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节
作者:织吖      更新:2023-05-01 06:33      字数:3544
  俞悦桐甩甩头,将那些没影的事情全部丢开。“种植基地的汇总出来了吗?一共有多少姜?”寒冷的冬天,人类和疾病也是一场大战。感冒药、退烧药、肠胃药、消炎药、止咳药……这些药物在夏天就是第一重要的生产目标。但不够,远远不够。零下十几度的低温能杀死人,对于人类来说,至少需要十个月才能有新生命诞生,再从婴儿长成【人】,又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那么病毒呢?不需要一年,数量以兆为单位的病毒会很快适应低温,进化出零下几十度也死不掉的超级耐寒病毒。姜汤、口罩、消毒水……以及暖气。这四样东西是最基础的防疫物资。“搬迁进度怎么了?”虞城是魔法攻击且没有暖气的南方城市,在物资和时间的双重压力下,能保证基地内的暖气供应以及是极限了。老城区在城市改造时闹过好一阵子,但闹归闹,等到了寒冷的冬天,也只能接受搬迁计划。虞城的基地规划面积只有一百二十平方公里,但要接收一百八十万的人口。这个人口密度,可以说是相当地大。俞悦桐下班回家的这一路,听到的讨论都是和这件事相关的讨论。和之前的北方供暖不一样,这次的供暖是精准到每家每户甚至是每个房间。零下几十度的低温没有暖气会死人,和粮食一样,有最低的“救济暖气”。和惯性思维里晚上十二点最冷相反,一天最冷的时间反而是太阳出来前的一两个小时。很多人也是在这个时间段无声无息地在睡梦中走向死亡。免费供暖的时间是两个小时,一个小时自己决定,一个小时固定在凌晨四点,当然,平方数也是有规定的,按人头算,一人两平方。通暖气的房间面积大小和户口人头数要平衡一下,多了折算成时间,少了要补。凌晨四点到五点这一个小时,基本上就是最冷的时间段,当然五点以后也冷,但能源有限,每天免费供暖两小时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新装的供暖系统和比供电系统还精准,供暖费用按每平方每小时0.5工分算,自己在手机上就能充值,还能决定时段。但这个价格即便是成本价,也让很多家庭负担艰难。俞悦桐家里有发电机,但真要按现在的物价算起来,自己发电不比交钱便宜。但她家空间大,自己手里的物资不少,秉持着能给官府省一点资源就是一点的原则,俞悦桐只充了一点钱,大头还是发电机。一千多平哪怕只开晚上最难熬的十个小时,俞悦桐一天也要交五千多,哪怕是她也支撑不起这样的开支!小区大部分人的选择是只开一个房间的暖气,一家人晚上睡觉的时候挤在一个房间,省钱、暖和,而且真要出什么事也能相互照应。“你充了多少?我们家人多,还得花钱买三层床,可把我肉疼坏了!”“这一百也不知道能用多久,你说这老天怎么也不给人活路呢?!”“可别说了,再说下去我就要哭了。”“也别丧了,咱们的日子过得已经算不错的了,看看国外,那都不是人过得日子!”“唉……”长吁短叹的叹气声到处都是。粮食要钱,电费要钱,燃气要钱,暖气要钱,衣服要钱,生命了看病吃药都要钱,但天冷了,工作岗位也跟着少了下去。究竟还能撑多久呢?江山小区的氛围还不至于坏到谷底,这里的住户有相当一部分是团结的小区业主。空房被安置进上万安置户后,原本的业主危机意识一下就上来了。被安排进来的住户大部分是沾亲带故的亲戚,一家十几二十口地被安排进一间房,拥挤,贫穷,生存的压力大到让人崩溃。江山小区的业主们也差不多是这个模式,家里有亲戚来投奔的,基本上点头住了下来,人多有安全感,这个世道活着不容易,闲着没事干才为了一点鸡毛蒜皮计较个没完,到了这种可能全家饿死的极端场面,又觉得血缘是为数不多可以相信的东西。但小区业主的人数不占优这是事实,在俞悦桐有意无意地引导下,原小区业主们抱团在一起。后来搬进来的住户数量不少,也有一些抱团的团体,但终究是比不过“地头蛇”的千人大军,乖乖地按照小区原有的秩序来。但马上,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市区和周围农村郊区内的人口都要挤到“面积狭小的基地”内,好不容易又将“不偷不抢能力范围能互相帮助”秩序正常运转下去的局面打破了。这一次安排到江山小区的人有五万人。江山小区的空地绿化和公共场所,在这两个月内变成了五千间的临时居住房,每间房子大概是四十平,然而这么狭小的房间却要住五个人。但也只能安排掉两万五千人。还有两万五千人则是要被加塞到居民楼里。安置户们没有拒绝的余地,他们自己也是被安置过来的,但要说一点情绪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安置户的人均面积本就少得可怜,两个私人空间都没有,再多几人彻底就成了牢房一样的存在。小区住户们的情绪就更大了。房子是他们自己的,到现在也还在供着房贷,只是从钱折算成了工分,自己家被安排进陌生人共享空间——即便知道这些人都是可怜人,但这已经触犯到他们的利益了!