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节
作者:三天路口      更新:2023-04-28 05:42      字数:3947
  几个侍卫面面相觑,最后统一口径:“回娘娘的话,属下们也不知郁大人去了哪儿。太子殿下交代给郁大人的事,属下们也无权过问。”太子妃哼一声:“本宫问,郁大人何时能回来?难不成,殿下的安危他都不管不顾了吗?要知道,逆党都敢到在殿下的地盘行刺,他们是真的不把殿下放在眼里!”“这”侍卫们一脸尴尬。有一个侍卫犹豫了一会儿,蠢蠢欲动,他刚抬头准备说话,外面传来婢女的通报声。“娘娘,殿下来了。”太子负手走进大殿,就瞧见了几个侍卫跪在地上,见到他既羞愧又欣喜。他顿时皱了皱眉。“殿下。”太子妃匆忙迎上去,一脸关切,“今日抓着人了吗?”“本宫抓没抓到人,太子妃你不是知道吗?”太子不答反问,哼了一声,拂袖坐在上首。他这几日忙碌,除去房务仪刺杀这件事,还有郁大封去光州的事,父皇今日又把招待西部使臣一事交给他,太子妃偏偏在此时到处打听消息,他实在是无法忍受。“殿下,臣妾也是关心您啊。”太子妃说道,“房务仪此人阴险狡诈,您可万万不能放过他!”“是吗?”太子淡淡瞥她一眼,“太子妃既然如此为本宫着想,为何不让他们去抓人,而把人叫来这里听你怒骂,此为何意?”太子妃一愣,如今,太子殿下宁愿为这几个无关紧要的侍卫说话都要训斥她?她在太子殿下心中已经没有丝毫的位置了吗?手中拳头握紧,她垂下眸子,“臣妾也是一时糊涂。”太子哼声,瞪她一眼:“以后没有本宫的允许,你休要传唤他们!郁大人去哪了,也与你无关!”太子妃低低应声是。正说着,属官匆匆进来,对着太子说道:“殿下,郁大人派了人回来,求见殿下。”话一听完,太子立马起身,头也不回地走了。几个侍卫急忙跟上,一起离开了大殿。大殿里空荡荡的,只剩下太子妃和婢女二人,孤寂无声。“殿下。”一个黑衣下属恭敬上前行礼,他脸色发黑,应该是多日没休息好。太子顾不得那么多,就问:“如何了,郁大封可查到什么?”虽然他目前忙碌,但最挂在心上的,还是郁大封的这件事。但凡有一点关于林婉的蛛丝马迹,他都要查出来,查得清清楚楚。下属点点头,低声说道:“郁大人一去光州,就命属下们去查李府二夫人,还特意命人查了陈恪大人一家。”“陈恪大人有一子二女,李二夫人是大女儿,二女儿在陈大人举家前往闽州途中死于山匪之手,唯一的儿子在那年西部暴乱中被暴民杀害。原先属下们并未从中发现什么不对劲,李府二夫人并未去过闽州,与成王府的人也无任何关系。但郁大人多了个心眼,偶然的机会见到了那位李二夫人,才知道了姚大人为何要见李二夫人”“郁大封可是发现了什么?”太子急忙问道,说话都带了点激动的颤抖。下属一愣,见他着急立马答道,“郁大人觉得,李二夫人和当年的林侧妃有些相似,姚大人也许是因此才产生怀疑,但郁大人又说了,李二夫人和林侧妃绝不是同一个人想来是姚大人弄错了。”其实郁大人的原话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长相相似也未尝不可能,就像他带回京的陆良媛一样,不也是和林侧妃长得有几分像。他觉得姚浦是太想出头,知道太子殿下如今看重他,就想重得殿下信任。一番话一出口,太子眉头紧皱。事情不是他期待的那样,他很不高兴。“不可能!本宫不信!”他咬着牙说道,话里带了不甘和愤怒,“本宫不信这世上会有这样的巧合!那李明韫呢?她和林婉相像!她也许就和林婉有关系!”“殿下”属官看他如此疯狂,着实没有一国储君的样子忍不住劝道,“郁大人的本事您最清楚不过,他怎么可能查错呢?或许这件事真是巧合”“不!”太子打断他的话,“让郁大人继续查,查不到陈二夫人就查李明韫,总能查出点什么!他若是真的什么都查不出,就让他别回来!”下属懦懦应是,抬步退了出去。见太子如此就像是走火入魔,属官心里叹一声,再也没有劝出口。也罢,林侧妃是殿下的心病,若是不查个明白,殿下绝不会善罢甘休。如今京城形势紧张,他可不敢保证殿下会不会因为查林侧妃一事离京,所以,还是郁大人去查比较好。殿下,一定得留在京城,绝不能离开。第二百七十七章 紫阳皇宫里,昭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站了几排大臣,其中几个面露欣喜,另有几个大臣面露不悦,大部分人都是面无表情。一个大臣跪在地上,一脸恭敬。他看了眼下首的大臣,笑道:“李大人,朕命你为吏部尚书,是知道你的能力,相信你能把事情做好,你可不要辜负朕对你的信任啊。”李志渊持着朝笏叩首:“多谢陛下,臣定不负陛下所托。”昭文帝很满意地点了点头,此人不卑不亢,独立于大臣之中,不拉帮结派,是个好苗子。“陛下圣明!”以季照为首的几个大臣立马持朝笏站了出来,脸上是对昭文帝如此明智任命李志渊为尚书的激动和高兴。宗大人也不甘示弱,忙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接着,大部分朝臣都跟着他们一起夸赞陛下,作为李志渊的对手,徐大人等人心虽不满,但还是只能认命。