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3-04-29 15:09      字数:4283
  第31章 身世揭秘转天早上, 沈家一大家子难得聚在一起吃早饭。沈老太爷有些蔫蔫的,昨日老婆子打了他,他脸上有些挂不住;沈复生有些讪讪的, 头上的伤也好了很多;潘氏一直低着头,不看任何人。沈老太太一边吃一边吩咐,“老三, 吃过了饭帮你二哥搬家。老二,家里的锅碗瓢盆你看着拿些过去。等你把家收拾好, 我们去给你暖灶。”沈复年低头道好, “多谢娘。”一家子安静地吃过了早饭, 沈珍珠火速赶去铺子里, 对两个伙计交代一番, 然后折回来搬家。等她到家时,郭怀旭已经过来了,沐氏让他喝过药后回去,他坚持要帮着搬家。恰好, 沈复年叫的车也来了。沈复年带着沈复瓯把西厢房里的家具往车上搬, 沐氏想到郭怀旭手上有伤, 坚决不肯让他搬重东西。郭怀旭无奈, 只能帮着拿小件。到了屋里, 郭怀旭跟沈珍珠一起把小件东西往外搬。沈珍珠想到昨晚自己像个傻子一样敲墙, 眯着眼睛看了郭怀旭一眼, 然后又瞟了一眼后墙。郭怀旭被她看得有些耳根子发烫, 然后低下头快速把几样东西都拿到自己手里, “我来吧,珍珠妹妹歇歇。”恰好沐氏进来了,郭怀旭拎着东西快步往外走。沈珍珠心里哼哼, 跑什么。一家子齐动手,很快,大件东西都搬到了车上,小件的都堆在门口,等着第二车来来。沈复年兄弟赶着车走了,沐氏看向郭怀旭,“旭哥儿,你去忙你的吧,我们这边能忙得开。”郭怀旭有些犹豫,沈珍珠也笑着劝道,“郭二哥,剩下的不多了,我们能忙得过来,你且去忙你的吧。”郭怀旭看了沈珍珠一眼,见她笑眯眯地看着自己,他又有些心虚,点着头道,“要是有什么需要,婶子只管叫我。”沐氏嗯了一声,她没时间多说,又进去继续收拾。二房这些年积攒的东西多,只有她能摸得清所有东西的位置。沐氏进去后,郭怀旭去看沈珍珠,沈珍珠却没有多说,只略微点点头,就跟着沐氏进去了。郭怀旭满怀心思地离开了沈家,刚才珍珠妹妹的意思,分明是知道了昨夜是我。她没有责怪我,是不是?他没有再继续想下去,今日沈二叔搬家,我这边不能再等了。郭怀旭到铁匠铺的时候,郭铁匠和郭怀礼正忙得满头大汗,他立刻过去帮忙。爷儿几个忙了一上午,等到晌午饭时候,铺子里已经没有客人了。郭铁匠让三个儿子进去歇着,准备自己一个人把剩下的活儿干完。郭怀旭却没有进去,“爹,我不累,我给您帮忙。”郭怀礼诧异地看了弟弟一眼,然后什么都没说,把郭怀章拉进了屋里。爷儿两个都不是话多之人,一起闷着头干了半天的活儿。等快忙完时,郭怀旭鼓起勇气对郭铁匠道,“爹,儿子有件事儿求您。”郭铁匠手里的钳子迟钝了一下,然后缓缓放下,“说。”这个儿子从来没有这样正经求过他什么事情,看来此事非同小可。郭怀旭在心里把语言翻来覆去想了好久,最后只说了一句话,“爹,儿子心里,爹娘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人。”郭铁匠嗯了一声,“我晓得,有什么事你说。”郭怀旭迟疑了片刻,终于说了出来,“儿子,儿子想请爹替儿子去沈家求亲。”郭铁匠手里的活儿彻底听了下来,他抬起头看向郭怀旭,“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郭怀旭点头,“儿子知道。”郭铁匠开始打岔,“沈大掌柜不可交,你死了心吧。”郭怀旭立刻摇头道,“爹,儿子说的是沈二叔家里。”郭铁匠知道打岔没用,只能盯着儿子道,“你知不知道,你沈二叔家里是要招婿的?”郭怀旭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爹,不管儿子住在哪里,都会孝敬爹娘的。”