俞悦桐负责的就是江山小区以及周围小区的安置问题。她还没将这个消息公布出去,但已经能想象得到会是一个多么血雨腥风的场面了。“榜样啊……”俞悦桐想到家里的菜地鱼箱就头疼。她们家大,不接收几十人从哪个方面都说不过去,但一想到自己家多了几十个不认识的陌生人,说一点也没有不乐意的情绪,这是假的。要怎么处理这件事,成了俞悦桐现在最头疼的事情。作者有话说:? 第110章俞悦桐在末世生活了很久, 为了活下去什么样恶劣的居住条件都能忍下来。别说一千平的房子住三十个人了,一百平的房子住三百个人她都住过,且那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是我家。”——虽然是住过极端窒息的居所,但那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忍受的事情。安置房是基地的, 她作为被救济的那一方挑三拣四就是脑子有问题。现在的条件是, 让她拿出自己的房子去接纳救济互不相识的人——俞悦桐做不到。她自认为不是什么恶人, 但也没有善良到这种地步。钱、粮食、燃料甚至是空间,她都能捐赠出一部分,但“家”不行。楼上的俞小姨一家三口没有对不起她的地方,和她们家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但即便如此,俞悦桐也没有让她们住进家里, 而是帮忙找了可以落脚的房子。家是她的【绝对私人领域】, 自家亲戚的暂住都要考虑一下, 更不用说其他人了。就算是看着面善实际上也很好相处的人, 俞悦桐也会直接拒绝。末世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她不需要自己还要承担“有可能”的风险。只是……安置问题目前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妈妈, 你在烦恼什么?有我可以帮上忙的地方吗?”一月体贴地端了鲜榨的果汁过来。这也不是什么要保密的事情, 俞悦桐就把事情说了。“欸?无家可归?”一月下意识地扭头去看窗户外面的雪,比鹅毛还要夸张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下,整个世界被白色覆盖, 全城的人出动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地方都被清理干净。物资不够无法覆盖所有地方, 基地的出现就是为了集中资源。原本需要供应给一万间房子的暖气损耗率假如是100, 只能温暖五万人。住进基地后, 还是100的损耗,一万间的房子, 却能温暖五十万人。用有限的资源让更多的人活下来。听着很美好, 实际上也很美好。然而现实却很残酷。虞城基地要容纳的人口, 是一百八十万。它们没有十八万间房子。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学校宿舍教学楼……一切能改的公共设施都改成了救济安置房。但是不够,远远不够。这些地方已经安排了举城搬迁而来的同胞,甚至还有在基地范围外的安置所也要跟着搬迁到基地内。即便临时修建了很多临时居所,可到处都在缺房子。“不能把基地再扩大一点吗?”虽然只是用木头和金属做的傀儡,一月也为那些无处落脚的可怜人类难过了起来,“那里……还有那么多空房子。”俞悦桐摇头:“我们没有时间再为那些房子通上暖气了。”暖气管的铺设要比电线复杂得多,供暖也和供电有很大的区别。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人手用于除雪和防守。”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的力量太过渺小了。末世第一年,z国境内的平均降雨量是3 2.8 2米。不是常用的毫米单位,而是【米】。水落下来淹没了城市,如果不是高楼大厦的存在,人类除了躲去山顶别无他法。冬天的降水是以【雪】的形式落下,【水】是实心的,但雪却是松软有缝隙的。这一次的降水只会比第一年更多,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雪的流动性很差,可以堆到其他地方去。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凭借虞城的实力,日夜不停地干,也只能保证“及时”地处理掉这么大地方的雪。电线、管道、玻璃、墙体……利用夏天的时间,能做的,也只是将这片区域的基础设置建设“简单”地升个级。基地之外的区域,全部被“放弃”了。等到再下几天雪,基地和基地之间就成了还雪海中一个又一个孤岛。不,应该说是——海底世界。二月喃喃地问:“会死很多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