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节
作者:程小麦      更新:2023-04-28 08:41      字数:2273
  所以老太太写了信,也不用特意来这边寄这么麻烦,最重要的,还是多买些信封和邮票。安老太在旁边等着,安宁和江寒生排队买信封。轮到他们,江寒生问了工作人员信封和邮票的价格。信封价格便宜,一张信封一分钱,但是邮票价格不一。几分到几毛的都有。安宁算了算,老太太如果一个月写四封信,一年下来,就是四十八封。“寒生哥,我们先买四十八封信,邮票也买四十八张!先买足一年的量,省的到时候要用,又缺!”江寒生点头。和工作人员沟通了一下。工作人员很有耐心,告诉安宁,邮票的种类有很多种。并且很多邮票还是成套的。看她是每样都买一张,还是直接成套的拿。这番话,直接点醒了安宁。她要收集古董,怎么忘记收集邮票了?上一世,她也看过新闻的,有些邮票一张能够卖到三十万。虽然是特殊纪念邮票,但她如果指定要那些邮票,难免引人怀疑,不如都买!“邮政局有的邮票,我全要一套!”安宁开口。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听到安宁说的话,直接呆住了。“有……那么多信要寄吗?”安宁理直气壮开口,“我有六十多个表哥,一个月一封信不为过吧?我们家离邮政局远,回回来都要排队,我一次买够,下回来,就不用买了!”此话一出,工作人员旁边的一个工作人员大概是记起了安宁。毕竟,这已经不是安宁第一次来了。连忙让同事给安宁拿。这一找不知道,就连建、国初期的邮票,都给安宁找了出来。有些积了灰了,看起来脏兮兮的,安宁来者不拒。等邮政局的同志算清楚了钱,她光是买邮票,就花了快三十。近四百来张邮票,安宁笑眯眯的装进江寒生的军用挎包里。从邮政局出来,老太太凑了上来,“宁宁,你真打算给你那六十多个表哥写信?”安宁:“这个嘛……再看,再看!”她买邮票,是来收藏的,才不是什么写信的。要写信,下回再去买。安老太:“你是不是想把那些邮票藏起来?就跟从前那些人,收藏古董和玉石一样?”不愧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安老太一下子明白了安宁的意图。安宁眼睛闪闪发亮,“奶,你真聪明!”老太太用手指点她的额头,“你那点心思,我还能不知道?不知道我知道,寒生也知道!”“嘻嘻!我奶聪明。”安宁说完,又看向身边的江寒生,“寒生哥也不差!你们都好好。”第400章 老家来人这彩虹屁吹得。老太太嘴角都翘起来了。江寒生也差不多。只要能让安宁开心,自己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又何乐而不为?更何况,江寒生赚钱,本来就是给安宁花的。她不花,江寒生还不放心。时间尚早,哪怕天冷点,安宁也不想这么早回去。“我们去供销社看看?完了之后,去新华书店,我想买几本书。要是时间还早,我们就在县城溜溜圈。”矿区那片地方,安宁看腻了。主要是煤渣太多了。有时候走在路上,风一吹,带来一股子煤渣灰。现在还谈不上保护环境,也全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主。也就是所谓的生存阶段。安宁除了忍,还是忍!当然,偶尔出来走走,她也很开心的。江寒生和安老太都是就着她来的。去供销社,安宁买了三个暖水壶,用的工业券。自己家里已经有两个了,不过不够用,到时候再留一个,剩下两个,送到乡下去。老太太如今在照顾自己,对二叔和三叔他们来说,就等于加重了负担。而且以后每年老太太的粮食,还是得从乡下拿,不能一毛不拔。亲戚之间,也得有人情往来。你总是抠抠搜搜,时间久了,亲戚都不愿意和你来往了。买了暖水壶,再买些点心。江寒生的副食品票还没怎么动。昨天邵晴买了桃酥饼给她,今儿她也得给邵晴买点东西才行。安宁买了两斤麻花。从供销社出来,又转头去图书馆买书。因为要遛弯,所以去哪里,都无所谓。只是等安宁他们路过一个没人的巷子时,一个穿着补丁盖补丁的妇女,满脸冻得通红,手上还有冻疮,提着竹篮路过三人身边的时候,小声且不安的问安宁,“同志,买板栗不?”“板栗?”这个时候,板栗应该过了季节才是啊。“我们自己摘的,藏在家里地窖,这回拿了点回来,偷偷来城里卖。不卖多了,两毛一斤,不要票。”两毛一斤的板栗,比粮食确实贵了点。但它不要票啊。安宁瞅着四下无人。又看看安老太和江寒生两个。老太太:“要不买点儿?”妇女听了这话,急忙将自己盖在板栗上的干草挪开。里头都是个头很大的板栗。“能尝一个不?”安宁问。“吃、吃吧!”妇女将篮子往安宁面前一放。安宁当真不客气,拿起咬开一个,一口的板栗香。“你这里多少斤?”江寒生问。“十……十二斤,算你们十斤,给我两块就行了。”江寒生给了妇女两块四,板栗被装进了老太太带出来的布袋里。她掂了掂重量,估了一下,估计不止十二斤。是个实诚人。从小巷子出来,安宁就要回去了。等出了城,安宁问:“奶,寒生哥,你们两个刚刚太熟练了,都让我有种你们经常做这种事儿的感觉,哈哈哈!”江寒生:“……”老太太倒是直接,“我没做过,就是看你这丫头喜欢吃。回去用铁锅炒,可惜没有蜂蜜,要是有蜂蜜,再抹点蜂蜜,以后你每天带一点去学校,我就不怕你饿着肚子了!”老太太心里总觉得,安宁这肚子,不止一个。虽说安宁不止一次说,可能是吃胖了。可哪有只胖肚子,不胖四肢的。像孙女显怀这么早的,说是一个孩子,她是不信的。不过这事儿,也不能太笃定。万一只有一个,她也白给了孩子希望。也正因为这样,老太太总是变着法子,想给安宁准备些吃食。有时候是饭团,有时候是杂粮煎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