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作者:阿堵      更新:2023-04-29 21:48      字数:9956
  “杨兄如此说,莫非心中已有决断?”安裕容知他因唐世虞之故满怀愤懑。洋人巡捕房介入案件,最多不过查到直接买凶刺杀尚先生之人,却不可能揭露真正深藏背后的阴险小人与伪善君子。杨元绍转过脸,正色道:“玉容,此话出你口,入我耳,请勿再与第三人道。长久以来,多谢你兄弟二人高义援手。眼下北伐将近,战事难测,待尚先生案件了结,你们便莫要再因琐事耽误行程了罢。”安裕容拱手:“本是份内之事,何足挂齿。多谢杨兄肺腑忠告,我与阿卿一定慎重考虑。”从市府离开,乘车来到河滨租界区。到达与颜幼卿约定地点时,距离万雪程惯常出门时候相差不过一刻钟。安裕容要了一杯茶,晾到刚能入口,便见斜前方蹲在路边啃油条饭团的人三两口吃完,油腻腻的手指在衣襟上蹭蹭,便与许多赶工的工人一道,混入杂乱的人群里。心下不由哂然:幼卿这隐藏行迹的功夫,愈见老辣了。只是这般胡乱塞吃,胃里多半不舒坦。查案这等活计,伤身伤神,干完这一遭便罢,期望不必再有下回。他舍了茶踱至十字街口,便见另一条道上走出一队人来。七八个闲汉簇拥着中间一个身形干瘦的中年男子,那人身着白色夏绸长衫,手执湘妃竹骨折扇,拇指上套一枚翠玉扳指。万雪程帮派混混出身,自从借革命东风做了地方促进会会长,常与文化人打交道,便竭力附庸风雅起来,穿长衫摇纸扇,十分好认。安裕容远远认清面孔,抽身离去,慢悠悠溜达个把钟头,最后进了码头附近一家装潢俗艳的茶馆。说是茶馆,一层安置大烟榻,另一层摆放骨牌桌,实际并不以卖茶为业。依照颜幼卿的观察,万雪程与手下巡视完码头生意后,必到此处歇息。只是因习惯回家吃午饭,若无意外,通常不会久待,往往在家歇了中觉再出来游乐。安裕容之目的,便是设法将他绊在此地,晚些归家。伙计瞧见进门那人,二十七八年纪,浆得笔挺的衬衫西裤,油光水滑的三七分头,样貌十分出挑,眉目间却掩不住轻浮油滑神色,便知是“白相人”之流,虽非常客,仍然欢迎之至。安裕容缩缩鼻子,一脸嫌弃,谢绝了伙计送上来的烟具烟膏:“这是南边来的黄皮罢?有东哈青皮没有?”“对不住了先生,东哈青皮暂且没有,达罗州白皮倒是有,您赏脸……?”“抽惯了青皮,抽别的呛嗓子。得了,别啰嗦了,叫个姐儿来陪我摸几把骨牌罢。”自从两年前《禁烟协定》正式生效,盎格鲁明面上停止对华输入鸦片,远自东哈拉帕出产的青皮在华夏市面上显著减少,以致西南诸州本土黄皮迅速成为主流。尽管联合政府明令禁止各地种植此物,然重利当前,知法犯法者仍层出不穷。申城地处江南,海陆运输发达,西南诸州乃至达罗州生产的鸦片源源不断输入,为河滨区域众多大烟馆提供了充足货源。头几把骨牌,安裕容有输有赢。特意换了个姐儿相陪之后,竟然鸿运当头,连连得手,面前银元摞成堆。伙计急得暗中直冒冷汗,瞥见一人撩开帘子进门,长衫折扇,翠玉扳指,后头跟好几个大汉,赶忙迎上去:“万爷,您可来了!”对于如何潜入万雪程宅邸,颜幼卿早有打算。河滨租界区洋房,多为早期工厂宿舍或管理人员住宅,逼仄而拥挤。户户相连,楼楼相通,人员杂乱,十分便于浑水摸鱼。万雪程买下其中两层相对独立位置,阳台与阁楼亭子间仍不免与左邻右舍紧密相贴。这等老旧洋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许多略有余财无所事事的闲人在此赁屋而居,譬如暗娼私妓、过气明星、失业经理、借读学生等等。