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节
作者:程小麦      更新:2023-04-28 08:33      字数:2449
  不是之前的将就,而是现在的刚刚好!“我和寒生哥去了一趟芙蓉市。”“呀,芙蓉市,咋去了那么远?难不成,寒生的工作,安排在那儿?”金爱菊脱口而出。金爱菊和男人王大山知道江寒生工作会安排在城里,但具体在什么地方,她还真不清楚。如今,安宁说和江寒生去了芙蓉市一趟,她第一反应,就是江寒生的工作安排定了。安宁:“没有,没有我们去芙蓉市玩儿的!结婚这么久了,我还没出过远门,刚好有顺路的火车,我们就搭着去了芙蓉市!”金爱菊闻言,一脸羡慕,“还是你们两个好,寒生也不错,安宁丫头,你这男人没白嫁!”安宁直接默认。她就是嫁了好男人啊,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婶婶,我和寒生哥从芙蓉市带了些糕点,给你们尝尝。”安宁拿过来的糕点不多,也就二三两。不过在这时候,已经算是很高规格的礼品了。金爱菊笑嘻嘻的接了安宁递过来的糕点,转头给了安宁四个大石榴。红彤彤的,一看就是熟透了的。“谢谢婶婶!”“谢啥,早该给你送过去的,但你一直不在家。对了,你是不是有啥事儿啊?”“的确有点事,我这段时间,想多看看农业方面的书,我记得大队以前发过,可我找了好久,没找到。”安宁没好意思说,那本《如何养好老母猪》的书,早被家里人拿去当厕纸了。如今,只能指着王大山这里还有多余的。“我当时啥事儿呢!你叔确实存了不少书,他也看不懂,你等我一会儿,我给你找出来!”金爱菊嘴里的不少书,安宁以为,就那么几本书。结果,足足一书箱。金爱菊根本搬不动,她干脆将安宁喊到杂物间,让安宁看。安宁翻了几下,发现除了有上头免费发的各种农业指导书,还有些杂七杂八的书。王大山大字不识几个,但是收集书这事儿,怕是大队独一份儿。“你让寒生帮你运回去,太多了!”金爱菊一边用手扇着灰尘,一边冲安宁道。“王叔那儿……”“你不用管他,他自己又没有看过。再说了,他也不认识多少字,就扫盲班学的那点东西,也就够去公社开开会啥的,别的顶不上用!”金爱菊道。安宁:“那还是说说,他同意了才行。”虽然这些书,安宁很想要。可真正的主人,是王大山。金爱菊见她都这么说了,也只能等着。王大山回来的时候,正好黄昏。听说他那箱子书,安宁喜欢,他二话不说,借了个板车,亲自给安宁送了回去。弄得安宁都不好意思了。这是白送,还外带亲自送回家啊!谢过王大山,安宁正好可以喊江寒生去老安家吃鸡。“老太太杀了鸡?”江寒生好奇的问了一句。第216章 老安家的生存危机“不知道,应该吧!”安宁装起了糊涂。反正她和老太太对好话了,怎么也想不到她头上。安宁和江寒生姗姗来迟,却也只比干活儿的安二牛和安三毛他们晚一会儿到家。至于上学的孩子们,小的下午三点半,就放学了。一回家,就去打猪草,去棉花地里,抓棉虫,去树下捡知鸟壳。要是有从土里爬出来的知鸟,还会捡回来,让老太太做饭的时候,扔火里烧一下。安宁平时不怎么出门,要是天气最热的夏天,晚上六七点钟,跟着旺旺他们跑一圈,没准还能吃个知鸟盛宴。安宁跟江寒生去厨房,几个孩子,已经在土灶旁边等着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站了小孩儿。一个个跟吸收天地灵气的妖精似的,不停的吸着鼻子。香,太香了!旺旺见到安宁,不忘过来告诉安宁,“姐,今晚吃鸡,还有鱼哦!”李春花和赵淑芳两个,也是盯着正冒热气的锅盖。这味道,也太香了,魂儿都要被勾走了。他们好久没吃肉了,这回还是一年难得吃上一回的鸡,还有鱼。这感觉,和过年差不多啊!在所有人期盼的目光下,老太太将锅盖揭开,锅里的鲫鱼汤露了眼。奶白色的鲫鱼汤,还有煎的两面金黄的鲫鱼,越看,越想流口水。然而真正的重头戏,却是老太太放在土灶的陶土罐儿里,煨了快三个小时的鸡汤。这鸡汤,可不是普通鸡汤。老太太放了大枣的,还撒了一小把野生枸杞,说是养生鸡汤,也不为过。两个大菜上桌,再跟着一盘盘的炒青菜。这么多人,不可能只吃肉的,老安家的传统,是每顿饭,都得吃一大半蔬菜,一小半主食,有肉,不管多少大家都吃一些。没人可以挑食,只有安宁可以例外。不过现在的安宁,也不挑食了,老太太给什么,吃什么。老太太给安宁和江寒生一人盛了一碗鸡汤。“宁宁,尝尝奶手艺有没有退步!是不是比你在芙蓉市吃的什么国营饭店大厨子做的好吃。”老太太还记着这事儿呢!安宁将鸡汤放在旁边等汤凉。其他人也陆续分到了一碗鸡汤。至于鸡肉,老太太没分,大家也不急着吃。安宁喝了一口鸡汤,直接眯起了双眼。“这鸡汤,太好喝啦!”安宁冲老太太竖起大拇指,“奶,你要是去国营饭店做菜,那些什么大师傅,都得下岗!”老太太一脸得意,“那是自然!谁让我们家祖上,就是干这个的!”“奶,咱家祖上是干啥的?”安宁满脸好奇。老太太可是从来不和他们说过去的人。安宁的亲爷爷,是石泡村土生土长的人。但老太太不是。像她这样,裹小脚的,整个大队,就一个。按照老太太的年纪算,她是清朝时候生的。那算是封建社会的人了。封建社会裹小脚的,要么是大户人家的孩子。要么是为了好嫁人。总之,不管怎么看,家里都是条件不错的。毕竟,女人裹了小脚,就没办法下地干活儿了。要真家里条件特别差,不会放任女儿裹小脚。石泡村世世代代务农,且不分男女,都得下地干活儿。所以女人们,基本都是粗手大脚。干起活儿来,比男人也差不了多少。老太太属于外来户,要说有故事,也是有可能的!“能是干啥的,也是种地的!”老太太回答的很随意。安宁也没有深究。毕竟,这个家,好像除了她,没人好奇老太太的从前。鸡汤喝完,安老太把鸡肉给分了。剩下的,她也不管大伙儿怎么吃饭了。谁喜欢吃,就自己夹菜,别全部一个人吃了。大概是老太太做的饭菜太香了,大伙儿只管往嘴里塞,一口又一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