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作者:李竹喧      更新:2023-04-29 10:44      字数:2740
  元承晚霎时怔住。怎么能不记得呢?彼时母后薨逝的不明不白,太医署只道是风邪致病,邪风入体而亡。帝后二人感情日渐淡薄,父皇竟也浑不在意便信了这个说辞。连宫外的外祖也殊无动静。他二人一时在这危机四伏的宫禁内孤立无援。她彼时三岁,仍与母后同居于凤仪殿,身旁亦有傅姆。皇兄却坚持来亲自照料,与她同起居饮食,日慎一日。可还是有一日,他们的飧食中被试出了毒。“皇兄彼时尚且无能,担心自己护不住你,所以那日当着众人的面推摔你,心里想着,或许自此一事后,这个妹妹便要与我生分了。”元承绎知晓,便是将下毒一事就此揭发到父皇面前,最终也只会是无关紧要的宫人出来认罪伏诛。所以值仲秋盛宴,帝銮驾诣上清宫,他决定当着众人做一场戏。仲秋之夜,城门大道,山楼影灯,歌舞百戏列于楼下。在父皇和杨氏携众臣命妇登东华门赏月时,他将三岁的妹妹推倒在地,口中咒骂:“都怪你!母后就是因为生你才会败了身子,都怪你这个祸种。”妹妹毫无防备扑摔在地,柔软掌心擦破血痕,当场便凄厉地哭出了声。众人一时惊乱,亲见了这场宫闱阴私,面上俱是错愕。彼时杨氏位尊皇贵妃,暂理后宫,此刻亦是遍身珠翠绮罗,志得意满,在团月清辉下仿若神妃仙子。她在原地观望两息,随即面容慈和地上前抱起元承晚,拍哄吹手,软言逗玩。至到宴散之时,小公主乖巧窝在端皇贵妃怀里,竟是不愿离去。先帝望着元承晚粉脸上的斑驳泪痕,被沾脏的襟袖亦短了一截,并不合体。薄情的君王终于在一片歌舞升平乐声中对这年幼失恃的小女儿起了怜意。当即便下旨,将元承晚养到杨氏膝下,由端皇贵妃代为照料。元承绎彼时正因恶待手足被罚跪于方才的城楼之上。此刻听着内殿传来的一片赞贺,间或有“小公主倒是与娘娘投缘,亲母女也似”的奉承。终于放下心来。杨氏觊觎后位多年,元承绎深知母后的死同这毒妇脱不开干系,若妹妹跟他一起,说不得哪一日便要因“意外”夭亡。可狸狸又与他不一样,她年岁还小,尚不知事,杨氏对她的戒心和防备没有那么大。今日场面,杨氏为博贤名,必会安抚狸狸,父皇若见他今晨为狸狸穿上的旧衣,亦必会生怜。那么收养之事就顺理成章。元承绎要的就是如今这般场面。杨氏正是志得意满时,哪怕母后已死,她亦不能舒怀,若能将母后的孩子、地位,甚至她的一切都占为己有。就此抹去母后的存世的一切痕迹。她生性如此狭隘刻毒,决计不会拒绝这样的诱惑与满足感。不单如此,将狸狸养到膝下,便为了日后的贤后名声,杨氏也不会轻易对她下手。他做下这般打算,日后可对妹妹放心。只是——在清寒夜色中独跪的少年郎仰颈望向天边一轮圆月。只是至此,他或许就要失去这个娇憨可爱的小妹妹,日后同她渐行渐远。回味起当夜心境,元承绎此刻亦不禁喉间沙哑:“可我的狸狸精灵聪慧,从不曾叫皇兄失望。”元承绎原本以为自己已然安顿好元承晚,日后夺位,生死安危亦不过他一人之事。便是功败垂成,死了也不会牵连到狸狸。可她终究不曾与他生分,终究不曾让他失望。元承绎举起手中剑穗示她:“这是你十岁那年为我做的剑穗,我一直留着。”十岁的长公主初学女红,并不擅此道,做的歪歪扭扭,却被人珍藏至今。元承晚终于忍不住热泪潸然。她是在日后知了事,在杨氏的伪善笑面里方知所有的机心筹谋,也因此决定助皇兄夺位。