这些人多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于是催生了许多跑腿伺候营生,好比送包饭的、送报纸的、代买票的、代搬运的……颜幼卿装作其中一员,非常顺利地进入了紧挨万宅的另一栋洋楼。敲开顶层阁楼门,呈上饭篮,低头恭谨道:“先生,您定的午饭。”脸色青黄精神不济的年轻男人一愣:“不是刚才……”“刚才?刚才什么?”那人眼珠一转:“哦,我刚才想,饭也该来了。这不,说曹操曹操到,哈哈……”对方干笑。接过饭篮揭开搭布看一眼,转身往里间走。屋内桌上分明摆着另外一份饭食,菜色比手里的要差不少。男人心中得意,送饭的傻小子送错了地方,等回头发现,饭菜早已祭了五脏庙,叫他只能打落牙齿肚里咽。“先生,我走了。替您把门关上呐?”“啊?走罢走罢,关上最好。”“砰”一声门响。颜幼卿不但没走,反而把自己关在了门内。阁楼本就狭窄,又被隔成里外两间,外间不过大点的玄关而已,侧面开着半扇天窗。颜幼卿探头往外看看,瞅准时机,便从窗口窜出去上了房顶。顺着倾斜瓦面轻巧地翻个身,悄无声息落在侧面紧邻的阳台上。阳台关了纱门,这难不倒他,从贴身口袋里摸出把小刀,自缝隙处小心挑开门栓,闪身进入屋内。颜幼卿虽是头一回进入万宅,外围盯梢的活儿却是整整干了好几天。他知道这个时候正是午饭时分,宅中诸人均在等候主人回来吃饭。万雪程早年潦倒,时常挨饿,发达之后,家里帮佣不多,却专门雇了一个手艺高超的厨子,变着法儿满足口腹之欲。然而除此之外,他同样好色嗜赌。若是牌桌上玩得兴起,少回来吃一顿倒也不算什么。万宅上下两层,颜幼卿四下里扫视一圈,便知万雪程平素起居都在二楼。此刻一楼正忙着摆饭,二楼空无一人,他遂大大方方将房间挨个搜检一番。依照惯例,搜寻重点自然放在书房。万雪程本不是读书人,书房不过装点门面之用,而他收藏隐秘物品的惯常做法,实际脱不了江湖草莽习气。颜幼卿在屋里转两圈,便在书架夹层里发现了几沓子信件电文、银行票据。又在墙角暗柜中找到不少枪支弹药。信件电文多以隐语写成,好在他提前从落网的执法处暗探口中得到有用讯息,很快挑拣出几份相关文件。万雪程通过执法处暗探与北边某重要人物往来已久,在对方怂恿鼓动下,谋划并实施刺杀尚贤事件。双方虽属合作关系,然利益纠葛各怀私心,不免互相提防,预留退路。为防万一事情败露,对方彻底抽身,万雪程自当设法留下证据。尽管如此,这些通篇隐语的物证,若非有人证加以解说,落在不知情者手里,恐怕也起不了太大作用。颜幼卿不由得暗中庆幸,昨日守株待兔误打误撞,竟会逮着了最不起眼却又最要紧的牵线人。而短短一夜之间,万雪程断然来不及察觉事泄端倪。速战速决,捷报可期。颜幼卿收敛心神,根据日期及往来者姓氏,整理出几份电文。又仔细看了那些银行票据,挑出二三月里两张金额过千的存取单。想一想,抬腿进入卧室,预备将这些关键物证换个地方保存。他并不需要将之带出万宅,只需确保巡警上门搜查时,不叫万雪程有机会第一时间销毁东西便可。趴在床下敲敲摸摸,果然撬开一块活砖,砖头低下空心部位整整齐齐码着数根金条。颜幼卿眨眨眼,将物证压在金条下方,砖头填回去恢复原状。正要往外爬,却听见脚步凌乱,有人上了二楼。四条腿歪缠着进得房来,其中一只穿细高跟涂红指甲的纤纤玉足抬起踢上了门。女人嘤咛道:“死鬼不回来吃饭,白糟蹋那许多好东西。”男人粗喘几声:“不糟蹋,就当是,是我专程孝敬太太的……”竟是万雪程的妻子与厨子勾搭在了一起。颜幼卿尴尬无比,却又一时无法可想,只得趴在床下捂住耳朵。