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作者:阿堵      更新:2023-04-29 21:46      字数:6272
  却见安裕容冲自己扬起嘴角:“我刚刚突然想到,此事不必再犹豫,直接回绝了便是。”“为什么?”安裕容端起瓷杯,将残茶一饮而尽:“我准备和你一道,上京师去。”颜幼卿以为自己听错了:“峻轩兄,你……你说什么?”“我说,我和你一道上京师去。”颜幼卿觉得自己跟不上对方思路:“可是……我还没想好……”“幼卿。”安裕容悠悠唤一声。“嗯?”“你先头说,若是一定不肯去,总有办法推脱。那你可否告诉我,究竟该如何推脱?”颜幼卿沉默。半晌,渐渐现出沉郁之色,低声道:“之前是我仓促间没想清楚。听他们说话,那总统府来的长官,昨日已与东家见过面。”“那么此事,韩三爷与胡大善人,必然已有共识,着意做成定局。”安裕容替他将没出口的意思补足,只不忍说得太过明白——此等情形下,身怀绝技的颜幼卿,不过是攥在他们手中的奇货,待价而沽罢了。“实在不行,也不是不能远走高飞,隐姓埋名……”颜幼卿无法说下去。不必深想,已然明白,这般前路太过艰辛。安裕容了然,将他放在桌面的拳头拢入掌中:“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之下,往京师一行,未必比你提心吊胆四处漂泊更糟糕。”颜幼卿心里透彻,然而胸中一口郁气,耿耿不能平息。“东家与韩三爷处,我原本也没打算长做。只想多攒些钱,待皞儿再大一点,更能担事些,便设法辞去。之后不拘学点什么,好歹做个正经长远营生。”“我知道的。徐兄与我,都暗暗等着你脱身,好来帮忙呢。”安裕容的劝慰叫颜幼卿情绪放松不少,将压在心底的话尽皆倾吐出来:“峻轩兄,我知道,这是个天大的好机会。那姓吴的秘书官说,海津许多门派世家,均推举了自家年轻一代栋梁人物。这样大阵仗,倒是好比前朝选拔御前侍卫一般。”安裕容被他逗笑了:“你说得挺对,可不就是选御前侍卫?”“我不愿意接这事,主要有三个顾虑。”心情稳下来,颜幼卿思路也越发清晰,“一则我出身来历,颇经不起推敲。曾经御前侍卫,都要世代清白大家子弟。总统府卫队,至少往上详查三代罢?过去那些事,我不想再叫人翻出来……”安裕容不以为然:“你怎么不是世代清白大家子弟了?放在早些年,御前侍卫还真就轮得到你。”三品翰林、礼部主事、琅琊颜氏之后,不说本领,单论出身,确实够资格跻身御前侍卫之列。颜幼卿哭笑不得:“如今可是改朝换代了。”“你别忘了,祁大总统自己,曾经也是前朝忠臣。如今联合政府当中,遗老遗少亦不在少数。你这样出身,说不定大总统反而更喜欢。”安裕容明白他担忧所在,道,“你不用怕。这两年新闻发达,都没听说傅中宵等人消息,可见混得并不如何。再说了,昔日御前侍卫,日近天颜,哪怕一方大员,也不得不以礼相待。你若在总统府卫队里,不管他傅中宵爬到什么位子,都只有他怕得罪你,没有你怕得罪他的份。”被安裕容这么一说,似乎十分有道理。颜幼卿顿了顿,才接着道:“韩三爷与胡老板举荐了我,给的是天大的机会,外人看来,也是个天大的恩情。生意场上,无利不起早。他们如此慷慨大方,所图自然不小。我就怕一脚踏进去,再拔不出来。为人所控,不得喘息的滋味,我,我……”安裕容站起来,几乎就要俯身过去,紧紧拥抱住他。终究还是强行忍住,添了一回茶水以作掩饰。然后站到他身侧,微微前倾,用了几分力气,揽住肩膀靠在自己身上。静立片刻后,语调间带出不自觉的哀伤与残忍,缓缓道:“幼卿,人生在世,身不由己,无可奈何之事,何其多也。不过你之所言,还不能算在这里边。”颜幼卿觉出他的郑重,任由他按住自己,听见峻轩兄说:“韩三爷、胡闵行之流,生意人本性。若非图谋重利,怎会向总统府要人举荐你?不过于你而言,却是一场强买强卖罢了。此事若成,他们当然会有求于你,甚至欲图操纵控制你。但是,他们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不能缺少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安裕容停了停,才接着道,“那就是,你也同样有求于他们。