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节
作者:程小麦      更新:2023-04-28 08:35      字数:2499
  一路上,遇到不少人,张口都是向安宁和江寒生他们打听老太太的事儿。安老太亲哥哥找来的事情,安宁他们没大肆宣扬过。但大家问起,安二牛和安三毛两个还是会如实回答。如今,大伙儿都知道,安老太还有个亲哥哥,人在芙蓉市,两个几十年没见,如今亲哥哥接她去城里享福去了。“安宁丫头,你家老太太,不会这一去,就留在芙蓉市不回来了吧?”“还是你家老太太好,大儿子在城里矿区上班,月月交工资,如今又有个有钱的大哥,这钱怕是花不完了!”说这话的人,在安宁看来,语气多少有些酸。酸的同时,又明显在给自家老太太挖坑呢。一个老太太,很有钱,人家不得惦记?万一传出去了,还不知道会惹来什么麻烦。安宁道:“我爹那点工资,我奶都拿来养我了,不然咋把我养那么胖!喝水,可不会长肉,实打实的东西填进去,这肉才能长起来。至于我大爷爷,老爷子十二个儿子,六十多个孙子,虽然在城里,可这日子过的也紧巴,哪里是什么有钱人!更别说给我奶钱了!”闻言,说酸话的队员继续开口,“你现在都瘦了,你家老太太总没把钱花在你身上了吧?”说来说去,还是想证明老太太有钱。这年头,让人觉得有钱,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安宁继续道:“我是我奶最疼爱的孙女,她的钱,不给我花,给谁花?瞅瞅我身上的衣服,搁城里买,二三十块钱一件。我爹一个月工资,还不够我买一件衣裳的。”众人听得嫉妒。二三十块钱一件衣服,他们做梦可都不敢想。这丫头,可太败家了。安家那老太太,也太宠孙女了,咋就不给自己留点钱?他们有需要的,也好去借点儿!安宁从这些人脸上的表情,看出来,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往后,应该没人打老太太的主意了。就是她这败家娘们的帽子是脱不掉了。不过这样也好,省的被人惦记。安宁没和那些人说太久话,回了家,她告诉江寒生,“往后你去城里工作,要是有人问你一个月工资,你就告诉他们,你赚那点,还不够我买衣服的。”江寒生笑的一脸宠溺,又无奈,“不怕他们在背后骂你?”“骂就骂呗,又不会少块肉。总好过整天被人惦记强!”江寒生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你歇会儿,我去给二叔和三叔他们送点东西。”江寒生道。安宁:“好!”江寒生离开,安宁打了一盆水,几天不在家,家里到处都落灰,不得擦擦洗洗。这一忙活,出了身汗。安宁饿了。江寒生还没回来,安宁拿了一块小蛋糕出来,吃完了心满意足的摸着肚皮。想想,还是得搬到县城,到时候,供销社,矿区代销点,都能拿来做借口。不然老是这么吃独食,安宁也怕被雷劈。江寒生是大中午回来的,回来还扛了大队刚分的粮食。他从老安家离开之后,人半道被大队长叫了去。原本是定了国庆节让安宁给大伙儿讲讲爱国知识的,安宁突然去了芙蓉市。大队长这边,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干脆不搞了,上午放了假。前段时间,秋收搞得辛苦收的玉米,花生,红薯啥的,数目都点出来了。就这几天分粮。大队长想问问江寒生什么时候去城里,他也好有个计划,早点将安宁的粮食分给她。江寒生告诉大队长,可能就是这两天过去。大队长想了想,干脆决定上午分粮。消息一传出去,之前还在外头闲逛的队员们,全回家拿工具了。箩筐,背篓,盆,有啥拿啥。最后一家分了不少湿红薯,合一个成年人得有二百来斤湿红薯,再搭配晒好的五十斤干红薯。花生一家分上十斤,不要花生的,可以领三斤花生油。玉米一家分一些,要吃玉米面,还得把玉米棒子给掰了,自己去磨成粉。这次分粮,是大队今年最后一次分粮了。如果不精打细算,到来年分粮之前,可能就饿肚子了。江寒生领来了属于安宁的那一份粮食。安宁瞅着那么些红薯,笑得跟捡了松子的松鼠一样。虽然这些粮食,还得用钱填补工分,而且大部分工分不是她赚的。可是看着粮食,谁不高兴呢。安宁:“咱们这一去城里,这些粮食,不能全带走吧?”城里人也缺粮食。虽然月月供应,可那些粮食,也不够吃的。安宁他们要是带这么些粮食去城里,一准要被盯上。江寒生:“先都放老安家的地窖。要是吃完了,再回来拿。”“那从这些粮食里,拨一些出来,给辛叔和骆叔他们带过去?”这些东西,安宁空间里都有。不愁没得吃。就算全给骆叔和辛叔也没有关系。江寒生:“暂时不用动这里的,我和大队长商量了一下,从大队高价买一百斤红薯,买红薯的这些钱,来年用来买种子。”“让卖?”江寒生:“本来不让卖,但是开这个口子,方便了别人。”“你说我招娣姐?”安宁福至心灵,立刻想到了大队长这么做的目的。江寒生点头,“没错!”“只能买一百斤吗?”安宁眨了眨眼睛。江寒生:“自然!”毕竟,那么些人都看着。虽然天天吃红薯,会腻,可比起填饱肚子,腻算什么。安宁:“那辛叔和骆叔一人送五十斤红薯!其他的,咱们自己留着,以备不时之需!”老太太不在,就算是过节,安宁也没打算去老安家。两斤肉,足够她和江寒生吃的了。安宁去厨房,她不会老太太做的那些个高级菜。她只会做家常菜。寻了些食材,安宁决定中午做木耳肉丝,炒干萝卜片,再整个鸡蛋粉丝汤。第266章 遇到对手了老安家,江寒生送来的四斤肉,算是春天里最及时的一场雨。日子一下子就润起来了。就是李春花和赵淑芳不管是哪个,做饭都没有老太太做的好吃。晌午饭是李春花掌勺,她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菜。老太太不在,天天青菜水煮的,嘴巴早就淡出鸟味了。思来想去,李春花决定包饺子,国庆嘛,总得吃点好的。好吃不过饺子!不过李春花不敢像安宁一样,用纯精面,她拿了一大半的玉米面,再用了点豆面,再加一点点的纯精面。馅儿除了肉,还用了干笋,酸菜,茄子干。这些都是老太太离开之前做好的。虽然都是些寻常玩意儿,但没人有老太太这么勤快。加了这么多东西,做出来的饺子味道自然不如纯肉馅儿的。但这么细水长流的日子,让李春花很安心。李春花包好饺子,还没下锅,正打算让儿子去喊安宁和江寒生过来吃一碗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