奈何耳力太好,又不敢当真闭目塞听,真个面红耳赤,羞窘难当。忽听见隔壁书房电话铃响,心头大喜,同时担心是峻轩兄依约发来的暗号,万雪程已然回返,又不禁焦急起来。床上扑腾的男女二人纠缠着不肯起身,还是男人提醒道:“电话响个不停,楼下该上来人了。”女人抱怨着套上衣裙,开门出去。颜幼卿不敢耽搁,伸手将半搭在床另一侧的一只枕头扯下地。趁男人俯身捡拾的空档,飞速溜出房门,藏身于一面山水屏风后头。“喂,什么?找万爷说话?万爷不在,傍晚再打来罢!”女人没好气地挂断电话,摇摇摆摆回去卧室。颜幼卿正琢磨如何离开最为稳妥,“叮铃铃”又是电话铃响。响不过一声,便断了,如此反复三回,才没完没了地持续响起。这回是男人光着膀子仅着一条裤衩走出来,先从栏杆处伸脑袋看了看楼下,见无人冒头,颇为得意,转身进书房接电话:“喂?嗯?打错了,这里是万府,不是阮府!”男人丢下电话,低声咒骂几句,急急忙忙冲回卧室。这一通电话,正是峻轩兄发来的警示。颜幼卿不敢耽搁,还从阳台原路退出去。他居高临下,查看一番下方行人动向,觑个空档便窜上相邻那栋楼屋顶,贴在阁楼天窗上。发觉屋主已经出门,大感庆幸。钻入天窗,打开门,大摇大摆走了出去。至于万宅屋内正忙于颠鸾倒凤之男女,且自求多福罢。光复六年西历六月初,河滨租界区闹出的一则花边新闻,叫许多人津津乐道。申城地方促进会会长万雪程,好歹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大白天回家居然捉奸在床,老婆跟厨子搞在一起,不知多少时日了。然而叫众人大跌眼镜的是,挨了万会长几耳光扫地出门的,不是厨子,竟是老婆。据说万会长原话是,上赶着要陪床的女人到处都是,能做出合口味饭菜的厨子可不好找。正当河滨租界区纷纷传扬这一则女人易得,良厨难寻的佳话时,又一条有关万雪程的新闻震惊了申城地界。有人向公共租界总巡捕房告发,万会长乃是革命党要人尚贤遇刺案主使者。洋人巡警在其住所搜出物证若干,又有可靠人证揭发罪行,事实俱在,确凿无疑,万雪程被当场逮捕收监,择日审判。一个月后,万雪程主使刺杀尚贤一案,由申城地方法院与公共租界裁判所共同公布审理结果:京师执法处暗探黄某,因属从犯,且戴罪立功,判处监禁五年,罚款一千元。主犯万雪程,策划并实施买凶刺杀尚贤致死,判处绞刑。要求逮捕并审问涉嫌与万雪程合谋此事的大总统府内务总长助理纪某。因助理涉案,请大总统府内务总长本人赴申城出庭自辩。结果公布,举国哗然,京师方面当即表示不予接受,宣称执法处并无黄某此人,且认定革命党操纵案件审判,污蔑无辜人士。旋即张议员等筹集资金委托洋人巡捕办案一事亦遭泄露,越发坐实了重金贿赂操纵案情之说。尽管如此,南方各界对于审判结果毫无疑问是支持的,申城市府甚至派遣警员北上京师,希望逮捕嫌疑人纪某归案。奈何此人自万雪程被捕便消失无踪,宛若人间蒸发。有人称他早已潜逃进入即墨城萨克森租界。萨克森近年来国力蒸蒸日上,与盎格鲁等老牌列强颇不对付。便是申城方面动用洋人巡捕长名义,对方也毫不理睬。最终此案除去万雪程本人以命抵罪,其余如抓捕纪某审问,请大总统府内务总长出庭自辩等,不过一纸空文而已。至于掩藏在更深处的,泄露尚古之车次时刻者,更是隐没在千头万绪中,无从追寻。万雪程行刑之日,安裕容、颜幼卿二人反而远远走开,去码头上看江景散心。远洋巨轮接连驶过,带起滚滚浊浪滔天。安裕容叹道:“练江入海一段,前朝别名澄水。澄者,清澈而静止之意。因水面又宽又深,浪起时有排山倒海之势,古人以为天堑不可渡,故以此名镇之。”