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作者:香草芋圆      更新:2023-04-28 06:06      字数:3728
  “江南道那里的天气湿气重,受冻了?”“嗯。”梅望舒被按摩得浑身舒畅,声音含含糊糊的,“这次随行的两个巡查御史,李御史还好,荣御史简直是个牛皮膏药,差点粘我身上。每日必定晨昏定省两次问安,白天送时令鲜果,晚上送宵夜点心,比媳妇伺候婆婆还尽心。跟他说不必如此,听不见似的。晚上热水澡也不敢久泡,怕洗到一半荣大人闯进来,哭着喊着要替我搓背。”嫣然恼得咬唇,“又是个阿谀谄媚之徒?”“要是个只会谄媚拍马的小人反倒好了。”梅望舒叹了口气,“偏偏是个做事有能力,有手段的。没看到官船吃水那么深么?带回来满船的箱笼,都是搜罗出来有问题的文书账册。江南道漕司从根子里烂了,从转运使往下,几个知州,通判,一个不落,全都要查办。李、荣两位御史大人,这回要高升了。”嫣然心疼地打量着梅望舒疲惫的神色,指尖缓缓按压着她的眉骨,“下次再有这种出京办差的差事,推了吧。”“早推了,推不掉。”梅望舒闭着眼,低声抱怨了一句,“跟圣上说了江南天气湿冷,路途遥远,又是手上沾血的差事,我不愿去。他隔天就赐下了孔雀裘。我还能说什么。”嫣然听出几分不对劲来,手下动作停了停,诧异反问,“什么手上沾血的差事?这次的差事不是巡查江南道么。”“巡查江南道是两位御史的差事,我领的差事不是巡查。”梅望舒微微睁了眼,目光落在角落处那柄耀眼夺目的尚方宝剑上,“差事已经办完了,现在说给你也无妨。”“圣上赐下尚方宝剑,我此行只负责盯着荣成,李兰河两位御史。若是查到他们两人跟地方官员有勾结来往、隐瞒罪证的迹象,不必回报京城,直接当场斩杀。”第2章马车在青石板路上平缓前进,停在城东梅学士宅外。青瓦粉墙的三进大宅院,是前年御赐下来的宅子。圣上原本要赐下距离皇城更近的郗氏旧宅,梅望舒再三推辞,起先说的是郗氏旧宅太大、梅氏人少,住起来空旷的理由,圣上不以为然,坚持要赐下。后来还是借用了街坊间传得沸沸扬扬的说法,自从郗氏数百口问斩于西市,郗氏旧宅夜夜听闻鬼哭,凶宅不祥的名头,才推掉了。如今赐下的宅子,是圣上幼时的东宫教谕,国子监祭酒,崔大人的旧宅。崔氏旧宅赐下之前就被彻底翻新过,屋顶覆盖的新瓦,梁柱刷的新漆,就连屋檐下的燕子窝,都是今年新筑的。正门檐下挂着的黑底泥金匾额,当然也是新的。简简单单‘梅学士第’四个大字,出自当今圣上亲笔手书;匾额左下角的朱红印章,盖的是圣上私印。匾额刚刚挂上那几个月,每天都有京城百姓闻风过来,先探头探脑地在门外瞻仰半日,然后招呼全家跪下,对着牌匾挨个磕过头,这才满意地走了。梅望舒每次下朝回家,马车在门口小巷都会被堵上半个时辰,后来索性改走了边门。‘瞻仰匾额’的热闹景象,直到半年后,京中几乎人人都来瞻仰过一轮,才平静下去了。“大人,到了。”没有外人时,嫣然也不必再一口一个‘夫君’,换了个平日的称呼,将假寐中的梅望舒轻轻推醒。梅府大管事常伯,率领全府上下二十余口,恭敬立于门外,迎接离京数月的主人归家。梅望舒下了马车,将御赐的孔雀裘解下,递给嫣然。走了几步,突然想起被遗忘在马车角落里的尚方宝剑,回头正要去取,跟随在车后走了一路的白衣箭袖少年已经不声不响,从车厢里抱出了尚方剑。梅望舒冲他微微颔首,“多谢。”少年矜持地一点头,把光华耀眼的尚方宝剑递了过来。大管事常伯站在门口,打量了几眼面生的白衣少年,看起来十七八岁年纪,还没有加冠,乌发在脑后用发带高高束起,穿了身武人箭袖绸缎衣裳。“这位是……?”“啊,他姓向,向野尘。家里排行第七,叫他小七就好。”梅望舒简短地介绍,“他是我新请来的护院。吃用按照一等护院待遇发放。”常伯应了下来,领着新来的向护院就要去西边跨院。向野尘却站在原地不动,气恼地怒瞪着梅望舒。愤怒的眼神倒提醒了她。梅望舒拦住常伯,多叮嘱了一句,“向护院的月饷和其他护院不同,走我的私账。对了,我有差事单独给他,给他个清净院落单独住下,住处离主院近些。”向野尘这才满意地去了。嫣然在前面领路,两人沿着抄手游廊,随意说了些最近几月家中的情况,到了东边正院。屋里早已备好了热水,大木桶,沐浴用的药水也煮好了,褐色的一大锅,刚从灶上端下来,咕噜咕噜冒着泡倒进了木桶里。门户紧闭的内室内,梅望舒终于能够卸下所有的重担和伪装,舒舒服服、毫无负担地泡了场暌违已久的热澡。满头青丝湿漉漉地披散下来,她闭着眼,昏昏欲睡地靠在大木桶边缘,嫣然站在身后,拆了她头顶的男式发髻,指尖轻轻按摩着头皮。