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
作者:阿堵      更新:2023-04-29 21:49      字数:8965
  怕夜间行路不便,三叔公派了自家长孙相送,到得刘达先等人藏身的树林边上,颜幼卿停步,徐文约心领神会,说了些告别的话,将侄子打发回去。刘达先早有准备,待众人汇合,即刻启程往回返。借着手电光,先把银元发下去。来前颜幼卿给过他一兜子,于是添进去点儿,每人分得三块,顶大半个月军饷,无不兴高采烈。另三户人家不比徐文约、杜召棠二人,从寿丘一路辗转到即墨蓬莱港,行李箱笼颇为不少。士兵们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主动将之接过去,速度也能快些。毕竟多了十一个普通人,无论如何快不到哪里去。好在原路返回,路途熟悉。颜幼卿与徐文约均是谨慎脾性,宁肯拖沓些,坚决按下异议,依旧绕大路而行。只是普通人到底比不得军人,无法如来时般昼伏夜出。颜幼卿自己与另外几名身手敏捷的士兵,时时在前探路,以防意外。如此走了十来个钟头,几家人纷纷抱怨,实在走不动了。因夜里便出发,其实还不到傍晚。颜幼卿与刘达先商议一番,决定就地小歇一阵,天黑前再走一段,在离大路不远的一个小山坡后头过夜。众人分了点干粮,又在附近寻得一处水源,烧了些开水喝。白日生火虽然有烟,总比夜晚来得隐蔽。颜幼卿跳到高树上,手捧饭团,边吃边放哨。心里默默盘算时间,自己与刘达先找到徐家坳费了些工夫,昨夜又在村中歇了半晚,如此算来,运气好的话,明日白天就很有可能与峻轩兄迎面碰上。暗下决心,明天将探路的范围再扩大些,免得不小心错过了峻轩兄行踪。到得预计的过夜地方,徐文约等在内圈,士兵们在外围,幕天席地休息。同行中有讲究的,在地上铺上毡子,折了树枝撑起包袱皮,搭个临时小帐篷。士兵们习惯了野外作息,照例圈出安全范围,定下轮班守夜之人,纷纷躺倒。杜家大少没过过这种日子,左右瞅瞅,一屁股坐在草地上,道:“这连个顶子都没有,万一下雨可怎么办?”徐文约笑道:“正是秋高气爽时节,少有雨水。况且用不了几天,便能进入北伐军范围,到时候就不必这般躲躲藏藏了。”颜幼卿接道:“照现在的脚程,最多三四天,就能正常寻地方借宿了。不过杜兄可别抱太大期望,败军一路劫掠,再往南十室九空,想要舒服歇息,还得多撑些日子,赶到铜山驻地再说。”闻言两人神色变得凝重,杜召棠叹气摇手:“舒服不舒服的算什么,能全须全尾到地方,便是托赖兄弟你们高义,我杜家祖上烧高香了!”凌晨时分,颜幼卿起身和刘达先打个招呼,与负责侦查的几名士兵出发探路。其他人负责正前方与左翼,他独自负责右翼。盖因右翼是主干道方向,最有可能撞见北新军或路人行踪。因过于深入山林田野容易迷路,且惦记着与安裕容所在的队伍汇合,众人行进路线实际离主干道始终不远。走出十余里,正要返回,忽觉前方有异。通往三溪口的大道,一侧平坦,田地村落密集。刘达先队伍取道另一侧,地形相对崎岖,多山坡树林。颜幼卿探路探得远,除去主干道上人来人往踪迹,也兼顾对面几个村子里的动静。战火尚未波及此处,外界传言虽多,村民生活却依旧如常。晨曦初现,先前所见村庄均有炊烟浮起,早起的农人扛着锄头陆续下地,这一个却寂然无声,倒似那些村民因战火而逃离殆尽的荒村一般。颜幼卿身上早已换上从三叔公家讨来的衣裳,遂横穿大路,潜入村中。侧耳细听,原来并非没有人,只是各家阖门闭户,轻手蹑脚,分明是在躲避什么。几个灰蓝色身影忽然在前方房舍间出没,衣帽齐整,与村民迥乎不同,正是身穿灰蓝军装的北新军士兵,你推我搡结伴上茅房。颜幼卿缩身躲在柴垛子后头。