颜幼卿仰首眺望:“俟河之清,人寿几何?阿哥,你是这个意思么?”安裕容搂过他肩膀:“不要难过了。能为尚先生做的,你我已尽力。”转换话题, “张传义、刘达先两位军职在身,不能擅离,错过了尚先生葬礼。杨秘书前日说,他二人最近会回来一趟,祭拜尚先生。北伐战事已不可免,他二人突然回申城,只怕是河阳驻兵有变。阿卿,你且想一想,要不要通知家里人,马上到南边来。”第74章 停足试问道尚古之刺杀案审判结束,目前阶段,已无后续介入机会,只能暂且作罢。江南艺专绘画官司却仍在拉锯之中,且硝烟弥漫,大有战火燎原之势。此等事件,关系新旧思想观念之争,不比普通案件,总能判个证据确凿,是非分明。两边相持不让,结果无非公说公有理,婆说理由长,不过看审判官倾向哪一方而已。为此,原告被告各出奇招,拉拢人心。刺杀案水落石出,画展案甚嚣尘上,申城市民纷纷关注起这桩文艺公案来。赶在省府通告的大中小学堂暑假起始日期之前,安裕容、颜幼卿二人抽空回了一趟清湾镇江南艺专。这才发现小小一座校园,人人忙碌,热火朝天。与相熟的教员学生交流一通,方得知就里。原来叶苦寒校长投身艺术教育大业,除艺术造诣高超外,亦是当世几位新式教育大家拥趸,笃信“知行合一”,“从书本中来,到实践中去”,“社会亦学堂”等教育先锋理论。因打官司误了学生课业,索性将最后半学期改为艺术实践课程。学生游*行静*坐、传播宣讲,无不计入学分。横幅设计、海报制作、讲稿拟定、现场展示……统统归为课堂作业。教员们亦据此给学生考核出勤,评定成绩。若官司最终胜出,贡献突出之学生将获得操行优异奖章,教员则奖励现银若干。如此一来,学校上下一心,斗志昂扬,誓要取得此艺术真理战场之胜利。家中有资财背景、人脉关系的学生,更是不遗余力,动员亲友帮忙。安裕容、颜幼卿得知详情,简直叹为观止。安裕容笑道:“叶校长果然不仅是艺术家,更不愧为教育家。”见颜幼卿两只眼睛闪着亮光,满脸跃跃欲试神色,摸摸他的头,“想跟他们一起玩就去罢。我先去见叶校长,再找俞兄说说话。记得午饭时候到饭堂来找我。”安裕容合约至本学期末为止,下学年不欲续约,须结算薪资,交接课业,收拾个人物品。这一趟,专为此事而来。叶苦寒虽然惋惜,也知留他不住。原本几位知交还应有一场饯别宴,然时值非常,只能约在申城重聚。午后,安、颜乘船返城,颜幼卿兴致勃勃,与安裕容细讲画社、诗社诸人如何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为官司造势。原来当日两人撞见的那位画展现场发作之市府议员,固属本地保守一派中坚人物,因女儿爱好西洋艺术,一时兴起,携如夫人作陪观展,谁知却因伤风败俗之女体裸画震惊当场,事后不仅叫女儿禁足,进而状告江南艺专,且联合几位在文艺界、教育界颇有名望之保守派人士,共同向地方法院施压。叶苦寒堂堂一校之长,能量自然也不小,又有教员学生全力支持,说动寓居租界包括茜园主人在内的许多新派名流,积极声援,以致双方打了个旗鼓相当。审判官最终同意了叶校长提出的主张,若江南艺专一月之内征集到万人签名,支持画展开放,则说明此事顺应民意,应判定校方赢得官司。为此,画社成员全体上阵,临摹了许多西洋人体名作,在城区流动展览,又支起板架现场免费绘制人像,赠与签名者,竟大受欢迎。“阿哥,我能去帮忙么?”颜幼卿盘坐在船头,两只胳膊撑住膝盖,歪着脑袋问。安裕容故意笑道:“钱局长邀你去警局做兼职侦探你不乐意,我一心以为你是体恤我案牍劳累,要帮忙誊抄稿子呢。看来是指望不上了。”