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作者:奶油馅      更新:2023-04-28 23:00      字数:3910
  那头的顾溪亭已经踏上了回程的路,这头的温鸾还在被窝里睡得香甜。温家从前就没必须日日早起请安的规矩。温鸾更是被娇养得睡饱了再起就够。蘅芜院的丫鬟们都知道,八娘睡得好好的被吵醒,有时会发些小脾气。可这会儿,前头的婆子传了消息过来,说是季家来人了。温鸾早早就吩咐了下人,季家无论有谁来,什么时候来都得立即通知她。松香自然是她说什么就听什么。温鸾被喊醒的时候,脸色有些不大好,等听说季家来了人,更是沉了脸。“来的都有谁?”温鸾提着裙子,大步往前走。松香在后头紧紧跟着:“说是季老爷也来了。”松香话音落,温鸾就迎面撞见了一行人,阿爹阿娘就在其中,正亲自引着人往正厅走。走在中间的有个年纪约莫四十出头的男人,中短身材,瘦削,留着山羊胡子,看到停下脚步站在一边的温鸾,眉头皱了皱。温鸾当即认出对方就是季瞻臣的父亲季成圭。季成圭是个很刻板的人,刻板到认为女子必须笑不露齿、行不露足。温鸾在温家一贯是自由自在,鲜少受到拘束,等进了季家,胡氏还没怎么管教她,季成圭就罚她抄过几次女四书。季成圭的迂腐,无论上辈子还是这辈子,都叫温鸾心里生不出敬意来。“季伯伯,阿爹。”温鸾行礼。温伯诚有些意外温鸾这时候跑到前头来。温鸾眼珠一转,见季成圭脸上有不喜,抿嘴一笑:“听说阿爹回来了,想求阿爹让我出去逛逛。”温伯诚点点她,笑:“你从前哪次出去玩不是自个儿跑出去的,怎的今天倒跑来说了?”他也没拦着,只是叮嘱道:“等你四叔和阿兄下学,让他们陪你出去。”上回出了落水的事,温伯诚对温鸾看得紧。温鸾欣然接受,答应了声转身就走。走了没两步,才拐了个弯,被墙角挡住了身影,温鸾立即停了下来。松香跟在后头,见状压低了声音:“八娘……”温鸾“嘘”了一声。墙那头,传来了季成圭的声音。“八娘的模样生得越发好了。”“是啊,为人父的只想着把这世上最好的东西,力所能及地捧到我家八娘面前。所以季兄,为了两家孩子好,这门亲就退了吧。”“温兄,你也说了,是为了两家孩子。我回凤阳,头一件事就是来温家,为的就是两家孩子这门亲事,万不能因为别的什么给坏了。”季成圭说的冠冕堂皇,温鸾只差没从墙后头跳出来大喊一声“他骗人”了。士农工商,不是温鸾看不起自己的出身,而是自古商家就叫人轻视。季家从前也看不上商家,偏偏家道中落,往上不能,往下又不甘,索性仗着所谓故交,向温家求亲。温家是凤阳府的富户,季家娶了温家媳,日后不用多想,日子必然会比从前富贵许多。仕途上的各方打点,有了温家的钱财,也就更方便了。不过温鸾上辈子护着嫁妆没让季成圭跟胡氏动,季家在温家还在的时候,也的确不敢有所动作,直到后来出事,才彻底被霸占。“季兄,不是我不给二郎机会。结亲本是欢欢喜喜的喜事,可二郎为什么偏生要和七娘有了牵扯?七娘名声已毁,二郎难道不想对她负责?”温伯诚的声音里有了几分恼怒:“倘若二郎的的确确是愿意娶我家八娘的,就该本分守着。何故还要招惹七娘。难不成日后,因八娘年纪小,他还要再招惹几位小娘子。还是说,二郎想要享齐人之福,一面娶了八娘,一面再纳七娘做妾?”温鸾听得心里欢喜,阿爹这是打定主意要退亲了!可季成圭显然不愿意就这么退亲。温鸾听得墙那头默然了许久,再开口,季成圭已经转了话头。“今年的漕粮又开始催缴了,今次发运使司想要借用你们温家的船。”他话音落,温鸾的心整个提了起来。第7章 、〔零七〕前事漕粮在哪朝哪代,都是十分重要的东西。既是土地税的一种,也是各地军队的援助。每年全国各地的小麦和大麦都有会部分作为漕粮,进行催缴征收。另外还有丝绸、棉花等物,也会随着漕运,送往各地政府及王都永安。温家作为凤阳当地的大户,手下良田无数,自然年年要缴纳的粮食也并不少。温鸾皱着眉,拿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她不太懂漕粮漕运的事,就像不懂温家为什么突然会和漕粮扯上关系。她在纸上拿笔把“船”字画了一个圈。温家的船从来只做温家自己的生意,温家缴纳的粮食这么多年来也从没出过事……温鸾越想越不安,笔尖的墨都要干了,纸上被糊了一个圈又一个圈。甘露十一年温家出事,在那之前一定就有了什么预兆,可她怎么就不记得了。温鸾急得不行,门突然开了,温鸾低叫一声,整个人扑到了桌上,压住沾满了墨汁的纸,狼狈的抬起头:“四叔……”温伯仁站在门内。他是整个温家书卷气最重的人,仿佛天生就该是个读书人的样子,面容温和,一双眼睛却生得十分深邃,风华内敛,好像能将一个人看得彻彻底底。“在写什么?”温伯仁问。