士兵们彼此笑骂,方言不十分好懂,但有些词反复出现,并不难分辨。隐约听得抱怨欠饷欠薪、如何征兵征粮之类,剩余尽是不怀好意拿村中媳妇姑娘戏谑的荤话。由此看来,恐怕是撤退的北新军扩大搜刮范围,开始扫荡先前未能囊括的偏远地区了。这伙北新军必然要往三溪口去,与自己等人方向正相反。只要藏身不动,等他们过去,再疾行往南撤,也就安全了。颜幼卿想一想,在马上折回去报信和继续打探之间稍加犹豫,还是跟上了最后一个上完茅厕的士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了解一些敌方讯息,便多一分把握。在村子里无声无息转了一圈,这伙士兵总共大约百来人,分别住在几户上等人家里。颜幼卿留意到村头一户不起眼的人家门口,屋外暗处蹲着两个青壮年。他经验丰富,眼风扫过便知这二人是在放哨,不觉诧异。潜过去躲墙根底下一听,居然是村中几个乡绅富户之主,避开进村的官兵,聚在一块儿商议征兵征粮之事。官兵前一日刚到,这些人竟似是商议了一整夜。颜幼卿听了几耳朵,眼见天色大亮,往来人渐多,正准备离开,忽然听见似乎有人提及“徐家坳”。忙凝神细听,连蒙带猜,明白了说话人意思:东边山坳里好几个村子,比如徐家坳、柳家坳,不缺劳力不缺粮,军队的长官可不知道。若没人提醒,岂不是就叫他们白得了便宜?倒不如跟军爷们说说,把上贡的份额匀一匀……屋里一阵沉默,随即响起附和之声。颜幼卿脑中“嗡”一声,暗道糟糕。飞速脱身出了村子,回到小山坡后,将刘达先、徐文约叫到一旁,紧急商量对策。徐文约吃惊过后,第一个道:“此事必得要通知三叔公。不如咱们掉头回去,与三叔公他们一道躲躲。待这伙北新军过去再走。”刘达先摇头:“徐先生,你别恼我说话直,就你们这些人,掉头往回走,定然比来时更慢,只怕半道就叫那帮家伙追上了。”颜幼卿道:“咱们可以另外找地方躲一躲,通知三叔公是当务之急,达先兄,派个脚下利索心里记路的兄弟,马上去徐家坳一趟罢。”刘达先安排下去,向颜幼卿道:“兄弟,你把你瞧见的情形,再给我仔细讲讲。”听完这第二遍,他揪把草根抓在手里,转个圈,忽道:“北新军出来征兵征粮,想必跟我们出来‘打猎清道’一个意思,各小队分片扫荡。这批家伙出现在这里,方圆几十里内,应该不会有同伙。”眼里精光闪过,“要是……要是陪安兄弟出来的队伍能及时赶到,里外配合,前后夹击,打他个措手不及,一百来人,我刘大能打包票,保管给他兜底包圆儿!”颜幼卿不觉愣住。忽然领会到刘达先话中含义。这位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兄弟,想法甚是大胆果决。反是自己太平日子过久了,第一念头便是躲避。事实上,眼下情形,确实完全有可能截住这一支北新军小队,不说斩草除根,至少给徐家坳等地村民一个安然脱身的机会。脑中反复闪念,最后道:“达先兄、文约兄,二位看这样如何:文约兄领杜兄等人,就近寻个能躲藏的地方,以策安全。达先兄你带领手底下的兄弟,看哪处适合埋伏,先埋伏起来。记得再派个兄弟迎一迎峻轩兄他们,好与你配合。我马上另外去办一件事:还回头找刚才那打算祸水东引的村人,叫他们领路时兜个圈子,拖延些时间,把人带到达先兄埋伏的地方来。”徐文约插话:“他们如何肯听你的?”颜幼卿语声冷肃:“放心,我自有我的办法。”三人对了对细节,立即分头行事。眼见颜幼卿背影如一道轻烟消散,刘达先冲徐文约笑道:“颜兄弟不肯从军,实在是可惜了。有他在,哪里还有我刘大逞英雄的份儿?”徐文约心里万分紧张着急,叫他二人镇定自若模样安抚下去,道:“人各有志罢。况且刘兄弟救下这许多人身家性命,如何不是大英雄?”夏历九月初,时节临近重阳,日光明朗而温和,草木在微风中摇摆,实在是一年中难得的好天气。