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
作者:清越流歌      更新:2023-04-29 20:01      字数:6662
  是的,今年的团队不但多了徐林徐鹭兄弟俩,后来还吸纳了青娘这个得力干将,她在老家的表现大家都有目共睹,基本算是沈家小养殖场的厂长,沈丽姝又特别欣赏她,提议她可以空降管理层、接管宋向民的奶茶甜品部门,小伙伴们表示全票通过。正是有青娘这个能力得到了团队全员肯定的接班人,沈丽姝才放心把宋向民调到酒楼去工作。至于青娘进城这事,说突然也不是很突然。跟沈丽姝因为穿越才性情大变的情况不一样,青娘是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安分”的一面,她胆子大想法也多,这两年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她得以解放天性,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过得如鱼得水、对生活越来越满意。但有想法的人不会永远安于现状,一但发现身边的人在进步,他们就不想再原地踏步了。看到沈丽姝和徐姥爷纷纷在京城买房子,青娘也心动了。如果现实和梦想的差距太大,大部分人想想也就放弃了,一旦发现努力有视线的可能,就很少有人能忍住不行动的。青娘这种行动派,更不可能一直忍耐的,风平浪静的过去了几个月,到底还是鼓起勇气向长辈们透露了心中所想。据说青娘的这番豪言壮志,把老实巴交的沈家人都吓了一跳。老徐家年前那么风光的举家搬进城里生活,搞得方圆十里都无人不知,过年走亲戚,熟悉的不熟悉的,都要聊起他们这眼看着飞黄腾达的老亲家,要说沈爷爷沈奶奶不羡慕徐家,那是不可能的,老徐家这回确实是发达了,镇上以前也有赚钱了进城生活的,但一般都是搬到外城,房子也小得可怜,只有老徐家直接从乡下搬进内城,从此就是天子脚下的子民了,说出去都叫人高看一眼。可是羡慕归羡慕,沈爷爷沈奶奶还真没敢想让自家也效仿。他们知道老徐家的底细,为了那几间屋的宅子,不但掏空了这些年积攒下的老底,还卖了两亩上好的良田,可把一辈子在地里刨食的沈爷爷心疼坏了,有那么多钱,为子孙后代多置办几亩良田不好吗?他绝对不肯卖田卖地去买城里的宅子,当然也买不起,徐家人口少,三五间大屋就够他们一家子住下了,可是以老沈家人丁兴旺的程度,至少要八九间老徐家那样的大屋,或者干脆买个姝娘家那么大的宅子,才能安置下家里所有人。汴京二进的宅子,就算是在最偏僻的外城,没有一二千两银子也不可能买得到,真真是把他们全家卖了都凑不了这么多钱。既然是不可能的事,沈爷爷沈奶奶他们也不去做梦了,羡慕完老亲家的富贵,依然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万万没想到,自己看着长大的孙女,倒是比他们都敢想敢做。那天徐家搬家,她非说也要替家里出一份力,帮着拎了一袋行李进城,就在人新家吃席的功夫,不知道跟谁打听到了那一块大小宅子的价钱,回家后就琢磨开了,居然也想买城里的宅子。沈爷爷沈奶奶目瞪口呆,没来得及第一时间阻止孙女,然后一不小心就被她忽悠瘸了。青娘当然清楚爷奶的性子,也知道他们的家底远不如徐家,没办法说进城就进城,也就没指望说动爷奶搬去城里,但她手头的钱还挺多的,她爹自从当上厨师长,每个月都能有三十多两银子,不怎么花钱,大半都交给了她,再加上她自己和姐妹摘野菜养猪羊攒下来的,如今已有三百多两,完全可以在汴京买个小宅子了。她甚至还在徐家新屋、从一个据说是牙行掌柜娘子的大娘那里得知了汴京租赁行情,跟长辈提买房的时候就从这个角度出发,表示她手头的银子放着也不会增加,暂时又没有用钱的地方,不如在汴京买个房子租出去,据说每年都能赚好几两银子的租金呢。反正房子是他们的,别人抢不走,哪天有需要自己过去住,或者要用大钱再卖掉,姝娘和徐姥爷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汴京的宅子不愁卖,价钱也很稳定,买卖都亏不了本,白赚几年房租也是好的。毕竟他们不像徐家的二舅和姝娘,他们能找到做其他营生的门路,自家却什么都不会,也不敢轻易尝试,出租房子比较靠谱的项目了,至少旱涝保收,没啥风险。最后这个理由还真打动了沈爷爷沈奶奶,没有人嫌钱多的,如果能找到让钱生钱的办法,当然比只进不出强。