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作者:红颜不老      更新:2023-04-29 14:07      字数:4026
  27.第27章 可怜人二舅公家里的屋子,……二舅公家里的屋子, 正面两间是土墙瓦房,而侧面,则有两间茅草和木板搭建的房屋, 这茅草和木板搭建的房屋并不牢固,到了冬日或者雨季,屋子里住着的人是最遭罪的。雨季的时候, 但凡下雨,雨水总能从屋子外面跑进来, 把整个地面都淹没成了水田, 住在屋子里的人只能大半夜也起床来, 拿了家里的所有罐子盆子, 用来接雨水, 如果水太深,还得一盆又一盆,把雨水全部倒掉。到了下雪天里,住在这样的屋子越发遭罪, 西北风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 外间雨雪交加, 屋子里的人则觉得周遭又潮湿又阴冷, 连一丁点的热乎气都没有。而争吵的声音, 正是从一旁的茅草房传进来的。一个尖锐的女声带着一阵恶毒的谩骂, “这个老不死的活了一大把的年龄了, 早就该入土了, 还给他吃个屁?家里粮食都见底了, 谭大缸,你要敢把这饭端给他吃,咱两这日子就别过了。”一个男人咳嗽了一声, 沙哑着声音道,“大缸,我不吃饭,我饱着。”谭大缸诺诺的叹息了一声,道,“我明天就去借粮食,翠花啊,你好歹让我爸吃口饭。”“要吃吃屎,你爸能干活的时候,一直帮村着老二一家,现在老了,凭啥让我来侍候这个老不死的?反正家里没粮食了,大家都吃一碗米汤吊着命,凭啥到了他这里就搞特殊?老二要真心疼他,就把人给接回去啊。”谭大缸头疼,道,“老二家里孩子多,昨天就断粮了,爸被接过去吃啥喝啥?”“吃屎也是他们家的事情,凭啥老人就让我来管?凭啥?凭啥?凭啥我的孩子饿得都剩下一层皮了,我的孩子都没得吃,都没得吃……”痛苦压抑的呜咽声传来,屋子外,杨大芳听得有些复杂。她没有想到二舅公的处境这么的不好。当即,她不再迟疑,对着屋子敲了敲门。“请问谭松老人在吗?”听见有人敲门,屋子里的争吵声一下终止,屋子里,两个瘦得只剩下一个骨架子的中年男女走了出来。看了看穿着厚棉袄新衣的杨大芳,中年女人道,“你谁啊?”杨大芳道,“这是大表舅娘吧?我叫杨大芳,是杨爱国认的女儿,我爸腿脚不便,让我来看看二舅公,如果方便,再接二舅公去杨家村过年。”听了杨大芳自报姓名,中年女人王翠花终于挤出了笑容。“哎哟,原来是表哥家里来接人了,来来,大芳侄女,快进屋子。”杨大芳跟着王翠花走进屋子,并递上了一小包的饼干和糖果,道,“大表舅娘,我二舅公呢?还好吧?我爸去年就想过来看望二舅公的,就是他也上了年龄了,大雪天路不好走,这才没来。”谭大缸道,“我去叫我爸出来。”一旁的柴房里,王翠花和谭大缸的几个孩子都走了出来,这几个孩子都面黄肌瘦,只穿了一件单衣,都冻得瑟瑟发抖,在看见袋子里的饼干和糖果以后,孩子们眼睛都不由瞪大了。很显然,这一家子的日子过得极差。金银村这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相比杨家村,这里的村人的日子过得又差了不少。在一旁的茅草屋,冻得瑟缩的,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跑的老人在谭大缸的搀扶下走了出来。二舅公名叫谭松,当年杨爱国母亲去世得早,这个二舅公年轻时候是个木匠,赚了钱以后,没少补贴杨爱国,这也是杨爱国一直惦记老人的缘故。