你徐兄最敬佩的前朝穆公,还有一句话也十分出名。”颜幼卿心有所悟,道:“峻轩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是不是穆公的名言:‘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正是。他们举荐你,无非为了更多的人脉关系,欲与你结为朋党,共牟私利。你若无意于此,大可以敬而远之,甚或装聋作哑。哪怕你不得大总统青眼,只要还留在总统府卫队里,他们就奈何不了你,这就是‘无欲则刚’。怕只怕,你自己花了眼,动了心,跟人纠缠在一块,那才真是一脚踏进泥潭,再也拔不出来。”颜幼卿立即反驳:“我才不会。”“你当然不会。所以——有什么好怕的?”似乎也十分有道理。再繁难的事,被峻轩兄一说,好像都不怎么难了。颜幼卿稍微犹豫,将最后一桩顾虑说出来:“但是……我总觉得……总觉得……”“觉得什么?”颜幼卿仰头,恰撞上安裕容温柔低垂的目光。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浓浓的依赖之情:没有什么是不能向对方坦陈的。“峻轩兄……便是小小御前侍卫,也总会希望,他护卫的……是一位明主。”“所以,幼卿,你最大的顾虑,是担心……并非明主?”安裕容心想,果然不愧颜氏后人。“前朝那些事,传闻虽多,不知真假,便不提了。单说新近咱们知道的,他收编了傅中宵的队伍。去年冬至日兵变,不少人主张是北新军监守自盗。韩三爷明显与他关系匪浅,却主动参与鸦片走私。你之前也提过,韩三爷的下属,手上都沾着无辜人命……我明白,成王败寇,水至清则无鱼。如今是他做了大总统,便是他争赢了。此事与我无关,我也不去多想。但是,叫我去做他贴身护卫,我心里总觉得……峻轩兄,你明白的,对不对?”安裕容许久没有答话。终于在颜幼卿头顶轻轻摩挲几下,道:“幼卿,我问你一件事,希望你不要觉得冒犯。”“你要问什么?”“你家会被傅中宵盯上,宅子必然离匪巢不算太远?”颜幼卿不知他为何有此一问,仍如实回答:“是,算起来,没出仙台山脉,只是与奚邑城在相反方向,颇为偏僻。”“颜氏乃名门大族,祖上也不是本地人,为何将宅子安在如此偏僻之地?”“是前朝未定之时,为避战乱,举族迁居至此。”“天下大定之后,为何不再迁出?”“那个时候定下了隐居避世的族规。”“前朝乃北方鞑虏入主中原,颜氏举族隐居避世,究其根本,是为了不出仕,不受禄罢?”安裕容说到“鞑虏”二字,略有滞涩,颜幼卿并未留意这无关紧要之处。回忆道:“幼时听训,并不十分明白。如今想来,应该是。”“那后来怎么又陆续有子弟出仕了,你知道么?”“似乎是前朝统一四海之后,大征天下贤士。兖州地方官推举了族中一位先贤,先贤避无可避,最终还是受了征召。有此开端,后人便也不再将那隐居避世的祖训放在心上。不过嫡支始终未曾搬迁。致仕的先人也都回乡归田,没有留在外头。”“这便是了。天下一统,大征贤士。再如何欲图隐居避世,也是避不开的。”话说至此,颜幼卿已听懂安裕容言外之意:“眼下南北一统,大总统上任。我虽不是什么贤士,但既然被安排了,便不能不应召赴任。”“你族中那位先贤,当初虽是迫不得已,也一定曾经寄望辅佐明主。只是……”安裕容一哂,“明主不明主,事前又怎么预计得到呢?天下既定,君王即成天子,皇室即为正统,辅佐帝王,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如今换了新时代,大总统乃各方共推,选举上任,众望所归,比之前朝皇帝,可说天时地利人和更胜。不论居其位者是谁,结束国家分裂战乱之局面,洗刷华夏侵犯掠夺之耻辱,振兴我族孱弱落后之现状,无不寄托在此人身上。”安裕容沉声道:“幼卿,眼前的事实是,身为领袖,他占了国家大义。护卫他,便是对的。”“峻轩兄……”“昔日李朝太宗弑兄杀弟,囚禁亲父,方登大宝。谁能说他不是明主?朱氏太祖苛严酷烈,杀尽功臣,然一生鞠躬尽瘁,谁又能说他不是明主?”安裕容语调缓下来:“是不是明主,总要看了才知道。既心有疑虑,咱们就亲眼去看看。