青娘大义凛然的表示她可以帮家里试个水,先买个小宅子试一试,真能靠租赁赚钱,爷爷奶奶也能跟着赚一点,沈爷爷犹豫半天,决定先问问城里的老五和姝娘,他们觉得可行,就让青娘去试试水。问到沈丽姝这里,她可就不困了,当即巴拉巴拉列举了四五六七条买房的好处,最后对青娘堂姐说:你很有想法,来跟我学做……奶茶吧。很早以前,沈丽姝就在考虑要怎么把这位能干的堂姐拉到自己团队中来。她身边堂姐妹表姐妹加起来也有二三十号人,明明可以组成一支庞大的娘子军,可她们一个比一个文静娴雅、宜家宜室,唯独出了青娘这一个事业心强、能力也不比男生差的“奇葩”。在世人眼里青娘是奇葩,在沈丽姝这里却是百里挑一的珍珠,她早就眼馋得紧,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时机。现在可算顺理成章了。心心念念买的房子,自己不住租出去多浪费啊,不如索性搬到城里来,顺便把工作也解决了,入职就是部门负责人,待遇优渥,一个月的工资能抵好几年的房租,这难道不香吗?进城打工当然是最香的,青娘疯狂心动,沈爷爷沈奶奶听说孙女身边还缺人手,店里还有一个叫贞娘的小丫鬟,加上姝娘和青娘就有三个女孩了,也不用抛头露面,便也当场答应放青娘进城。于是青娘摇身一变,短短一个月内,从小村花变成了首都有房有工作的都市丽人,她那房子不大,就在徐姥爷家那一片,买的时候马掌柜和徐家都帮了忙,因此买房搬家都相当的迅速。只是老沈家还没有分家,也不可能分家,如今城里的房子就青娘和她爹沈四伯住着,妹妹荷娘和母亲仍然在镇上安逸的生活。第141章老沈家进城记。青娘进城已经满打满算有一个月, 是沈丽姝热情邀请入伙的。小姐妹听她的话真加入团队,沈丽姝却没有好好关照人家。她这个月将工作重心更多放在酒楼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青娘的能力一如预期, 几乎是一加入就适应了新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毕竟这里一大半都是青娘的堂兄弟表兄弟, 徐家四兄弟也是从小认识的,大家都是熟人, 这让身为空降兵的她不需要花大力气搞好人际关系, 听了沈丽姝叮嘱的小伙伴们都十分关照她,青娘只需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这是她擅长的事情, 花不到两三天时间, 就跟宋向民完成了交接工作。宋向民顺利卸下包袱跳槽, 留给青娘一个编外人员贞娘和一个奶茶小弟张小松, 协助她完成繁重的工作。张小松跟青娘可是亲表兄妹, 自然是服服帖帖继续当他的奶茶小弟, 帮领导搞定一切需要力气的活计。至于贞娘, 她是签了卖身契的丫鬟, 原就没她开口的地方, 从小恶劣的成长环境,更是让她养成了一副柔顺到没脾气的性情,跟着小姐回家的那天她就在心底发誓要一直为小姐效忠, 不想回家后小姐待她极好,让她跟着学识字算账,又带她来店里干活。虽说她的工钱奖金不能跟其他人比, 可每个月也足有好几贯钱呢!小姐用言语和实际行动教会她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靠山山倒, 靠人人跑, 只有自己立起来才是根本,最好掌握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手里拥有一定的银钱,往后再不必将自己的命运交托到别人手中。这样一门心思为她打算的小姐,连她的生身父亲都比不了,简直是再生父母,贞娘很感动,从此努力跟着小姐学本事,私下赏的奖金也听话的原封不动攒起来。只有一点贞娘不想从命——小姐让她好好工作攒钱,不仅是攒赎身费,最好还要多攒点钱作为赎身后的营生,反正她现在也还小,再工作个六七八年,二十岁之前赎身开始新生活也不晚。贞娘听话攒钱既是性格使然,同时也生怕做得不好让小姐对她失望。自从到了沈家,不仅小姐全心全意为她打算,老爷和太太对她也极为宽厚,从不厉声训斥,更别说像以前的父母那般对她动辄打骂了。连小姐的弟弟们都是小姐一般的菩萨心肠,最小的三少爷起初不懂事,听街坊婶子和玩伴们说了什么,对她和一块来的李婶陈婶稍微有些颐气指使,也远称不上过分,小姐和老爷知道后却轮流教育了小少爷一番,小姐更是让小少爷第二日正式向她们道歉,那之后小少爷又变回了小仙童的模样,每每乖巧懂事喊她贞阿姊,喊得她心都快软化了。不懂事的三少爷尚且如此,在外进学的大少爷二少爷,听闻是小姐一手带大,更是被教导得进退有度、知礼守节,从不恃强凌弱。