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
作者:清越流歌      更新:2023-04-29 19:56      字数:5951
  因而比起巷子里那些排行四五六开外,只能穿哥哥姐姐们轮了不知道几手,料子都洗的发白,身上也打满补丁的小朋友,他们家二弟已经称得上干净体面了。如果自家条件不改善,二弟往后的弟弟们才是各种意义上的悲催。但沈丽姝毕竟见过现代小朋友享受着多么全方位的呵护,代入一下就觉得他们家二弟真心太不容易了,长到这么大才苦苦等来人生中第一件量身定做的新衣裳,结果自己还没穿上感受幸福,比他还小几岁的小弟竟然也要有新衣服了,这还有天理吗!他不冤种谁冤种?沈丽姝完全能理解小家伙的崩溃,便也真心实意哄了他几句,并拿出解决方案——小弟的新衣裳暂时不做了,他们自己做衣服剩的料子,可以再缝个书包,这样他们上学也方便。他们家的条件如今有了质的飞跃,逢年过节,姐弟几个再做新衣服,也不可能故意落下小弟。但只要不在自己第一次这么值得纪念的时候戳他心窝子,沈进殊也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他当场答应了沈丽姝的调解方案,并提出一个小要求,他对母亲已经彻底失去了信任,要阿姊亲手给他做书包。沈丽姝:……然而她又做错了什么?可是对上小家伙还包着泪的狗狗眼攻势,她也没办法狠心拒绝。跟总是被儿女们弄得焦头烂额的老母亲沈徐氏不一样,沈丽姝行走江湖、在小团队里混得如鱼得水,凭的就是她娴熟的端碗技巧,既答应了二弟,大弟的书包当然也不能落下。好在沈丽姝穿越自带缝纫技巧,冷不丁让她绣花可能要麻爪,但简简单单缝两个布袋子,简直易如反掌,沈丽姝就抽了不到一小时的空搞定两只书包。是那种特别基础简单的款式,唯一值得夸赞的地方就是她给小书包缝上了扣子,只要扣上就不用担心东西从包里掉出来。这个与众不同的小细节,瞬间让两只平平无奇的布袋子变得别致起来,也让它们的小主人沈文殊和沈进殊小朋友兴奋得又蹦又跳,恨不得第二天就背着它们去上学。再后来,沈徐氏实在看两只光秃秃的书包不过眼,抽空拿过去绣了几丛竹子,让它们看起来更加别致秀雅,也让兄弟俩更加爱不释手。所以沈丽姝一提议去朱砂镇也算出远门,最好背上书包,兄弟俩立刻热烈响应,并抢着给她装纸和笔。但准备这么充分的沈丽姝,到最后关头也没有把纸笔拿出来写合同。她已经知道在这个时代,签字画押不一定具有约束力,反而她的自作聪明很有可能把事情弄巧成拙,因为官府不是什么事都管,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和能力对薄公堂。他们就算签了合同,未必就比陈家兄弟口头承诺的份量重。因为这是个人情社会,陈家兄弟这么好说话,就是看在他们妹夫的面子上,而她既然请来了大头叔当中间人,在大家都没有提契约的情况下,也没必要再画蛇添足。于是事情就这么口头约定了,。沈丽姝和小伙伴们最后也没拗过陈家人,在这里吃过午饭才动身返回。回到家中,小伙伴们自发的摆开架势苦练烧烤技巧,从朱砂镇直接扛了百来斤木炭回来,堆在屋檐下和半箩筐木炭形成了小巫见大巫的鲜明格局,囤货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徐虎他们也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开干。今天没准备肉也没关系,沈家人送来的蔬菜正好派上用场,蔬菜本身味道一般,反而更能考验他们的烧烤水平是否有进步。作为自封的美食评论家,沈丽姝又尝了不少烤串,晚饭都少吃了半碗。吃饱喝足,徐家众人照例在院子里聊天吹风。晚风带着凉意,但也不是特别冷,大家更愿意在有月光的院子里吹风,也不想这么快回房睡觉。沈丽姝也坐在屋檐下,正好想起白天去陈家的事,便从荷包里掏出一两银子交给徐二舅,表示这是拿木炭经费,快用光了再提前问她要。