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2023-04-29 01:49      字数:3451
  李白一路浪到生病浪不动了,才写信让族叔李阳冰收留他。李阳冰自己当时也只是个县令,官不大,手头也不富裕,只能搭个草堂给李白住。李白感念李阳冰的仗义收留,病重时给自己诗集拟名为《草堂集》,托李阳冰给自己作序。李白没想到自己还能活得这么穷途潦倒,本来挺难过的,想想自己又乐了起来:“我这几年遍游名山大川,借住过富贵人家的高宅大院,也借住过农家的破落茅屋,喝醉以后还时常以天为盖以地为铺。有次我在舟中醒来,睁眼就是满天星斗,那感觉也妙得很。你看这些说法,都是说我‘醉死舟中’‘醉骑鲸鱼’‘醉死宣城’,可见我到死都不缺酒喝,这便足够了!”吴普听这人还挨个把自己的死亡传说数出来,只能说李白不愧是李白,可真够看得开的。吴普笑着说:“你们诗写得好,肯定到哪儿都有人热情招待,杜甫带着家人到处找落脚处的时候也有县令派人给他送牛肉白酒来着。”至于大伙为什么知道这事儿,自然是杜甫的日记(诗)里面写得明明白白。好事者还表示杜甫是“啖牛肉白酒”而死。实际上人杜甫吃饱喝足还亲自跑去写诗向那县令道谢,压根没因为吃太饱撑死或者喝太多醉死。当然,就老杜那身体情况,大吃大喝确实会加重他的病情。没过多久杜甫就病逝在路上。李白听了老杜的遭遇,也是一阵感慨。怪不得后世总讲什么“李杜”,他俩的人生经历还蛮像的。他没拒绝吴普的提议,跟着吴普读起了自己的诗集。读着读着,李白的表情就有点一言难尽。他说道:“我把这些诗也抄下来叫族叔整理成集了吗?”李白早期诗作流传下来的其实不多,看得出有他洒脱不羁的风格,也有不少后来很多人喜欢的句子,比如什么“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只不过对于李白本人来说,数年后细读自己的早起诗作,总觉得哪都不太对味!主要是水平高了,眼光也高了!李白话里的嫌弃意味是很明显的——“这玩意也编进我的诗集里?”吴普笑道:“你自称平时没怎么存过诗稿,还是你到了五十多岁感觉自己需要搞个文集,才托亲朋好友帮你收集起来整理好。想来你真正不满意那些,已经被你剔除掉了,留下来这些都是你觉得挺不错的!”别看李白天性浪荡,实际上他对自己的毕生心血还是挺上心。据传李白少年时曾经屡次拿着《昭明文选》模仿练笔,写完后觉得不满意就烧掉,最后只留下一篇《拟恨赋》。看标题就晓得,这是比照着江淹的《恨赋》来写的。这有名的“三拟《文选》”,证明李白少年时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不仅勤勤恳恳苦练基本功,还很注意及时消灭黑历史!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根本不想让别人看见!到了五十多岁,李白惊觉自己已经浪到这岁数了,麻溜给自己的诗稿整了几套备份。李白先后把这些诗稿托付给自己的狂热粉丝(魏万)、自己的道士朋友(倩公)以及自己当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每次把诗稿托付给别人,李白讲的都是“尽出其文”“罄其草而授之”,意思是“这就是我的全部诗文啦,你要帮我好好编纂成集”。搁你听了,你不得激动地表示“我一定不负太白所托”。一式三份,三重保障,很有安全感!可惜那套李白亲自整理过的《草堂集》传着传着也失传了,流传下来的只有李阳冰写得《草堂集序》以及后人汇编的李白诗集。李白再怎么想把自己不满意的诗作偷偷剔除,也抵不过别人热情地帮忙把他自己不喜欢的诗给补上去!吴普给李白讲了讲他诗集里头至少有一半是“失而复得”的。毕竟据传李阳冰作序的《草堂集》只有十卷,到宋朝就变成了二十卷。这个过程中明显被塞进去不少“遗失”的诗稿!李白:“………………”怎会如此!丢都丢了,找回来作甚!这些家伙真是太过分了!吴普一点都不照顾李白的复杂心情,还在旁边给李白讲起苏轼读他诗集的点评。苏轼表示李白这些诗集里混入了不少假冒伪劣作品,水平着实不咋滴,读来只能说是一般般。为啥别人敢假托李白的名义来造假呢,都怪李白自己写诗放荡不羁,经常会神来一笔,别人就算胡诌几句说是李白写的也不显得突兀!瞧瞧人家老杜,诗写得那叫一个一丝不苟、严丝合缝,别人想照着学写诗可以,想弄几首仿作塞进去造假可就难了!所以说,这事怪不了别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都是李白自己的锅!