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
作者:阿堵      更新:2023-04-29 21:48      字数:7080
  “够。”安裕容站起来,收拾餐具送出去,“稍等。”过得片刻,捧着一只堆满零碎物品的行李箱进来,放在床前沙发上,笑道:“好不容易洗刷干净,放一夜已然干透。正好无事,咱俩一块点点家财。”颜幼卿盘坐在床沿,帮忙将一些小物件平铺开来:“全是要紧东西,实话说,丢了哪一件都麻烦。一路精简又精简,才剩了这些,怎么可能丢掉?你还埋怨我——明明我心里有数。”安裕容这时候比起昨日,可好说话得多:“知道你有数。我的意思,不是叫你丢掉,你明知自己受了伤,从我手里把箱子抢过去做什么?”“我怕你两只箱子跑不快。那姓李的脾气莫测得很,说不定眨眼就改了主意。早一刻跑上船,早一分安全……”颜幼卿声音越说越小,望住安裕容黑沉沉的面色,努力补救,“峻轩兄,我不是说你力气不足……”“幼卿,我力气足不足,你不知道么?”安裕容按住他胳膊,眼底泛起幽光,“论功夫我是不如你,要论力气——过两日罢,过两日,待你手上的伤养好些,没这么不方便了,咱俩仔细比一比。”“比,怎么……比?”颜幼卿不由自主缩了缩肩。“到时候你自然知道。”安裕容松开手,将东西慢条斯理往箱中放,“幼卿,我得好好纠正一番你这错误思想。该你做的,你且放胆去做。该我做的,你别总不放心。你峻轩兄不是四体不勤风吹即倒的白面书生。早年间论骑射,兄弟里边我可是独占鳌头的。”颜幼卿直觉峻轩兄话里别有深意,却不敢深究,顾左右而言他:“是,是么?峻轩兄,你看这些金锭,能换多少银元?够咱们去蕙城安家么?”安裕容挑起嘴角,将一小堆金锭拿衣裳裹了,塞在箱子角落里:“这前朝金锭约摸五六两一块,成色相当不错,一块当能换二百余洋银。这些加起来,跟咱们的支票数额差不多。别说去蕙城安家,便是在寸土寸金的申城,也尽够花销。”说到这,兴致突起,坐到颜幼卿对面,与他盘算起家当来。“咱们在京师的宅子,也不知会否被当局抄没,只能当作没有。海津投在文约兄报社与仁爱医院的钱,收益该当不少。不过你文约兄得罪了大总统,只怕要吃些暗亏,报社能维持下去便不错,咱们指望不上他。好在还有仁爱医院新设分院的股份,我与院长说好了,分红定期存入花旗银行,全国通兑。如今也有一年多了,等到了申城查一查账,归拢归拢。”听他几次提及申城,颜幼卿忍不住问:“咱们在申城,停留多久?”安裕容望向他:“你觉得呢?”没想到峻轩兄会反问自己,颜幼卿微愣之后回答:“我不知道,我听你的。”安裕容笑着摸了摸他的脸:“这么乖。我想在申城稍微多留些日子看看。咱们仓促南下,虽说行事一贯尽量谨慎,也难免不出漏子。蕙城毕竟偏远,不比申城方便接收消息,咱们且等等京师、海津的动向,特别是文约兄那里,总得知道他安不安稳才行。再说约翰逊那里,尽管一直有联系,到底没跟人打招呼。当初是别无他选,暂定了蕙城做目的地。眼下申城既有落脚之处,不如先去信问问详情。况且酷暑时节,岭南湿热,真去了只怕要水土不服。江南风物宜人,风光秀丽——你没去过对不对?”颜幼卿摇头。安裕容笑吟吟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幼卿,哥哥带你游江南去。”两天后,轮船在海州港停留半日。这是即墨与申城之间唯一停靠港口,当汽笛鸣响,轮船再次起航,没有发现可疑人物上船,颜幼卿说与安裕容、尚古之,三人才真正彻底放下心来。