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作者:清越流歌      更新:2023-04-29 20:01      字数:6269
  三五倍的收益,沈丽姝都赚麻了,秦沣这个不像小伙伴们那样听话又嘴甜的小弟,不要也罢。美滋滋把新到手的首饰收进妆奁中,青娘或徐家表姐妹们有空来串门时,沈丽姝偶尔也会拉着姐妹们欣赏她金光闪闪的珠宝盒,这些宝贝只放在家里欣赏把玩,从不戴出门,也没人唠叨她暴殄天物了,因为唯一会唠叨这个的徐女士,她去生娃了,很长一段时间都忙着坐月子养身子以及带孩子。小家伙的满月宴上,被沈爹抱在怀里接受亲朋好友祝福的主角,是一个被养得白白嫩嫩的大胖小子。沈丽姝又多了一个弟弟。第145章徐女士的产后调理师。又来了一个弟弟, 原来的沈小弟荣升成为沈三弟,小朋友多少是有点失落不满的,担心自己从此地位不保。不过沈家旺和沈徐氏也是一对经验丰富的父母, 面对小朋友的这点小情绪, 处理起来信手拈来,沈丽姝都还没察觉到沈三弟同学的别扭, 人就已经被哄得服服帖帖、高高兴兴了。沈家旺其实也只做了两件事, 首先大张旗鼓的翻阅家中书籍,给他定下了沈君殊的大名并广而告之,紧接着又表示他拥有了大名, 跟哥哥们一样是听话优秀的大孩子, 过完年还要去学堂念书, 所以非但不能跟奶娃小弟弟计较, 最好像哥哥姐姐般照顾弟弟, 那才是大家都夸的好哥哥。正式入学这件事对沈三弟同学的吸引力还挺大, 他大哥二哥都能在短时间内被沈丽姝忽悠得成为学霸苗子, 他可是记事起就在接受这种熏陶洗脑了, 中毒更深, 这近一年里只是每天跟着李婶或父亲学上一两个小时,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了,小家伙对正式入学这件事充满了向往。他大哥二哥上学时, 为了省钱只能去老家镇上报名,如今家中情况已是大好,林举人这种有能力性格的老师不好请, 但只要舍得花钱, 在汴京照样能找到好老师。到时候沈君殊依然吃住在家里, 只是到点背着小书包去学堂, 放学说不定还能呼朋唤友一起做家庭作业然后玩耍放松,跟年纪轻轻就上寄宿制学校的大哥二哥比起来,他的小学生涯可幸福太多了。沈家旺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沈君殊大朋友成功被忽悠瘸了,心心念念着长大上学,对奶娃小弟的出现再无半点芥蒂。小弟弟满月的时候,沈文殊和沈进殊也请假回家了,这次哥俩难得没有跟沈家人结伴进城,因为林老太太和举人娘子听说他们家再次添丁进口,且又是白白嫩嫩的大胖小子,这家的福气实在是大,叫子嗣单薄的林家人羡慕不已,便决定蹭这个喜气,婆媳俩都去沈家贺喜,顺便把沈文殊和沈进殊一起带过去。她俩都是女眷,林老太太又是长辈,林举人当然不放心让他们四个老幼妇孺自己进城,偏本人又刚好有事脱不开身,最后给长子林辰松也放了假,让他“拖家带口”陪着长辈师弟们去汴京。而林家的牛车也堪堪能拉这么些人,再多也负担不起了。沈文殊沈进殊第一次坐牛车进城,并且目的地是他们自己家,还挺骄傲,一进门就很有主人翁意识的开始招待林家三人。这方面算是沈文殊的强项,他也更细致耐心,沈进殊的新鲜热情劲过去就开始偷懒了,把事情交给大哥,自己跑去大姐旁边当合格小尾巴。沈丽姝这会儿身边还有个小尾巴沈三弟。这小家伙之前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受到父母的关注相对最多,尤其是沈徐氏,家里请来能干的阿姨后,她每天花在操持家务上的精力,百分八十都转移到了身边的小儿子身上,毕竟在她观念里,女人就是要相夫教子,成为贤妻良母,偏偏丈夫能干体贴又顾家,不用她操心太多,长女和两个大儿子的事也同样插不上手,沈徐氏也只能抱着小儿子多亲热一阵。沈三弟很是过了一段独得恩宠的日子。然后沈徐氏怀孕,尤其是产前的这两个月,精力越来越多的放在未出世的孩子身上,小儿子也挺大,可以放养了。沈三弟的待遇急转直下,他便也走上大哥二哥的老路,努力跟着姐姐抱团取暖。问题是沈丽姝现在挺忙的,也没多少时间哄弟弟了。