若非生死危机相胁,简直如同野外秋游一般。徐文约、杜召棠等藏身于山坡后头一处草木繁密的天然壕沟中。为了让这些人老实听话,刘达先很是在言辞上吓唬了一通,又派手下仔细指点一番,如何伪装藏匿,不叫敌人察觉。无论男女老少,能一路坚持到此,皆磨出了些坚忍性情。此刻这些人一个个趴在泥沟里,大气不敢出。身体僵硬了,也只是乌龟般无声蹭动,蹭得满身黑黄,甚是滑稽,默然相视而乐。刘达先领着手下三十多号士兵,埋伏在通往徐家坳的必经之道。这是他与颜幼卿精心选择的地点,一侧是排密生的野灌木,藏十几个人不是问题。另一侧是个干涸的小池塘,底部临时铺层野草树枝,免得淤泥陷足,另外十几个人挨塘壁而立,枪杆从芦苇丛里伸出去,突袭迎面而来的敌人,神不知鬼不觉。足足等了五六个钟头,众人偷摸传着吃了一口干粮,还不见敌方踪影。刘达先几乎都以为颜幼卿叫人领路的事儿失手了,终于望见前方一群灰蓝色身影,心神大振。暗道颜兄弟这拖延时间的招数使得够好,然而安兄弟那头至今没有传回暗号,眼下是打,还是不打呢?按照最初的约定,若是安裕容等人未能及时汇合,敌我悬殊过大,则把这伙北新军放过去,待他们从徐家坳出来时,再行拦截。刘达先舔了舔枪口,瞄一眼越来越近的北新军队伍。这帮人大约在上一个村庄吃饱喝足,晃晃悠悠跟在领路的本地人后头,一副酒囊饭袋模样。刘达先心头发痒,一个打三个,能不能干?等了这许久,眼看肥羊入口,兵法上说啥来着?以逸待劳,有心算无心,这还干不过?x,干他娘……嘿!手微抬,枪瞄准。“砰!”当先一个北新军士兵胸前绽开一朵血花。那领路的村民尖声嚎叫,动作却比当兵的还灵活,就地连打几个滚,滚到路边去了。刘达先这一枪仿佛摁下了开关,“砰砰砰”枪声连响。北新军士兵措手不及,慌忙还击,一时间竟连敌人身影都寻不着。倒地数人之后,终于有所发现。“树林子里!树林子里!”“芦苇后头也有!芦苇后头!”渐渐凭借人数火力扳回劣势,队伍后方却又突然响起枪声。枪声并不密集,然而准头十足,每响一声,必定有人中招。“后面!后面也有埋伏!奶奶的,北伐军什么时候打过来的?长了翅膀不成!”“他们没多少人,挺住!给老子挺住!”颜幼卿遗憾收手,两把枪的子弹都打光了,还好一颗也没浪费。他倒是想从对方手里再弄把枪过来,奈何太过冒险,只得先躲起来,伺机而动。暗叹一声,没想到达先兄还是这么容易热血冲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约正是如此,他才在战场上如鱼得水罢。北新军很快损失过半,却仍然没能摸清敌人路数。身后偷袭的枪声突然停止,领头者一声“撤退”,士兵们如蒙大赦,掉头奔逃。敌众我寡,穷寇莫追。刘达先有些懊恼。这帮兔崽子往回一逃,肯定要搬救兵。幸亏救兵离得远,自己等人跑得快些也就是了。正要招呼手下清点战利品,远处枪声重又响起,竟是溃逃的北新军遭遇迎头拦截。刘达先大乐,另一边颜幼卿不约而同笑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峻轩兄到得可真及时。一群人七八十个,在田野山林间疾行,夙兴夜寐,奔波不息。前后均为士兵,中间十几个普通民众。士兵们有几个负了轻伤,然脚下不停,其中普通人虽走得艰难,却也无人掉队,个个咬牙跟上。杜召棠皮鞋里垫了向别人讨要来的两层鞋垫,一瘸一拐走得飞快。安裕容笑道:“杜兄倒也不必如此拼命,急行军三日,咱们已经走出百里有余,进入北伐军巡逻范围了,追兵无论如何也不敢到此。”眼见前方领路士兵渐渐停下脚步,准备驻扎,杜召棠一屁股坐倒在地:“唉哟我的娘,可算是能喘口气了。”徐家坳外那一场小小的伏击战,于普通人而言,显然太过残酷。虽未曾亲见,然子弹呼啸,声声入耳。