况且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站在高处,施展手脚的地方大,腾挪进退的余地也大。将来若是想换条路,机会只比今日多,不会比今日少。”颜幼卿从来不是拖泥带水的性子,立时便道:“峻轩兄,我明白了。我明日便去回复他们。但是……你当真与我同去么?海津这里……”“我与你同去。鸦片销毁之事,始终是个隐患,换个地方,反倒踏实些。”安裕容笑了,“你知道我的,在哪里其实没所谓。这两年在海津过得不错,主要还是有你,有徐兄,有一大堆朋友在。你要上京师去了,我独个儿留在这也没什么意思。”安裕容转到茶桌对面望住他,笑容浅淡却深情,如同化在水中的蔷薇蜜,“你这忧心忡忡满腹愁肠的,叫你自己去我怎么放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我鼓动你别浪费这天大的好机会,自然要跟紧了去沾沾仙气。”“峻轩兄,你就不能不笑话我么?”“说错了。我得跟紧了去看着你。远水解不了近渴。我若留在海津,你有事上哪儿找峻轩兄去?”颜幼卿心底涌起一种他自己也无法形容的滋味。他分辨不出是何心情,只知道峻轩兄要能同去京师,心里便似一块石头落了地,又似身后有了一座大靠山,此行确实没什么可堪忧虑了。“峻轩兄……那你去那边做什么呢?也没别的朋友在……”安裕容笑容更深了些,动手收拾桌面杯盘:“论时髦热闹,京师是不如海津,若说逍遥享受,海津却是不及京师。至于朋友,徐兄要开疆拓土,扩展京师分部之事正如火如荼。约翰逊走之前,也留下了花旗国公使大人的联络方式。你无须担心。”颜幼卿想,峻轩兄这些方面比自己厉害得多,确实无须担心。“挺晚了,咱们先去歇息。明日把你徐兄约出来,商量商量长远打算。会关电风扇么?关了拿到房里来,省得闷热睡不好。”颜幼卿应了,起身去关风扇。见安裕容往唱片机走,才意识到低回的歌声竟然一直没停。说话时没留意,这时听出又换了一曲新词:“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我的心也碎我的事也不能做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反正肠已断我就只能去闯祸……”莫名其妙想,要是没有峻轩兄,自己说不定就闯祸了……猛然回过神,面如火烫。啊,我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第37章 深情有独钟光复元年至光复四年,夏历三〇八六至三〇八九,西历二五三五至二五三八,后世史称“小复兴”。自南方革命党人起义成功,前朝皇帝宣布退位,北方由祁保善军政府控制,华夏持续二百余年的封建帝国、异族统治正式被推翻。此后南北相持对峙,经过几番拉锯谈判,和谈终于得以顺利进行,南北联合政府成立,而祁保善则当选为首届大总统。数年间偶有个别地方爆发小规模冲突,如兖州奚邑劫车案,海津癸丑兵变等,均属此列。然就全国范围而言,可说是难得的和平时期。此外,与前些年天灾不断相比,这四年间除去华北大旱仍有余波,练江几处支流短期泛滥,再没有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尽管列强仍虎视眈眈,但经过了这些年的折腾,似乎不少国家均有了新想法,开始学习花旗国的新怀柔政策,不像从前动不动便以威势武力相胁迫,倒似正经与华夏国上下做起生意来。由是种种,民众得以休养生息,经济逐步复苏,物资日见丰饶。到光复四年夏,祁大总统上任半年后,竟显出一派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来。一时间,祁保善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也正因如此,总统府秘书吴瀚生与卫队副司令官田炳元前来海津,受到了军政商学各界的热烈欢迎。吴瀚生三月里曾经代大总统前来观瞻花会,在娘娘庙里进了香,给夺得三甲的商行老板送了匾,与本地商界人士结下深厚情谊。