好在沈家旺不是个生活中隐身的父亲,他虽然也忙,分神注意到小儿子的状态,也还是努力抽空去安抚开导他。只是这会儿沈徐氏还在房间里做月子。坐月子可以说是老传统了,从古代坚持到现代,不过这会儿的月子,跟沈丽姝上辈子听说的不同,这里的月子不是只做一个月,时间从四十五天到一百天不等,据说是条件越好,坐月子的时间线就拉得越长。他们家以前条件有限,沈徐氏生有几胎也只能坐满一个月就出来操持家务,那还是有沈爷爷帮忙带孩子的时候,她生沈进殊的时候老爷子就开始缠绵病榻,帮不上什么忙,直至后来沈君殊出生,沈徐氏连着两胎都没能好好做月子。纵然沈徐氏常自我安慰,生活在乡下的姐妹妯娌有时候还没办法坐月子,她已经算很幸福的了,但沈家旺还是觉得亏待了妻子,这一次千叮万嘱表示一定要好好注意,休养上两三个月也没关系。沈徐氏对孩子他爹的细致体贴表示很受用,但起初并不打算采纳,她觉得现在已经很安逸了,陈婶和李婶得了老爷小姐的吩咐,打起精神为太太服务,在外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的时候,必须留一人在房里随叫随到,给奶娃娃把屎把尿换尿布,为产妇端茶倒水擦洗身子,把母子俩伺候得无微不至,每天还有各种鱼汤、鸡汤、燕窝银耳等滋补良品。在这样全方位的调养之下,沈徐氏表示她调养一个月就好,效果一点不比两三个月差。然后就在这汤汤水水的滋补下,沈徐氏生产后的腰身非但没有恢复窈窕的迹象,肚子甚至比生产前还大了。这可把自认为吃不胖的徐女士吓坏了,甚至以为自己身体出了毛病,坐立不安了两天,沈家旺只好请了临街的小孙大夫上门诊断,小孙大夫把脉后好一顿恭喜,表示产妇和婴儿都养得极好,营养十分到位云云。至于沈徐氏大大的困扰,在医生跟前也不是什么事,乡下人家觉得丰腴是福气的象征,但城里人、尤其是富贵人家,还是更欣赏窈窕纤细的女子,因此大户人家的女眷很多都有这方面的困扰,小孙大夫的师傅有一位师叔就主要研究这方面业务,生意红火。那位小师公还收了些女弟子,都是家中的亲眷,这几位女师叔不擅看病抓药,只帮助有钱的夫人太太们按揉调养,因为效果颇好,很是受那些高门大户的欢迎,听闻师叔们每月都能赚上一二十贯,叫他们这些只能为平头百姓看病的穷大夫羡慕不已。小孙大夫表示押司娘子若有需要,他可以牵线搭桥,介绍擅长此道的女师叔给她。沈徐氏一开始是心动的,只是简单了解女大夫的工作流程,得知居然是用手在肚子甚至是全身按揉,就算都是女子,这也太尴尬羞耻了;而且按揉手法搭配上师门独传药方,包月要足足十贯钱,这还是看在小孙大夫的面子上优惠了,沈徐氏认为价格有些离谱。这要是一个月瘦不回去,岂不是还要花上二三十贯?在了解详情后,沈徐氏却打起了退堂鼓。反倒是沈丽姝下班回家后听说了女大夫的事,表现出了极大的新奇,这么早就有了产后修复机构,未免也太洋气了,她好想见识一下!遂努力怂恿她娘先订一个月的套餐试试,觉得价格太高?没事,一分钱一分货,只要对她娘的调理修复有帮助,这钱就不亏。沈丽姝不是嘴上说说就完,她还当场打开荷包取出了十两银子,大方表示这个月的套餐费用她承包了,徐女士只管尝试,只要觉得有效果,后面续费她也包。在这种切实有效的支持下,沈徐氏到底忐忑又激动的订了一个月套餐。有小孙大夫这个熟人帮忙介绍,沈徐氏不要排队,两天后就有专业技师□□了,沈丽姝特意留在家见世面,看到了打扮干净利落、领着药箱看起来十分专业的陈大夫,旁边还跟了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是陈大夫的外甥女锦娘,因为丧父丧母,自小跟着姨母生活。陈大夫年近三十未嫁,本是把外甥女当女儿养,把平安养大再送嫁出去,偏锦娘从小跟着姨母耳濡目染,不但对药理知识感兴趣,且极有天赋,据说辨别草药、识别穴位都很快速,堪称一点就透,因此从六七岁就跟着陈大夫采药煎药,是陈大夫的好帮手。锦娘感兴趣,便不甘心只当个打下手的小药童,软磨硬泡求姨母收徒,陈大夫既是心疼外甥女,又不忍心错过这棵好苗子,终于在两年前正式收下了这名弟子。女弟子实在不好找,陈大夫的要求又高,锦娘是她这么多年看中的第一个大弟子,也可能会是关门弟子。