郭铁匠仔细地看着眼前这个儿子,十六年过去了,他终于长大了,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少年郎,开始敢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争取。想到当初托付给自己的那个人,郭铁匠立刻斩钉截铁道,“不行!”郭怀旭的心立刻沉了下来,“爹,儿子若有不孝,愿受五雷轰顶。”郭铁匠心里有些烦闷,“好姑娘多的是,回头爹给你说个老实听话的。珍珠好归好,但她太好了,你降不住她。”郭怀旭立刻道,“爹,儿子不想降服她。她比儿子本事大,儿子觉得这样很好。”郭铁匠不知道要怎么劝解儿子,只能来硬的,“谁都可以入赘,你不可以!”郭怀旭岂能甘愿,“爹,儿子求您了。儿子去了沈家,家里也能少些负担。爹放心,沈家离咱们家近,儿子会孝顺爹娘的。”郭铁匠把手里的工具咣当一声扔在案板上,“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咱们郭家还没到娶不起媳妇的地步,等去李家下了聘,就给你说人。”说完,郭铁匠转身自己进了屋,留下郭怀旭一个人在院子中。他心里如同炉子里铁一样,刚被烧得滚烫,又被浇了一盆凉水。怎么办,爹为什么说只有我不能入赘?难道是因为怕影响娘的名声?郭怀旭在院中思索,娘平日虽然对我冷淡了些,但吃穿并未刻薄我,我往日里是不是对娘不够孝顺?沈二叔被沈老太爷那样对待,仍旧笑脸以待,我不如沈二叔。如果我以后对娘更孝顺一些,爹是不是就会答应了?打定了主意,郭怀旭并未去纠缠郭铁匠。等刘氏送饭来的时候,郭怀旭主动接过篮子,笑着对刘氏道,“娘,您歇着,我来。”刘氏吃了一惊,这个儿子平日里什么时候对她笑过,今日是怎么了?郭怀旭带着刘氏进了屋里,把篮子放在桌子上后,拉过来一张椅子,“娘,您坐。”等刘氏坐下后,郭怀旭从篮子中一样一样拿出饭菜,摆在父母兄弟们面前。郭铁匠看了他一眼,并未说话,而是与郭怀礼讨论上午打铁时遇到的一个技术难题。郭怀旭知道不能忽然对刘氏太热情,吃饭的时候就拿出比平日更加细心的态度照顾郭怀章,还把自己碗里的肉夹给郭怀章,“前一阵子我手不能动,三弟辛苦了。我现在好了,这几天你多歇歇。”郭怀章笑嘻嘻地并未拒绝,“多谢二哥。”郭怀旭笑得十分柔和,“快吃吧。”郭铁匠和刘氏都发现了郭怀旭的异常,往常他就算照顾弟弟,也是默默干活,从来不会说这么多的话。等吃过了饭,郭怀旭主动收拾碗筷,“娘,您要看账,就在这里歇会儿,我回去洗碗,洗过了我就来。”等郭怀旭提着篮子走了,刘氏有些奇怪,“老二这是怎么了?”郭铁匠看了一眼小儿子,“老三,你出去玩吧。”郭怀章知道父母有话要说,立刻高兴地离开了铺子,去找自己的小伙伴玩耍。等他出了铺子,郭铁匠看向刘氏,“今日老二跟我说,让我去沈家提亲?”刘氏立刻高声道,“那可不行,我昨儿才把潘迎春那个贱人打了一顿!”郭铁匠摇摇头,“他说的是二房珍珠。”刘氏惊愕地看着郭铁匠,“二房是要招婿的。”郭铁匠没说话,“我没答应。”刘氏沉默下来,私心来说,她个人并不反对郭怀旭去沈家做上门女婿,一来可以和沈家结亲事,二来,不是自己亲生的,她并没有太多不舍。郭铁匠虽然话少,但十分了解刘氏,“沈家虽然好,但不能让他去,不然我对不起恩人。”旁边郭怀礼脸上的疑惑越来越深,“爹,您说的什么恩人?”郭铁匠看了一眼大儿子,“老大,这件事儿你早晚也会知道。老二长得不像你娘,也不像我。”郭怀礼的眼睛忽然瞪得老大,“爹,难道,难道说……”、郭铁匠点点头,“不错,老二是我抱回来的。当年我被征民夫去省城干活,遇到一位姓郭的大人,他教会了我打铁,最后把这个孩子托付给我,让我带他走的远远的。”