过后成百具尸体纵横于野,血流成洼。他们既害怕遭遇其他北新军小队,又害怕后头有追兵紧追不舍,倒比士兵们走得更急更狠。一口气撑到这会儿,听说进入安全范围,纷纷瘫倒呻吟。陪同安裕容的两个准尉官,一个姓金,一个姓陶。那姓陶的拿着药粉纱布走到杜召棠面前,他们出发时东西带得足,加上清缴了战利品,子弹伤药干粮均不是问题。寒暄一阵,得到对方感激涕零回复,陶准尉道:“杜先生脚上不便,先前心中着急不觉得,后边继续行走,恐怕要吃些苦头。这箱子里是要紧东西罢?不介意的话,我帮你拎一段?”杜召棠连忙推辞:“这怎么成!我一个大男人,这也太丢脸了,不成不成!”徐文约和安裕容对望一眼,心知对方仍未死心,欲试探底细。说不定后头几天路上,还安排了什么“意外”丢失事件。自从安裕容一行成功拦截北新军小队,颜幼卿便连同那只藤条背篓一起,隐身再未露面。刘达先推说杨参谋官接到司令传电,十分惦记故人,嘱咐他们上心寻找,兼之刚打完仗,弟兄们士气十足,一心乘胜追击,才冒险多走出百余里,结果碰巧撞见徐文约等人,可说意外惊喜。此话金、陶二人未知信否,明面上却丝毫挑不出毛病。杜召棠与那陶准尉你来我往地客气,最后推却不过,将那口朱合盛皮箱平放地上,掏出一把精镂花纹钥匙,打开小巧结实的铜锁,道:“唉!罢了罢了,兄弟,我这老脸都要挂不住了。最后剩下这些咸菜饭团和葱香麻饼,大伙儿分分罢。本想吃个独食,实在是良心过不去哪。陶准尉,你也拿一个尝尝。路上叫村里人专程做的,油盐添得足,越嚼越香,又经放,我还想着一路吃到铜山呐……”第87章 兄弟为比邻夏历十月底,西历十一月最后一个礼拜日,申城盎格鲁租界威妥玛路。两侧丹桂花期已过,仍余碧绿浓密的枝叶遮荫,各家庭院篱笆内五颜六色的秋菊争奇斗艳,全不见北方秋冬萧瑟之意。七号巷甲-3号住宅,徐文约推开大门,望见眼前美景,神情温和轻松,叹道:“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还是南边风物宜人,在北边可见不着这等好花。”黎映秋担惊受怕两个月,终于等得丈夫平安到来,又安心休养数日,再不复当初连夜逃出江宁时憔悴模样。闻言挽上丈夫手臂,笑盈盈道:“毕竟南边暖和,这时节在海津,早该穿大衣了。”两人一个西装衬衫,一个旗袍披肩,正是要出门的装束。黎映秋接着道:“郑姐姐怎的还没好?不是小华那丫头又出什么花样了罢?”边说边回头,正看见郑芳芷牵着颜舜华从里头出来,母女二人均身着蓝色旗袍,一深一浅,配米白绒线开衫,十分雅致。黎映秋松开徐文约,高高兴兴迎上去,转而挽上了郑芳芷胳膊,笑道:“郑姐姐和小华这般穿,一个似女先生,一个是女学生,当真有趣。早知道,我也换身阴丹士林旗袍好了。果然还是申城最摩登,这新式旗袍样子,耐看得紧。”三人站成一排,倒似三姐妹一般。徐文约退后两步,非常绅士地伸出手:“有请女士先行。”三位女士便嘻笑着下了台阶,走出门廊,徐文约笑眯眯地跟随在后。不大工夫,来到丙-1号门前。大门吱呀一声,颜幼卿与安裕容并肩而出。前者黑色立领学生装,戴薄呢学生帽。后者浅灰格子西服,配白色礼帽,绛紫色领带。一个端庄文秀,一个俊美风流。看见徐文约一行,两人相视一笑,几步下了台阶,却不继续走,而是驻足侧身,安裕容伸出手:“有请女士先行。”说罢鞠躬,行了个夸张的西洋礼。郑芳芷与黎映秋掩嘴直乐,颜舜华“咯咯咯”笑弯了腰。安裕容挑眉,徐文约笑而不语,一个劲儿在后头摆手。郑芳芷道:“裕容和文约果然不愧是兄弟,连装模作样的派头都一个样。还是幼卿老实,不跟你们两个一般搞这些花里胡哨。”扫视一圈,问,“皞儿呢?”颜幼卿应道:“还在楼上。说是叫我们尽管先走,他肯定跟上。”话音未落,二楼阳台上冒出一个身影。