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
作者:荼蘼夫人      更新:2023-04-28 01:44      字数:5755
  遇到这些可怜的小孩子,他也愿意帮一把,就当为妻子肚子里出世的孩子积德了。要不是辛芷说不能让大家觉得他们辛家人是冤大头,辛勇都不想要这点赎身银子。不过辛勇也知道,自己要真的这么做了,无疑是把人傻钱多这四个字写在脸上了,人家前脚收了银子把儿女卖给他了,他后脚就把人送回去了,还不要钱,那估计整个常县的人都得领着家里的孩子来他这里卖了。走个过场就能白得二两银子,傻子听了都得心动的好吗。至于辛勇带回家的四个小丫头,辛芷她们几个女眷一人一个,都是几岁的孩子,倒也不指望她们做些什么活计,就是让她们身边多个能说话的小姑娘罢了。尤其是田冬秀和郑清芬,辛芷和辛勇平常要忙活的事多,放个小姑娘在她们身边,多多少少也能让她们心里高兴一点。四个小姑娘由辛芷统一起名,按照年纪的大小依次为迎香、芸香、菱香,慧香。几个小姑娘刚到辛家的时候,跟那关在笼子里的小鹌鹑差不多,一点东西就能被吓着,被于氏带着,吃了一顿午饭后就好了不少。四香来得突然,这住宿就成了问题,陈曼挺着个大肚子,让于氏和大林他们帮着收拾了一间偏房出来,又搭了几张长门板在长凳上,一个简单的大通铺就搭好了。想着小姑娘们刚到辛家,心里肯定是忐忑的,陈曼也没拉着她们问东问西,房间收拾出来了就让她们回房间休息了。迎香她们在辛家人面前整个人都是绷着的,回到房间只剩下她们自己之后,她们倒是放松下来了。都是被家里人卖掉的,几个小丫头凑到一块,没一会儿就熟络了起来。四个小丫头凑在一起聊过后才发现,她们四个人里,两个人以前叫二丫,还有一个叫大丫,另一个叫桃花。乡下人不讲究,取名字也随意,男孩多叫字,什么栓子,虎子的,女孩大多叫丫,按照年纪叫大丫、二丫,其次就是叫花,按照节气,什么桃花、梅花、荷花、菜花的。不论在哪个村子里,一喊大丫、二丫,至少有好几个同名同姓女孩子会同时站出来。只有那种特别讲究一些的人家,才舍得花钱请识字的人帮自己的女儿起一个好听又寓意的名字。天华国可不兴独生子女这一套,一般人家里至少是三五个孩子,能被父母卖掉的那都是在家里不讨父母喜欢的孩子,自然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名字了。大丫,不,她现在叫迎香了,迎香躺在铺垫了薄棉被的床板上,听着同伴小声说着家里的父母,她一脸的不以为然。迎香着肚子舒服地叹了一口气:“家里有什么好的,我就不想回家,这里多好啊,主家那么大方,中午还给我们吃肉,那白菜和猪肉煮在一起,多香呀,比我家过年吃得都好,连饭都是白米饭,我中午一口气吃了两碗饭,要不是撑得实在是吃不下了,我还能再吃一碗呢。”“刚才主家可对厨房的大娘交代了,让她晚上给我们煮鱼吃呢,我在家里的时候,但凡是家里有点好东西,我阿娘都紧着给我阿弟吃了,别说是肉了,就连肉汤都轮不着我喝,我才不想回去呢,只要主家不赶我,我就要一直待在这里。”芸香她们的情况其实也和迎香差不多,到底还是几个小姑娘,原本她们还有些想家的,如今被迎香这么一说,心里的不舍也跟着淡了不少,只剩下对自己被父母卖掉的惆怅了。迎香她们到底还都是小孩子,在辛家好吃好喝的养了两天,身上也换上陈曼让于氏帮她们做的新衣裳后,几个小丫头看起来也鲜活了不少。尤其是迎香,年纪不大,却十分的机灵会来事,嘴也甜,每天陪着田冬秀她们,把两个老太太哄得乐呵呵的,很是得田冬秀和郑清芬的喜欢。相比之下,芸香她们就要逊色一些了,一时间几个小丫头之间也隐隐开始内卷了起来。