郭怀礼感觉自己的心快要跳出来了,“爹,那后来?为什么那位郭大人要把孩子托付给您?”郭铁匠叹了口气,“后来我才知道,郭大人被牵连,全家丢了性命,这是他最小的孩子,才出生没多久。正好,我离家的时候你娘才怀上,我就想着把那孩子抱回来充个双胞胎。谁知道,谁知道你亲兄弟生下来就没气儿了,我就用他充作老二。至于郭大人那边,我知道也不是太多。我只知道他姓郭,据说是工部的一位官员,到省城监工。他还给了我几本书,那上面的东西我学不会。我预备找个合适的时机,都传给老二。”一瞬间,郭怀礼终于明白了这其中的前因后果。怪不得娘对二弟一直冷淡的很,原来真的二弟死了,娘一看到二弟肯定就想到那个死去的孩子。郭怀礼吞了口口水,“爹,儿子跟您说实话,二弟心仪珍珠妹妹不是一天两天了。您要是硬逼着他,儿子担心他。”郭铁匠长出了口气,“你说的我知道,但我不能由着他。郭大人就剩下他这一个儿子,岂能去入赘。”郭怀礼帮郭怀旭争取,“爹,以后留一个儿子姓郭也是可以的。”郭铁匠看了大儿子一眼,“除了郭大人那里没法交代,外头人都说你娘偏心,但你娘也不容易。为了生你兄弟,你娘差点去了半条命,生下来孩子却没了。若是丢了,过个一二年也就忘了。但老二在家里,你娘怎么也忘不掉那个孩子。他是吃你娘的奶长大的,家里也没缺过他吃喝,不能让外人再谈论你娘。”郭怀礼有些为难,“爹,二弟不会轻易死心的。他的性子您还不知道,犟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郭铁匠也犯难,只能硬着头皮道,“你得空多劝劝他,往后不让他去沈家了。等过一阵子沈家找到合适的女婿,他就能死心了。还有,老二的身世,你莫要说出去了。”郭怀礼点点头,“儿子知道了。”那头,郭怀旭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又来了铺子里。而沈复年已经带着妻女把所有东西都搬到了西街。西街的宅子不大,只有一进。正房三间带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带鹿顶,倒座房四间屋。虽然不大,住一家三口绰绰有余。沈珍珠对沈复年道,“爹,这边屋子多,往后铺子那里放不下的货咱们都放家里吧。”沈复年点头,“明日就把货都搬过来,把铺子休整一番。”沈珍珠在新房子转来转去,她住在正房西屋。这屋子比以前她在沈家住的屋子大多了,最重要的是,这屋子朝南,采光好。她的床搬了过来,放在靠北墙的位置,床上挂着淡绿色的帐子,床头有一个小桌子,下面都是抽屉,里面放着一些零碎的小东西。床尾那里是柜子,她的衣裳被褥多,除了柜子,还有五斗柜、大箱子、小箱子,一字儿排开,快占了大半面墙,里面满满当当都是东西。靠南边的墙是一张梳妆台,也可以当书桌用。梳妆台西边是一个小站柜,东边是洗脸架。平远镇的姑娘,也就沈珍珠一个人能有这么多家具,沐氏还琢磨着要给女儿再打些新的呢。沈珍珠拿来扫把,把自己的屋子打扫干净。外头沐氏喊了起来,“珍珠,走,我们去厨房。”一家三口忙了一上午还没吃饭呢,沐氏从老宅带了一些米面油和菜,娘儿两个一起动手,做了三碗面。一家三口终于坐到了正房堂屋里,堂屋里还没什么家具,只有一张吃饭的小桌子。沐氏把最大的一碗面推到沈复年面前,“官人你吃,等吃过了饭,你去找裴木匠问问有没有合适的料子,咱们得打些家具。”沈复年点了点头。沈珍珠回道,“娘,明儿从铺子里拿些碗碟过来。”沐氏点头,“还得找瓦匠来再砌一眼灶,一口锅不够用。让郭家帮忙打口锅,加个小温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