这一回再来,明面上是替大总统即将推行的若干商贸政策探路,听听内行人士的意见,实则为了摊派赞助,打秋风要钱。至于田炳元,打出旗号说是视察防务,实则来为总统府卫队挑选精英人才。祁保善今年五十有四。此人出身官宦之家,二十岁科举失利,投笔从戎,入族叔军中效力。几年后参与平定前朝属国高句丽叛乱,屡建奇功,名声大噪,终得太后赏识,从此飞黄腾达。祁保善纵横沙场政坛数十载,身边岂能无护卫之人?然而从前跟随在左右的亲信卫兵,几十年下来,一茬换一茬,要么年纪大了身体损伤回家养老,要么早已提拔外放担任一方将领,忽然就到了青黄不接时候。另一桩缘由是,那些自他当统帅时期就陪伴身边的老人,多少都带些北新军旧习气。如今祁大统帅变身成为祁大总统,从旧式庭院统帅府搬至新样洋楼总统府,从令行禁止恩威并重军政府变成宣扬民主共和协商共治之联合政府,护卫队许多老资历者明显有些不太适应。祁大总统有心要替换一批新鲜血液,好带得出去一点。又要个人功夫与枪法都不差的,毕竟卫兵与普通士兵不同,不必上前线打仗,算是专属保镖。故令田炳元前来海津招募。消息放出,许多武术世家江湖宗派,甚至一些隐世门派,皆蠢蠢欲动。经过了改朝换代之际的混乱,大总统招募卫兵,正如安裕容所言,好比开国皇帝遴选御前侍卫,如此一飞冲天之良机,可遇不可求。若干次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后,吴秘书筹得银元几十万,收获颇丰。如此算来,海神娘娘花会上发下去的牌匾,平均每块价值银元数万,很是划算。至于田司令,第一轮粗略筛选,得了三四十个好苗子,预备先拉到京郊军营里操练一番,叫这些江湖出身的年轻人学点规矩,懂得忠心为主的道理,再好生磨练磨练枪法。若是这番操练都熬不过去,自然连被大总统当面挑拣的机会也没有。吴瀚生与田炳元背后这些打算,颜幼卿直到见了徐文约,兄弟三人,确切地说,是徐、安两人,综合得自各方的大小讯息,细究时局,探讨对策时,才有了粗略认识。“吴、田二人,应当算是大总统心腹中的心腹了。吴瀚生是祁氏亲戚,论起来,要喊大总统一声表舅。至于田炳元,据说从大总统赴高句丽之前便跟着他,可说识于微末,知根知底,同甘共苦几十年。在大总统还是大统帅时,长居统帅府中,说是护卫队司令官,实则相当于府内总管。这两人专替主子做些私底下不方便出面的事,京城里有点门路的都知道,没人敢得罪他们。”听罢徐文约一席话,安裕容道:“多谢徐兄费心。”颜幼卿也跟着道:“多谢徐兄费心。”虽说是京城有点门路的人都知道,然远在海津,要打听得这般清楚,徐文约必是动用了许多人脉关系。徐文约一乐:“幼卿,你是学舌八哥么?”又摆摆手,“咱们兄弟,谢什么谢。这些事不是隐秘,多数是报界朋友闲谈说及。不过听裕容你电话里交代,我便临时打了个电话给杜府大公子。杜氏久居京师,他知道的确实比别人稍微详细些。”略停一停,转向颜幼卿道,“杜府老太爷,乃前朝翰林,与令祖说不定曾经同朝为官。”自从三人把话挑明,正式认了兄弟,颜幼卿家世详情,徐文约也已知晓。唯独安裕容,当时满怀歉意,仍只说个大略。乱世之中,多有伤怀往事。另两人见他态度诚挚,似怀苦衷,体谅之下,也就不再追问。“不知这位杜府老太爷名讳是……”安裕容问道。他虽没透露确切身世,平日言谈间却越发没有顾忌,徐文约与颜幼卿自能觉出他的态度,明白他是真心相待。纵使有所猜测,也只等时机合适,他自己说出来。“这倒是不清楚。听说曾出任侍读学士。”安裕容眯眼思忖。姓杜的侍读学士……侍读学士品阶不高,然经常出入宫廷,御前走动,说不定还照过面。只是时间有些久远,当年又不甚留意朝堂人物,回想起来有点艰难。颜幼卿见他在一旁发呆,先回复徐文约之语:“先祖少年及第,身殁归乡。我其实都没见过他。家父家兄也几乎不曾提及先祖生平事迹。故而……”“这位杜学士,为人中庸,做的是平安官。你祖父可是变法先锋。道不同不相为谋,大约即便曾经同朝,也不会有什么私交。”安裕容说完,向徐文约道,“倒是我,可以借替你送礼的由头,上门去看看。”徐文约也不问他为何知晓当年杜学士做的是平安官,点头道:“如此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