏那小麦和稻米种子,多年以来一直都关注清河的郑濂听到后沉默了。所有人都知道崔氏有良种,但从没想过他家竟然一直藏着“神种”,亩产五百斤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曾经江南最好的水田产到三百斤就能被地方官当“祥瑞”之象上报朝廷。“派人去把崔氏的种子弄一部分回来,崔时知现如今大规模放开种植,这种子把控就不会太严。”郑濂最终决定学习对手这一招,他如今占据的地方虽然没有江南和桐州条件那么好,但冀州能种植的他治下没道理做不成。有同样想法的不止郑濂一个,荀延也同样把人派去江南,他这里多水田,那稻种在他这也一样会有大用处。时知当然知道她这些动作会被对手盯上,可她如今不在意这个,那些人就算用尽办法能从她这里偷渡多少种子?等带回去育种培育到能成规模推广种植起码也得四五年,要是没有成熟的培育技术还可能更晚,甚至因为水土环境不同出现退化问题,不然崔教授用辛苦这十几年吗?甚至时知也没有很想阻止那些人去推广这些种子,哪方势力要打仗,军粮都想尽办法也会征出来,说到底最终忍饥挨饿的大多只是普通百姓。以现在的形势看来,这场动荡段时间内停止不下来,给这天下万民一点延续的力量与保障是现在的她为数不多能做的事。如今有火炮威慑,崔氏的势力范围很少有人主动挑衅,时知除了要用这段时间恢复元气,她还要计划后面的事。天下割据总有要融合的时候,时知其实如今也不知道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所以她需要想到各种结果的应对措施。局势瞬息万变,只能不断增强实力,方能在对决时有参与权。正当时知投入到新的事业计划中时,清河来了几个不速之客。“女郎,西关来人了。”时知听了后有些诧异,然后就紧张起来:“西关出事了?”西关其实最近还算太平,舍贡南境军大败后这两年一直没缓过气来,陇州和朔州最近总算能喘口气。西关军这次派人来其实是向崔氏打听种子的事,“神农六号”小麦外面都在传它亩产四五百斤,陇州和朔州土地、降水虽然都不及桐州,但大家都觉得有这种子怎么也能比原来多产些吧?这个问题其实崔教授之前想过,但西关除了土壤和降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的气温并不适合“神农六号”。这种小麦种子的优点是耐旱、抗病虫害,可它生长期要比普通小麦长一点,西关的冬天温度太低时间过长并不适合种植冬小麦,甚至春小麦也不太适合大规模种植。时知在和崔教授讨论后决定还是把一部分春小麦种子给西关军,然后就是给他们推荐了一种耐寒耐旱的燕麦种子。西关军一开始没太听明白,但崔教授给他们举例南北作物不同是因气候不同导致,桐州与西关虽然都是北方但其实差距还是很大,这样详细解释几人大概就明白了。燕麦不止适合当粮食还适合当饲料,在桐州也有人种植,但并没有被大规模推广,崔氏种它是用来当部分战马精饲料。崔教授把种植方法和注意问题都详细写在册子上交给几个他亲自带出的学员。这新品种种植要是没有懂行的,想要大规模推广其实很难,这几个学员他亲自带了六七年,如今也该尝试去独挡一面了。“我们将军说了,崔氏的良种不白要,那黑疙瘩这次会亲自派人送来。”西关军的人从清河带走了几十车最好的燕麦和小麦种子,离开前除了留下他们带来的五匹纯种战马和一匣子宝石,还说如果耕种顺利过段时间会再送来几百车煤炭,反正充分表示了不白占便宜的思想。时知听后颇有些哭笑不得,范七增和曹曲大概是没法子才想到来清河求助,一边不放心她一边又只能选择她,恐怕这些东西也是他们想了半天办法才淘换到的。“让你们将军放心,咱们这是钱货两讫的买卖,他们不欠清河崔氏人情。”第111章二更范七增在听完去清河的人把所有事都汇报完后有些沉默,他想过崔氏会答应给西关良种,但他没想过崔氏甚至把帮着培育良种的人也送过来。他很清楚哪怕不是在这种时局,这些人本身也具有无比宝贵的价值,而在现在那就更宝贵了。“派一队人专门保护那些教授耕种的先生,他们的身份要对外保密,等良种顺利在咱们这里长成,全须全尾给崔氏把人安全送回去。”他不想欠崔氏人情以后牵扯不清,可到底还是欠下了。“将军,崔氏还送给咱们和云豹军一边儿五车伤药,听说靖州和嘉州也会去送,崔氏说这不算送人情,是对边关尽的本分。”部将有些不敢看范七增。他去清河前将军嘱咐过不能白要崔氏的东西,不然以后还不清会惹出麻烦,可这药是他们最缺的,上次崔氏送来的伤药救了那么多兄弟的命,他实在开不了口拒绝。范七增长叹一口气:“不怪你,或许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崔时知这个女郎和他认知的所有世家都不一样,甚至和他认知的所有人都不一样,她也许是真觉得自己也对守护边关有责任吧。与范七增的多思不同,曹曲在收到东西后只有开心,他越来越觉得慕容猞那老东西说得对,这崔家女郎是个敞亮的。“那个黑疙瘩多派点兄弟去挖,给清河送去时别小气啊。”他乐呵呵吩咐下去,这几车药他可得让人看好了,整个将军府都没比这更金贵的东西了。崔氏给西关军送大批种子的事很快也被很多势力得知,大家都有些沉默,崔氏这一点的确仁义。荀延看着情报半天无话,他哪怕在听到崔氏火炮威力巨大时都没这么触动过,仁心、人心从来都是一体的,是他把人看扁了,也把自己看扁了。“派人带去清河,就说荀氏诚心向求崔氏稻种。”有些事知道用错了法子那就去改,他要取天下总不能连这点魄力都拿不出。时知在接到荀延的信后真的是诧异了,而后又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原著男主,虽然他有狠辣和无耻的地方,但有些事却敢拿出让人没有的魄力。