在某些方面,沈丽姝还是很讲究的,总不能让帮忙运送的徐二舅还要给他们垫付货款,就算徐二舅自己愿意,她也不好意思。当然徐二舅起初也不肯收,经过了一番你来我往的拉扯,最后才在她的坚持下把钱收起来,徐二舅嘴上还有点无奈的道:“左一两,右一两,昨天还买了那么多肉,姝娘来姥爷家玩到底带了多少钱?”沈丽姝也没想到事情进展这么顺利,导致她花钱如流水,面露惭愧的摆手,“没带多少,剩下的不敢多花了,不然连大弟二弟的束脩都交不起。”说起这个,徐二舅立刻露出了得意的神情,邀功地道,“对了,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们这个好消息,林夫子说了,大弟二弟只要乖巧不添乱,可以免费在他这里开蒙,不用交束脩。”沈丽姝听了果然颇为惊喜,“是因为今年不剩两个月了,林夫子才暂时不收束脩的吗?”“也不全是。”徐二舅先说了他之前琢磨的几点理由,但其中还有个原因是连他也始料未及的,“林夫子原先回镇上开办私塾,就是因着接连丧父丧母,需要回乡守孝,教一教学生也好维持生计。如今他也快出孝期了,能赶上后年的乡试,正是需要潜心苦读的时候,据林夫子自己说,他在先生和同窗的帮助下,拿到了江南某间知名书院的推荐函,过完年就要带着妻儿前往南方,不但没法再教书育人,就连这镇上的祖宅,也要托林里正帮他租出去。”一听林夫子要去江南求学,徐家人都觉得很是惋惜,就连已经很久没去林夫子跟前报道、算是小学辍学的徐虎,也忍不住对小表弟们感慨道,“那你们运气还算好了,林夫子愿意给你们开蒙,他在镇上几位夫子中可是脾气最好的,从不打手心,不像另一位林夫子那么古板严厉。就算大弟二弟跟不上其他人,我们林夫子也只会耐心的多教几遍,不用担心挨打。”身为大哥的徐虎还能替小表弟们庆幸,年龄大不了几岁的徐林徐鹭却是幸灾乐祸居多,嬉笑着附和:“对呀对呀,你们千万不要去另一位林夫子那里,不然手心都被打肿,筷子都握不住。”只天天听阿姊说读书好,从不知道读书还要挨板子的沈文殊和沈进殊吓得瑟瑟发抖,纷纷扑进了阿姊怀里需求庇护。徐二舅见状连忙安抚道,“大弟二弟别听他们瞎说,另一位林夫子可是举人老爷,他收学生只收有天赋、要走科举的,别说咱们家交不起给举人老爷的束脩,就算交得起,林举人也不会随意收学生。”徐二舅这番话并没有安慰到兄弟俩,毕竟他们不会去林举人门下,却不代表除林夫子以外的先生不打手心。生活在乡下的孩子从小野惯了,被父母揍到大,像徐林徐鹭这样年纪小的,更是被爹娘揍完还尝尝被哥哥揍,从而练就了一身皮糙肉厚的本领,除了林举人那种可以把学生手心打肿的狠人,其他夫子只是用戒尺抽几下手心或者脑门的程度,他们根本不怵。但生活在城里的沈家人不兴揍孩子,沈徐氏面对撒泼打滚的二儿子都是习惯性寻求闺女的帮助,而不是操起鸡毛掸子,就能猜到沈文殊和沈进殊兄弟俩从小到大也没挨过几次揍。所以徐二舅安慰了一通,反而把小朋友们安慰得更害怕了,越发往强大可靠的大姐怀里钻。沈丽姝也很是配合搂住了鹌鹑似的他们,随即对着得意忘形的小表弟们露出了和善的微笑,“林子鹭子,你们是不是忘了什么?”对危险一无所知的小表弟还可爱的歪着头:“忘了什么?”“忘了你们自己也跟大弟二弟差不多大,赶明儿他们去上学,你们也要回学堂的呀。”这话一出四座皆惊,不但徐林徐鹭的笑容彻底凝固在脸上,其他人也倍感震撼,而其中反应最大,要数他们俩的母亲,大舅母和二舅母不约而同的出声询问:“姝娘为何这么说,是不是林子他们太调皮捣蛋,给你添麻烦了?”风水轮流转,这下轮到沈丽姝目瞪口呆了。她以为徐姥爷家能送所有男孩儿都去读书,应是这个年代少有重视知识的人,自己提出让小一点的表弟们重返学堂,他们都会高兴支持才对,怎么都露出一脸大事不妙的表情?经过一番沟通,沈丽姝才知道,徐姥爷他们送家里的男孩都去读书,跟观念没关系,单纯是因为咱家不差钱。事实上,他们的想法特别朴实无华,家里不缺孩子们这几个劳力,与其让他们整天在街上无所事事,不小心学会某些二流子的陋习,还不如花些钱送他们去私塾,起码能学会写自个儿的名字。