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作者:再枯荣      更新:2023-05-01 06:35      字数:5758
  “这没什么,缁大哥去寻霖二哥对款子,兴许是走到他屋里沾上的这味道。”了疾瞟她一下,“大嫂还是少管闲事的好。”听他这话,像是将她与那起长舌妇视为一类。月贞不大痛快,翻了一眼,“我才懒得管呢。我要多事,就不是告诉你,而是向珠嫂子芳妈她们议论了。”她踟蹰着咬住一抹笑意,斜眼窥他,“我就是想问问你,你说这男男女女的事情,怎么那样怪?家里规矩大得很,又有那么些眼睛盯着,他们也不怕。要换了我……”“换了你又怎样呢?”月贞不屑地笑起来,“换了我,我也是不怕的。”她转上眼,冲他顾盼生辉地眨一眨,“你呢,你怕不怕?”了疾心胸一跳,才领悟过来,她是借别人的是非兜兜转转地将话牵引到意有所指的地方。他只得将话锋又引回去,“大哥从前议亲,原本属意的是芸二嫂子。后来写信告诉父亲,父亲的意思是,家里是靠经商起家,虽然祖上到他这一代都有人做着官,到底是一身的商人习气。不像人家正经的书香门第。还是要娶一位官家小姐的好。因此才另定了仁和县县令家的小姐巧大嫂。”“噢,所以芸二奶奶后来嫁给了霖二爷。其实这也没什么,议亲不成,另定别家,都是常有的事,怎么单她和缁大爷断不清呢?”“他们从前议亲的时候见过面。”月贞随意点头,此刻对别人的事没兴致,只想着法子将谈机迂回,“噢,原来缁大爷与芸二奶奶早就眉目生情了,怪道如今也有些牵扯。恐怕两位太太不知道吧?否则我们太太也不要芸二奶奶做亲儿媳妇了。芸二奶奶瞧着安安静静的,想不到胆子这样大。要换你是缁大爷,别说家里的规矩,佛门的规矩就够人受的了,是不是?”了疾滚了滚干涩的喉头,“大嫂总扯我做什么?我不是缁大哥,我的法号是‘了疾’,你以为是什么意思?”“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因为你小时候得了那场怪病,你师父才给你取名了疾。意在你终身无疾,平安康健嚜。”他笑着,透彻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大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疾者,病也。疾又乃苦痛,憎恶。苦谛难除,不得解脱。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了疾之根本,无非是要了却这些……”说得月贞不耐烦,挥手将他打住,“别说了别说了,唠唠叨叨的,脑子都给人绕糊涂了。都远离了这些苦痛,还成个人了?我没你那么大的志向,我不想成佛,只想踏踏实实做人。你四大皆空,你六根清净,你超脱生死解脱轮回……烦也给你烦死了!”言讫便提着灯笼朝前去了,背着身在前头小声嘀咕,“说这么一堆,不就是想变着法地推开我?哼,什么不得了,不就是个男人嚜,还是个小秃驴!我上哪还寻不着个男人……”谁知抬头走到岔路上,竟不认得该往哪头,只得敛了抱怨,回首老实等着,“鹤年,我不常到你们这头来,不认得路。”了疾仍旧在笑,笑得人心生讨厌,恨不得朝他脸上狠挠一把!夜里月贞睡在床上,回想他们说过的那些琐碎的话,具体都不大记得清了。倒是走在他身边的感觉渐渐刻骨起来。窗外有稀疏的吟蛩,那一张张小嘴此刻伴着那些细碎的动静,像长进她腹里去了,在皮肤底下密密地叫嚣着,使人由骨头的缝隙里生出一种软绵绵的渴望。等到白天,人声鼎沸,就又不觉地淹过了这种渴望。这样的白天过去两回,请的那钱塘县县令廖大人登门。寥大人虽是本地父母官,却为李家富可敌城与二老爷在京做官的干系,待李家上下格外讲礼。及到宅上,先请缁宣领着去见霜太太。霜太太也卖他面子,特地一早吩咐备了席面,叫缁宣主陪。廖大人听见了疾在家,带了本他老母亲手抄的经书,请了疾回小慈悲寺时带回佛前供奉。了疾收下经书,回赠了一串开光持珠,“请大人带回去送给老夫人。”这寥大人四十余岁,却碍着李家的家业地位,待这兄弟俩格外蔼蔼可亲,忙起座行礼,“多谢了疾禅师的厚礼。老母六十多了,如今什么也不想,就好在家吃斋念佛。前几日刚在家收拾出一间小佛堂,刚请完佛像,这不正好了,就有了禅师的法器。”“老夫人有如此虔心,必有善果。”趁此机,了疾引入正题,“听说大慈悲寺要修建佛塔,大人早前特地向朝廷请了笔款子捐赠。想必也是因为老夫人是礼佛之人,大人又是位大孝子,才肯如此尽心。”寥大人坐下说:“是大慈悲寺的玉海禅师前两年先找的我。我想大慈悲寺是名寺,高僧如云,香客众多,建造佛塔也是为保佑杭州的百姓,便写奏疏上去试了试,没想到真成了。