向她光明正大买稻谷种子,要是她在里面动些手脚,那西南五州未来一两年绝产都有可能,可他还是派人来了。“一口价,价格翻倍并且换成同等价值的西海国铁矿,明年江南收上的稻种可以给荀氏一部分。”时知想了想就答应下来。如今大局未定,时知找不出能控制西南的新势力去对付西南边境蠢蠢欲动的雪域国。“答应下来。”荀延听到价码后最后还是决定同意,这种子真就珍贵成金子价了。齐彬听到荀延去清河买种子清河还答应下来,他立即就坐不住了,连忙也派人去清河。时知能答应荀延自然也能答应齐彬,只不过这开出的价码,让齐彬觉得他那几个金矿算是彻底要姓崔了。郑濂知道荀氏和齐彬的动作后有些无奈,崔氏女这一次又明晃晃打他的脸了,可他想了想还是也派人厚着脸皮去问了价格。时知给的回复也很痛快:“要良种就必须用晋州换。”崔氏和郑氏已经是死敌,他们之间没有商量的空间,她早晚会去把晋州拿下,郑氏要是愿意,提前给也可以。郑濂自然不会答应,晋州如今对郑氏来说至关重要,他怎么可能让它流入崔氏手中。大不了他多等一段时间等冀州和西关的良种流出,虽然慢一点但也是一样的。“女郎,郑氏和徐山派去冀州、燕州打听良种的人被咱们逮到一批。”白雀收到飞鸽传书后立即上报给时知。时知听了后轻声道:“无妨,我不与他做交易是因为崔郑两家仇深似海,没有和解的任何可能,但郑氏愿意去推广这些种子我也不阻止,总归那里的百姓无罪。”战争早晚还会再继续,但减少战争带来的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惨剧,是他们这些搅动棋局的人必须要承担的责任。白雀不是很能明白,他的观念里制敌方死才是目的,郑氏治下粮食增产这不是给他家增加对付自己的实力吗?时知叹了一口气,她无奈道:“你知道大良曾经有少人口吗?”“八千万?”这是很久以前大良朝廷公布的数据,很多年都没更新过了。“那你知道大良建国时有多少人吗?”“属下不知。”这超纲了。“一千三百多万。”时知把手里的史书递给白雀。国内动乱加上外敌入侵,百年风雨飘摇,这片土地朝代更迭不断,人口却越来越少,大良开国皇帝登基时连个像样的仪仗队都凑不齐。时知看着沉思的白雀,轻叹:“我们要自保或者取天下,用尽手段增强自身势力、权衡削弱别人的势力,这都无可厚非,可终究也要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变强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变强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崔氏更好的生存?白雀有些发怔,他这几年鬓角生了白发,因为常年面无表情,此刻困惑的表情竟然让他平添几分人气,他问了一个原本对他来说很僭越的问题:“女郎您为了什么?”时知浅笑:“为了自己生存,也为了让这天下更好。”所以她不能以彻底毁掉天下的代价去改变,这代价过于惨烈,大良二百年的努力全部毁于一旦不说,真要到那种地步再去重建,她用尽一生大概也无法见到这世界真的变好那一天。白雀有些沉默,他知道女郎不同常人,但知道此刻他终于确认了自己心中的一些猜测。“女郎,属下不懂您的抱负,但会和所有暗部誓死追随您。”白雀留下这两句话就退出去了。时知站在窗边看着白雀离开的背影,她知道白雀懂了她的话,只不过有些事他们彼此明白就好,不用说透。时知这两年的动作白雀都看在眼里,她在防备崔氏,白雀不会感觉不到,时知也没有刻意隐瞒白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白雀成为死士是命运替他做的选择,可他的未来时知给了他自己选择。“谢谢你。”时知合上窗,无声道了一声谢,愿往后风雨、同舟共济。今年江南“土地农业司”管理的农田早稻大丰收,平均亩产有四百二十多斤,最高产的水田竟然产出五百四十多斤稻米,一下就在江南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好多种植崔氏稻种的江南乡村不约而同举行了大型祭祀活动、拜谢神灵,甚至还有给崔教授和时知立长生牌的。崔教授知道后有些哭笑不得,如果可以他更愿意让大家跟着他“走近科学”。之前还未收割只是结穗时,懂行的人就知道这稻种不寻常,那时候好多江南大户就纷纷求到崔氏门下,但因为稻种最先分给了“农业司”管理的农田佃户,晚稻种下去后崔氏手里其实也没种子了,所以只能等这早稻成熟再说。这会儿早稻熟了,农业学员带佃户挑选出的稻种统一被崔氏收了上来分配,崔氏答应明年早稻耕种会卖一部分种子给江南的大户,但这个量需要控制,说到底“农业司”那些土地也没全轮上全种新稻种呢。这些都差不多在时知的计划中,除了答应卖给荀氏和齐彬的稻种,其他的时知都安排“农业司”去安排,她最近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火器研制改进上。“女郎,这两个月江南北部突然涌入了一批流民,应该是从浚合江南岸过来的。”时知没有很惊讶,这两年江南北部逐渐太平,如今又有如此高产的稻米,崔氏之前的吸引人口政策想来是有用了,南部势力庞杂,百姓想要离开反而比别的地方更方便。“核查人口信息,身份登记造册后先安排住下,先安排他们去清理那些无主荒废的农田,口粮就按照清理出的农田数量发放,等来年再给他们分发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