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
作者:奶油馅      更新:2023-04-28 23:06      字数:4054
  他说“都”,视线自然而然地往后头看了看,脸上的笑顿了顿:“老大……”“在路上了,兴许是临时被什么绊住,所以还没到。”“还没到啊……”温老太爷的声音满满都是遗憾。温伯诚抹了把脸:“是,还在路上呢,快到了,就快到了。”一直混混沌沌的温老太爷即便有清醒的时候,但都说不了几句话,也不像现在,能好好地坐起身,能完整地说一串的话。现在这样子,谁都想得到一个词——回光返照。“你们兄弟四个,我打小疼着。老三没得早,就剩你们三兄弟。老四是个聪明的,咱们温家……这么多年,总算是出了个读书人,有了功名,当了官,光耀门楣了。看谁还敢说咱们温家就是个土财主!”温伯仁在旁轻轻应声。“老二啊,你野心不小,能力也够,温家这几年在你手里很好……”温老太爷有几分唏嘘,“你守着温家,我放心。三郎也是好孩子,就是还没成家,你别光顾着忙生意上的事,该给三郎找个媳妇了。八娘……”他喊了一声,温鸾近前,被温老太爷握住手。“是祖父以前委屈你了……季家……没事,你以后会遇到好人家,能抢走的都不值得念想。”温老太爷的这些话,分明是在交待身后事了。温伯诚有些慌,忙要下人去请大夫。尽管温老太爷人还能动,还能说话,可温鸾还是看得清楚,自家阿爹全身都哆嗦了起来。温老太爷松开了握着她的手,转而握住了两个儿子。“老大是不是死了?”温伯诚突然瞪大了眼睛。温老太爷笑:“我听说了,他跟着季家那几个犯了事。那么大的事,皇帝老子怎么会放过他。”禹王世子是“自尽”的,看着像是一力承担了所有的罪名,可圣上不好糊弄,更没打算放过那些效力的人。底下那些做事的无论男女被流放千里,像季成圭一家还有温伯起一家,自然是被斩首示众。就连尸首,都不准收拾。温伯诚这次回来,只在山上给长房立了衣冠冢,余下的他也没有办法。“他做错了事,回不来了。”温老太爷点点头,“我也知道,他差点害了你们,现在他一家没了,你们……你们兄弟俩能不能原谅他?”温老太爷话音落,屋子里却是谁都没有应声。便是霍姨娘,这会儿也听出不对来:“老太爷,这事……这事……”没人会应的。温鸾低下头。祖父想的是手足亲情,可大伯什么时候想过。也许小的时候,因为一母所出,大伯还念过阿爹的好,可随着年纪长大,闹出分家的事,又闹出漕粮的事,一分一毫地看不出手足亲情。这样的事,任是谁都不会轻易谅解。温鸾不知道阿爹他们会怎么想,但起码在她自己的心里,两辈子所经历过的事,足够让她永生永世不会原谅大伯他们的所作所为。温老太爷没求来子孙对长子的谅解,等到大夫被匆匆带来时,已经出气多入气少了。没多久,大夫摇了头。甘露十一年十二月初九,凤阳温家老太爷温成病逝。第110章 、〔一一零〕黄婆子温老太爷病逝,?温家上下皆要服丧三年,温家叔侄俩虽然仕途正好,却也不得不丁忧在家。这样一来,?自然就没人能回永安去。出殡前,温家门前车水马龙,这些年认识的朋友几乎都来了。到出殡那日,更是满城是人,路边送行者无数。整三年,温家挂白,素衣出行,?就连温家名下的铺子也都一改平日的惹眼。温鸾出门,也都没戴那些金银首饰。直到陆娉婷临盆,生下个软乎乎的小女娃,?温家这才有了喜色。