如今她们拎着药箱出入高门大户,因为师徒俩工作默契,尽心尽力为贵妇小姐们服务,效果不差,因此报酬十分丰厚,她们在南城附近也有间屋子,请了婆子照顾起居,日子很是过得去,除了整日抛头露面、在外奔波,导致锦娘相亲路上有些波折外,师徒二人再无不顺心的。但婚事不顺这点,两人也都早有心理准备,既然选择这条路,就不会后悔,锦娘生性乐观,本就很满意如今的生活,见这次主家的小姐、名为姝娘的小娘子生得貌美如花,性情又那般活泼开朗,围在身边问东问西,眼底只有满满的惊叹好奇,而没有半点她去别家时偶尔能见到的鄙夷和轻视,锦娘忍不住也心生欢喜,当即有问必答,十分配合。后来说得口干舌燥,姝娘还给她准备了京中最时兴的珍珠奶茶,搭配了一盘子她从未见过的吃食,姝娘介绍说是脆皮鸡翅,这脆皮鸡翅果然恰如其名、,外酥里嫩、香味霸道浓郁,一口鸡翅一口奶茶,吃得停不下来。受到热情款待的锦娘更是无条件配合,不但沈丽姝问什么答什么,还主动透露了她感兴趣却不好问的一些行业现状和八卦,两人一时间聊得很是投缘。沈丽姝不免觉得,虽然这会儿的产后修复调理也都是按摩艾灸搭配泡脚汤药那一套,哦对了,陈大夫说待她娘出月子后,还可以搭配药浴使用,那样见效更快,把她娘说得向往不已,觉得陈大夫不愧是出入高门大户的大夫,手法很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可这些她上辈子在网上看多了,其实有点没新意。但是跟锦娘和陈大夫聊天很有意思,尤其是陈大夫给了她莫大惊喜。沈丽姝以为牙行马娘子那样的已经是这时代很难得的职业女性了,但马娘子的事业跟马掌柜息息相关,严格来说还不算特别独立,陈大夫才是各种意义上的独立女性。努力吃瓜的沈丽姝从新认识小姐妹锦娘那里旁敲侧击得知,陈大夫既不是丧偶也不是望门寡,虽然早年定过一门亲,后来也是因为一些家庭现实等因素和平分手、取消婚约,男方至今活得好好的,因此陈大夫的单身跟对象离世守节没有半毛钱关系,单纯是比起墨守成规的相夫教子,她更喜欢自给自足的生活而已。其实陈大夫想嫁人,现在依然可以嫁得很好,本朝鼓励女子再嫁,寡妇都不愁嫁,更何况陈大夫这种未婚未育保养得比同龄年轻、且在汴京有房有存款请得起阿姨的单身富婆?陈大夫不结婚,单纯就是因为她不想而已。沈丽姝在这辈子第一次接触到这样英姿飒爽、自强自立的女性,本身就十分欣赏她们师徒俩,聊天间更是觉得她们这行好像也挺有商机,因此越聊越深入,跟锦娘约好以后还要一块玩。产后调养也不是一日之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她们还是有很多接触的机会。只是对徐女士来说太漫长了,以美貌著称的她头一次胖成这样,小儿子的满月宴上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于是决定把坐月子延长到四十五天,就可以名正言顺躲在屋里了,反正真正亲近的可以进房间找她说话。第146章沈丽姝:好的,这就安排小老弟出来营业。沈徐氏待在房里不出来, 旁边还有越来越多热衷捏小孩脸蛋、甚至以把小朋友逗哭为乐的三姑六婆,沈三弟可不愿意呆在里面给人当玩具。可是出来待客的院子和大厅吧,亲爹正忙着抱小儿子四处给宾客展示, 也无暇关照他, 小朋友不知不觉就变成了阿姊的小尾巴。沈丽姝虽然也要帮忙招待宾客,可是沈奶奶徐姥姥这些长辈们都在, 她还是有很多偷懒的机会, 带着亦趋亦步黏着她、但是乖乖巧巧不吵闹的沈三弟,她表示毫无压力。发现沈二弟狗狗祟祟跟过来也没在意,还有心情看他打算使什么坏。沈家旺和沈徐氏或许不知道, 也可能有所察觉只是没放在心上, 但沈丽姝是一直心知肚明, 沈二弟同学对三弟很有些看一生之敌的仇视。毕竟在三弟出现前, 他才是全家最受宠爱的崽, 哥哥疼姐姐爱, 父母掌心里的小宝贝, 等三弟往一出生, 瞬间就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小白菜, 只能跟着哥哥姐姐抱团取暖,宫斗之魂就是在这种“压迫下”下觉醒的。沈进殊心态破防,就有点记恨上小弟弟了, 会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暗戳戳欺负小朋友。