“只泡两刻钟。”梅望舒忽然挣扎着醒过来,看向角落处的更漏,“两刻钟后,把我叫起来。等下还要入宫述职。”“半个时辰,不能再少了。否则药效不能完全起作用。”嫣然轻声埋怨,“大人又想跟上次那样,人都快走到殿前了,疼得站不住,半路又回来?”“两刻钟,准点叫醒我。“梅望舒趴在木桶边缘,浓黑长睫低垂,盯着水波晃动的水面,”陛下在宫里等着,不好耽搁太久。”第二锅刚煎煮好的褐色的沐浴汤药,顺着木桶边缘缓缓倒入了热水里。“刚才江边赐下的参姜汤,驱寒药效应该是极好的,大人应该多喝些。”哗啦啦的沐浴水声中,嫣然轻声慢语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大人读书是极多的,为何浅显的道理却不听从呢。”梅望舒想起刚才那盅汤药就头疼。“你现在这么说,是因为喝的人不是你。一口下去的滋味……“她轻轻吸了口气,”死人都能活了。”嫣然捂着嘴笑起来,终于放过她家大人,换了个话题,“大人遇到阴冷天就浑身酸痛的毛病,一半是旧疾,一半是宫寒。”她拿起木勺舀了些热水,在木桶中搅匀,又拿起篦子,缓缓梳篦起梅望舒浓密乌黑的长发。“恕妾身直言,大人每月服用的药需停了。再吃下去,不只是宫寒伤身,以后想要子嗣的话,会格外艰难。”梅望舒懒洋洋地翻了个身,趴在木桶边,任由嫣然捞起她水中的半截乌发,继续梳篦着。“我梅家的正室夫人是你,想要子嗣,自然是你生,与我何干。”嫣然气得手一抖,木篦子掉进了水里。“你、你……”她急忙用木勺去捞,把水里漂着的篦子捞起来,在自家‘夫君’光洁的额头气恼地轻轻敲了一下。“和大人说正经事,少来说笑打岔。”梅望舒闭着眼,唇边露出一丝浅笑。“嫣然,我已经二十六了。”“二十六岁,不算晚呀。妾身家乡那边,有四十岁的夫人还能老蚌怀珠,生下幼子的。”“不,我的意思是,二十六岁了,还顶着如今这样的身份,这样的活法。今日不知明日事,今年不知明年事。每每平静度过一日,都感觉是偷来的好时光。”梅望舒睁开湿漉漉的浓长眼睫,”只要一家人像现在这样,都好好的,我便心满意足了。至于子嗣,看天意吧,命里无缘不强求。”“药煎好了就拿来,别放冷了。”她最后温和地道。嫣然沉默着给木桶里加了一勺热水,起身出去拿药了。喝完了药,困意上涌,梅望舒眸子半睁半闭,挣扎着叮嘱了一句,“两刻钟后叫我起身……”便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皇城东暖阁内。这处暖阁的位置,正好介于前三殿和后六宫之间,是供君王退朝后临时休憩的场所,虽然还没到数九隆冬,暖阁里已经早早通了地龙,温暖如春。身穿海涛云纹行龙常服、头戴翼善冠的年轻帝王,端正坐在紫檀木大书桌后,对着摊开的一本奏折,陷入沉思。书桌的下首方位置,低头回禀完了今年京察事务的安排、却久久不得回应的吏部重臣,徐老尚书,抬起衣袖,擦了擦额头滴下的热汗。陛下为何始终沉思不语。可是他哪里说错话了?虽然陛下性情仁和,但遇到臣子的错处,向来是会当面指出的。如今突然不说话,不回应,把他晾在这里,究竟是何意……徐尚书惴惴不安,心跳如鼓。一名内侍无声无息地进来,替换了御案头温冷的茶水,又悄无声息地退下了。窗外庭院中,淙淙的细流水从狭长的竹管中流泻下来,灌注到下方的竹筒里。嗒!一声清脆的声响打破了满室静谧,竹筒翻转到了上方。庭院中又响起了淙淙的细微流水声。沉思中的君王被响声惊醒,放下奏折,望了眼庭院中摆放的小型日冕。接近午时了。他收回目光,和颜悦色地对暖阁内坐立不安的徐尚书道,“徐卿继续说,朕听着。”两刻钟后,徐尚书带着满身冷汗,告退出了东暖阁。出去时正好迎面撞见等候的苏怀忠苏公公。“苏公公来了。”徐尚书勉强打了招呼。“哟,徐老大人的脸色怎么这么差。”苏怀忠好心道,“是不是累着了。要不要去旁边坐一会儿,用些点心,歇一歇。”徐尚书苦笑摇头。今日面圣,陛下批阅得格外仔细,将一份例行京察奏本里的几处疏漏,连带一个错字,挨个圈出来了。虽说天子仁厚,什么斥责话语也没说……身为臣下,羞惭无地。徐尚书掩面而去。苏怀忠目送着吏部重臣仓皇远去的背影,琢磨了片刻,低声对御前伺候的几个徒子徒孙道,“今儿诸事不利,各自把皮都绷紧些!御前别犯错!”御前小内侍们肃然点头,将脚步声更轻了。苏怀忠轻手轻脚地进去,跪下请安。紫檀木大书桌后,元和帝应声沉稳抬头,目光往苏怀忠身后一扫,没人。“没跟着你入宫来?”苏怀忠起身垂首回禀道,“梅学士先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