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作者:荼蘼夫人      更新:2023-04-28 01:42      字数:6196
  大将军府的管家把一百两银子交到刘父手里的时候, 还不忘替自家主子描补:“堂老爷,我家将军事务繁忙,实在是抽不出空,不过将军说了, 堂老爷是他一脉相承的族弟, 和其他想要攀附将军府的人不同, 所以让小的备了厚礼, 算是我家将军的一点心意。”听完管家的话,刘父脸色已然铁青, 他又不是那毛头小子,哪能听不出来这是人家的客气话。这是想要随便那点钱把自己的打发了。刘父心里也是有傲气的,这要是他年轻的时候, 被人家这么看轻,早就扭头走了,可是想着家里的两个儿子,聪慧能干,总不能让他们以后就指着自家那几个小铺子过一辈子。还有嫁到李家的女儿,这些年李氏因为出了一个李昭仪,在昌都一跃成了名门世家中的翘楚, 女婿得了李氏主家的看重,以后的成就只会比现在高,自家要是一直立不起来, 女儿在婆家都直不起腰杆。想到这些, 刘父就不得不压下心中的不满, 笑着说道:“我堂哥就是客气,虽然以前我们两房鲜少来往,但是我这心里呀, 一直都是惦记着他的,不过我没什么本事,混了大半辈子也就刚混个肚饱,也不好意思登门。”攀关系嘛,自然是要贬低自己,抬高对方了,这一点刘父心里门清,所以他先把自己的处境说得艰难一点,在管家听得面上露出不耐烦的时候,他才伸手打开了手里抱着的锦盒。管家早就注意到了刘父手上的盒子,不过作为大将军府的管家,好东西他也是见过不少的,根本就没有把这么一个盒子看在眼里。想来也是,将军这个远房堂弟既然要上门,自然是不能空着手来,就算只是走个过场,也得准备点像样的礼物才说得过去不是。然而管家心里这种种的不以为然,都在刘父打开手里的锦盒那一瞬间消失了。晶莹剔透,并且在阳光下泛着璀璨彩光的琉璃瓶,对所以没有见过玻璃制品的古代人都会产生一种震撼到瞳孔地震,然后再喃喃感叹这实在是‘巧夺天工’、‘惊为天人’类似于这样的反应。哪怕这个人是大将军府的管家,也丝毫不能例外。不得不说,对方那因为惊讶,嘴张得都能吞下拳头的样子,极大地抚慰了刘父心里那些憋屈的情绪,全然忘记自己一个时辰前,刚看到这瓶酒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和眼前这个管家现在的样子也差不到哪里去。好好地欣赏了一会儿管家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后,刘父才不紧不慢的说道“”“以前家里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也不好叨扰我堂兄,这次我女婿孝敬了我一瓶酒,据说这酒是前朝从海外得来的,这东西虽然不算多稀罕,但是够保存到现在都还如此的完好,倒也是难得。”“这东西拢共也没几瓶,让我喝了不是糟蹋好东西吗,所以我就想着拿来送给我堂兄了,我也知道堂兄位极人臣,什么好东西都见过,不过这也是我这个当族弟的一点心意,希望堂兄他不要嫌弃。”管家看着面前璀璨夺目的琉璃瓶,再听着刘父左一句普通,又一句不稀罕的,简直是用尽了自己全部的自制力,才强忍着没有对他吼道——这琉璃都不稀罕的话,这世间就没有什么稀罕的宝贝了。管家到底是管家,纵然他心里想吐槽的话有一百万句,面上还是一点异常都没有显现出来,他也不说让刘父拿了银子赶紧走这话了,态度直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客客气气的把刘父请到了待客的偏厅,招呼丫鬟上了茶和点心后,他离开偏厅去请刘荣的书房找人。见管家过来了,刘荣看着手里的兵书,随口问道:“人打发走了?”管家低头回到:“没有,我把人请到偏厅了。”刘荣一听就不乐意了,他把手里的兵书重重地掼到案几上,怒斥到:“你这奴才,办事是越来越不牢靠了,我让你把人打发了,你怎么还把人请回来了。”作为刘氏的家族,戍边军的主将,刘荣肩上的担子很重,陛下忌惮刘家的权势,连他妹妹所生的太子也连带着不受看重。