“啊……那我去帮你誊抄稿子。”自从尚先生去世以来,幼卿始终情绪低落。直至今日,才算去了沉郁之色。待过几日见罢张传义、刘达先,有了北伐最新消息,就该决定如何安置家人,恐再难得有空闲。安裕容捏捏他鼻子:“与你说笑呢,知道阿卿心里体恤我足矣。文稿整理渐近尾声,剩余不多,杨兄联系了文萃书局的编辑,大部分与政见学术相关的稿子,二次审校都交由专门人士去做了,我手里只余些私人信件之类。你尽管去给艺专的朋友们帮忙,回头我也叫上杨兄,抽空一块儿签名去。”安裕容见他露出笑意,把脸一板,“帮忙归帮忙,他们那几个玩得疯的,现场脱衣速写人像比赛之类,可不准参加。”三日后,安裕容便从杨元绍口里得知,张、刘二人已然随魏同钧回到申城。“已经到了?不知在何处落脚?可方便上门拜访?”杨元绍答道:“魏同钧在申城自有去处,恐怕还不止一个地方。他电话里只说想先去墓园祭拜尚先生,约了午后一点在公共租界北边旧演武场路口碰头,张、刘二位随行。问你们兄弟介不介意同去,顺便一起吃个晚饭。”安裕容点头:“能得魏将军亲口邀约,荣幸之至,何来介意之说。况且陪同张、刘二位祭拜尚先生,分内之事,理所应当。”又一笑,“正好阿卿今日与江南艺专学生在旧演武场那边征集签名,不如杨兄拨冗,顺路与我去捧个场如何?”杨元绍也笑:“我于艺术一道纯属门外汉,西洋人体画,说实话,也不大能欣赏其妙处。但签个名捧场支持是应该的。画几幅西洋新派画就要人家吃官司进牢房,没这个道理。”停顿片刻,继续笑道,“万人签名,街头抓多少普通市民,也不如一个河阳军副总司令。你试试与魏同钧提一嘴,看他肯不肯给这个面子。”安裕容将信将疑:“这……能行?”“近些年来,反是武人多好风雅,商人爱命清高。魏同钧此番大张旗鼓回申城,想来正是博人望名声时候,况且还有你兄弟二人的面子在,估计十有八九不会拒绝。”安裕容干笑:“我与阿卿不过凑巧偶遇了他一回,实在是不足挂齿小事一桩,哪里敢说什么面子。不过倒是可以当作趣闻轶事提一提,拒绝了也没什么损失。”两人对望一眼,不再多言。聪明人彼此说话,闻弦歌而知雅意,三言两语足矣。于此北伐在即时刻,魏同钧携张、刘二人亲自回申城祭拜尚古之,又特地捎上杨元绍、安裕容、颜幼卿三个,除博取人望名声,激励下属军士外,明显有招揽贤才之意。尚古之死后,杨元绍虽说职务依旧,处境却尴尬,更别说还与唐世虞撕破了脸。改投魏同钧麾下,论前景,实属最佳选择。此刻他话说得中立,看似两厢便宜,实际却是在替魏司令名声考虑,顺便拉拢一把安、颜二人。安裕容便知他心里已经下了决断,预备追随魏同钧去河阳军任职了。两人做了半天事,吃罢午饭便往旧演武场方向去。公共租界建立之前,此地已是本埠最繁华热闹街区之一,如今依旧人烟稠密。前朝隶属兵备衙门的演武场闲置之后,渐渐成为集市所在,商铺摊贩自发于中间位置空出个十字街口来,方便车辆行人出入。江南艺专的学生们早已在位于东南区域的车站码头地段做过多次宣传活动,近日渐渐往北面西面转移,此地自然不会错过。安裕容与杨元绍乘车赶到旧演武场附近,因道路拥挤,只得下车步行。老远便见街口停着一辆小汽车,前后七八辆三轮摩托列队护持。申城地界,小汽车挺常见,三轮摩托却真正是个稀罕物。尽管车前挂着北伐军军旗,车上坐着不苟言笑的大兵,也阻挡不了周遭人群围观指点。一名士兵站起身查看一番,又下车与胆大的围观者对了几句话,才向坐在小汽车里的人汇报。不大工夫,里头的人出来了,每辆三轮摩托上下来一个士兵,迅速组成步行卫队,将那人护在当中。而小汽车与摩托车则缓缓启动,掉头离开,看样子是绕道往北去了。