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作者:香草芋圆      更新:2023-04-28 06:09      字数:3669
  就在下山回程的路上,迎面撞到一群彪悍军爷,把殿前司的鎏金铜腰牌一亮,粗声粗气道,“殿前司天武卫,秘密出京,执行公务!虞通判官场上犯了事,事情闹大了,要即刻押解入京!”如狼似虎,把人押解了便走。虞家乱成了一团粥。碍于梅大公子的身份威望,虞家不敢直接闯入温泉别院,却也来了好几拨人,请求拜见大公子。梅望舒出面应对了两次,出言解释她不知虞五公子犯了什么事,当日见面时,虞五公子并未提起官场事,梅家把人好好地送下山去,几个管家和虞家的随行小厮都可以作证。听说把人押走的是殿前司天武卫,她倒是吃了一惊。天武卫,应该是周玄玉麾下的人。她思忖了一阵,回应,“此事应该是京城那边直接下的缉捕令。我已致仕归乡,远离朝堂,只能告知贵府这点消息。”但虞家不肯罢休,日日登门求见,开口便是看在亲家的份上,希望梅大公子替他们出面,走动州府以上级别的官府门路探听消息。如此几个来回,她心里也冷了几分,索性把门一关,闭门谢客。虞家再有人登门,喊着,“我家老夫人遣我们来的,彼此都是亲家,还请梅大公子出面!”常伯连门都不开,隔着门喊回去,“前天是你们老爷遣人来,昨天是你们夫人遣人来,今天又是老夫人!早和你们说过了,我们大公子已经辞官致仕,归乡养病!天下除了当今圣上和叶昌阁老尚书登门,我梅家不会拦,又有什么人配我们大公子日日抱病见客?管你们是哪家的老爷老夫人派来的,便是河东道的知州亲自来了,我家大公子也不见!”没过两天,河东道的知州大人还真来了。驱车出城二十里,亲自到山中梅家别院拜访,被毫不客气地挡在门外。费尽了唇舌,喊门喊了半个多时辰。“大人,有客拜访。”傍晚时分,常伯站在温泉别院门口,回禀道。梅望舒正在用晚食,听到‘有客’两个字,便微微地蹙起眉,停了筷子。“又是虞家的人?当日虞五公子夜间拜访的每句对谈,我已经全部写于书信上,并无一字提及官场事。他们若再问,直接把手书给他们。”她这几日在家中思索,重生一世,有越来越多的事件走向和上一世截然不同了。上一世,她父亲官运亨通,三十出头便升任了京官,她也随着父亲早早入了京城。留在临泉家乡的虞氏,和梅氏的走动自然而然变少了。两家幼时似乎也曾笑谈过娃娃亲,但后来虞氏在本地寻了良配,梅家也在京城定了亲,两边不约而同再未提过此事。这一世却不知哪里出了岔子,虞长希没有在本地寻亲,一直等到如今。思来想去,两世的第一处不同,是当年院墙高处摔下来的那一跤;第二处不同,便是上一世入京的梅家,是虞家攀不上的路子;而这一世归隐乡里的梅家,是虞家能攀得上的了。常伯见她精神不太好,才用了几口的晚食就停了,赶紧回禀道,“这次是河东道知州大人,还有一位从京城千里迢迢赶来的大人,联袂来访。说是京城传来快讯,关乎社稷安危,极度重大,必须得和大公子当面讨教。”常伯继续道,“就算是京城来使,本来老仆也不打算惊扰大人的。但后来那京城来使露了面,老仆认识他,原来在京城时便登门过,和大人有些师门渊源,这才来回禀。”梅望舒放下碗筷,和嫣然对视了一眼。……嫣然身穿素色衣裳,眉间愁容紧锁,引着两位来客进入主院。“两人大人,夫君病重,不能起身,最近又吐血吐得实在厉害……伤了咽喉,难以对话。因此夫君做主,今日请两位大人入内室,当面将京城的大事说清楚。夫君如有什么要问的,便在纸张上写下问话,由妾身转达。”河东道知州赞道,“是个极好的主意!”他站在内室门边,并不进去,搓着手尴尬道,“大公子避居山中养病,原不应来打扰。但京城近日传来一件极大的消息,我等日夜不安,再加上京城来了贵客……不得不前来拜访叨扰。下官就不进去了。”说完,旁边侧过一步,恭谨请出身后的京城来使。那京城来使除下披风,转过身来。赫然正是京中二品大员,梅望舒的同门师兄,林思时。林思时神色冷峻,大步过去,不顾嫣然的阻拦,直接入了苦涩药味弥漫的内室,唰得掀开几层帷帐,和床头半卧着的梅望舒面对面互看了一眼。借着室内隐约灯光,仔细查看她的面色。看完冷哼一声。“老师担忧你的病情,死活阻拦我不许出京。当时我便说,梅师弟心思百窍,并非那种书读多了的迂直之人,他这次告病回乡,才归乡就突然重病,只怕里面有蹊跷。哼,如今便看你气色恢复了不少,哪里像是病入膏肓的样子。你这病,果然是……”梅望舒和他平静对视一眼,镇定地拿起纸笔,写下,“病入膏肓,不能言语,不能起身。师兄恕罪。”