不过他还有分寸,报复捉弄小弟弟的时候,从来没用打骂虐待等粗暴恶劣的手段, 甚至有外人欺负弟弟他还会站出来出头。这家伙从小就知道报复弟弟需要动脑筋, 做的不露痕迹才不会被爹娘抓到把柄。他做的也很成功, 往往被报复的当事人沈三弟自己都不知道被欺负了。往所以不管哥哥怎么想, 沈三弟举还挺喜欢这个二哥,觉得跟二哥玩比跟大哥大姐更有意思。也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让注意到了小家伙别扭情绪的沈丽姝选择了袖手旁观,给小哥俩自我消化调节的时间。她也还是个宝宝,也不是他们的妈,实在没必要什么鸡毛蒜皮都管。不过现在沈丽姝注意到了沈二弟小动作,认为这到是让他解开心结的好机会,就决定静静看他表演了,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发扬她知心大姐姐的优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小哥俩自己的戏就很足了,压根没给沈丽姝出来抢戏的机会。沈进殊一开始还按照她给的剧本走,凑到弟弟跟前暗戳戳的挑拨离间,把他当年有了弟弟后,从周围听到的闲言碎语变本加厉变本加厉学给小朋友听。沈君殊的反应却让他大失所望。他们都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生活环境也差不多,但兄弟几个的性格却大相径庭、个性鲜明,沈文殊已经有了沉稳长兄的风范,沈进殊一肚子小心思,沈君殊却是个乖巧没脾气的小家伙,被哥哥怎么折腾都不哭不闹的,长相也跟哥哥姐姐们如出一辙的精致可人。于是沈进殊搜肠刮肚在搬弄是非的时候,三弟非但没有如他所想的暴跳如雷、狗急跳墙,反而眨着雾蒙蒙的大眼睛看他,一脸被欺负了只能找哥哥的模样,纯粹的眼睛里充满了对哥哥的信赖,让沈进殊不由自主联想起当年只能跟大哥大姐抱团取暖的自己,顿时泄了气。三弟又有什么错呢?他只在还是最小的宝宝时,才能受到爹娘和全家的宠爱,一旦长大或者有了更小的弟妹,就再也不是大家捧在手心里的小宝贝了。而他们都会长大,爹娘也总会给他们添弟弟妹妹,大家其实都一样。这一刻,沈进殊理解了大哥大姐,他们从来不跟三弟计较,原来是没必要,他们全都有这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也成长了,大孩子就要有大孩子的样子,不能再跟小孩子斤斤计较,就像哥哥姐姐那样。于是小家伙也昂首挺胸,张开小短手,很有大哥风范的揽住弟弟的肩膀安慰道:“没关系,以后二哥罩着你。”沈君殊本来是过来跟姐姐贴贴,半路被小哥哥截住,虽然始料未及,但对于二哥突如其来的关爱他倒也接受良好,偎在小哥并不宽厚的怀里软萌问:“那大哥二哥还回镇上吗?”“要回的,不过先生给我们放了两日假,我们可以带你玩两天再走。“到时候可以带我一块回去吗?爹娘说我也要找先生了,我想和大哥二哥一块上学。”沈进殊得意的翘了翘嘴角:“那可不行,我们先生已经说了不再收弟子。”看着弟弟眼巴巴的神情,他到底不忍心,无奈道:“好吧好吧,先生近期是真没功夫,大师兄正在关键时候,改明儿师考中了,我挑个先生心情好的日子帮你问问。”沈君殊高兴得直点头:“谢谢二哥。”眼睁睁看着他们从剑拔弩张发展到蜜里调油的沈丽姝:……这就握手言和了,她还有没有上场的机会?算了,只要心中有戏,遍地都是舞台,小老弟们自己打得火热,不需要她居中调节,沈丽姝也乐得轻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宾客身上,作为全家最靓的崽,她的受欢迎程度丝毫不比满月宴的主角少,现场认识不认识的都想跟她说说话,沈丽姝可以忽略别人,林家的女眷却不能不回应。林家婆媳刚从产房看完她娘出来,正在桌上热情朝她招手示意,沈丽姝抬脚过去,刚走近一些,就对上举人娘子那满是慈爱的目光:“听说你还给你娘请了专门调理身子的医女?真是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