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作者:高温预警      更新:2023-04-29 01:57      字数:1760
  仓库大开,一袋袋新粮混着陈粮被搬出来,村支书姜兴邦刚去公社交完公家的粮食回来,亲自监督着分粮。记分员小张站在会计的边上,拿着纸笔严阵以待。村民们拿着扁担和箩筐,站在晒谷场上,翘首以盼,心里把自家的工分翻来覆去算了好几回,盘算着待会万一村里给少了,一定要说道说道。18.第十八章满载而归夏收后只分粮,秋收后才会分钱、棉花这类东西。尽管如此,村民们的热情依旧不减,好半天才安静下来。姜志业清了清嗓子,声音传出去老远:“今年咱们村里收成不错,水田每亩四百五十斤以上的稻谷,旱地红薯也有四五千斤,苞米少了点,九百多斤。”“咱村五百多亩水田,一百多亩旱地。晒干之后,除去公粮和集体粮,还剩下细粮将近十六万斤,粗粮将近十九万斤。”还没说完,底下的村民们就喧闹起来,他们大多不懂算数,但光听结果,就知道比去年强。“行啊,我家今年准备娶媳妇呢,粮食多,留足口粮,还能剩点。等种第二茬再努把力,也能过个肥年了。”“谁说不是呢,今年年景好,多亏大队长费劲巴拉弄来了什么化肥,没想到还挺管用。”“说什么科学种植嘛,咱们也不懂,以后听上面的安排,村长是有见识的人,总不会叫咱们吃亏。”说着说着,有人突然喊:“大队长,我家新添了个孙子,还没上报呢!”“你放心,村里有规定,落地就分粮。”“那就好。”说了几句,村里人便主动停了下来,等着更关键的消息。姜志业被几百双眼睛巴巴地看着,也没卖关子,继续说:“咱村的口粮是人头三成,工分七成,咱生产队一共有五百六十二号人口。加上新来的知青,就是五百六十四号,算下来,每个人能分到八十五斤细粮,一百零一斤粗粮,工分粮另算。”有人一听,不乐意了,“哟,这知青还跟我们分粮啊?”姜志业看了他一眼,“行了,别叫屈,知青办给我们村是有补贴的,有了两个知青,咱叫的公粮能少一点,不会亏了你的。”众人一想也是,没亏就行。立马改了口风:“其实就算知青和咱们分粮,几十斤粮食摊在全村人身上,一人不知道分不分得到一口。”“是啊,人城里娃帮咱搞建设,也不容易,总不能叫他们饿肚子不是?”再说,分粮的大头还在工分上,两个知青没拿工分,是分不到多少的。“行了,继续啊!除掉小孩,按工分算粮,我们算过了。一工分可以换一两四分粗粮加一两二分细粮,要是想全换细粮,是一工分可得二两四,粗粮是一工分换二两八。”“记住了,换的细粮不得超过七成,你们自己打算。”姜志业从临时搭建的木头台子上走了下来,代表他的工作已经结束,之后就是正式分粮。会计坐在长桌后面,面前放着好几个本子,扯起嗓子喊:“现在开始分粮,听到的过来,李宗华!”“来咯!”随着一声应答,有个小老头从队伍后面钻出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小伙子。老人家精神头好,满脸红光,提着两个箩筐挤到了会计边上。会记左手按着本子,右手拨动算盘,抬头看了他一眼,算是确认身份。“李宗华,你们家七口人,除掉小孩没干活,工分加起来是六千五百六十,你要换粗粮还是细粮?”“四千工分换粗的,剩下的都换成细粮。”算珠碰撞算盘的声音啪嗒啪嗒响了起来。“我看看……那就是一千一百二十斤的粗粮,加上六百一十五斤的细粮,再算上你们的人头粮……粗粮是一千八百二十七斤,细粮是一千二百一十斤,没错吧?”李宗华还没反应过来,他念过书的儿子心算了一下,在他耳边说,“没错,队上还多给了咱六两细粮呢。”一听说不仅没错,还赚了点,老李头便高兴了。喜笑颜开道:“没错,没算错。”“行,去后面分粮吧,小张啊,你帮我看着点!”“诶!知道了!”李宗华拎起一个箩筐,大手一挥,“走,装粮食去!”金灿灿的粮食落在了箩筐和口袋里,李家人脸上全漾开了发自内心的笑。村人在后面议论纷纷:“这老李家今年怎么大方了,愿意换这么多细粮?”“没办法,他大儿媳妇刚生,不得给孩子补补?”“他们家也是可怜,两老身体不好,赚不了多少工分。全靠下面儿子儿媳妇撑着,加起来比不上人家五口人的。”“再不好,今年也好了,一人加起来有四百多斤粮食,就吃半年,也是足够了。”“也是,赶上了好时候,就算要养鸡,也不缺苞米和谷糠了。”……分粮活动弄得晒谷场沸反盈天,所有人都在说话,一片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