林思时:“……”他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好一个不能言语,不能起身……也罢。你不言语,我便坐在这里,说给你听。”梅望舒撕开另一张纸,写下,“洗耳恭听。”说完从林思时手里夺过帷帐,层层放下,只露出一个朦胧的身影,躺了回去。林思时深吸口气。自己给自己搬来一把交椅,端端正正坐在床边,正色道,“圣上今年二十有一,尚未迎娶皇后,也未有后嗣。老师屡次催促,圣上始终不肯松口。虽然过去两年,朝中政局清明,万民生计蒸蒸日上,看起来是一副盛世景象,却埋下了一件极大的隐患。”他慨叹,“如今,隐患爆发了。”林思时千里奔波而来,京城又是那种局势,忍耐不住,对着帐中的身影,咬牙喝道,“圣上病危!”“未有后嗣!”“储君之位空悬!”“朝政如今几位老大人联合主事,宗室有人提议,将太后从行宫迎回京城,商议储君之事!““太后已经传话过来,打算在行宫废太子的子嗣里挑选一人,过继给圣上名下,为下任储君!““……”低垂的帷帐,被从里一把撩起。梅望舒神色冷若冰霜,把长发绾起束拢,披衣下床。将墨迹淋漓、刚刚写成的一张纸塞进林思时怀里。“圣上为何突然病危?说清楚。”——林思时身为朝中重臣,以居家养病的借口私自离京,已经是言官可以上书弹劾的罪名。他言简意赅,半个时辰之内把京城最近发生的大事讲清楚,连一晚上都不停留,上马便走。只留下梅望舒坐在屋里,久久没有言语,心里有如惊涛骇浪。圣上早已痊愈的惊恐狂暴之症,居然又复发了。紫宸殿封闭。天子以黑布层层封了寝殿,蜷缩于寝宫内殿,不看,不听,对外界不闻不问。群臣慌乱,群龙无首。以叶老尚书、程右相为首的朝臣,和宗室诸王势力,为了要不要迎回行宫的太后、商议储君人选的大事,已经在朝堂上交锋数次。原本清平安定的政局,短短数月之内,忽然变得浑浊危险。这两年才隐约显露出来的太平盛世气象……岌岌可危。梅望舒的视线盯着地,保持着手里端茶送客的姿势,久久地思虑着。听到一阵奇异的声响,才意识到,是自己端着茶盏的手在细微地颤抖。“怎会如此。”她低声自语,“怎会如此。上一世并未……”“上一事?”嫣然过来接过她手里的茶杯,听到只言片语,惊讶借口,“大人说的是哪件事?”梅望舒倏然反应过来,闭了嘴。“没什么。消息太过突然,有些过于吃惊。”她掩饰性地举杯喝了口茶,放下茶盏时,发现自己的手腕已经在带着袖口细微发抖。升起火炉的室内,她感觉一阵胸闷,起身去窗边,推开了两扇窗,深深吸了口迎面扑来的寒气。“嫣然,”她开口道,“我感觉事态不对。”“龙椅上的人都要换了,京城的事态肯定不对了。”嫣然走近过来,心疼地关上一半窗,“大人身子还在休养,莫要又冻病了。”“不。不只是京城那边的事态不对。”梅望舒轻声道,“圣上病危,太后议储。政局若是到了太后的手里,她定然不会安安分分的,后面还会有许多事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嫣然。”她喃喃地道,“你说,我是不是要回京城看看。”嫣然吃了一惊。“咱们才回来多久?圣上病危的消息传过来也要四五天,我们过去至少要半个月。一来一回的,大半个月就过去了。回去时说不定正好赶上国葬。文武百官天天哭灵,大人的身子哪里撑得住。”梅望舒一下子怔住了。从林思时突然拜访,到听到京城噩耗,她花了不少时间应对,理智分析了许久。但直到听到嫣然的‘国葬’,‘哭灵’,她突然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天子病危’,四个字背后的冷酷含义。天下万民百姓向来敬畏皇权,从不吝惜把种种的恭敬称呼,加在天下最尊贵的那人身上。天子所到之处,处处顶礼膜拜。天下万民百姓却又最为冷漠无情,只需龙椅上坐着的人选变更,种种的恭敬称呼,便会丝毫不差地落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同样地顶礼膜拜。究竟有几个人在乎,在‘天子’,‘圣上’,如此的尊贵称呼下,坐在龙椅之上的那个血肉之躯,究竟叫什么名字,偏好什么,曾经有过什么哀乐喜怒。然而,如今高坐龙椅之上的那人,却是她相伴十年,亲眼看着当年个头才到她胸口的小少年,一步一步艰难跋涉,穿过重重刀光剑影,好不容易长成到今日的模样。十年。从十岁冲龄,到成年弱冠。她费尽心思,倾尽全力,一路哄着,劝着,引领着,护卫着,在他惊恐时抚慰,在他狂暴时拦阻,在他冲动时权衡,在他颓废时鼓舞。少年天子长成的那十年,又何尝不是她自己铭心刻骨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