入夜,头等舱室里灯光昏黄。自敞开半边的舷窗外传来浪声澎湃,抬眼望去可见星空闪烁。动静和谐,如琴音流淌。低微而热烈的话语呻吟夹杂在浪涛声里,几不可闻。“幼卿,到底是谁力气不足?嗯?”安裕容说罢,故意将人往上颠了颠,旋即单手扣住他腰臀,腾出另一只手去关窗,“起风了,别冻着。”颜幼卿禁不住低叫一声,根本无暇回应。身体随着对方动作打颤,手掌在空中虚抓几下。“别乱动,当心碰到伤口。”安裕容将他左手拉下来,扣在腰侧。身体稍稍拉开一点,将人直接团在怀里转了个圈。紧贴一处的皮肤湿滑粘腻,如同上足了油的转轴。让他的头仰靠在自己肩上,道:“你看,海上的星子多漂亮。”第63章 江南可采莲轮船停靠海州港是七月二十二,次日一早,乘务员便将头天港口新上的蔬果菜肉给头等舱客人送了来,同时还有几份最新报纸。安裕容将葡萄一颗一颗剥去皮,小心摆在白瓷盘里,晶莹欲滴,煞是好看。颜幼卿坐在侧旁,应要求给他读报。时人读报,多数喜欢自副刊看起。送报人投其所好,蓝红套印的各类广告与桃色新闻堂而皇之摆在当面。安裕容喂了颗葡萄到颜幼卿嘴里:“就读这一页罢,有趣。”颜幼卿硬着头皮念了几条诸如《生发油之优劣鉴别》、《士林青布永不褪色》之类的广告,跳过《补肾固精益气健脾大补丹五日大减价,购买即赠房中秘技》,转到社会新闻版,读了一则妾室登报离婚的启事。在峻轩兄一脸促狭笑意中,翻开时政版,正要开声,忽然停顿。“嗯?出什么事了?”见他脸色不对,安裕容伸长脖子,“《逊帝大婚日期拟定,各界政要届时将赴禁宫祝贺》,《大总统于朱雀门外致辞,逊帝同行并执弟子礼》,《逊帝于景华宫设宴招待外务总长及各国公使》……”整版都是逊帝将要大婚的相关报道。安裕容愣了半晌没说话,最后自言自语般道:“算起来,他也满了十五了。照老规矩,确实该大婚了。”报道附有照片,于禁宫门前拍的大婚典礼筹备场景,人员众多,参差好几排,以昔日王公贵族、遗老旧臣为主。海州港位置居于南北分界处,送上船的报纸兼收并蓄。能整版刊登逊帝大婚消息的,自是北方报刊。几篇文字写得花团锦簇,喜气盎然。可惜照片黑白二色,人物面目模糊,望去一片沉郁。颜幼卿见安裕容瞧得仔细,小心翼翼问:“此等场合,蕴亲王……应该也在罢?”他还记得当初兄弟三人探访蕴亲王府,峻轩兄透露身世之时,文约兄说过的话:“蕴亲王是先帝亲兄,逊帝亲父。地位尊贵,身份敏感。”近十年不见的亲生父亲,以及同父异母的幼弟,乍然在照片上重逢,峻轩兄心里必然不会好受。安裕容指着中间偏左位置站立者:“这个瞧着有些像,老得厉害,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又点点与祁保善并排坐在当中的少年皇帝,“毓崑更完全不见小时候的影子,纵然当面相见,怕是也压根认不出来。”忽地嗤笑出声:“祁保善要复辟,想自己做皇帝,先把这帮傀儡祭出来,既是试探,也是笼络,还能当作迷雾弹迷惑南方革命党,真是好招数。瞧着罢,此事过后,花招只会更多,步伐只会更快。”似是不愿再看,将报纸反扣在桌面上。“我记得文约兄的婚期,似乎也快要到了?”颜幼卿不知如何开解,权且岔开话题。“还真是。”安裕容将报纸又翻回来,看刊头上的日期,“旧历七月二十一,西历八月二十五日。文约兄婚期定在旧历八月初二,西历九月五日。办完婚礼,马上就是圣西女高开学的日子。今儿七月二十三,算来没剩几天工夫了。”“也不知京城戒严解除了没有,文约兄的婚礼应当能如期举行罢?”