不过辛芷现在也顾不上家里的这几个小丫头,她刚收到了刘子真的来信,按照刘子真信中所说,这个天下——要乱起来了!第93章 . [最新] 第九十三章、末章、盛朝的梁王殿下!……通过刘子真寄来的信件, 远在常县的辛家人总算是知道了今年朝廷突然大肆加税的原因。原来年前良帝就病了,在病榻上缠绵了大半个月,就只这么大半个月,太医院的御医就被砍了七八个。在御医们的极力诊治下, 良帝的病赶在年关才算是有了起色, 至少是能下床了。因为良帝病重, 今年昌都城内年关都没人敢张灯结彩, 就怕自己触了朝廷的眉头,在过年这种时候还得去牢里蹲一蹲。这一病, 也是让良帝后怕不已,他在的身体也不算是大好,只是勉强能够处理些紧要的政务罢了。年后也不知良帝是怎么想的, 突然就宣布要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帝陵。大病一场过后,许是良帝心里有了不小的阴影,坚持要重修帝陵。天华国自开国以来,国祚绵延虽然才近百年,但是国力在周围各个国家之中,也算是鼎盛了, 这皇族的皇陵,是早就完工了。昌都往外一百多里的皇陵那可是上任国主掏空了整整两座山体,耗费了整整二十多年才完工的, 当年为了修建这皇陵, 天华国那二十年每年的税收都得往里扔进去一大半, 为此连仗都不怎么打了。明明眼下的皇陵已经是堆金砌玉了,可是也不知道良帝是怎么想的,突然坚持要翻修整个皇陵, 他自己所用的帝陵更是要直接全部推翻重建。良帝是一国之主,他决定的事情,谁都不能改变,哪怕为此大殿上已经撞死了两位言官了,也没能让他打消自己的心思,那两位言官的家人倒是因此获罪,为此填了百余条人命进去。天华国这两年国库本来就不充裕,去连的洪灾前前后后也花了不少银子。如今良帝要大修帝陵,那自然是要花不少钱的。要按照良帝的要求重修帝陵,那至少得花掉上千万两银子,因为按照良帝的要求,光是地宫墙壁上所要镶嵌的上万盏烛台,那都得是足金的,其他的地方就更别说,这位帝王,简直恨不得把全国上下的金玉一股脑地全部塞到自己的帝陵去,让自己百年之后到了地下也能继续享受这泼天的富贵。要重修帝陵,国库没钱可不行,所以就今年的各种税款,都引来了数倍,乃至几十倍的增长。良帝敢突然加这么重的税,倚仗的就是自己舅父的二十万晋北军,不怕暴民们闹。对于辛芷,刘子真一贯是不会隐瞒的,又因为两人通信时一直用的是现代的简体字,和天华国的文字全然不同,所以他也不怕消息泄露,军中的消息也是一五一十的写清楚的,就怕到时候闹起来,辛家人会遇到不测。说句不好听的,刘荣早就是有了反心的,主要是良帝这些年已经把刘家当做眼中钉了,双方早就是要分个你死我活的。这次良帝加重赋税可谓是下了一步混棋,想来是被年前那场大病吓着了,才让他这么不管不顾的,一点都不为黎民百姓着想了,连民心都不要了。因为加税,现在天华国可谓是民怨四起,不少地方都已经出现了起义军,不过都还没有成什么气候。刘子真在心中直说了,他父亲也是要反的,刘荣现在在边关,要起事倒是没人敢阻止,戌边军的凶悍,可不是秦崇的二十万晋北军所能够抵挡的。刘荣现在唯一的顾虑,就是被良帝变相软禁在昌都的小儿子和皇后太子了。刘子真说自己已经在想办法的,怕辛芷着急,他还说自己一定会做足准备,在保证没有任何危险的情况下行动,让辛芷不用担心。在信中刘子真也说了,让辛芷见机行事,要是常县真的乱了起来,他们就先躲回山里,这天下总归是乱不了多久的,等事情解决了之后,他会来找她。辛芷心里明白,在戌边军真正的动作之前,常县是乱不起来的。陈曼眼见着就快生产了,要不是情况真的已经变得十万火急了,他们一家人是不会轻易挪动的。