二舅公在屋子里已经听见了动静,此时走出来,在看见杨大芳以后,显然非常的激动。二舅公道,“孩子,你叫啥名字啊?”杨大芳道,“二舅公,我叫杨大芳,我的户籍和族谱,都上在我爸这里。”“好,好,好!”,二舅公道,“爱国说要把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国家,年轻的时候忙着打仗,等年龄大了,也不成个家,现在爱国也有后了,这挺好,挺好!”老人也穿着一件单衣,嘴唇也冻得有些发白,也亏得杨大芳出门的时候,特意拿了一个厚棉被挡风雪,等回程的时候,倒是可以拿了棉被来给老人遮挡风雪。杨大芳道,“二舅公,我爸可想你了,特意让我来接你去过年的,现在我们就出发吧,回去还能赶上晚饭。”二舅公听了这话,却有些迟疑,他一大把年龄了,是真的不想给人添麻烦了,现在谁家的粮食不珍贵?可是,这家里又实在太穷了,穷得根本没有他的容身之处。杨大芳不容老人迟疑,道,“我和我爸昨天刚好买了一大块的肉猪,就等着你过去了,好一起包饺子,爸还惦记您包的饺子呢,说做梦都想吃一口。”“好,好,那我去给爱国包饺子去。”听说杨爱国想吃他包的饺子,老人就决定去看看去了。这人老了,见一面少一面,而且最主要的,既然杨爱国家里买得起猪肉,那肯不会缺粮食的。一旁,王翠花去了老人房间,把老人的两件单衣收了出来,又在自家地窖给装了一袋子的松蘑和羊角菌等。王翠花有些不好意思,道,“大芳侄女,这些都是一些山货,填不饱肚子,也不值钱,你带去尝个味道。”,顿了一下,又道,“真不是我刻薄,家里一家六口人,如果不吃米汤,都熬不到开春,我们家里家穷,娘家婆家都没地儿借粮食去,我……是真的没办法,我自己也是吃的米汤。”杨大芳听了王翠花的话,又见她提来干活,倒是对她有些改观。眼前的女人接了自己的礼物,即使家里穷,也并不是一味的索取,而是送了回礼。同时,她对于给老人吃米汤也后悔,但是她自己也只吃了米汤,家里快断粮,日子没法过下去,女人只能忍着饥饿,尽量给家里节省粮食,好熬到开春。只要开春了就好了,山里的植物长出来,到处都是野菜。杨大芳点头,道,“大表舅娘,我都懂的。”她看了看一旁角落里站着的几个面黄肌瘦的,怯生生的孩子,张了张嘴唇,没再说什么。当即,老余头和谭大缸一起扶着老人上牛车,杨大芳把厚棉被拿来,把老人裹住了,谭大缸去屋子里拿自家做的皮袋子灌了一罐子的热水,给了老人和杨大芳一个人一个罐子。在风雪的呼啸声里,杨大芳终于带着老人朝着杨家村赶去。等走远了,谭松叹了一口气,对杨大芳道,“大芳啊,你别怪翠花他们虐待我,其实不怪翠花,家里穷,她自己也吃米汤,她也不容易。”一切,都是因为太过穷苦的缘故。老人一共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家里生了孩子六个,大儿子家里生了孩子三个,多一个孩子多一张嘴,小儿子家里困难,老人难免多帮衬一些,但是领老了,两个儿子商议后,老人由两个儿子一人养半个月,结果大儿子这边住满半个月后,小儿子家里断了粮了,根本不来大儿子家里接人,大儿媳妇心生埋怨,她家里的粮食也是她节省下来的,又想到家里粮食快吃没了,见了大儿子偷偷给老人拿粮食做吃食,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老人忍不住在车上给大儿媳王翠花辩驳,杨大芳听了以后,忍不住对老人的善良叹息。而事实上,如果没有杨大芳来接人,在两个儿子都这般家境的情况下,如果借不到粮食,老人就打算自己绝食,并不想活下去了。