三年里,凤阳当地百姓和途径的商队都纷纷说温家孝顺。三年后,?温家出孝。顾氏坐在窗边小榻上,望一眼正有模有样读书的九郎和小大郎,低头在花绷子上落下一针,?又与坐在一处的陆娉婷低声说了几句话。有小丫鬟这时候进来禀道:“夫人,黄婆子过来了。”顾氏微微一愣,?道:“她怎么过来了?”凤阳当地有几个尤其出名的媒婆冰人。譬如这个黄婆子,她婆婆就是原先凤阳的老媒婆,?手底下说成的婚事,?没有上万,?也有几千。黄婆子进了夫家门,跟着婆婆做起了媒婆,这些年也说成了不少。三年前,?温家服丧,自然没人会登门说什么亲。三年了,三郎都二十出头,早该说亲,八娘也翻年就要十七,早过了及笄之龄。这么一想,黄婆子登门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陆娉婷笑道:“她一个媒婆,这时候登门还能有什么事,怕是有哪家小娘子瞧上了三郎,也兴许是想给八娘说个人家。”顾氏想想点头,心下有些欢喜。面上却不显,与陆娉婷一道出了门,这才叫丫鬟引了黄婆子去花厅吃茶。两个孩子如今的年纪都已经不小了,可是不好再蹉跎。虽然温伯诚兄弟俩总说不急不急,可以一辈子养着八娘,可瞧见他俩私下里催着三郎出了孝就赶紧去相看小娘子,便知晓他们多半还是盼着两个小辈能成家的。顾氏往花厅去,便见着了那位黄婆子。“这是府上的四夫人吧?”她看见陆娉婷面露惊艳,乐呵呵道,“早就听说温四爷在永安城娶了位官家小娘子回来,如今一瞧,竟是这般玉琢的人儿,可真是漂亮!咱们凤阳当地的小娘可是连点边儿都沾不上。”一个媒婆,最厉害的就是一张嘴。黄婆子一张口,就先将陆娉婷从头到脚夸了一番,奉承地丝毫不叫人心生厌恶。“四夫人生得这般美貌,咱们满凤阳都找不出更好看的人来了,这可怎办,我这还想着给小温大人说个媳妇儿呢!有自家婶子珠玉在前,再好看的小娘子都得生出愧色来。”她说得夸张,将陆娉婷捧得天上有地下无。若不是顾氏晓得,四弟这门亲一开始凤阳当地人都说温家是为了攀富贵,才叫庶出的四爷娶了个大了许多岁的妻子,顾氏还真就要信了黄婆子的嘴。饶是如此,顾氏仍旧不禁定睛去打量她。黄婆子是个不算年轻的妇人,约莫有四十来岁的样子,生得有些胖,脸盘同圆月一般,一双小眼睛,一笑就眯成缝儿。她皮肤不白,是那种常年在外头走动晒出来的麦色,配上一身绿袄子,加外头的毛披风,整个人瞧着又胖了一圈。“你说,你是来为我儿说亲来的?”顾氏问。温家几代商户,突然出了两个当官的,因为辈分有差,外头就称呼起叔侄俩一个“温大人”,一个“小温大人”来。黄婆子抿了嘴笑:“是啊是啊,有门亲事,人家专门请我过去说了说,觉得若是有缘,想试试能不能说成了。”顾氏请了黄婆子坐下。黄婆子又说了好一番恭维的话,这才讲到正题:“是咱们隔壁邝县的孙家。他家夫人应当是知晓的,家里上三代都是读书人,可以算是书香门第,早年不也出过当官的。论门第,倒也相当。”黄婆子提到的孙家,顾氏还当真有些印象。便是陆娉婷听到是这家,也想到了些事情。孙家老太爷从前当过太傅。圣上登基后,老太爷念自己岁数大了,身子骨不好,就告老还乡,带着老妻和老来子回了老家邝县。孙老太爷的几个儿子倒是出息不小,如今都还在各地当着差。唯独小儿子陪着在老家,长大之后做起了生意。孙家生意不大,比不得温家,但温伯诚对这个孙家小儿多有赞叹,直说他是个脑子活的。“我记得……孙家没有闺女。”