在外人看来,刘家出了一个皇后和一个大将军,连太子都是刘皇后说出,那必然是权势滔天,呼风唤雨好不风光,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刘家现在的处境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了。作为一个武将,被帝王猜忌本来就是最大的悲哀了,早些年刘荣也不是没有想过交还手里的兵权,换陛下一个安心,可是他的妹妹提醒了他,如此兵权就是刘家最后的筹码,他手里握着兵权,陛下动不了刘家,一旦失去兵权,刘氏上下,包括妹妹和外甥,恐怕都不会有好结果。去岁陛下一道圣旨把自己和幼子召回了昌都,边关的一应事宜都由他长子负责,看起来兵权还是在刘家,实则边关战事瞬息万变,刘荣担心长子当不了这个大任。作为戍边军的主将,回昌都后,刘荣连着上了三道折子,都是为了请旨回边关,陛下已经答应了,等万寿节过后他就能回边关了驻守了。不过刘荣自己是能回边关,他的幼子却还得留在昌都安陛下的心,虽然娘娘已经答应会全力照护幼子,但是他还是不能完全放下心。眼见着明天就是陛下五十岁的寿诞,原本刘荣已经替自己那位太子外甥从渤海寻了一座百年难得一见的极品火珊瑚,这种东西,一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珍宝,本来太子的寿礼应该是明日万寿节上最出彩的贺礼,可是今早他听说三皇子的寿礼竟然是用一整块羊脂玉精雕成的仙人贺寿。三皇子的母家是前朝的皇商,因为本就姓黄,当时还有一句谚语,说是天下财富分十份,黄家独占六份。先帝起事的时候,当时还是皇商的黄家宗主倾尽全族之力支持,后来先帝成事后,也给黄家封了永乐候。刘荣想着这次贺礼的事情,一定是那黄家眼见着在权势上赢不了自己了,所以才想着想用银子替三皇子砸出一条出路。他先要忧心离家办差的幼子,现在又要忧心寿礼的事情,自从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刘荣就一直在为这件事情发愁,他倒是想找个比三皇子更好更贵的礼物,可是那种品级的珍宝,一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现在他正烦心着寿礼的事情,哪有那个闲功夫去见那些早就不怎么来往了的族兄族弟?也怪管家运气差,正好撞上刘荣心气不顺的时候,可不就劈头盖脸的得了这一顿骂吗。管家连连称罪,等刘荣发泄了一番怒气后,他才赶忙低眉顺眼的把事情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听管家说完,刘荣半信半疑的眯起了眼:“你说我这位族兄给我带了一瓶用琉璃瓶装着的酒?那酒还是从海外来的?”管家连忙点头,想到刚才看到的琉璃瓶,要不是他肚子里墨水不多,那真是恨不得用全天下最华丽的辞藻来称赞它的华丽和耀眼。“是的,那琉璃瓶做工之精细,阳光一照,熠熠生辉,奴才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呢,奴才想着主子不是正为陛下的万寿礼犯愁嘛,赶忙就把人请到了偏厅了。”刘荣一听这话,也不骂人,当即起身往偏厅走,他倒是想看看,能让管家这么赞不绝口的琉璃瓶到底有多了不得。活了四十几年,这是刘父第三次见到自己这位地位显赫的族兄,除了这一次外,前面两次都是刘荣打了胜仗班师回朝的时候,他挤在城门口远远的见过两次。刘荣常年在外征战,虽然在昌都待了快一年了,身上的杀伐之气却是一点都没减少,一看到他,刘父心里原本打好的草稿就全都忘了,只连忙站起来干巴巴的打了个招呼。刘荣也不在意这些,到偏厅后他胡乱的朝刘父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后,就急忙伸手把桌子上的锦盒拽了过来。看着他那粗鲁的动作,管家和刘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那盒子里装的可是脆弱易碎的琉璃瓶,他动作这么大,要是把东西磕着碰着了可怎么是好!刘荣作为一个大老粗,做事一贯是没有个轻重的,不过等打开手里的盒子后,他连呼吸都不由得放轻了几分。