温鸾仰头,有些手足无措地坐起来:“没有,就是随便写写……”温伯仁微微颔首,视线掠过,而后移开视线:“想不想出去逛逛?”温鸾刚才没留心,猛一下扑到桌上,胸前蹭了大片的墨,这会儿正有些慌张地擦,就听见了温伯仁的话。“想!”她腾地站起来。她重生回来到现在,因为落水的事,被温家上上下下约束着不准往外跑。好不容易有人来问,她恨不能立即插了翅膀飞出去。转念想到漕粮的事,温鸾又有些迟疑。温伯仁淡淡扫了桌上一眼:“不想去?”温鸾皱着脸想了想,到底还是舍不得错过出门的机会。再听温伯仁说温仲宣也一道上街,要请她去城中最好吃的点心铺,温鸾更是想都不再想了,丢下笔就喊松香瑞香更衣。大承依前制,以州制,又将其中最重要的一些州命名为府。凤阳府便是如此。其中凤阳府治所鹿县就是温家所在。鹿县是产粮、产棉大县,耕田众多,商贸也十分繁华。一道城门隔开了桑田和街市。城中店铺林立,茶行、酒楼、羹店、香药铺、馒头铺、甜水铺,应有尽有。还有大小戏园子,巷深香火旺的道观,但凡说得上名堂的东西,都能在城里找着。从那些个酒楼前经过,还有穿着白布衫,系着青花手巾的小伙计,带笑的吆喝:“今日新上了鹌子羹、假河豚,客官可有要尝个鲜的?里头请!”有行脚商打趣叫伙计报上菜名,人也不恼,张嘴便来。“百味羹、头羹、三脆羹、二色腰子,玉棋子、货鳜鱼、假元鱼、决明兜子,汤骨头、烧臆子、前鹌子、莲花鸭签……”小伙计报得溜,便有食客吸溜着口水进了楼。温鸾从边上经过,听得小伙计带着口音的报菜名,按了按肚子。凤阳府鹿县是漕粮交兑口岸。附近约有六处州府的漕粮每年集中在鹿县交兑,并在此地转运去其他地方。鹿县同样也是作为这几处州府存储漕粮的地方,各地军备粮食不够,也是从鹿县遵旨调配。是以,不光因运河之故,有南来北往的货物在鹿县中转买卖,更有天南地北的人汇集到鹿县,或是经商,或是讨一份挣钱的活计。也是因为如此,鹿县当地的菜肴,汇集了东西南北各地的特色,那伙计嘴里报的,便是集百家所长后形成了鹿县特色菜。温鸾听得有些馋了,头一扭,看向一直跟在身后的叔侄俩。温仲宣早有准备,嘴角轻勾:“你从前吵嚷着要吃船家菜,四叔已经订了一家,带你去试试?”船家菜是近几年兴起的,温鸾念了许久,都一直没能有机会尝鲜。这一下,高兴地立即朝温伯仁唤了声“四叔真好”。她头上戴着金玉簪钗,虽没有满头珠翠,可一晃一晃的,宝光映着阳光,晃得温伯仁只看了一眼,便垂眸笑了笑。“四叔真好,那阿兄呢?”温仲宣弯腰,点点温鸾的鼻头,“你个小没良心的,阿兄不如顾家表哥长得好,连待你好也不如四叔了?”温鸾唇一弯:“等阿兄请八娘吃了点心,就是阿兄真好了。”城中有河道,小船可从这里一直摇到城外的码头附近。早年河道里的小船零星几艘,只用于运送一些陆上不便运送的东西。后来船家菜兴起,停靠在河道边不用运输专门经营菜品的小船就多了起来。温鸾站在了河道边上,看着温伯仁和温仲宣先后跳上船,犹豫了下,一只修长的手伸到了面前。“四叔。”温鸾感激地笑,抓着温伯仁的手,借力跳到了船上。船有些晃,还是抓着人,她才费力地站稳。船娘早在上头等着,见状笑笑,引着人往船舱走。船舱干净整洁,焚了一支气味淡雅的香,舱里设了几张案几,案上已经摆好的茶壶茶盅一俱都雕着清雅的竹叶。另外还有些瓜子果脯,都是上菜前给人开胃用的。船夫摇起船,慢慢悠悠地在河道上动了起来。船娘则去了船尾的小厨房,不多会儿便有香味从里头飘散出来。温鸾坐在船舱里,吃茶吃点心,耳朵听着四叔和阿兄在讲课业上的事,眼睛一直往船外看。小船如游鱼,穿梭在热闹的河道上,来往船只许多,叫卖货物的,同样是做船家菜的,各色行当的都有。不时还有船只停下,与人做起交易。温鸾从前也坐过小船在河道上穿行,只是时隔多年,再度能有这样的经历,她难免觉得欣喜,周围的一切一时间也都显得充满了吸引力。等到船娘上菜,她已经买了一串糖葫芦,咬了一颗在嘴里。“先吃菜。”温伯仁屈指敲了敲桌子。温鸾笑眯眯,把剩下的糖葫芦架在了碗上,低头就吃起菜来。船家菜,吃的就是个透骨新鲜和简单朴素。温鸾吃惯了家里的好菜,偶尔吃一嘴船家菜,倒也吃出了滋味。她埋头吃,腮帮子一鼓一鼓,丝毫不知在自家四叔和阿兄眼里,像极了树上啃着松果的松鼠。船在河道上调头,再往回走。破开的水浪荡出一圈圈波纹。温鸾随意往船舱外看了一眼,忽然咦了一声:“那是不是大伯?”她手指着稍远处的一条船。船还靠在河道边上,一人站在船头,似乎是在等人,等船稍近一些,果真是温伯起。温仲宣看了一眼:“是大伯。”他说完正低头准备吃菜,一边的温伯仁也出了声:“季大人也在。”温鸾盯着那头看,果真瞧见了季成圭。两人在河道边碰了面,一番见礼后,依次进了船舱。“他们怎么碰到一起了?”温仲宣眉头微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