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节
作者:票票小僧      更新:2023-04-30 00:53      字数:3280
  叶蓁松下一口气,终于说服大叔公了!“咱们现在还没有学校,所以我想尽快建造学校,然后尽快进行第一个学年的招生。”大叔公摆了摆手:“这事急不了。最近是收豆子的时候,过一段时间又是秋收时节,都不适合建房子。咱们这里过了秋就是冬,冬天时大雪封山,家家户户都居家猫冬,更不适合建房子。”“这样吧,今年咱们重点讨论学校的发展模式,来年开春再组织大家伙建学校,你觉得怎么样?”大叔公把话都说了,叶蓁还能说什么?“听您的。”大叔公打了个哈欠,叶蓁看一眼手表,不知不觉已经晚上二十二点了。这里的人习惯晚上十八点左右睡觉,现在比平时的睡觉时间超出四个多小时,怪不得大叔公连连打哈欠。“大叔公,咱们今天就聊到这里吧,我先回去了。”大叔公走到柜子边拉开柜子,拿出一截蜡烛递给叶蓁。叶蓁接过蜡烛,点燃蜡烛才往外走,“您早点休息,明儿见。”大叔公送叶蓁出门,目送叶蓁走远了才关上门。与此同时,远在长木市区的沈北、赵仁国以及赵仁川三个人正鬼鬼祟祟走出招待所,三个人融入夜色,穿过几条昏暗的街道后进入市区最出名的黑市。赵仁国和赵仁川第一次来黑市,不免胆战心惊起来。赵仁国小声问:“沈北,咱们就这样进去吗?”赵仁川看向沈北,三个人中拿主意的那个人是沈北。沈北摇头,拿下背上的竹筒饼,把一百斤竹筒饼均分给赵仁国和赵仁川,小声说:“听我说,一会我上去卖东西,小国负责盯梢,小川负责观察附近的人流。”赵仁川急忙问:“为什么啊?”沈北迅速把东西背上,小声解释:“这里有人巡逻,若是有人发现咱们在这里卖东西,会过来捉我们,所以咱们得有人负责盯梢。”“其次,咱们三个人目标太大,所以咱们需要分开行动。你观察人流时注意一种人,就是那种把自己遮的特别严实,且跑得比兔子还快的人。”不等赵仁川说话,沈北继续解释:“咱们需要找聪明的人合作。”赵仁川和赵仁国大概懂了,沈北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我走了,若有情况不对你们就学布谷鸟叫。”赵仁川和赵仁国同时点头:“好。”沈北背着五十斤竹筒饼融入人流,这里是长木市区最大的黑市,人头涌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沈北走上前:“婶子,我这里有五十斤竹筒饼,纯大米做的竹筒饼,要吗”“多少钱?”“给粮食票就跟供销社同价,不给粮票就比供销社贵两毛钱。要不要?”“你先让我看看东西。”沈北拉开背篓,“纯大米做的竹筒饼,你可以尝尝。”他拿下一个竹筒饼,掰下一小块递给女人。女人尝一口立刻惊喜地睁大眼睛,“能少一毛不,少一毛我就买五斤。”“不能少,我这是纯大米做的竹筒饼,少了就亏了。”“您要不要,不要我就去找别人。”“等等,小伙子别急着走啊,少五分钱行不行?”“真不能少。”沈北做出准备离开的样子,女人急了,“算了,给我来五斤,不,来十斤。”“您有东西装吗?”女人把篮子递过去,沈北拿出自制的秤砣称出十斤竹筒饼。沈北眼睛利,每次都能找到大方的顾客,三个人带出来的四百多斤竹筒饼很快卖出去两百多斤,然后又卖出去一百多斤,最后只剩下五十多斤。在沈北决定离开时他们又遇到第一个购买竹筒饼的女人,女人带了不少人过来,一次性买走剩下的五十多斤竹筒饼。三个人背着四百多斤竹筒饼过来,离开时却变成了满满一个竹篓的零钱。三个人急匆匆走回关上门就开始数钱。沈北快速计算三个人手上的钱:“刨除成本一斤竹筒饼赚两毛钱,咱们一共带来四百五十斤竹筒饼,一共赚了九十多块钱。”赵仁川和赵仁国同时张大嘴巴,赵仁川眨了眨眼睛,不可置信问:“真的是九十块钱,你没数错吧?”“没有,准确来说是九十二块三毛五。”赵仁川和赵仁国再次张大嘴巴,赵仁川惊呼出声:“发了,咱们发财了!”赵仁国重重点头,“咱们几天功夫就赚了九十多块钱,比我大伯工资还要高!”赵仁国的大伯是生产大队的会计,每个月有十几块钱的工资。