初见时两位少爷便是书生装扮,一身俊逸的青衫、头戴儒巾,虽是三头身,已经初显读书人气度,除了在小姐面前跳脱了些,对外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贞娘完全能想象他们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模样。沈家这样好的人和和谐友□□氛围,是贞娘从未见过也想象不出来的,在这里的半年多,更是她梦寐以求那种的生活,她决心要跟着小姐一辈子的,除非小姐不要她、赶她走,否则她攒再多的钱,也绝不拿去给自己赎身。打定主意的贞娘每天勤勤恳恳工作,把小姐的话当圣旨一般,即便小姐这阵子不常来烧烤店,只叮嘱她好好帮新来的青娘小姐适应环境,贞娘也一丝不苟的执行者,全心全意配合青娘的工作。贞娘这种身份和性格,放到别的地方其实很容易受到职场霸凌,也就是老沈家和老徐家的孩子们,在各自的老家日子过得如何不论,在城里人眼里统一都是乡下人,本质也确实没见过太多世面,对丫鬟奴才这种特殊工种的认识就不算深刻,又有沈丽姝时常强调公平公正原则,以及繁忙的搬砖任务,小伙伴们也没时间体会高人一等的感觉。都是打工人,谁又比谁高贵呢?因此新奇完新加入的小伙伴,大家就各忙各的去了。毕竟大多都是沉迷工作无法自拔的直男,感情上没开窍,对新来的小姐姐唯一特殊的地方,也就是他们被沈丽姝培养出了点绅士风度,安排累活重活的时候稍微关照她一些。现在青娘来了,自然也不会因为贞娘的身份就戴上有色眼镜,贞娘十分关照她,她也觉得贞娘性情柔和又能干,还识字,长得也好看,不愧是跟姝娘一样土生土长的城里姑娘,青娘还挺稀罕的,俩女孩很快就一见如故,相处十分融洽。在贞娘的帮助下,青娘不但工作进展顺利,进城后的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沈丽姝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她才能专心去张罗酒楼开张事宜。不过发现一个月都过去了,自己竟是全然没关注过堂姐的状态,沈丽姝也挺过意不去,抓住机会补救了一番。青娘很体谅堂妹的业务繁忙,反过来让她不用担心,自己一切都好,为此还神采飞扬的举起例子,“姝娘你不知道,我们家现在收拾得也不错,我娘来过两回,婶娘让陈婶陪她去街上帮我们添置了好些家具,都是实用又好看的。”四伯母都去她家做客了,她娘自然是事无巨细都告诉了沈丽姝,因而她只是笑着点头:“我知道,只是四伯母怎么一个人进城,也不把荷娘带过来看看你和跟四伯?”青娘无奈道:“荷娘放心不下那些羊,不肯跟着来。”沈丽姝心想很好,看起来性格软弱的堂妹竟然也有工作狂的潜质,再培养培养,说不定也是好用的工具人,面上笑道:“那等农闲的时候,让四伯母带荷娘一块进来多住几日,你和四伯去申请调休,陪她们游玩汴京,荷娘必定拒绝不了。”青娘挺心动的,又不好意思,“那我们都进城了,留爷奶他们在老家,也不太好。”“爷奶也可以一块进城玩几天,我家如今住得下。”沈丽姝说到这里又笑道,“你也不用觉得为难,爷奶已经被咱们说动也来城里买房了,约莫就是这两年的事,到时候咱们稍微帮衬一下,让爷奶早日进城享福。”想到长辈们在叔父和姝娘的劝说下,不但同意了她买城里的宅子,他们也被说得动了心思,决定一家子都努力搬进城,青娘便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重重点头:“好,我努力多攒点钱。”第142章放在现代,她也是妥妥月薪千万的小富婆。青娘自从来城里上班, 收入确实突飞猛进。其实她们的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建,姐妹们近几个月的收入,已经是镇上大半富庶人家都羡慕的程度, 去年冬闲就有心思活络的也跟着沈家小娘子养羊。其他乡亲们没有这个青娘她们这么硬的背景, 养羊的成本很是不低,为了避免最后砸自己手里, 提前做两手准备, 先去徐沈两家打听店里还收不收羊,价格几何,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还不忘再加一道保险, 跑了林姥爷家一趟。林姥爷的日子也是越来越红火, 他家的肉铺, 名气大到十里八乡都有耳闻了, 乡亲们原就在林家的带领下跟着养猪, 到出栏的时候, 嫌麻烦可以直接交给林家宰杀售卖, 他家给的价钱很是公道。