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
作者:奶油馅      更新:2023-04-28 23:04      字数:4513
  若这真的是最后一段留在永安城的日子,就当是报恩,在离开之前,好好的,全心全意地陪着老夫人。作者有话要说:瑞香:夭寿啦,有人调.戏我家八娘啦!————把老家的网拉去了新家,用了七年的路由器,撑不住我家的房子了_(:3」∠)_我房间0网络………………第73章 、〔七三〕李家顾溪亭临走前的这一晚,?在李老夫人的房内坐了很久。温鸾在重露斋内一直静不下心来,生怕听到那头传来不好的动静。她熬了大半个晚上,实在熬不住了,?才爬上睡榻。闭眼前还在叮嘱松香瑞香听到有争执的声音,一定要把自己喊起来。不过这一晚,松柏堂角角落落都安静极了,连个虫鸣声都没有。温鸾也借此睡了极好的一觉,等天亮醒来,人已经离开了。温鸾去见了老夫人。老夫人果然神色有些憔悴,面上并未流露什么。温鸾进屋时,?她老人家正站在一个紫檀木八角包铜的箱笼前。那箱笼,看着古朴庄重,一眼便知不是寻常物什。温鸾行过礼,?站在一旁也不凑近。李老夫人这时候却向她招手:“八娘,过来看看。”温鸾闻言走近,?这才瞧见箱笼里装填的满满当当的各色宝贝。天青色釉面的赏瓶,冰裂纹如蛛网般展开;窑变釉石榴尊,圆润体态,?布着星光与月影;缠枝花纹银香囊,莲叶雕纹细腻栩栩如生,?还有金镶宝石花形簪……仅这几样她认得出来的物件,温鸾就觉得,?这一箱笼里的都不是外头寻常可见的宝贝,?更是连顾家平日里摆在外头的那些器物都无法比拟的好物。“这些都是我年轻时的陪嫁。”李老夫人难得露了笑脸,?“我那外祖家原是江南的乡绅,后来迁至永安,拿半身家财买了个官位,?却也叫他做了一番成绩,得了圣上赏识。这些,是外祖留给我的陪嫁。我带着她来了顾家,在最难的时候,差点连这一箱子都没能保住。不过好在,三郎争气……”温鸾看了看箱笼里余下的宝贝,一时间竟不知是感慨李家的出手阔绰,还是顾家当年的艰难困苦。“你表哥是个倔脾气,我真是……算了,等他真有看中的姑娘,就算出身再差,我也替他把人讨回来。这一箱子,就留到那时候,给人小娘子当添妆了。”李老夫人说着就吩咐身边的白妈妈,“把这些都擦拭干净,再找个不潮的地方收起来。”白妈妈应诺,小心翼翼地收好箱笼,与人一道抬下去。李老夫人这时候又道:“?他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这小子,明明只是个博士,怎么就老被圣上派出去呢?”“兴许……兴许是外头有圣上要的书呢?”温鸾头疼,只好寻了个借口,“国子监既然有那么多学子齐聚,必然对各类藏书十分渴求。陛下是圣明之君,一定明白学子们的心思,所以就派了表哥出去寻书也说不定。”这理由蹩脚得很,可她实在是找不出别的来。李老夫人偏生还就信了,与她叹道:“也是。听说国子监的那些先生,大多年纪不轻。论身强力壮,论年轻,还真只能让他去跑。”信了就好。温鸾趁着老夫人转身的功夫,松了口气。等人再转回来,她还是那副微微笑的模样。温鸾笑盈盈,却丝毫不知李老夫人看着自己,在心底叹了口气。不怪二娘会生出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就凭这相貌,任谁与她久处,都要被担心是不是会在心底种下这么一个可人儿。至于性情、出身,又哪里是家家都十分看重的地方。只不过,就这么回了凤阳,怕是当真只能嫁给比不及温家的那些乡绅了。李老夫人这时候拍了拍温鸾的手:“我明日原本是打算带你表哥一道去见几位长辈,他既然不在,八娘陪我去如何?”温鸾笑着点头:“只要老夫人不嫌弃八娘这根小尾巴。”老夫人笑道:“我又怎么舍得嫌弃你。