杨大芳并不知道老人的打算,而事实上,如果不是杨大芳提议来接人,在这个冬日,老人的确只有死路一条。在漫天风雪里,老人裹着厚厚的棉被,并不难熬。等到了杨家村,车子停下来,在院子门口,杨爱国杵着一根拐杖,早已不知道在屋子门口看望了多次。两个戴着帽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孩子看见母亲回来了,忍不住飞奔而来。杨大芳忙把两个孩子紧紧的搂入到了怀抱里。“大宝二宝有没有跟着爷爷好好打拳?”“有啊有啊,妈,我有听话。”“妈妈,二宝最乖最听话。”杨大芳忍不住捏了一下两个孩子的小脸。杨爱国从风雪里迎过来,看着瘦弱的谭松,忍不住眼眶都湿润了,“二舅,你怎么这么瘦弱?家里缺吃的,你怎么不来找我?”“爱国!二舅知道你的心意!家家都不容易,哪能动不动来找你?”杨爱国和谭松的年龄只相差十岁,杨爱国的母亲是谭松的长姐,比谭松大十多岁,所以杨爱国出生的时候,谭松这个二舅舅,跟个大哥哥一样,两人经常一起玩。等杨爱国的母亲去世,这个二舅又做木工养育了杨爱国长大,杨爱国的心里把谭松当成了父兄一样的存在。杨大芳扶着二舅公进了屋子,屋子里,杨爱国烧着热水,杨大芳给老人先冲了一碗麦乳精喝了。杨大芳说晚上包饺子,这并不是说的空话,年前鱼缸里养了不少的鱼虾,她抓了一些虾子来,打算包一个猪肉虾仁馅的饺子。现在的人肚子里没什么油水,她打算除非虾仁猪肉馅,再包一个白菜猪肉馅。老余头帮了大忙,因淋着一身风雪,也被杨大芳和杨爱国留下吃饺子了。三个老人坐在一起说从前,其乐融融,很有一种岁月静好之感。28.第28章 惊艳的年夜饭屋子外雨雪交……屋子外雨雪交加, 屋子内,柴火堆被烧了起来,在柴火堆旁边的木桌, 杨大芳和面,赶面,忙得不亦乐乎。在擀皮的时候, 几个老人都坐到桌子上帮忙擀皮来了,杨大芳便去一旁调馅。猪肉虾仁馅最鲜美, 肉腥味几乎被杨大芳调制的一丁点都没有了, 剩下的, 只有肉的劲道和咸香以及虾仁的鲜美。猪肉白菜馅, 杨大芳多放了一些肥肉, 这个时候的人尤其油水不足,对肥肉非常热爱。等馅料调制好,老人围在桌子旁包饺子,杨大芳在灶台熬一锅胡辣汤。吃饺子后, 再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喝一碗胡辣汤, 那绝对是一种享受。等一盘一盘的饺子被端上来, 杨大芳又给众人端上一碗胡辣汤, 众人便开始吃饭了。二舅公显是很久没有吃饱过, 尽管他竭力忍着, 还是吃了两大盘子饺子, 又喝了两大碗的胡辣汤。众人吃饱, 都满足的坐在火堆一旁烤火。老余头忍不住感叹, “哎哟喂,这是过年了,这样的好日子, 老杨有福气了,大芳这丫头的手艺,怕是国营饭店的大厨都比不上。”那虾仁馅的饺子,鲜香得他一辈子都忘不了那种味道,那猪肉大白菜馅料的饺子,一口咬下去,非常有嚼头,却又松软适合老人的牙口,怎么吃都回味无穷。杨大芳给老余头车钱的时候,这次老余头说什么也不要,刚好锅里还剩下几个饺子,她拿了碗装好,让老余头带回去给家里人尝个鲜。老余头走后,杨爱国和二舅公仍旧有说不完的话。当天晚上,两个老人聊了大半夜,这才入睡。第二天一大早,杨大芳早早就起床了。因再过一日就是年三十了,在村子里,传来一阵热闹的吆喝声。大宝二宝一个翻身起床,站在屋门口张望,一下看见了村长家拉出来的大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