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文刊府
作者:小糊涂虾      更新:2023-04-28 23:50      字数:3315
  鲁国,圣庙文殿旁边,有着一片独特的殿宇。此处便是文刊府,五国文刊便是从此处发行。硕大的文刊府中,有着众多的身影正在忙碌,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有着才气波动,显然,这些人至少都是拥有文位的秀才。放在魏沙县中,拥有文位之人,都有着极高的身份地位,哪怕是大户望族也不敢轻易得罪。但是,在文刊府中,他们却宛如下人一般,做着搬运资料、记录、统计等琐事。“将这些也搬过去,这个月五国举行县考,实在太忙了,不知道三位先生能否在月底前,将文刊内容敲定。”一个秀才叫着同伴,将书箱搬起,口中还不住感叹。“大学士先生的能力,岂是你我所能想象的?”“你才来几个月?县考而已,算不得什么,等到了下月的秀考,你就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忙碌了。”另外两个同伴仿若早就习惯了一般,随口道,他们丝毫不担忧。文刊这么多年以来,都是每月初一准时在五国各地售卖,从未推迟过。三人搬着书箱,来到一处殿宇前,这里便是审查楼,有三位大学士坐镇。只有被他们认可的文章、诗词,才会出现在每月的文刊上。三人踏入殿宇中,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那个新来的秀才,壮着胆子向前方看去,只见得一个中年大学士手掌一挥,数十页纸张漂浮而起,随着其目光扫视,仅仅从其中选出一页,其他的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揉成一团,丢弃在大殿的一角。在那里,早已堆积了一地被揉捏成团的纸张。“四十三首出县诗文,也就这一首还看得下去,两位,你们看看是否将它记录入文刊?”中年大学士话音落下,那仅留下的一页书纸飘向不远处一个双鬓泛白的老年大学士面前。“空有一寸才气,不堪入目。”老年大学士仅仅是扫了一眼,回道。最右侧是一个身穿白袍的大学士,他揉了揉眉心,叹道:“这个月已经统计出了三百余首出县级和以上的诗词,但是,却没有一首能让老夫眼前一亮。”“县考的诗词应该也送过来了吧?”中年大学士低喃道。“先生,这三箱便是。”秀才恭声应道。“这么多?”中年大学士眉头微皱。“韩离,县考出现的诗文,就交给你来看了,只要你们觉得可以登上文刊,我也同意。”白袍大学士瞥了一眼,毫无兴趣。在他眼中,童生县考出现的诗词,不值一提,连童生都不是的文人所作的诗词,去看阅它们,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即便童生县考有近千首出县级诗词,但是,在他们看来,这恐怕会和往年一般,没有一首够资格登上文刊。中年大学士韩离,是新晋大学士,也是新入文刊府做审查,当即只能接下这活。“这个月可有学士、大儒举荐的诗词?”白袍大学士随口问道。在文刊院中,有两种方式收集方式。其一是各地文院汇报上来的,不过,文院上报的,几乎都是以出县级诗词居多,毕竟,想要做出一首动郡级的佳作,也没那么简单。还有一个方式,便是由个人向文刊府直接举荐。但是,只有到达四品大学士,才拥有举荐的资格。而能被大学士亲自举荐的诗文,其质量自然也要比文院汇报上来的高许多。“景国一位大学士举荐了一首动郡级诗文,才气两尺六寸,你看看如何。”老年大学士袖袍一挥,一页书纸漂浮而去。“《盛夏》。”白袍大学士仔细看了看,眉头微皱,随后摆了摆手道:“可上文刊,获文功石碑一块,圣卷就罢了,两尺六寸的才气,还不够资格获得。”“可!”中年大学士韩离看了一眼,道。“先生,大魏大学士:王文群举荐了一首诗文。”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人站在殿外高呼道。“大魏?王文群,他好像是陶先生的老友吧?”老年大学士有些诧异,这似乎是大魏国,第一个大学士举荐。“拿来看看。”韩离却是眉头微皱,道。随着其话音落下,殿门外的秀才只觉得手中一空,书纸已经飘了进去。“《颂陶时之雅居》”“看着诗名就知道,肯定是恭维之诗罢了。”