我恨不得你自小就生在咱们家里,打从襁褓就叫我抱着,一点点看你长起来。”周围伺候的丫鬟都轻轻笑出声。温鸾撒娇道:“小时候不成,可八娘如今不就是老夫人看着长起来的么。”“是啊。小时候不成。”老夫人摇头,“那时候家里苦,幸好你没长在咱们家里……”李老夫人要去见的人论起身份来,老夫人都还得叫一声姑姑。温鸾有些惶恐。原以为只是见普通的长辈,一如以往被老夫人带着去和永安城内各家老夫人太太们见面。哪里想到,这一回却是李家人。好在有跟随老夫人多年的白妈妈,温鸾在老夫人身边留了一天,就听白妈妈讲了一天这位“姑姑”的旧事轶闻。“……这一位因着是老来女,年纪与咱们老夫人一般大。最早的时候,太夫人还帮着照顾过几日。这位姑奶奶前头嫁的是个门当户对的乡绅,不过姑奶奶厉害得很,将那人家里家外养的女人打的打卖的卖,最后闹得一拍两散,自个儿拿着嫁妆,揣着和离书,就回了李家。”“现在的夫君是后头嫁的,当时只是个穷秀才。姑奶奶瞧上了他,他觉得自己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又盼着钱参加后头的科举,索性就光棍一个倒插门,给李家当了上门女婿。姑奶奶第二年就生了一对双生子,到第四年,又是一对双生。这一连串就生到了四十多岁才罢休……”“穷秀才考了差不多十年,才从秋闱考到春闱,一路考进殿试。后头被圣上派去了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当官,姑奶奶也不怕,揣着肚子里当时怀的一对,就跟着去了,后头又把几个小的一块儿接了过去……这么多年,只书信来往,还从未见过面,这一回若不是那位大人被调了回来,还不知几时能再见。”说起往事,白妈妈一阵唏嘘,尤其是提到这位老夫人的种种,更是感慨万千:“八娘去了也别怕。这么姑奶奶,性子泼辣,可人不坏,八娘只管跟着老夫人便是。说不得,她瞧见了你,还欢喜的不行呢。”毕竟,那一家,可是连着生了一串的儿子,就是到了下一代,人丁兴旺,旺的都是儿郎,愣是一个丫头片子都不见生出来的。白妈妈的话,叫温鸾心底盛满了好奇。她跟着李老夫人见过了那么多人,却还是对着这位姑奶奶好奇极了。下人们喊她娘“姑奶奶”,那是因为顾氏是出嫁女。这一位,却是实打实的姑奶奶辈。到了老夫人说的第二日,温鸾果真就见到了这位叫白妈妈满是感慨的姑奶奶。马车行到与顾府约莫隔了两条街的一个街巷里。温鸾掀帘子外望时瞧见了明显是才修整过的大门。温鸾之前不是没跟着老夫人回过李家。只不过李家早几年就已经没了多少人,听说是老一辈过世后,还在世的小辈们出嫁的出嫁,外调的外调。永安李府只留了一些下人。门房是个年纪轻的,却活络的很,一眼瞧见她的马车,再看挂着顾府车驾的标记,当即上前来迎。温鸾下了马车,转身要扶李老夫人,从大门内,已经几步走出位老妇人:“八娘!”温鸾一个踉跄,回头去看。只见那李老太太满头乌发,身子丰腴,面色红润,脸上竟是只有几许细纹,仔细看去哪里像是一个六旬的老人。她还十分爱笑,见了人便大笑着搂过李老夫人,拍拍背,拍拍肩,还摸了两把老夫人的脸。李老夫人出嫁前,家中行八。老太太一张口就是喊了八娘。“八娘,好多年没见了,都老成这模样了!”她说着还绕着老夫人转悠,边转边道,“我俩走出去,这回可没人说是姐妹了。你都比我老了这么多。”李老夫人嗔怪道:“家里出了事,心操多了自然就老得快。哪像姑姑你,儿子一个个都出息了,家里顺风顺水的,没个问题。”老太太却是啧舌:“是出息了,一个个的,要么丢了孙子给我,要么带着孙子儿媳妇跑外头当官做生意,就没一个给我生出孙女来的。”她把视线一转,落到温鸾脸上,当即就笑开了:“这就是那个养在你身边的温家闺女?”温鸾没留神,见人看过来,忙不迭行礼。