但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粗人,往上三代也没出过什么秀才公文曲星,谁也不指望孩子们能读出个什么名堂,反倒是沈丽姝带着表兄弟们大赚一笔还不够,之后又要一起摆摊卖烧烤小吃,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这是个很不错的营生,往后干得好,可能孩子们从此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他们自然不介意早早辍学这件小事。反倒是沈丽姝说要表弟们回去读书,把大舅母二舅母吓得够呛,还以为她是对表弟们有什么不满了,随时做好了替儿子滑跪道歉的准备,让外甥女看在她们的面子上,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可是他们不介意亲儿子小小年纪辍学打工,沈丽姝却介意得很,之前卖糖炒栗子他们还中途放了小长假,也已经把大家累的够呛,接下来的烧烤摊可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是情况好,大概率就是全年无休的状态。小表弟们还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岁数,勉强能抓住童年的尾巴,委实没必要过早承担生活的压力。沈丽姝摸着仅剩的良心,用三寸不烂之舌劝长辈们送小表弟回学校,先拿自家举例,她自己的亲弟弟也没有不读书跟着他们干活的,可见她是真心实意为表弟们好,才希望他们也回去读书的。姥姥姥爷舅舅舅母们保持沉默。最后,沈丽姝拿出了投资的杀手锏,表示待会还要跟表哥表弟们商讨一下烧烤摊生意的投资和占股,只要两位小表弟也把他们赚的钱投进来,大家就还是一起做生意,每个月不去城里帮忙,也照样能分到一部分钱,这样他们就能安心念书,等学成归来,书写算数记帐都掌握了,能帮到她的地方也更多。毕竟他们的摊子只会越来越大,往后缺的只会是能写会算的人才,而不是只能卖苦力的。包括徐虎表哥和徐力表弟,因为太能干了,烧烤摊根本离不开他们,导致他们没法回学堂深造,她之后也会定期组织自学班,一起创业的这些小伙伴,一个都不能少,必须掌握记账和算账这两项基本技能。大概是她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学习态度,最后打动了徐家人,徐姥爷最后拍板决定,“姝娘说的有道理,那林子和鹭子你们就安安心心跟大弟二弟一起读书吧,城里的生意等你们长大些再去帮忙。”饶是一家之主发了话,两位舅母还是有些不乐意,两位小朋友就更是哀叹连连,但很快他们的注意力就被转移了。早在表妹说起投资入股,徐虎就抽空回房把他们的小金库带出来,如今话题告一段落,他便迫不及待奉上了所有财产,“姝娘你说我们最好也投一些,那我们赚的钱全在这儿了,你看够吗?”这些资金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太多了。沈丽姝是立志要当大老板的女人,即便他们的烧烤事业还没迈出第一步,她也要做持股百分之八十的大股东,这样她才拥有绝对掌控权。最后,沈丽姝忍住了把这匣子钱都收下的冲动,只从中拿了十五两,跟小伙伴商量道:“你们投十五两,我投四十两,加上烧烤的想法是我出的,我们各自二八开,如何?不过分红是分红,在烧烤摊干活,咱们每个月也另有一份工钱。”徐虎他们一直记着是姝娘带他们发家致富的,早就死心塌地跟她干了,别说二八分,就是一九分他们也毫无怨言,不过他们觉得投资金额有问题,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确定了他们出二十两,沈丽姝出四十两,二八开。沈丽姝:……不得不说,烧烤摊投资压力是有一些的,小伙伴们多出五两也能派上大用场,她最后还是厚着脸皮占了这个便宜,拿纸笔记下他们商量好的分配方式,并在长辈们的见证下互相签字。