“陛下圣明!”所有大臣都同时开口。“诸位爱卿,不必如此。”昭文帝笑了笑,被人夸任谁都不会不高兴,他看了眼不远处的德全,德全明白他的意思,尖着嗓子说了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如今已经年关,大臣们家里也有事,所以一致说无事,都退出了大殿。今日太子和平王并为上朝,昭文帝派他们二人去了宗庙,祭拜先祖。昭文帝自知自己罪孽深重,已惹怒祖先,所以把原本该由他亲自去的事交给两个儿子。德全心里不住地叹息:陛下既自知修道罪孽深重,又何必修道呢?当然,这样的话他是不敢问出来的,因为今日,紫阳真人会来皇宫,为陛下祈福。大臣们一出大殿,纷纷对李志渊表示祝贺。“李大人,前途无量啊”“李大人,以后还靠着您呐”“李大人,改日去我府上,一同小酌几杯”李志渊笑着一一回复,拱手施礼。徐大人一脸郁色,恨恨盯着李志渊。本来尚书一职该是他的,却被李志渊抢了去,他前些日子听说太子殿下想和李府结亲,想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看到宗大人一脸笑意地恭贺着李志渊,心里升起了万般不平。等恭贺的人一走,他走上去,对着李志渊讥讽道,“李大人好大的威风啊,连太子殿下,平王殿下身边的人都争相套近乎,呵。”嫉妒之心任谁都听得出来,徐大人毫不掩饰自己对李志渊的不屑。他自幼在京城长大,家中祖父是先帝看重的大臣,哪能想到有朝一日,他被一个外来的官比了下去,他心中着实不痛快。李志渊淡淡一笑,看着他说道:“徐大人可是对陛下的旨意不满?既如此,本官愿与徐大人一同回去,到陛下面前对峙,也让徐大人看看,自己输在何处。”“你!”徐大人面露羞恼,“我何时对陛下的旨意不满了?李志渊,你休要血口喷人!”这样的罪名,他是万万不敢承认的。谁能说陛下的不是呢?他怪不得陛下,所以只能怪李志渊,怪他抢了自己的东西。“哦?我血口喷人?”李志渊瞥他一眼,“徐大人怕是忘了刚才陛下说了什么吧?如今我已为吏部尚书,是徐大人的上司,徐大人不尊称我为一声大人,反而直呼大名,这是何意?莫不是徐大人在朝堂之上将陛下的旨意不放在心上,所以才如此”“闭嘴!”徐大人打断他的话,李志渊再说下去的话,没准就有人把他抓到陛下面前了,他忍着愤怒,对着李志渊施礼,“是下官不是,望李大人见谅。”说完,他也不等人回答,气冲冲拂袖离开。李志渊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哼了一声。昭文帝在内殿中接见了一身白衣、飘然如仙的紫阳真人。“陛下万安。”紫阳真人不卑不亢道,对待昭文帝虽保持着基本的礼仪,但并没有与天下之主对话的激动,好像面前之人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这样的态度让昭文帝很喜欢,在他身边,很少有这样的人,就连他最宠爱的儿子平王,有时也会把他当成君王,而不是父亲。当了这么久的皇帝,昭文帝难免觉得厌倦,所以见到紫阳真人,听了他的一番见解,他才一心想修道,离开凡俗。但身边那些孩子个个不让他省心,比如十五,喜欢周云贞却得不到周云贞的喜欢,还闹得周云贞逃婚,引起满城风雨。比如十三,和太子不对付,若是太子上位,他的处境肯定好不了。还有太子,做事越来越浮躁,不省心了,没有先前老三的样子昭文帝简直为他们操碎了心。回到如今,他看着眼前的紫阳真人,笑道:“真人久等了,上朝耽误了些时间。”他对紫阳真人还是很尊敬的。紫阳真人闻言摇头一笑:“陛下莫要如此,贫道也才刚来不久。”他被昭文帝身边的德全公公请着坐下,看到周围都是奏折,卷宗,简直是一身繁杂,不由得叹息一声。昭文帝好奇地看他一眼,忙问:“真人这是为何?”紫阳真人不紧不慢地说:“陛下可还有修道之心?要知道,修道之人不理凡俗,不问世事,可陛下关心天下事,实在是不宜修道,贫道劝陛下,还是作罢吧”去安山一事,昭文帝已经拖了快一年,总因朝堂之事绊住脚,紫阳真人觉得,若是陛下真的随他去了安山,不过是换个地方处理政事罢了。“真人,朕也不想啊。”昭文帝急了,修道是他一生所愿,他怎样作罢,所以立马说道,“真人,你在等等,待明年接待燕国使臣后,朕定随你前往安山!”紫阳真人淡淡看他一眼,摇头道:“陛下,非贫道不想,实在是您太过看重俗世,燕人来盛,你已交由他人,断断不用自己亲自操劳,陛下心中装了太多杂念,这于修道无利啊。”昭文帝脸上露出几分愧疚,他想了想,点头说道:“好,朕听真人一言,待明年春,就随真人去往安山”“如此甚好。”紫阳真人说道,“只是希望陛下这次不要再被世俗所扰,断了修道之心。”“不会了。”昭文帝摇头,“朕会把事情安排好。”第二百七十八章 兄弟皇宫内,宫人们提着宫灯,低着头领着一排排端着膳食的宫女匆匆前往各个宫内。高高的房梁上,挂满了红色的大灯笼,一片鲜红,照亮了整个皇宫。虽是夜晚,也未沉寂,喜庆的气息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