她才福下身,胳膊肘已经被托了起来,顺势被搂进了一个暖融融的怀里。“这模样,生的真好。娇娇软软的,叫人恨不得抢回家藏起来。八娘,要不是你今个儿把这闺女带来了,回头我就给你一杯茶水招待了。”头顶上的话才说完,温鸾正要松口气,就被塞了个满怀。她低头一看,怀里是个沉甸甸的荷包,一块儿的还有老太太从手上摘下来的几个金闪闪的镯子。温鸾当场就呆了,一时间竟体会到了当初她往十三娘她们怀里塞见面礼时,姐妹们满脸惊讶的感觉。她以为,这位老太太该是个有模有样的官太太,哪里知道这架势俨然是个富商太太的做派。等后头进了李府,被老太太亲热地招待着又是点心又是糖水,温鸾更是有些不知所措。“你这是要吓着她了。”李老夫人忍不住笑。“不怕不怕。我啊,这是喜欢你。”老太太言谈风趣,大抵是因为家中都是男儿的关系,瞧见个漂亮姑娘就舍不得放手。还是老夫人嗔怪了几句,她这才正经起来:“我这趟回来,带了几个孙子。我让人叫过来拜见拜见你这位长辈。”正说着话,一个婆子进来,恭敬的禀报,说是六郎来了。老太太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快让人进来!”她话音落,就见竹帘子一掀,一个身长玉立的少年郎抱着什么东西从门外走了进来。因帘外有光,待到竹帘垂下,温鸾这才看清他的模样。作者有话要说:靠着热点更新。感谢我的手机流量……第74章 、〔七四〕少年郎十六七岁的少年郎,?生得面庞白净,清秀俊逸。论长相不如顾溪亭的俊朗,身上也是一股子书卷气,?却更显得老实一些。进门时,行止端方,见人便先笑上三分。李老太太显然极其疼爱这个孙子,将人招到跟前:“这是你外甥女,行八。她娘就是你顾家二房的表姐。”老太太笑着介绍,又同温鸾说,“这是我行六的孙子,?英哥儿,痴长你几岁。”老太太说完,伸脖子去瞧孙子进门后递给婆子照看的东西。见那毛茸茸一团,?忍不住伸手让人抱过来。“英哥儿,你从哪儿抱来的这团猫崽子?”李英与李老夫人拜过礼,?眼一瞥,就瞧见了坐在老夫人身边粉雕玉琢的小娘子。眉眼弯弯,笑盈盈地捧着手里的杯盏,?低头喝茶的时候小心翼翼吹上几口,这才抿一下再抿一下,?像极了怕烫的猫崽。李英没忍住多看了几眼,就瞧见自家祖母捧着猫往她怀里放。“小八娘,?摸摸。这毛茸茸的,?摸着又软又舒服。”老太太一边说一边捏了捏猫崽的小爪子,?满脸欢喜的不行。温鸾冷不防被塞了满怀,愣了愣,见怀里趴着的奶白色一团毛茸茸的小猫,?忙将手里的茶盏搁到一边,这才腾出手来揉一揉摸一摸。李英这时候,冲口而出:“你当心它的牙。”温鸾诧异,呆呆地看看含住她指头一快点儿吮的猫崽,再抬头,说:“可是它这牙……咬不疼人。”才睁开眼的猫崽,牙有,可还没厉害到能一口咬破人手指。李英这会儿也反应过来,腾地烧红了脸。李老太太笑:“这可怎么办,呆愣愣的,哪家小娘子愿意嫁你这么个呆愣子。”李家如今也算不上什么名门。老太太的夫君是倒插门,插了这么多年,人还就乐意底下的儿子孙子孙孙子都姓李。儿子们因为自小在外头长大,娶的都是各地的官家或乡绅之女,门第不忌。到了孙子辈,夫妻俩回永安,小辈们的亲事就有了另外的选择。老太太有意留了李英在身边作陪,一屋子里,就两个小的。等后头来了其他的小孙儿,一个个都不过萝卜头这般大,老太太逗着乐儿,更多的时候还是在往温鸾脸上瞧。在李府坐了大半日,李老夫人乏了累了,打算回去。李老太太没留成人,只好亲自把一老一少送到门口。临走说起过几日李府请僧人到家里做几场法事,让老夫人到时候把一家老小都带过来。这请僧人到家里做法事,一贯是信徒们除去进庙外,另一种祈求家宅平安的方法。李老太太这些年在外头也苦过累过,如今好不容易回了祖宅,请一请僧人,也好多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