十四五岁的小少年身手敏捷如灵猿,抬腿翻出栏杆,两手搭在斜对面房子后廊石柱檐角上,脚踩住一楼铁艺窗花架子,三两下便落了地。那斜对面供他借力的廊柱,正属于徐文约租住的甲-3号。威妥玛路7号巷道,两侧各有数条小巷不等,洋人以西文字母编排,夏人则用甲乙丙呼之。单双异号相对,同号则相邻,故甲字巷与丙字巷彼此紧挨。每条小巷内又有两三栋住宅不等,安裕容租下的丙-1号,与甲-3号恰成斜角相连。徐文约住进这里,两家恰做了近邻。早在离开申城出发接应徐文约之前,见了杜家乱糟糟的状况,安裕容心中有数,便暗中托人留意合适的房子。得知甲-3号空出,郑芳芷第一时间出面将之租赁下来。徐文约一到,小两口直接入住。甲-3号是一栋三层洋房,原本计划杜召棠一并住进去,说不定还要安排杜家其他人。谁知杜大少随同安、徐二人前往河阳见了魏同钧一面,直接留在军营,专心为魏司令效力去了。徐文约带着两箱配安多芬换来的银元到申城,大半转交给杜老太爷,剩下的足够他夫妻安顿在租界洋房里。只是两口子怎的也用不上三层楼,因此黎映秋极力相邀,请郑芳芷母女搬过来作伴。黎映秋擅自到申城后,黎家曾派下人送来一封信及一笔数额不小的现银。东西送到河滨码头区现杜宅,杜老太爷做主,叫杜三少给安裕容打电话,最终转交到黎映秋手中。黎家随同江宁政要迁往蕙城,到底放弃了嫁作人妇的女儿。黎映秋大哭一场,彻底想开了,不再纠结此事。经过多番变故,她如今对郑芳芷最是信赖亲近,郑芳芷自不会与她计较从前些微龃龉。徐文约到来,两家比邻而居,互相照应,十分和睦融洽。今日礼拜日,约好了同往茜园,参加同声诗画社的周末沙龙。郑芳芷母女俩捱不过黎映秋苦劝,与兄弟同住也确实有些拥挤尴尬,于几日前搬进甲-3号。颜皞熙本该换到一楼,好叫小叔和容叔搬回二楼。只是他已经国中三年级,课业繁重,近日忙于月末考试,尚未来得及挪动,倒方便了每日翻栏杆,爬窗户,练练跟小叔新学的国术绝招。郑芳芷对两个孩子实行半放养教育,看见大儿子这番举动,只板起脸淡淡道:“若是摔断了腿,学堂里耽误了功课,自有先生教训,至于家里,不要指望有人伺候你吃喝拉撒。”颜皞熙抻抻新换的衣裳,与小叔同样的学生装,挺括漂亮,面色得意:“不过两层高,哪里会摔。”他很早就惦记着要跟小叔学功夫,总因这样那样的缘由不得实现,如今终于夙愿得偿,虽然错过了合适的年岁,更兼业余时间有限,小叔也并不肯收徒,但在软磨硬泡之下,到底学了点防身健体的基本招数。颜舜华见母亲脸色不好,忙打岔道:“小秋阿姨,你第一次参加蓝先生和谢先生他们的诗画沙龙,有没有准备作品呀?”同声诗画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以诗画会友,结交知音。若要参加其社内沙龙,一是要有熟人引荐,二是须准备一份原创作品,或诗或画,在沙龙上供同好品评。黎映秋虽已成婚,年纪不过双十出头,正是喜好新鲜热闹时候,对参加这场文艺沙龙期待已久。闻言,略带羞涩道:“这个郑姐姐提前告诉我了,我也不会画画,就……准备了一首小诗,今天恐怕要献丑了。”三人话题转向诗画品评,颜皞熙朝妹妹递个感谢的眼神。那边三位成年男士均忍俊不禁,安裕容向徐文约道:“茜园就在盎格鲁租界里,距离此地不远,没必要坐汽车。拐出巷口,叫几辆人力车便是。”徐文约颔首,颜皞熙机灵地冲到前头,拐个弯消失在巷口:“容叔,我去叫车!”徐文约道:“看得出来,他们跟你相处不错。”安裕容背起双手,满面得色:“皞儿学堂里功课渐难,小弟不才,侥幸能指点一二。”徐文约哈哈大笑,伸手在他肩膀上拍拍。颜幼卿抿嘴不语,紧赶几步,也去前头拦车。自打春天里江南艺专在茜园成功举办首场画展,又赢了与保守派卫道士的官司,此地便成为文艺界新锐汇集之所。