但凡跟着养猪的人家, 到了过年无一不是欢天喜地,多了一笔进项,年底给孩子们添置衣裳鞋袜, 连年夜饭都比往年丰盛、能多好几道荤腥,家里大人小孩都欢喜,因而乡亲们对林家也比较信重, 觉得姝娘那里万一不小心出了岔子, 林家说不定能帮他们托底。林姥爷的客户面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 羊肉这么高端的业务是不敢碰的, 但林大舅在汴京的肉铺已经站稳脚跟,经营得有声有色,也算是背后有人撑着,加上脑子活络会来事,也结识了一圈人脉,羊肉又是备受贵人欢迎的高端食材,他有很大把握帮乡亲们寻找合适渠道,实在不行自己再多开展一项业务。只是林大舅作为中间商多少要赚点辛苦费,而他这背景在汴京委实算不上什么,大概还会被收货的商家压一压,两下相家,这性价比就远不如沈丽姝那边高了。林家在商言商,要把利弊说在前头。能想得这么稳妥的人,也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缘故,他们正是预料到了姝娘那里性价比更高,才把林家作为备选方案。但这个备选,也远比养鸡鸭和猪来得划算。他们算过账的,抱两三只羊回家,让家里孩子学着照料,只要顺顺利利把羊养大,即便是请林家老大帮忙出手,到手也能有个七八贯钱,何况近来听说徐家老大也发达了,在京城十分好的位置,开了个比烧烤店还更加气派的大酒楼,那酒楼他们只在外边瞧着都觉得自惭形秽,不敢随意踏入,那都是为贵人服务的,少不得大鱼大肉,而他们家的羊又多了个好去处。直接卖给烤肉店或是酒楼,应该还能多赚个两贯钱的,那差不多就是十贯钱了。镇上好多人家仍像是以前的老沈家,人丁兴旺,子孙也都争气,一家子勤勤恳恳种地赚钱,收成也不算低,可因为人口多导致开支巨大,饶是累死累活、省吃俭用,一年能落下十贯钱,都是值得烧高香庆祝大喜事。这多出的近十贯进项,能让自家年结余翻一倍,如此多累积几年,便也跟着发家致富奔小康了。因而如今的通许镇一片片欣欣向荣,人们都感觉生活充满了奔头,干活都有劲多了。业余养羊的人家尚且如此,引起这个风尚的青娘姐妹自然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乡亲们奢望的十贯钱,甚至不到她们月kpi的一半。只是她们一个团体,又是一家子姐妹,无论个人能力如何,每月的收入都是平均分配,分到每个姐妹手中大概三五贯钱。这根本显不出青娘的能耐来。她进城后的收入直接翻了十倍,因为将部门业绩稳定在了前任离职前的水准,并没有因为新入职和交接工作影响到kpi,个人能力已经得到了体现,于是作为部门负责人,青娘的奖金提成也相当可观,这个月的工资高达三十贯,基本赶上姐妹们的整体月收入了。青娘还不需要像高收入的兄弟们似的,每月工资的一大半都要上交给公中,剩下的一小半还要应付各自父母的保管要求,留在自己手中的也没比姐妹们多多少。她是家里负责管钱的那个,自己和父亲的工钱都捏在手里,这个月总收入近七十贯,立刻成了店里除老板以外最富贵的人。青娘进城工作,最高兴的人中还有沈四伯一个,他以前给家里打工资,手中还要留些钱以备不时之需,现在闺女来了,一分不留全让大闺女保管了。他闺女是全家公认最像姝娘的,日后指定比他这个当爹的出息,把工钱都她打理,本就是他们说好的,现在青娘展现了远超他们的经济头脑,沈四伯对她更是放心得不了,毫无保留将全副身家交到大女儿手中。大概是平时看多了他弟跟闺女温馨相处的画面,沈四伯如今不但表现出了对闺女的全然信任,也多少改掉了以前木讷的毛病,学会更多的关心孩子,第一时间申请退出值夜行列,并把行李从宿舍搬到如今的家中,从此开启了父女每天一起上班下班、同进同出的日常。虽然沈四伯还是那么沉默寡言,父女相处起来倒也是温情脉脉。沈四伯不方便再值夜班,徐虎和沈大柳在各方协商后,调整了值班制度,暂定由徐二舅和沈三伯和沈大金沈大路几个“年长者”两两组合,轮月值班。说起来沈丽姝还有点唏嘘,一不留神,二堂哥就成这个时代的大龄青年了,好在他的婚事终于在今年真正定了下来。本来二堂哥一年前就该定亲,这会儿都可以筹备婚礼了,没想到一波三折,去年刚准备跟女方提交换信物的当口,女方家里莫名接连出事,两家默契的私下算了八字,发现他俩从生辰到属相都极度不合,勉强凑一起只会害人害己,女方家的事故仿佛就是警示,两家自然不敢冒险,很快静悄悄的取消婚事。因为动作隐蔽,没让外人知道,女方也是沈奶奶她们精挑细选的好姑娘,她家很快便给她定下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