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节
作者:少地瓜      更新:2023-04-29 09:56      字数:3659
  怕只怕常年失修之处,很多地方直接就是荒野,要么翻山越岭羊肠小道,要么地面坑坑洼洼,遇到那种地方也不敢跑得太快,生怕折了马腿。平地上普通马匹奔驰时速可高达八十里,可是遇到那样的道路,跑不快,也不敢跑,能有三十里就不错了。马匹也需要休息,不好的路段格外消耗体力,最多一天赶路四个时辰,所以平均一天可走一百八十里左右。师雁行带了胡三娘子、李金梅等共计八名护卫同行,轻装简行,只带着一些随身的干粮和简易帐篷,快马扬鞭,至少能比坐马车缩短一大半的时间。这么估算下来,如果能够忽视疲惫和天气变化,顺利的话大约十日就能到京城。若换成马车,少说也得一个月。这几年扩张的不光是生意和烹饪培训班,还有以相扑手和女镖师构成的护卫队,这些人相互举荐,呼朋引伴,如今已经有三四十人,至今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像师雁行此番一口气带出来八人,个个精壮彪悍,也不担心家里落空。江茴和鱼阵如何牵肠挂肚依依不舍暂且不提,临走之前,师雁行去问周斌是否需要给谁捎信。比起告别,更多的是一种试探。周斌迟疑片刻,还真就让她捎了一封。是给他的师兄,如今在大理寺供职。官方往来容易留底子,私下往来的话往返一趟成本太高,不确定因素也太多,如无要事,周斌也轻易不写书信。这代表着对师雁行的信任和正式结盟。去之前,胡三娘子就笑道:“掌柜的好容易去京城一趟,就不给小柴大人带点什么东西吗?”师雁行不似寻常女子羞涩,说起儿女情长也不见扭捏,单手控缰,朗声笑道:“我人都去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贵重的吗?”话音刚落,众人便呜里哇啦跟着起了哄。李金梅用力打着呼哨,兴奋得不行。师雁行跟着笑了一回,抬手往马臀上轻轻一抽,马儿仰头长嘶一声,飞快地向前奔去。第156章 京城总体来说师雁行选的出发时间不错, 北方春日气候温和,晴朗少雨,内地无地质灾害,先就把遭遇意外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就是……风真他爹的大啊!这年月地广人稀, 只要出了城, 纵马疾驰一整天还放眼不见人烟都是家常便饭。没有建筑, 全是土路,又缺少成规模的防风林, 导致狂风长驱直入, 大老远就能看见天边惨淡的黄色沙尘帷幕,铺天盖地。不是总有人好奇为什么古装片里的大侠们都爱带着面巾和帷帽吗?答案有了:防尘防沙!都不用一整天, 每每中午停下来吃饭休息时, 师雁行都能从身上抖出来几斤沙土, 落在脚边直接堆起冒尖儿。但除开这个,倒都还好。几天跑下来, 虽然屁股和大腿磨得疼,人也黑瘦了, 皮肤也糙了,但师雁行能明显感觉到心态的变化。浪了, 野了,天高海阔任我跑, 无拘无束。痛快!春日干燥, 带来的干粮一天就硬成石头蛋,抓起来能直接砸核桃。跟着的几个随从大多认路,也不怕迷路, 中间见村就进, 进去讨水喝, 买饭吃。不然饿了可以忍一忍,渴了是真要命。怕黑店,胡三娘子等人江湖经验丰富,每次都分出三班倒,绝对不吃同一种饭食,为的是防止有人下药一窝端。至于临行前江茴担心的劫匪什么的,反倒没出现过。师雁行还问胡三娘子,众人一听就都笑了,看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柔和的包容。“咱们这么一大帮人呼啦啦来,烟尘滚滚马蹄铮铮,大老远就瞧见了,”胡三娘子擦了擦短棒上的尘土,咧嘴露出两排白惨惨的牙齿,杀气腾腾,“谁敢轻易招惹?”奔驰中的骑兵对上步兵就是碾压的优势,更何况民间的一盘散沙。算上师雁行和四匹备用替换的马匹,她们一行共九人十三骑,背上都负着弓箭,身上都揣着兵器,哪怕踏都能把人踏死了。兼之众人这几年坐卧行走都在一处,默契非凡,偶尔还演练马下近战小阵,可谓训练有素,如今奔驰起来也是气势汹汹。这样一彪人马,不管走到哪儿都得叫人在心里掂量掂量。带头的胡三娘子和李金梅更是膀大腰圆目露凶光,等闲匪徒别说上前劫掠了,就是脑袋都不敢露一下。荒郊野岭,四下无人,被人反杀了就地一埋,谁知道?三个人在外围呈三角形相互背对放哨,其他人下马歇息,又支起锅灶、点燃篝火。李金梅去灌木丛中掏了一窝兔子出来,一边麻利地剥皮一边笑道:“行走江湖,最好的便是人多势众,还要骑马。带车最容易出事。”“但凡赶车,必然辎重繁琐,脚程又慢,容易被人盯上。”她指了指斜前方倒着的一棵歪脖子树,“人家往路上摆几棵树、挖几个坑,摆明了陷你的,车子就是过不去!”可骑马就不同了,只要骑术够、胆子大,直接就能跃过去。以前师雁行还真不懂这些,听得津津有味,很下饭。