尽管隔得颇远,安裕容、杨元绍俱已认出,那小汽车上下来的人,正是如今担任北伐军河阳部副总司令的魏同钧无疑了。既已遇见,两人遂不着急,慢慢跟上去,伺机相会。魏同钧此行并未掩饰身份,这时已有好事者传出话去:“是北伐军魏总司令呐!师出在即,特地回申城祭拜尚古之先生。去北郊墓园路过这里,听得前头有艺专学生现场画画征集签名,说要去瞧瞧,支持年轻人搞革新哩。”走不多远,果然见数名学生支了画架摊子在给人绘制肖像。后方大树之间拉起绳索,挂着许多西洋人体名画临摹作品,权当临时展览场所。而在这临时展览前方,几个学生拉开一幅三丈长的白布,挡在进入树林必经之道上,凡欲观看画展者,必先在白布上签下大名方可进入。许多人被那画纸上隐隐绰绰洋人衤果体引得心痒难当,也不管学生们说的什么艺术审美之类,大笔一挥,签下姓名,急急忙忙进去观看。也有不愿签名偏想看画的,欲图自侧旁空隙处钻入,往往被以颜幼卿为首的巡逻者眼疾手快及时阻止。见此情景,安裕容忍不住“噗哧”一乐:“这都谁想出来的……”他没好意思往下说,杨元绍笑着接话:“难是难堪了点,效果还真不错。你看那签名横幅,都快写满了。”两人正谈论,魏同钧已经走过去签了名。他排场大,围观者早已让出一条道来,渐渐静了话音,想要听这大人物会说些什么。在场学生虽吃惊,到底初生牛犊不畏虎,又有家境优越见过世面的,恭恭敬敬请魏司令观看画展,写真留念。魏同钧虽签了名,并未打算当真久留,抬头看看四周,摆手表示拒绝。杨元绍见他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围住,卫兵们不好硬行阻挡,场面逐渐混乱,遂挤进去大声道:“魏司令此行是往北郊墓园祭拜尚古之先生。途经画展,签名以示支持诸位同学艺术革新之勇气。临时起意,要务在身,不可耽搁,还请诸位同学谅解。”学生们听见这番话,又见他一身政府官员装束,纷纷避让,不再多话。颜幼卿早瞧见他们,心中虽惊讶,但不便多问,只快步走过来,站到安裕容身边。魏同钧冲几人颔首招呼:“没想到今日凑巧,赶上这么一桩盛事。”杨元绍道:“您是凑巧,我二人倒是有备而来,特地打算签了名再与您汇合,不想反落后一步。”边说边往白布上落笔。安裕容拉着颜幼卿向魏同钧问候毕,三言两语说清前因后果,也接过笔去签了名。魏同钧顺着他话头将事件点评几句,提高声音,向围在四周的学生与民众道:“勇于革新,锐意进取,学以致用,启发大众。不唯艺术需要诸君具备此等精神,文学、科学、生活、社会,无不需要诸君具备此等精神。青年人有此可贵品质,何愁革命不成,北伐不成?……”最后以革命先驱名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本次即兴演说结尾,短短数分钟,博得掌声一片。几人穿过人群,从路口另一端出来,正逢车队绕行至此。双方这才正式见礼,张传义与刘达先忍了许久,这时征得上司允许,出列与安裕容、颜幼卿说上话。魏同钧邀请三人上汽车同乘,颜幼卿瞄瞄两边三轮摩托,知道是军队专用,没有人情可讲,被安裕容拉进车后座,暗觉遗憾。听见另外三人犹在议论江南艺专官司之事,暗忖今日因转战北城,考虑到华人看客居多,担心太过惊世骇俗引发异动,蓝靖如、谢鲲鹏等人取消了现场脱衣模仿名画造型一项,否则也不知杨秘书与魏司令二位能否消受。时非清明,距离七月中元节也还有一些时日,北郊墓园十分冷清。然尚先生墓前摆放了好几把花束,或开或谢,可见不时有人前来祭拜。