“贞庆三十二年,我被派到剑南道平乱,是你在宫中衣不解带为父皇日夜侍疾,生怕叫杨氏母子得了机会。”长公主记得那个深冬。那时先帝的身子已一日日衰败,显出枯竭之相。朝野对立储之事有了诸多议论。偏在此时,剑南道下辖益县生了□□。父皇点了皇兄带兵出京,替君父定乱。她生怕父皇撑不到皇兄归来,怕杨氏母子趁此时机夺位自立,怕他们在外留有暗招。更怕皇兄躲不过刀剑,躲不过他们的算计。所幸上苍垂怜,她所担心的一切并未发生。“狸狸你瞧,向前那么艰难的日子,我们兄妹都闯过来了,怎的到了如今却会如此。”皇帝的声音忽然哽咽:“我的妹妹曾为我在仇雠身边苦意周旋,担惊受怕。“可我竟不知,到了今日,我羽翼已丰,可护她,她却活在忧惶恐惧之中。”裴时行的话他自然听得明白。原来连一个外人都能看出,自己的妹妹是如何的恭谨慎意,退避政事,生怕君王对她怀了猜忌之心。“是我之罪。”殿内伴随着元承绎的这一声自肺腑发出的痛诉落入寂然。他颤颤吐了口气,眼眸温柔,抬袖为妹妹轻拭去粉面泪痕。一如儿时。“你是我唯一的妹妹啊,骨肉血亲,我们二人曾并肩走出刀光剑影的日子,又怎会在如今的承平之日里失去彼此。”“你担心皇兄猜忌你,可皇兄对天地起誓,从前未有此意,日后亦绝不生此疑。”“皇天后土为证,朕会亲书一道密旨予你,免你忧惧。”他终于拭尽那双琥珀眼瞳里滚滚而落的泪。元承晚方要启口,却倏然倒吸一口凉气。是皇帝揪住妹妹白嫩的耳垂,语气不善质问道:“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怎的越长大还越傻了?”“你幼时便不及我聪慧,而今更是如此,朕又怎会因为外头的风言风语便担心被你夺了位。”这话是开解她的故意玩笑,可更多的却是他身为君王的底气和自信。今上少年御极,文治武功冠绝翔宇,收四海抚八荒,边安民顺。他自然有这样的意气。长公主的耳朵近来饱受折磨,连连讨饶道:“是是是,我知晓了,皇兄快住手。”她两腮犹有泪痕,一双眼却被泪水洗的更加清透:“此乃君者尊威,臣妹无意也不敢试探,皇兄不必愧疚。”“更何况这些年来我过的极好,并未有过委屈。”这倒是实话。若说最伊始她曾因女帝流言担惊受怕,故意放纵自沉,作荒唐之态。可后来的日子却是实打实的惬意。世间不会有人嫌丝竹诗酒的日子太过安逸。她已在上京这一潭泥塘中寻到了恰当的位置,游刃有余。除却偶尔生发的愁怀疑惧,她其实已经很少陷入旧年的心绪里。可这忧惧终究存在,便要时不时于午夜深梦中刺她一回。及至后来对上裴时行,他敏锐如此,亦能看出她的隐瞒。这甚至是他向她求娶时的筹码之一。如今他却趁着前日的矛盾,故意造势作态,将这个旧日的筹码放手人前。只为换他兄妹二人今日的一番畅谈抒怀。果然,元承绎此刻继续道:“于君王眼中,含光是个不错的臣子,可若为兄,我想知晓,他可否算作是你不错的夫君?”元承晚讶然抬眸,贝齿轻叩。作者有话说:《史记》: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赠司勋萧郎中》:今将献知己,相感勿吾欺。宝宝们,刺激的还在后面,但是不能剧透。另外跟大伙儿请个假,我明天三次元有事情,所以明天不更哦。今晚的大肥章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