安裕容把报纸捏在手里抖了抖:“祁保善都张罗着给逊帝大婚了,戒严必定很快便会解除。”忽地一笑,“不解除亦无妨。黎小姐因了京师戒严的缘故,整个暑假都没法回去。你不听文约兄自己讲么,人都已经搬进租界新房去了,还怕什么?大可以在海津先把婚礼办了。什么时候戒严解除,什么时候回京办回门酒便是。”颜幼卿惋惜道:“可惜咱们不能去喝喜酒。”“礼早已送过去,喜酒可以后补。”安裕容轻轻捏了捏他指尖,“等伤好利索了,我陪你喝。”“笃笃”敲门声响,传来尚古之的声音:“裕容,是我。”“定是看了今早送来的报纸,忍不住要找我说话。”报纸放回桌上,安裕容站起身。颜幼卿拉住他衣角:“要不……就说我不舒服……”尚先生不知峻轩兄身世,自然不明白议论此事如何令他难过,自己却不能不放在心上。“无妨,正好听听尚先生意见。我上他那边去,省得扰你。自己翻着有意思的随便看看,累了便睡会儿。”弯腰亲一亲,安裕容出去见尚古之,顺带关上门。颜幼卿将几份报纸重新浏览一番,南北立场迥然不同。北方刊登的除去逊帝大婚一事,便是大总统与外务总长会见各国使节消息,另外大肆宣扬新宪法大纲之益处,及联合政府推出的各项惠民举措。一派平和安宁,繁荣昌盛。与此相比,南方报刊则明显咄咄逼人,剑拔弩张。批判总统独裁固是头等要务,亦不乏揭露地方军阀唯利是图,争斗抢夺的新闻。除了时政大事上的区别,大约受革命开放风气渐染,南方各报副刊比之北方要犀利露骨得多。图文并茂,十分煽动人心。颜幼卿不由得庆幸,峻轩兄没叫自己从这几份报纸读起。如今报纸上的内容基本没有看不懂的了。只不过,要如峻轩兄与尚先生那般,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还差得远。譬如逊帝即将大婚之事,他明白那少年皇帝必然身不由己,受人操纵,然婚丧嫁娶,人伦大义,不可避免。却不太明白祁保善此举究竟有何深意。得峻轩兄点破,才悟出一二。仅是这悟出的一二分,便足以叫他感同身受,峻轩兄该有多么难过。再不堪的过往,那也是血脉至亲,却不得不冷眼旁观,看他丑态百出,任人宰割。颜幼卿默默思量许久,将报纸一张张叠放整齐。端过盘子,把峻轩兄剥好的葡萄慢慢吃掉。想起几天不曾用心练功,干脆凝神调息,盘腿打坐。午饭是几个人凑一块吃的。颜幼卿伤虽未好全,精神却已恢复,安裕容便不再把他拘在房间内。张串儿、刘大两人,船上待了这么些天,总算去了些缩手缩脚之态,敢自行四处溜达了。午后几人上甲板吹了吹风。大庭广众之下许多话不便说,只好闲谈风月,听尚古之吹嘘他那乡下宅子,如何秀致多姿,别具一格。这个季节过去,正当莲瓣初凋,莲子飘香,风荷列举,清香沁脾。尚古之细数江南之莲如何胜出北地,说得诸人无不心驰神往。再有两日,轮船便将抵达申城港。下船之后,安裕容、颜幼卿好说,等待尚古之的,可不知有多少繁难事务。张串儿、刘大这几天伴随左右,听尚先生细说革命道理,恍如拨云见日,涤荡灵台,自觉重获新生,对尚古之佩服得五体投地,已然摩拳擦掌,恨不能早日投身革命事业。真论闲暇工夫,还就只剩了船上这一两天。几人说说笑笑,很快便到了尚古之下午固定的写作时间,张串儿、刘大自觉跟进他舱室。原来每日这个时候,也是他两人读报识字的学习时间。安裕容、颜幼卿正要告辞,尚古之忽道:“忘了和你们说,应两位兄弟之请,叫我帮他们重新取个大名,以方便将来使用。我想了想,张串儿兄弟,不妨改叫做张传义。刘大兄弟,亦可改叫做刘达先。义之所在,薪火相传。学无长幼,达者为先。”