韩离眉头一皱,陶时之悟出圣道,他们都亲耳听到了圣言,自然知道后者即将成为半圣。只是,他没想到,如今大魏国已经如此不堪,有人作诗恭维也罢,堂堂大学士王文群,居然还将其举荐到文刊府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老年大学士倒是毫不在意,走了过去,目光一扫,缓缓念道。“咦?”听到这一句,白袍大学士轻咦一声,放下手中的诗文,走了过来。韩离也是微微一愣。待到看完全诗,三人倍感诧异。虽然诗名有拍陶时之马屁的嫌疑,但是,哪怕以他们的眼界,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首不错的佳作!“才气三尺七,可入文刊第二页,奖文功石碑一块,圣卷两页。”白袍大学士品鉴一番,朗声道。“可!”老年大学士轻抚胡须,赞同道。至于一旁的韩离,却没有评论。不过,有两人赞同,便可确定下来。而且,他们两人也知晓,这个韩离身后的半圣家族,与大魏国的左相交好,而陶时之与大魏左相是死对头,他不发表言论也很正常。当然,身为文刊审查者之一,他也不会因为这点私情,而刻意刁难,阻拦其上文刊。若是一首佳作足以登上文刊,他却强行阻拦,必定会让其文心动摇,得不偿失。“回讯王文群,文刊府的规矩他都忘了吗?临摹的也送来?让他立刻将首稿送来,我等要确认才气是否有三尺七寸!”韩离心中有些烦躁,沉喝一声,道。“这上面说得很清楚了,首稿在陶时之手中,韩离,要不你出面去问他要?”白袍大学士淡笑一声,道。听到这话,韩离面色微沉。以文刊府的规矩,所有登上文刊的诗词,他们都要亲自看过首稿,当然,这只是规矩而已。平时有些大儒举荐过来的,都只是临摹的诗词,至于首稿在何处,大家也心照不宣了。而陶时之,即将成为半圣,其身份远不是其他大儒所能相比的。去问他讨要首稿?“哼,就算是半圣,也不该如此做!”韩离冷哼一声,但是也不敢再提首稿之事。“此诗居然是魏沙县中,一个连文位都没有的青年所作?”白袍老者将王文群的举荐信看完,有些诧异不已。..com“莫要开玩笑,此诗经文刊发布后,有望成为镇国。”老年大学士摇了摇头,道:“你说是举人所作,我都不信,没有文位之人,岂能做出如此诗文?”“你自己看吧。”白袍大学士将举荐信递了过去。后者接过一看,神色顿时愕然不已。王文群是大学士,也清楚文刊府的规矩,即便他没将首稿送来,但是,也绝对不敢在举荐信的说明中作假!也就是说,这首拍马……不,这首有望成镇国的绝佳诗文,居然真的是一个没有文位的青年所作?“没有文位,便做出如此佳作,我等要考虑他文名过大带来的影响。”老年大学士深吸一口气,道。“隐去其署名,待他成为举人后,再将其公布出去。”老年大学士看了韩离一眼,道:“作为补偿,再多赐他一张圣卷。”“两位,适可而止吧。”听到这话,韩离顿时坐不住了。“为其隐去署名,避免被外族发现,对其心怀不轨,这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我们意在保护他,何须再额外给他一张圣卷?”韩离沉声道。闻言,两位大学士相视一眼,只能默认下来,没再多言。“你还在这作甚?”韩离瞥了一眼守在殿门前的秀才一眼,冷声道。“三位先生,这里还有一封来自大魏的举荐信。”那位秀才怯怯的说道,手上高举着一封密封书信。“蔡林举荐:《金缕衣》,作者……咦,又是这个徐小岳?”白袍大学士手掌一招,拆开书信,刚看了一眼,就不禁诧异的低呼出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两位大学士凑在一起,轻念一遍后,还觉得很不过瘾,又忍不住细细品味一番。“此诗可上文刊,同为第二页,奖文功石碑一块,圣卷一页!”良久,老年大学士赞叹道。“此诗有教化之功,可上禀圣院,将其登入启师堂!”白袍大学士更是赞不绝口。“登文刊可以,上禀圣院就不必了吧。”见两人一唱一和,韩离忍不住出口制止,道。其实,他也看得出来,此诗有教化之功,但是,登入启师堂,便会成为五国各大文院用来教化的诗文,其影响甚至比文刊更高,而且,还会获得奖励三道圣卷!而从那首《颂陶时之雅居》,韩离便猜到了,此人是陶时之麾下之人,他可不希望这个叫徐小岳马屁精,获得这么多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