徐虎他们觉得这个很不错,清晰明了不易出错,还请她按照相同格式,也帮他们兄弟立了个契约。收到小伙伴们的资金,沈丽姝手头宽裕了,开始琢磨着花钱,第二天便让徐二舅带他们去铁匠铺,她要定制一套烧烤架。第34章爹娘的口信。沈丽姝知道铁制品昂贵, 却不知道它那么昂贵。她带着图纸去找镇上的铁匠铺,按说工费什么的肯定要比城里便宜,可人家一看图纸, 计算了下大概重量, 就收了足足五两银子的定金。按照预付款百分之三十的原则,等他们交付的时候, 至少还要再付十几两的尾款, 依着当前的物价,这套烧烤架堪称天价了。但这钱是必须出的,烧烤缺什么也缺不了烧烤架。沈丽姝仍是乖乖掏钱了。小伙伴们看她掏钱的动作, 一面心疼一面还要庆幸, “得亏是卖糖炒栗子赚了不少钱之后, 姝娘才想到卖烧烤这么好的法子, 不然咱们手头没几个钱, 别说烤肉了, 连这劳什子烧烤架都买不起, 上哪儿卖烤串去?”沈丽姝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说还是要多赚钱多攒钱, 有了钱做什么都方便,还能赚更多的钱。”小伙伴们深以为然的点头,纷纷捂紧了自己的钱袋子, 坚定了日后只进不出、把钱都攒着让姝娘带他们投资赚大钱的路线。沈丽姝看他们严阵以待的神情反倒笑了,“倒也不必这么紧张,接下来要出的大头已经不多了, 应该就是香料和摊位费两项, 比起这几样, 买肉买菜其实都花不了几个钱。”徐虎自然的接过话茬, “那我们这阵子还是不能松懈,得多练习技巧,最好再琢磨琢磨,能用什么法子减少香料也能烤得好吃。”“对,如果实在无法在香料上节省,那就尽可能把技术提高,咱们用了好东西,就要呈现出最好的效果,争取让客人吃了还想吃。”徐虎和徐力这两个已是板上钉钉的烧烤师傅,被她三两句话说得热血沸腾,摩拳擦掌道:“那咱们现在就回去烤肉吧,我觉得我还能再进步。”“嗯嗯,我更想试试早上腌的那些肉,会不会比不腌直接烤的好吃。”徐二舅看他们有模有样讨论工作,颇为好笑的问,“姝娘,二舅听你的意思怎么好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样子,这是都准备妥当了吗?”沈丽姝谦虚的说,“没有没有,只是我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安排了,除了烧烤架子和木炭要等一阵,我还请伯父他们帮忙做拖东西的板车,和方便收起来的桌子板凳,也就是几句话的事情。”“不过这些进展都顺利的话,那我们再过个十天应该能把东西运回家,就可以正式准备开张事宜了。”她统筹规划、信手拈来的轻松语气,把徐二舅惊得嘴巴大张,半晌才充满佩服的道,“真是瞧不出来,姝娘你才回镇上几天,竟然就不声不响办成了这么多事。”他早知道姝娘能干,也见识过她指挥兄弟们干活时风风火火、颇有些气势的样子,但是仍然没想到她小小年纪还有这份本事,竟然把方方面面安排得妥妥当当。徐二舅忍不住代入了一下,换自己遇上这么多事情要安排,大概早就晕头转向、毫无头绪了。真实情况远没有姝娘说的那么简单,只会动嘴皮子可办不成事。最后,徐二舅带着几分自愧不如的感慨为外甥女点赞,“姝娘找的人真合适,你那几个伯父都是有些手艺在身上的,正好地里也没什么活计,沈老四他们肯定一心扑在木工上,把你们要的东西做得漂漂亮亮。”沈丽姝美滋滋收下了二舅的表扬,她也觉得自己这么安排挺好,现代人喜欢公事公办,不讲那些关系背景,但穿到古代她才知道,在法律不够完善的地方,人情关系反而更牢靠。沈家伯父们本来就不要报酬也愿意帮她做东西,在她坚持按市场价给钱、要当他们甲方爸爸的情况下,沈家众人这些天更是起早贪黑在院子里叮叮咚咚,那叫一个全力以赴、干劲十足。看着架势,沈丽姝也有信心,他们唬弄谁也不会唬弄她这个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