安裕容闻言赞道:“先生取的好名字。通俗易懂,寄托深远。”颜幼卿冲二人颔首:“传义兄,达先兄。”张、刘二人激动非常,喜不自胜:“哎,哎,幼、幼卿贤弟。”刘大捅了张串儿一手肘,“传义兄,达先兄,听着可真他娘有文化!”尚古之执笔,将名字写在纸上,拿给两人看。张串儿双手捧接过去:“不光好听,还好记。哎,先生字儿真好看。先生果真是有大本事的人。”“你二人今日便先将自己姓名写熟了,再与我读一则短讯要闻。”辞别三人,安裕容牵着颜幼卿回到自己舱室。“没想到这两位竟然有此慧根,主动请尚先生赐名。如此一来,他俩便是板上钉钉的亲兵了,可算是后发先至,因祸得福。”颜幼卿点点头:“如此甚好,各得其所,两厢便宜。”安裕容慨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尚古之先生春风化雨,有教无类,当真名不虚传。”两人在沙发上互相倚靠着坐下。安裕容忽道:“幼卿,你告诉我,有没有……想过追随尚先生,加入革命党?”颜幼卿摇头。见峻轩兄望住自己不说话,慢慢开口道:“我没想过——从未想过。”安裕容面色一点点舒缓开来,扬眉展目,笑意粲然。将人搂到胸前,喟然叹道:“知我者,幼卿也。”颜幼卿贴在他胸口,低声道:“峻轩兄,我懂的。援助尚先生是一回事,追随他却是另一回事。被扣上革命党帽子是一回事,真正加入革命党是另一回事。文约兄不是叮嘱过么?革命党内部,并非齐心合力,叫咱俩不要卷入其党内派系之争。尚先生固然通达明理,令人敬佩,却也不乏刺杀大总统那般偏激急进者。你我一体,我若加入,你岂能旁观?纵使你心怀大义,全不计较过往,也难免被人察觉隐情。万一身世暴露,哪里还得立足之地?峻轩兄,我怎会明知将陷你于危机,仍置之不顾?当初我若是知道……若是早知道……我不会去京师。”安裕容听闻他这一番剖白,不由得心潮澎湃,情意汹涌。一面亲,一面笑:“我就知道,幼卿心里,最信我,最爱我,最看重我,最关心我。幼卿这般信我爱我,看重我关心我,峻轩兄岂能不倍加信幼卿,爱幼卿,看重关心幼卿哪?所以你不必有任何顾虑,想援助谁,咱们就援助谁,想如何做,咱们就如何做。”颜幼卿忍不住伏在他怀里笑起来,最终按捺着满腔羞意回亲一下,轻轻道:“你别担心。”过一会儿,又补一句,“也别难过。”“都好端端活着呢,哥哥我不担心,也不难过。”安裕容摸摸他的头,“我有幼卿啊。”七月二十五,轮船在申城港靠岸。这一趟蓬莱至申城,航程共计八日七晚。因水上行程时日不定,又是到了革命党大本营地界,倒不必担心有居心叵测者拦截。尽管如此,一行五人仍做了伪装,分两路下船汇合。尚古之携张、刘二人先行,安裕容、颜幼卿在后暗地跟随。尚古之换了当地方言,雇妥两辆汽车,连人带行李全部装下。毕竟是申城,汽车行紧挨港口,且无需预订。颜幼卿坐在靠窗位置,目不转睛往外看。安裕容轻声道:“申城面貌,比之三年前我刚回来那阵,更见繁华了。”“港口不见得比海津大,不过房子确实更漂亮些。好多画报灯箱,夜间定然十分耀眼。”“南申城,北海津,号称东方双璧。华夏两座最大的通商口岸,足以与西洋大陆名城相媲美的摩登之都。海津因为毗邻京师,总体而言更加端整一些,申城则要华丽许多,风气上也更显开放。”颜幼卿没有回头,目光停留在路边行人建筑上:“嗯,端庄妖娆,各有千秋。”安裕容听他这一本正经学自己说话的口气,乐了,拍拍他肩膀:“到了,下车。”“这般快?”“不过是海港码头转到内河码头,能有多远?”安裕容抢先提起行李箱,“南边气候湿热,小心你的手,别沾了汗。”