赵仁川兴奋问:“咱们什么时候回去?”“不回去。”赵仁川又惊呼出声:“不回去?”沈北点头,“我打听过了,现在南乡那边有一种塑胶鞋子,这种鞋子防滑、耐穿,非常适合上山下河的时候穿。”“我打算去一趟南乡,用咱们赚的钱进一批塑胶鞋来这边售卖,你们觉得如何?”赵仁国和赵仁川对视一眼,然后同时说:“我们听你的。”三个人小声商量去南乡的事,越说越兴奋,直说到天色变亮才爬上床睡觉。次日中午三个人同时爬起床,简单洗漱后立刻办理退房手续,去车站乘坐火车前往遥远的南乡。远在长木生产大队的叶蓁睡梦中打了个喷嚏,转而梦到沈北朝她招手,等她走近时发现沈北脖子上戴着大金链子,一副暴发户的样子冲她眨眼睛。叶蓁瞬间惊醒,醒来时发现自己出了一头汗。长木生产大队进入夏天,这里被群山围绕,有些许的昼夜温差,但昼夜温差不算大,大概是白天二十几度到三十多度,晚上十几度这样的差距。跟长青生产大队相比,这里的夏天非常凉快。不过凉快归凉快,夏天时蚊虫繁殖速度暴增,一到夜晚就能听到蚊子的嗡嗡声,挂了蚊帐也不好使。叶蓁猛地拍向自己的脖子,拍出一手心的蚊子血。耳边回绕着嗡嗡的蚊子声,叶蓁拿过手绢擦了擦手,拉起薄被单盖住脑袋遮挡蚊子的声音,心想明天一定要做出耳塞。这些该死的蚊子真是太吵了!夏天闷热,眨眼进入夏季末,叶蓁发现田里的水稻结出稻谷,田里开始开田放水,只留下一点点田水润养水稻。她想起山里的山螃蟹,忽然想起曾经在农业频道看过的一期关于水稻田养殖螃蟹和泥鳅的节目。这里的水田非常肥沃,也许也可以养殖山螃蟹和泥鳅。沈家的水田全种上黄豆,叶蓁只能打大队长家水田的主意,“姐,你坐下,我想跟你说一件事。”黄嫂子放下锄头,“你说。”“我想在你家田里养殖一些山螃蟹和一些泥鳅。”黄嫂子顿时就笑了,“蓁儿啊,水稻田没法养这些东西。”“为什么?”“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老祖宗传下来的规则,不能在田里养殖螃蟹之类的东西。”叶蓁看向黄嫂子后面的荒田:“姐,那边的田我看着挺肥的,为什么没人开荒?”黄嫂子转过身:“那些啊,那些是淤泥田,地下全是淤泥,没办法种粮食。”淤泥田是这里的叫法,换一种正式一点的叫法是沼泽地,沼泽地通常有很多的淤泥,重则能吞下牛,轻则能把人陷进去出不来。“你可别去那边,以前队上有人去那边捉鱼,结果下去就上不来了。”叶蓁收回视线,其实沼泽地也很适合养殖山螃蟹和虾子。黄嫂子很重视家里的水稻田,如果叶蓁跟她开口说水稻田养殖山螃蟹的事她可能会碍于俩人的关系答应,但是答应后心里难免有想法。叶蓁很喜欢黄嫂子,想了想问:“姐,你说我用淤泥田养山螃蟹怎么样?”黄嫂子直白说:“白费劲。”叶蓁有了决定:“姐,我先回去了,改天再来找你聊天。”“你去哪啊?”“回家。”叶蓁急匆匆回家找沈风,在家里没找到沈风又出门去找沈风。她在山脚边找到沈风。叶蓁朝沈风以及沈风的小伙伴们招手:“你们想不想吃炸番薯条?”小孩子都喜欢吃油炸类的东西,几个孩子想也不想就喊:“想!”“婶子想跟你们做一笔生意。”沈风转了转眼睛,代替小伙伴们询问:“什么生意?”“你们帮婶子捉山螃蟹和虾子,捉到后用山螃蟹和虾子跟婶子换炸番薯条。”沈风精明得很,再次代替小伙伴们回答:“可以,不过咱们得事先说好怎么个换法。”这里到处都是山螃蟹和虾子,这些东西不值钱。想了想后叶蓁说:“五斤山螃蟹或者五斤虾子换一斤炸番薯条?”沈风看向小伙伴们,小伙伴们推了推沈风,小声说:“她是你妈妈,你跟她说。”“行,我们同意。”这天起,长木生产大队的孩子们开启用山螃蟹换炸番薯条的打工生涯,随着沈风等人换到香喷喷的炸番薯条,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打工的队伍中。有时候一天能收到五十来斤山螃蟹,有时候能收到近一百斤。叶蓁只收了十天就不收了,主要是淤泥田地方小,收多了不好养。她将山螃蟹和虾子扔入淤泥田,同时每天往里面放入晒干的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