庄子上种下去的红薯刚发出的嫩芽刚只有小孩子手臂长,她希望常县能够晚一点乱,不过戌边军在边关,那是北方,常县未出西南,两者之间距离这么远,就算刘荣起了事,那战火一时半会儿的也烧不到常县来。辛芷现在最忧心的还是刘子真此时的处境,此时他身在昌都,周边杀机四伏,最是危险,也不知道他能不能顺利脱身。辛芷也不知道常县什么时候会乱起来,自家什么时候会回山里。和家人再三商议过后,她在给刘子真的回信里画了上山的地图,以免到时候自家到山上之后,刘子真找不到他们。此举的风险很大,山上的农家乐是辛家人的最后一张底牌,其意义只重大,辛芷也是再三挣扎过后,才决定相信刘子真的。因为刘子真也是现代人,农家的那些东西对于天华国的人来说稀罕,对于他来说就没什么了,主要是农家乐硬说起来也没什么稀罕的东西了,就那点房子和地,水电气稀罕,但也不过是生活上能够方便一些罢了,没多少实际用处。再说他们下山这么久了,那地里说不定已经长满了杂草灌木,成了荒地了。而且要是刘子真真的能够抽身上山寻他们,想来那时候刘家已经成事了,作为刘荣的儿子,他想要什么都可以,根本犯不着惦记辛家这点东西。各地的混乱对于辛家人来说,还是挺遥远的,到底和李和豫有些情分,怕他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暴民所害,辛芷挑着信里一些不那么紧要,但是也没传到常县的消息给他说了,主要是让他出门在外的时候小心一点,毕竟他的立场就是朝廷的官员,首当其冲的要接收百姓们的怒火。被辛芷这么一说,李和豫还没什么,刘氏就先被吓住了,一直劝丈夫干脆辞官算了,反正他们有造纸厂的分成,富贵一辈子是肯定的了,现在这世道这么乱,他们要是出点什么事情,昌都的家人可怎么办。然而李和豫有自己的想法,辞官他是不能辞的,君上昏庸,他走了,要是朝廷再分个贪官到常县,那常县这些百姓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李和豫有自己的坚持,辛勇他们也不能多劝,毕竟这事事关李和豫的前程,刘氏都说不动他,辛勇他们就更加没有立场了。不过李和豫手里不缺银子,可以多招护院保护自己,现在常县也没有真的闹起来,一时半会儿的,他的安全问题还是挺有保证的。之后就是庄子上的红薯了,因为赶时间,辛勇也等不到红薯藤长到一米多了,在第一茬红薯藤刚长到一米长的时候,他就就让庄头林大山带着庄子上的佃户们把红薯藤剪成三、四张叶片的长度移栽到了地里。佃户们也是第一次见到红薯这种庄稼,什么都不懂,只能按部就班的听着辛勇的只是把地刨成垄,按照七十厘米的间距移栽红薯藤。时间到了三月,移栽的红薯都扎下了了根,开始一截一截的长藤子,之前收割掉的红薯种藤又长出了一茬,再有个十来天又能剪下一茬红薯藤下来。按照辛勇的预想,一直要等到天气入夏后,才会停下移栽红薯藤的动作。因为种下去的时间上有着不小的差异,所以庄子上的红薯收获的时间也是有差距的,正好庄子上的佃户也不算太多,倒是不会出现一下子就忙得不可开交的情况。等到庄子上的油菜花全都凋谢后,陈曼也发动了。辛勇心里算着时间呢,自打陈曼足月后他就不往庄子上跑了,而是让大林和二林轮换着替他盯着庄子上的情况。陈曼是经产妇,所以她的生产比初产妇要轻松许多,加上整个孕期都是按照大夫的要求进食和运动,所以她生这孩子的时候没吃什么苦,见红后阵疼了两个多小时孩子就出来了。是个皱巴巴的男孩子,五斤七两,虽然算不上壮实,但也不算体弱。小家伙很乖,吃上奶后就睡着了,也不见闹。