胡三娘子等人先吃了,又去替换了放哨的,稍事歇息,继续赶路。就这么走了十一天,第十二天半晌了,胡三娘子忽指着前方遥遥一处黑点道:“掌柜的,京城到了!”师雁行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奋力望去,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地平线上越来越高的一段黑色城墙,不由也是心潮澎湃。终于到了!京城乃天下人心之所向,每日出入者不知凡几,入城队伍一口气排出去大半里。师雁行带头下马,牵着慢慢往前走,见路边不乏茶摊酒肆,便笑道:“看样子还有些时候,咱们赶了一路也累了,轮流去歇歇是正经。”众人都说好,当下照例分成三队,轮流牵马排队,空出人来去吃喝。胡三娘子又对师雁行道:“京城有规矩,平民不可携带兵器入城,咱们的弓箭和朴刀都要寄存在城外,走时再取。”师雁行的视线落到她和李金梅腰间的短棒上,恍然大悟。难怪她们分明使的好朴刀,可平时却总是舍兵刃而用短棒,合着那玩意儿不合法呀!尚未进城,都城繁华以初露端倪,往来百姓哪怕衣衫褴褛,也是昂首挺胸,有种大城人民与生俱来的傲气。还有沿途挨着给带路的,只要花几十个钱,想去哪儿都能找到。若是再慷慨些,甚至连犄角旮旯的暗娼、赌坊都能摸过去。师雁行一行人虽是外地来的,但各个中气十足,衣裳上的尘土也掩盖不了做工考究,一看就是好人家,暂时倒没被歧视。路引和入城公文等早有周斌准备齐全,一路畅通无阻。入城后众人先去寻了客栈住下。客栈早被玩儿出花来,经营模式十分多样,好客栈只有上房和中房,没有下房。另有特别讲究的,还有专门为团队多人出行准备的院子,单独一处,院中栽花种树,有水井有伙房,可以自己开火,也可以每日点菜叫人送去,地方宽敞,私密性又好。师雁行要了院子,先去洗漱一回,略睡了半个时辰,看气色恢复得差不多了,忙打听了周斌那位师兄的住处过去送信。其实还很累,但给人送信要及时,这样才能显出重视来。可又不能真的刚进城就灰头土脸的去,叫花子上门讨饭似的,也给人家瞧不起。这样稍事休息就很好。对方姓董名康,正五品大理寺丞,算是大理寺的三把手,是一位实打实的实权人物。也难怪周斌有跟杜泉分庭抗礼的底气:皇帝钦点的通判,监察一州官员,随便拎出来一个师兄还是大理寺的角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怕师叔伯和师门众人也非等闲。这一带多是混出头的京官的住宅,一路走来颇多“某某府”,“某某宅”更是多如牛毛。需知大禄律法明文规定,三品以上者私宅方可称“府”,五品以上者为“宅”。师雁行的目光从那些匾额上一一划过,努力将一应姓氏和地理位置记住,轻声道:“这可真是进了官员窝喽……”在这一干牛气哄哄的匾额中,“董宅”似乎并不起眼,但奈何大理寺丞是个实权职位。想巴结董康的人多不胜数,难得那门子倒还和气,听说是沥州周大人来信,客客气气请她们入门房内等候。董康反应很及时,大约只过了一刻钟吧,上的茶师雁行都没喝完,方才那门子便去而复返,以一种更加客气和亲近的姿态道:“老爷请师姑娘进去。”想来是周斌在信里说了师雁行的身份。师雁行站起身来,亲自摸了红封奉上,“不敢,有劳。”那门子熟练地收了,动作之迅捷完全可以去春晚表演魔术。董康年约五旬,圆脸,长相平平无奇,非但不吓人,反而笑眯眯的,似乎很和蔼可亲的样子。说老实话,要不是事先知道他的身份,就这么在大街上遇到,师雁行……也绝不会相信他是平平无奇的老大爷!气势!上位者的气势!人在某个环境待久了,都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气势,看不见摸不着,但确确实实存在。所以那些什么在宫里看见一个男人,女主角觉得他是被冷落的小太监之流的烂梗根本不可能发生。你说你都当了几年皇帝了还通身太监气质,得多失败啊?董康既没有表现得太过热情,也不算冷漠,只是像平时对待下属那样,问了周斌的近况,然后就让人把师雁行送出去了。自始至终,除了刚进门看的那一眼,师雁行都没抬头,也没耍心眼儿,就是有问必答,老实得很。裴远山确实有价值,裴门也有价值,但在京城之内,同样有价值的还有很多,董康不可能因为这点关系就对一个初次见面的商女亲近到哪里去。之所以还让师雁行进来,大概率是为了认脸,同时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人。官做到董康这一步,基本一眼就能把人看透了。出来时,胡三娘子没问,师雁行也没说,两人就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回了客栈。赶路的时候不觉得,这会儿在客栈歇下了,压抑了十多天的疲惫便如潮水般滚滚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