李白:“………………”李白说:“这位苏轼又是谁?”吴普压根没觉得自己在给李白和苏轼制造矛盾,反而积极地给李白介绍起苏轼来。苏轼自己也活得十分不羁。他说李白诗写得太不拘一格,所以频频被人仿作,结果后来托名于他的诗文大行其道,不知多少不是他干的事都扣他头上!这证明人不能随便对别人指指点点,要不然事情很容易落到自己头上!尤其是玩笔杆子的,特别容易文谶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一口毒奶奶到自己。史学家里头就有个连环惨案,讲的正好是这种“文谶”现象——司马迁蹲大牢,这事大伙都知道。后来写《汉书》的班固感慨前辈司马迁受牢狱之灾,结果自己冤死狱中。再后来写《后汉书》的范晔感慨班固看得清司马迁看不清自己,结果同样蹲大牢去了。多少血泪教训告诉我们,话不能乱说!苏轼随口点评李白那么几句,还算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儿!李白从吴普口中得知千百年后苏轼身上多了多少的离谱事迹,很快决定和苏轼和解。算了,看起来是个有趣的人,下回一起喝酒时让他多喝两杯就得了!第117章吴普和李白两人聊得起劲,没注意到经过一晚上的发酵,昨天的直播已经在各大平台刷屏了。一开始也就直播间的观众们照常传播。结果驱逐舰展方见势头不错,大伙都讨论得热火朝天,顿时觉得自己也该出一份力!驱逐舰展方积极地联系其他退役舰展方一起搞个大动作,齐齐转发这次直播的精彩剪辑。很快地,其他军事博物馆闻也讯而来,带着自家退役飞机退役坦克退役武器什么的参与转发!最后连许多现役账号也来凑热闹,硬生生来了次大型团建,看得围观群众大呼过瘾:以前都不知道身边有这么多军事展览,周末一定带孩子去逛逛!除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搞宣传的军事展览引起广泛关注以外,最受热议的还得数李白和戚继光。戚继光自不必说,他一身甲胄站在那里就很有将军气势。和驱逐舰非常搭!李白站在炮台边与海鸟交流的画面更是堪称一绝。巨大的驱逐舰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可李白站在用来轰杀敌人的炮台旁,却能与海鸟两不相疑地亲近。天与海,古与今,人类与自然,战争与和平,那么多的意象仿佛短暂地在同一时空中交汇,并且恰好被镜头捕捉下来。纵然本人只是那么不经意地往那儿一站,仍然叫人久久难以忘怀,忍不住盯着他看了又看。等看到有人说“这是李白”,许多人才恍然觉得“原来是李白啊”“就该是李白”。李白本来就是光站在那儿,就让人感受到浪漫无比的人。有时候只需要引起点儿兴趣,大伙就会自发地去深入了解相关内容。因为李白这张图的加成,各平台的转发人数一直在增加,不少没关注昨天直播的人也倒回去补完了。吴普是发现科普值正飞速增加,才注意到这些情况。那个小戚不错啊,宣传能力很有一手!可惜人家拿的是铁饭碗,一般锄头很难挥得动。挖人不容易啊!吴普和李白说了一声,打开联络软件找昨天加了好友的小戚闲聊:“戚哥,你不声不响搞了桩大事啊。”小戚说:“还是你们博物馆的粉丝够热情,我才说得动其他人。要不然我就算磨破嘴皮子,他们也不会配合我们的。”不得不说,喜欢博物馆的人就是不一样,她们聊起天来既满怀热情又言之有物,绝不是那种粘贴复制一堆相同内容的数据粉可比的。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们真情实意的喜爱。吴普笑着回道:“算不上我们博物馆的粉丝,只是我们博物馆正好有她们喜欢的东西而已。”两人很快结束了对话,天色也彻底亮了起来。吴普揉了揉肚子,觉得有点饿了,邀请李白一起去吃早饭。饭后博物馆的团建小分队就该踏上归程了,吴普挥别骆启,带着大伙回首都去。飞机一起飞,李白就趴在窗边看了半天的云,心中感慨不已。他转头问吴普:“雨天时能飞吗?雨天时的云和晴天的云一样吗?雷电交加时穿行其中会不会看到近在咫尺的闪电?”吴普笑道:“一般都不能飞,不过也有例外,就是我们现在坐的鲁航。等会儿降落时你可以感受一下,当地一下就到底了!再看看抵达时间,别的航班时不时会延误,只有它几乎次次都会提前到,反正鲁航的机长们大多热爱自由飞翔,很少因为天气问题迫降。”李白之所以会在鲁省召唤出来,是因为他也曾经拖家带口投奔鲁省亲人,在鲁省安过二十几年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