陈曼醒了一直感叹自己这次生孩子轻松,人没遭什么罪不说,家里的人手也够,她就只负责喂奶,其他事情都用不着她,不像之前生辛芷的时候,在辛勇忙着的时候还得自己煮饭、洗尿布。不得不说,小家伙的到来给家里增添了不少的趣味,辛家人关上大门,窝在家里过自己的日子,虽然城里的粮食连着涨了两次,县城的氛围变得越来越凝重,对辛家人的影响还是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辛勇给小家伙取名辛乐,因为辛家人一致觉得,小家伙以后能健康、开心、快乐最重要,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原本辛勇也想过要不叫辛健,毕竟健康应该在第一位,不过陈曼她们都觉得辛健不如辛乐好听。自打辛乐出生,这时间就好像被按下了二倍速一般,好像就只是一眨眼的时间,小家伙就能坐能站了。这段时间刘子真偶尔会寄信过来,不过戌边军半年前打着推翻□□的口号揭竿而起,刘子真也在心腹的帮助下平安离开了昌都,给辛芷寄信没有以前方便,大概一两个月能有一封。通过刘子真的信,辛芷知道了不少的‘内部消息’。之前刘子真他们逃离昌都的时候,皇后为了替儿子争取逃脱的机会,没有跟着刘子真他们走,自己留在皇宫和良帝周旋。半个月后,皇后就因为‘突发急症’薨逝了,这其中的内情,刘家人心里门清,刘荣的反扑很猛,只半年,就已经拿下天华国一半的城池了、晋北军在戌边军面前根本不够个,虽然个州府紧急募集了几十万壮丁拖到前线抵挡,不过壮丁们原来本事庄稼汉子,打仗根本不行,加上朝廷也没有足够的武器和铁甲,所以壮丁们也没派上多少用场了,除了战死了一小部分外,大部分在阵前直接就投了。这半年戌边军势如破竹,按照宫里的眼线所说,今年良帝因为前线的战情急得又吐了两次血,身体情况越来越不行了,也不知道是刘荣先打到昌都替自家妹子手刃仇人,还是良帝自己先撑不住倒下。又是一年年关,今年战事频发,赋税越来越重,常县也闹了起来,辛芷想着再在县城待下去实在危险,所以带着家人开始收拾起了东西。绿黛和红伶可以跟着他们上山,她们是刘子真的培养的死士,家里人也在边关,不怕她们泄露消息,大林他们却是不能带上山的。辛勇找他们一一聊过,愿意在辛家待着的,就在家里继续待着,家里有足够的粮食,只要不被人抢,总归是不会饿肚子的。今年庄子上的红薯大丰收,两百多亩地,收获了近两百吨的红薯,绝对是大丰收。中途刘子真找人运了两万斤红薯走,剩下的红薯辛家自家留了十吨留种和自家平常消耗后,其他的都托县里的粮食铺子低价卖了,这一百多吨红薯流入市场后,倒是给常县的老百姓又续了一波命。临走的时候,辛勇给大林他们一人留了五十两现银子,银子不多,就是为他们留个后路,要是县里真的大乱了,他们就揣着银子逃出去,有这五十两银子,到哪里都能落下脚。庄子上的几十个小孩子就只能拜托林大山多照顾了,庄子上也不缺粮食,青壮年也多,只要不是成了势的起义军,就别想从他们手里抢粮食。造纸工坊早就停了工,昌都乱成那样,纸根本运不出去,坊子里的存货都堆满了,辛芷和刘氏在两个月就让大家停了工。交代完所有的事情后,辛芷一家就带着绿黛她们二人上了山。也是许久没有走山路了,加上辛乐一路上要吃要拉的,等他们走到农家乐的时候,天都快黑了。在这一年多时间了,辛勇偶尔会一个人抽空回来一趟,主要是怕山里的野兽把屋子给嚯嚯了,不过就算是如此,他上次回来也是半年前的事情了。到家后,陈曼她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电路和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