看清楚盒子里的东西后,刘荣不由得赞叹道:“这可真是个好宝贝啊!”见刘荣这么喜欢,刘父悬着的心就放下了一半,他有心想要再表现一下自己,跟他再讲一讲这东西有多稀少,来得有多不容易,然而刘荣根本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直接伸手重重的在他肩膀上拍了两下。好嘛,就这两下,差点没把刘父给拍得趴在地上。这拿惯了刀剑的大将军,得了个这么好的宝贝,拍刘父肩膀的时候,那是一点都没记得自己应该要收着点力气。刘父摸着自己生疼的肩膀,那叫一个敢怒不敢言。拍完肩膀后,刘荣爱不释手的摸了摸盒子里的酒瓶子,扭头对刘父说道:“娘的!到底是一个祖宗出来的,就是靠谱,你这份心意我记住了,你放心,我刘某人肯定不会让自家亲戚吃亏,这酒多少银子买的?”问完后刘荣就觉得不妥了,他挥了挥手,直接说道:“诶呀,还是算了,问这个太生分了,刘管家,去账房取两千黄金给我这位好族兄,”第32章 第三十二章、羞愧?不存在的!……最后刘父从将军府出来的时候, 怀里不但揣了两万两的银票,还得到了堂兄刘荣塞的一大堆谢礼。昌都上到皇族,下到世家,平日里都喜金银玉器, 所以这市面上流通的黄金也没多少, 开国时制造的那一批金锭, 好多都已经被人融了做成摆件了。也就是将军府, 这几十年里攒下了不少的金锭,才能够一下拿得出这么多金元宝出来。不过刘父也没要金元宝, 而是让管家换成了银票,两千两黄金得一大箱子了,他一个人骑马过来的, 连随从都没带也一个,那么重的金子,他一个人也弄不回去,所以还是换成银票更方便些。刘父想到自己把这么好的酒都送到了将军府,结果得到的只是两万两银子,想为儿子谋个前途的事情是一句都没说出口,堂兄就急赤忙慌的拿着酒出门了, 只剩自己和管家在偏厅大眼瞪小眼的,他心里就觉得窝囊。眼下唯一能让刘父觉得安慰的,就是刘荣出手还是大方的, 那酒他也没有白要, 好歹还给足了自己银子。哪怕对着自己的父母, 刘氏也不是一点都不保留的,刘父问她那酒多少银子买的时候,她没老老实实的说是一千五百年, 而是含糊的说了句几千两银子。几千两银子的酒,他这转手不但卖了两万两银子的高价,还在堂兄那里挂上了名,现在刘荣已经记得有他这号亲戚了,以后的好处还多着呢。这么一想,刘父心中的郁猝之情就消散了不少。刘父这一来一回也就两个时辰,见他回来这么早,刘家的人都很意外。刘父把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后,又数了一万两的银票给女儿。看着父亲手里厚厚一沓的银票,刘氏连忙摆手道:“阿爹你这是干什么。”刘父态度强硬的把手里的银票塞到女儿的手里,劝道:“拿着,这酒你们花了这么多银子买的,我也不可能就这么收下了,虽说这酒是你和贤婿的一片心意,不过你们现在的日子也不宽裕,这钱你说什么都得收下。”怕女儿心里不痛快,刘父紧接着补充道:“按理说这钱我应该都给你的,不过你两个弟弟还年轻,总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铺子里,所以我想着留点钱四处活动一下,看能不能给他们寻个官职,就算是最末等的小官,那也比当个商贾好。”古代重男轻女是常态,出嫁的女儿帮扶娘家的兄弟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再说这酒本来就是刘氏和丈夫决定了要送给父亲的,这刘父是自己喝还是拿出去买,其实都是他自己做主的事情。这瓶酒能卖两万两银子,其实是刘氏根本没有想到的,这酒他们从辛家人手里买回来,才花了一千五百两银子,虽然他们早就知道这酒拿到昌都肯定能卖出高价,但也没想到竟然能买到这么高的价格。现在父亲愿意把其中的一万两银子给自己,还对自己说清楚了剩下一万两银子的安排,这让她觉得自己在父亲心里受到了重视。父亲想为弟弟谋求出路,刘氏也是支持的,娘家越有能力,她在婆家腰杆才能挺得更直。刘氏开口问道:“送银子人家能给办吗?我那里还剩了一瓶酒,虽然那个琉璃瓶没有今天的这个好看,但也十分的不错,不然拿酒去……”这酒现在在昌都拢共就三瓶,拿一瓶去替自家弟弟谋个官职,总归是不成问题的。现在朝堂各派争斗不休,就连刘氏这样的后宅妇人,都知道只要拿得出银子,大字不识一个的白丁都能当官。