同声诗画社创办数月,名声初显,每逢周末沙龙,能诗擅画的青年男女汇集于此,声势颇为可观。徐文约是第一次来,看见园内西洋建筑配江南园林的格局,叹道:“如此东西合璧,兼有水乡之灵秀妩媚,比之其他洋房花园,更见魅力。怨不得这些诗人画家们,喜欢这个地方。”沙龙已然开始,郑芳芷领着黎映秋以及两个孩子,正在里头听诗画社成员们品评习作。安裕容、颜幼卿则陪同徐文约坐在外边露台上说话。礼拜日茜园客人不少,楼下花园内绅士淑女三五成群,络绎不绝。三人身处露台属于书画社租借的套间,不与其他区域相连。此刻书画社成员都在屋内参加沙龙,露台恰好空出来,倒是方便了他们。“不止景致好,其他方面也不错。”安裕容说着,扯了扯窗台下的拉绳。不一会儿,便有侍者送上西式茶点,摆放妥当再轻手轻脚退下去。徐文约喝了一口红茶,靠在椅背上,惬意无比。半晌,方长叹道:“若得长日如此,夫复何求?”三人心知肚明,此语不过一时感慨。于此南北对峙混战时期,眼前安乐繁华,堪称奢景。颜幼卿看他一眼。经过这些天休养,文约兄长回来不少肉,与当日瘦得差点脱相的凄惨模样不可同日而语。回想起来,仍旧心有戚戚。当日与安裕容汇合后,成功歼灭遭遇的北新军小队,颜幼卿便携带配安多芬悄悄脱离队伍,提前赶至铜山大营杨元绍处。两人将药物清点分配明白,颜幼卿不做停留,径直返回申城。而徐文约等随同安裕容滞后几日抵达铜山,略加休整,转身便前往河阳与魏同钧当面交易。为安全起见,杨元绍派刘达先专程护送至河阳司令部。魏同钧手下的两个准尉官费尽心机,终究未能寻得机会截胡,其间种种疑惑憋屈,不必细表。正是这一趟河阳之行,杜召棠直接投靠了北伐军中炙手可热的魏司令。他自京师来,身上还顶着北方军政府文教司职务,又知道许多祁保善方面最新内幕消息,此番弃暗投明,魏同钧意外惊喜,面子里子俱全,自然欢迎之至。纵使对安裕容兄弟背地里的小动作暗藏不满,也都宽宏大量不再计较。待得徐文约离开河阳,抵达申城,距离中秋后安、颜二人出发接应他,已然过去将近一个月。“唉,不知召棠乍入军营,状况如何。外祖父大人始终惦记着叫他到申城来,别的不说,总要一家子聚齐了过个年。”徐文约与这位表内兄一路南逃,端的是同生共死,结下深厚情谊,心知他身为杜家长子,此番虽说为家族出头,也顺带给自己夫妻及兄弟以庇护,难免惭愧惦念。安裕容安慰道:“此前我与文约兄也提过,这位魏司令是十分爱惜羽毛之人,表面行事颇有几分儒将风度——此一点比起祁保善更为明显。况且北伐军正是缺人的时候,杜兄以嘉宾身份入幕僚,在后方做做参谋事务,不说多么风光,安全想必无虞。”话锋一转,“倒是文约兄你,这些天日日在外奔忙,急于谋事,要我说,实不必如此急迫。”徐文约甫至申城,安、颜二人曾邀他一起做舶来品生意,他却没有答应。一者不愿平白占兄弟便宜,二者直接经营生意并非他所喜欢与擅长,心里仍惦记着做报业,歇了没两天,便四处联络,寻找机会。颜幼卿帮忙劝道:“这边冷起来也快得很,还有一个月学堂便放寒假了,文约兄不如好生休息,有什么打算,年后再说。”安裕容点头:“幼卿说的是。自去岁我与幼卿离开海津南下,这一年多来文约兄辛苦操劳,着实不易。年底谁家不忙着结算收工?连战事都暂且停歇了。不如等开春再说,届时不论是寻个合适的东家,还是自己重起炉灶,办报办杂志,都不是难事。”徐文约低声道:“我算什么辛苦?之前京师海津两地来回,不过是些琐碎。南来路上虽耽搁许久,终究运气好的时候居多,谈不上遭罪。倒是你们两个,跟着尚先生……唉……幸亏你二人福大命大,只可惜……”抹一把脸,抛开杂乱思绪,“咳,不提这些,幼卿说还有一个月学堂便放寒假,这边学堂怎的放这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