两人就剩了这一箱行头,全是要紧东西,安裕容索性全程自食其力,叫张、刘二人专心伺候老爷。抵达港口之后直接奔赴别庄,是在船上便商量妥当的方案。尚古之并不欲马上暴露自己已然回归的事实,对此安排,安裕容与颜幼卿当然大力赞同。颜幼卿袖手跟在安裕容身边。临下船特地换的衣裳,二人俱是浅色衬衫配西装长裤,戴细边眼镜,书卷气十足。一个看去显成熟些,风度洒脱自如,另一个年少青葱,略有几分拘谨。说是兄弟,不必怀疑。做兄长的对弟弟极为照顾,神色举动,尽显关怀。那弟弟对兄长亦十分依赖,行止言说,无有不从。前边尚古之领着两个随从找寻合适的船只,与船主讨价还价。安裕容特意放慢脚步,好叫颜幼卿多看看周遭景物。港口码头是何规制,颜幼卿再熟悉不过。然申城河岸蜿蜒曲折,地势多变,不比海津开阔宽敞,一条河滨大道贯穿始终。但见挤挤密密各色船只帆篷,高高低低无数货台铺面,层叠攒积,乍看去混乱不堪,细观察却乱中有序。那些经验丰富的船工脚夫们,总能在水泄不通处寻出路来,奔向目的地。而码头之外的江面却远比海津更为壮观,绵延数里之远,视线尽头是一大片比海津更为繁密华美的洋楼大厦。风带着江南特有的潮润之气吹来,耳边充斥着听不懂的吴侬软语。颜幼卿想起自己当初第一次踏上海津码头时候。只不过这一回感受却大不相同。生疏的环境不再令人畏惧,反而因远离危险而倍觉安全,因相随相守而隐含甜蜜。心底有一种雀跃与期待,希望接下来的生活,可如眼前江景一般,铺展开许多生机勃勃。尚古之很快雇定一艘小船,细长的船身,两头覆盖乌篷。进去之后,内里空间并不似外边看着那般狭窄。船家在一头,另一头足够坐下五名客人。小船于江面行驶一段,拐入支流。河道渐渐收缩,城市轮廓远远抛在身后,眼前开始出现大片稻田与农舍,众人便知这是进入申城郊县乡村范围了。船行至别庄,须小半日。按说还是乘汽车更快,然而乡间道路行车不便,价钱更是高昂到难以接受。本地水道发达,反是乘船能直通家门。几人向船家买了一盘子煎杂鱼,一锅青菜汤,并一大钵杂豆饭,权当午餐。乡野食物粗陋简单,胜在新鲜美味。尚古之笑道:“这才是真正江南水乡生活。”安裕容与颜幼卿适应良好,学他的样子挪到船头,戴上船家提供的竹笠,吹着凉风,欣赏岸边景色。张、刘二人在海上不觉得,甚至以不晕船为荣,到得这细窄的小船上,船身不停摇晃起伏,仿佛随时可能侧翻,紧张得脸色都白了。双手死死抠住屁股下的竹板,身子僵硬,一动不敢动。“你两个这样不行。越紧张越疲累,越疲累越容易落水。先前忘了问,你二人水性如何?在南边讨生活,不会水可不行。”尚古之施施然道。“老、老爷,我、我们能打道回去不?”张串儿满额头都是汗。“那不成。你俩卖身契都签了,还想回去?”明知尚先生特意开玩笑,两人也无法放松下来。安裕容见他俩着实可怜,道:“放心,这种小河浅窄得很,掉下去不过洗个冷水澡的事,淹不死。”船家插言道:“我这船稳当,不会掉落水里的,没得事。”奈何在场只有尚古之听懂了他的话,偏笑而不语,不肯传译。颜幼卿伸手拍了拍两位昔日同僚:“传义兄,达先兄,还记得在山里骑驴么?山路崎岖,驴背上晃得不比这个厉害?驴儿性倔,折腾起来可没有小船听人使唤。”“是,不能,不能跟驴儿拧着来……”“正是如此,切记不要拧着来。”张、刘两人得行家指点诀窍,总算摸出些门道,慢慢松懈了心神,能体会出一点随波逐流,悠然前行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