自家要是舍一瓶酒出去,不说当什么大官,当个富庶小县的县令总归是没有问题的。“真的?那太好了,用酒当然比用银子划算了。”刘父高兴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让女儿回头就把酒给送过来。刘父也不是那种一味剥削出嫁的女儿,让其补贴娘家的人,手里有了酒,这剩下的一万两银子就排不上用场了,所以今天卖酒所得的两万两银票,他一点没留,全都给了女儿。刘氏也没和自己的亲爹亲妈客气,痛痛快快的收下了银子,回到家里就把剩下的那瓶酒和那个喝空了的酒瓶子送回了娘家。刘父得了酒转头就卖给了刘荣,李父得了这么珍惜的酒却是不舍得卖掉的,他把这瓶酒放到了书房里百宝架最高的那一格,准备把这酒好好的留着,留到以后家里有大事的时候再拿出来慢慢喝。刘氏回京的时候,李和豫交代她一定要想办法多搞点银子,以后好继续和辛家人做生意,要是有必要,直接张口问家里借钱都可以。原本刘氏是想着要开口问婆家要点银钱的,不过现在刘父给了她两万两银子,有了这笔钱,她也就没有再对公婆开这个口了。然而刘氏自己都没有想到,父亲去将军府卖酒这件事情,竟然还有后续。话说陛下五十岁寿诞这天,照例是要与民同乐的,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乃至后宫的嫔妃皇子,都得在这一天给陛下送点礼物表示自己的心意。对于坐拥天下、年过半百的良帝来说,自己五十岁的寿辰和以往那些年的寿辰没什么两样,都是那么些个流程。有钱的官员皇子送点金银玉器,手头拮据一点的官员拿不出像样的寿礼,很多都是送自己的亲手所做的字画,什么万寿图,贺寿图之类的,画的好的还值得收藏,那些水平尔尔却不自知的,送上来的画拿去装裱都在浪费木料,对此良帝早就腻味了。不过今年重量级的礼物真不少,前有三皇子的羊脂玉仙人贺寿摆件,后有大将军刘荣献上的一树鲜艳如火的红珊瑚,最最稀奇的就是太子姚成景送的一瓶美酒。据参加了万寿宴的官员所说了,那美酒最稀罕的不是酒,而是装酒的酒器是一只晶莹剔透,璀璨绚丽的琉璃瓶。那琉璃瓶的精美绝对称得上是当世罕见的程度,而且良帝得了这美酒,心中大悦,当即让内侍把酒给打开和几位股肱之臣分着喝了。据那几位尝过那酒滋味的大人所说,那酒醇香浓郁,清冽甘爽,和这酒相比,自己以前喝的那些根本就不是酒,而是白水,寡淡无味,毫无味道可言。就连良帝,尝过这酒后都赞这酒堪称当世佳酿之首!良帝这话一出,把大家对这酒的好奇直接推到了最高点,可惜那酒实在是太少了,就那么一瓶,只有良帝和几个皇子、重臣能够有尝到味道,其他人只能听着他们的描述自己脑补那酒到底有多好喝。因为这个酒,良帝还难得得称赞了太子一番,儿子得了赞赏,刘皇后心里高兴,她记得这酒是族兄一位远亲献上来的,当即大手一挥,直接赐下了一堆的赏赐。刘皇后也没直接暴露自己族兄才是这酒原本的主人,所以这些赏赐明面上都是赏赐给她的兄长刘荣的。刘荣又不傻,明白这些东西不是娘娘赏赐给自己一个人的,加上他自己也有心想要和刘父拉近关系,当即就从赏赐中挑了两百两黄金,几套首饰头面出来让管家悄悄送到自家这位族弟家里去。刘父得了这么多赏赐,心中又是一喜,想到要是没有女儿给的酒,自家也得不到这么多的赏赐,当即就让妻子把赏赐里的两百两黄金和两套首饰给女儿送了去,一套金丝八宝攒珠头面,两对错金镶翠步摇,都是适合年轻女子佩戴的首饰。这可宫里出来的御造首饰,银楼里买的那些寻常首饰可是比不了的。刘母上门的时候,刘氏正准备收拾行李回常县,虽然舍不得一双儿女,但是儿女留在昌都,有公婆照料,总比跟着他们去常县好。以前家里没有能力,他们不敢多想,现在他们手里有了酒,等三年任期满了后,再私下使点力,总归是有很大的希望能调回昌都做个京官的。抱着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刘氏告别了父母和儿女,坐上了回常县的官船。临走的时候,公婆没提给钱的事情,刘氏也没主动问,所以她身上拢共就只有两万两银票,和宫里赏赐下来的两百两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