杨元绍等人余悲犹在,但毕竟过了最为激愤时候,而魏同钧虽一副沉痛严肃模样,到底与逝者感情不深,因而皆表现得较为内敛冷静。只有张传义、刘达先二人,两条高壮魁梧北方大汉,在墓前哭得悲痛欲绝、涕泗横流。他二人与尚古之交往时间并不长,却曾同生共死。尚古之于他俩,有启蒙开化之义,赐名引路之恩。当初乍闻噩耗,根本不敢相信,然而刚刚随魏同钧进入河阳军,处处明枪暗箭,正是想方设法站稳脚跟时候,分身乏术,连葬礼也没能参加。如今故人音容宛在,然而眼前一剖黄土,阴阳阻隔,如此残酷事实,叫两人一句话也说不完整,只能抱着墓碑嚎啕痛哭。祭拜完毕,便到了太阳落山时分。小汽车直接开到魏同钧事先预定好的地方,卫队半途解散,只张、刘二人一辆三轮摩托随行,吃饭时也是他二人在包房外守卫。安裕容、颜幼卿诧异于魏同钧对两人如此信任,又知他们身在军中不得自由,故特意落后几步,趁杨元绍与魏同钧在房内寒暄的空档,抓紧说几句话。一聊方知两人新近都升了准尉,各自手底下有几十个兵,且已经主动请缨,将作为北伐前锋部队出战。想来魏同钧已知晓两人来历背景,既绝无倒戈北方之可能,又与本地军阀毫无瓜葛,故加以提拔重用。“这么说,马上就要开战了?”安裕容小声问道。“到底什么日子还不知道,” 张传义轻咳一声,“对不住,兄弟,这个即便我们知道也不能说。不过最近一个月操练格外紧张,怕是快了。”刘大恨恨接话:“祁保善个狗娘养的,看老子不砍下他的狗头给尚先生当祭品!”双方又问答几句,安裕容留下住宅电话号码给二人,约定来日北伐胜利再重聚庆贺,恰好伙计送茶点过来,与颜幼卿一起跟进包房。屋里魏同钧与杨元绍正说得投机,见二人进来,忙热情招呼。魏同钧追述一番从前初次偶遇获救的情谊,几句话拉近彼此距离。此后席间虽主要与杨元绍交流讯息,却始终不曾冷落二人。安裕容听他们说的俱是军政要事,不乏内幕秘闻,毫无掩饰回避之意,心头暗跳。颜幼卿也有所察觉,侧头望向他,两人皆从彼此眼中瞧出几分警惕慎重。魏同钧如此做派,分明是要把兄弟俩牢牢捆绑在自己船上。等这顿饭吃完,听了满耳朵魏司令的秘密,如何还撇得清关系?颜幼卿拿眼神询问安裕容:不如马上就走?安裕容在桌子底下捏捏他的手,又轻轻晃一晃,表示否定。一则这会儿退走已然来不及,只会彻底得罪对方;二则他同意来吃这顿饭的缘由,除了见一见张传义与刘达先,本就是为了打探北伐军具体动向,好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动员徐文约南下,同时将颜幼卿家人接到申城来。就在昨日,一封来自蕙城的信件带来了北伐军另一集结地的最新消息。信是约翰逊所写,安裕容看他意思,大概说蕙城如今草木皆兵,革命党有枕戈待旦之势,洋人亦不敢直拂其缨芒。约翰逊是个胆小的,就怕什么时候遭了池鱼之殃,打算辞掉海关征税司职务,躲到申城租界来。如此一来,蕙城是不可能去了,只能在申城用心经营。安裕容暗中思索,与魏同钧言辞间越发谨慎。颜幼卿更是低头吃喝,索性不插一句嘴。“说起来,不知玉卿兄弟可愿从军?”魏同钧与杨元绍讨论一番北伐筹备事务,忽然转头,向颜幼卿说话。见他一口菜含在嘴里,似乎愣在当场,不由得笑了:“不必惊讶。我是见你大好年华,一身本领,始终不得良机施展,于公于私,都深觉可惜。我这里正好缺一个副官,我看你很合适,只不知玉卿兄弟是否有意从戎报国?”安、颜二人底细,魏同钧大概已从杨元绍那里打听得差不多,仍旧以化名称呼,不过表示尊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