陆娉婷婉言道。那声“没有闺女”,把黄婆子说得一愣,笑了起来:“是没闺女。可孙老太太的娘家有个适龄的小娘子,待字闺中,虽然比不上四夫人好颜色,可也是邝县数一数二的美人,才情好,管家也是一把好手。这样的小娘子娶回家,岂不是美哉。”“那就不是孙家的小娘子了。”“虽说不姓孙,可也是养在孙老太太膝下的。”黄婆子殷勤道,“那小娘子今年十六,年纪正好。孙家老太太瞧上了温老爷,一打听,知道小温大人尚且还没娶妻,房里也没个伺候的人,觉得温家家风正,是个好人家,这才托我来问问……”她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孙家在邝县的情况,从祖上几代一路顺着讲了下来,竟是连点磕绊都没有。顾氏与陆娉婷听得津津有味,都觉得这黄婆子若是没当媒婆,当个说书人也是不错的。她们问什么,黄婆子都能答得出来,一时间觉得那小娘子似乎确实是个可以考虑的。反观自家三郎,二十出头的年纪,配一个十六岁的小娘子,有些平白委屈了人家。“这可说不得什么委屈。且不说小温大人才这般年纪,就是年纪大些,孙七爷,他如今不也还未娶妻。”黄婆子笑呵呵道:“七爷翻了年就二十三了,虽说是老来子,可一点儿都不见娇气,更不是什么纨绔。孙老太爷和老太太为着这个儿子愁了好几年,七爷愣是不急。”她顿了顿,有意问:“孙老太太说,若是说不成小温大人的亲,能说成八娘子的也行。我厚着脸皮冒昧问一句,咱们府上八娘可说了亲事,若是没有,两位夫人不如看看孙家七爷?”顾氏心头一突,忙去看陆娉婷。陆娉婷微微皱眉。黄婆子是个伶俐的,见她俩的神色有变,忙笑道:“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位夫人不妨亲自去看看,若是合适,这门亲自然是你们说成就成,要是不合适,也不妨着两家同从前一样,点头之交。”“我身为母亲,自然是要为一双儿女考虑,为他们好生挑选另一半。只是温家从来不是身为长辈一句话就决定儿孙的事,这亲事我还得问过三郎和八娘,不好专断。”她说完要送黄婆子走,黄婆子却笑着坐稳了道:“话是如此,那不知夫人能不能让我先见见八娘子。我见过了人,也好回去给孙家回话不是。”顾氏点头,差了丫鬟去请温鸾。彼时,蘅芜院的小厨房外,温鸾正弯着腰在捡坛子里的腌鱼。腌过的鱼,多少带了一股子腥臭味。平日里封存着倒没什么,开了封,那气味简直能熏到一头牛。更别说这些坛子已经封存了有半个多月,味道一出,简直……蘅芜院里的丫鬟婆子们这会儿个个都捏着鼻子,不敢往小厨房靠近一步。温鸾却像是没事人一般,挽着袖子,亲自在那查看腌鱼的好坏。“八娘,这鱼……成了吗?”瑞香塞着鼻子,蹲在坛子边,瞧着温鸾拣出一条腌鱼凑近问,忍不住出声问了问。凤阳有一种腌鱼,传闻流传了上百年的历史,虽然有些臭,可当地爱吃的人都觉得味道好极了。况且那鱼也近几年也很难找到,要不是温家有钱有人,还真不一定能帮着温鸾找到几筐子用来腌制。“我瞧着是差不多了。”温鸾接过厨娘递来的盘子,将一尾腌鱼放在盘子上,“让刘婆子看看成不成。”厨娘应是,端着盘子往小厨房里头走。瑞香忙不迭帮着把坛子封好口,这才丢了鼻塞,连连吐气:“八娘,这么臭的东西,真要往永安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