到底是皇上天恩呐。”了疾立掌道:“皇上天恩,何以辜负呢?”“这话是什么意思?”了疾心平气和笑道:“听说这笔款子捐到大慈悲寺已经两年之久了,后头的工程,大人也不过问过问?修建佛塔比起城内那些大工程自然不算什么,可既是朝廷捐的钱,总要知道去处吧。戒子听说,明年有位巡抚要到江南一带巡访,名寺古刹自来是这些大人爱去的地方,倘或走到大慈悲寺,忽然问起这桩事,大人该如何交代?”寥大人渐渐正色,“亏得禅师提醒。嘶……本官还真没大留意这佛塔的事,怎么这两年还没听见动静?银子虽然是捐赠出去的,可朝廷的钱,不能捐得稀里糊涂。等我回去请大慈悲寺的主持问一问。”话说到此,了疾也算功德圆满了,底下的事再不与他相干,他便缄默。未几席散,寥大人又说要去左边宅里拜见大老爷与琴太太,便由缁宣引他前去,霖桥自然也到厅上应酬。大老爷仍是那样子,痴痴呆呆的,寥大人躬腰凑到他耳根旁,大声喊了句:“我是问您老身子还好不好?!”琴太太将帕子掩在嘴角,微微一笑,“不是听不见,是糊涂了,不知道回您大人的话。”“糊涂了?好好的怎么就糊涂了呢?我前年见他还是清醒的。”“嗨,年纪大了,说不准的事情。”“也是,也是。”寥大人拂衣落座,端起茶碗呷了口茶,赞叹道:“还是贵家的龙井好,这是雨前的吧?存了有些日子了,还有这种清香,跟刚采下来的似的。”“专门修的库存放。还是不及刚采那阵,这茶呀,还是新鲜的好。”琴太太在上首椅上,一个婉转间,眼里泄出一缕精光,“人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家娶了新媳妇,您大人晓得吧?”常言是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琴太太偏却反着说。寥大人官场上的老人了,猜出她话后头必定含着些意思,“晓得晓得,迎亲那日我还来吃了盅喜酒,太太忘了?可惜了渠大爷,年纪轻轻的,唉……”太阳一晃,照见琴太太眼角零星泪花,“谁说不是呢。我们大哥没福,这样好的媳妇刚娶进门,他就……”说着,她把眼泪蘸干,吩咐缁宣两个,“霖哥,缁哥,你们两个亲自往库里去一趟,装些雨前的茶给寥大人带回家去给老夫人吃。”兄弟俩领命下去,屋里又换上新茶。琴太太一壁请寥大人尝,一壁说着:“嗨,当着我们老爷在这里,我也不想说那些伤心的话了。倒是我们那月贞媳妇,真是没话讲。刚进门便没了丈夫,我心想真是对不住她,想着与她娘家商议,等三年孝期一过,仍送她回娘家去,另寻个可靠的人改嫁。您猜她怎么说?”倏闻两声干涩“嗯嗯”“嗯嗯”,别眼一看,原来是大老爷在笑。那张嘴黑洞似的嘴里,仿佛代她吐出一个剥肤及髓却理所当然的答案。作者有话说:明晚就正常恢复22点更新。感谢各位小可爱支持。第25章 深深愿(五)小花厅用的隔扇门, 薄薄的一层黑漆,刷过铜油, 下晌的阳光撒在上头, 透着一种沉闷的老木黄。门上的雕花是十字套方,影子投在琴太太脸上,使她一张勉强风韵犹存的圆脸在小小的框里被割得四分五裂。她穿着黎色长襟, 露半截缁色的裙,颜色比那门的颜色还沉闷,显得她的笑容有几分古怪的俗丽。她对寥大人说:“我们月贞媳妇, 虽没读过几本书,却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孩子。她说:‘既然嫁到李家, 从此我就是李家的人。大爷虽然没了,还有太太长辈, 还有兄弟姊妹妯娌, 难道不是一家人?我愿意终身替大爷尽孝。’您听听,如今的年轻小姐, 哪还有这样的气节?”那些话里, 有一半倒真是月贞讲过的, 另一半是她自己添油加醋。寥大人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呵呵笑着,“贵家大奶奶这样的姑娘是难得,现如今世道上,死了丈夫, 刚过了热孝便偷么改嫁的多得很,没人来告, 官府也不好多管罢了。说起来简直伤风败俗。”“是呀。”琴太太慢悠悠点头, 端起茶淡抿一口, “要您说,您大人管辖的县上,倘或出个‘贞洁烈妇’,是不是您大人脸上的光?”这一句说得寥大人灵光一闪,搁下茶碗欠身,“太太的意思,是想为贵家大奶奶请个牌坊?”琴太太含笑不语,拿眼瞅着他。他自思片刻,连连点头,“倘能成事,的确是桩替咱们钱塘县争脸争光的好事。正巧去年朝廷才传下话,说是皇后娘娘有一日亲自教导几位皇亲女孩子要清闲贞静,守节有耻,柔顺温恭,雅持端庄。”“可不是?皇后娘娘是天下百姓之母,咱们妇道人家,自然都该听她老人家的教诲。”寥大人心下一合计,今日这李家真是不白来,一受了疾提醒,或能免将来失察之罪;二受琴太太点拨,这两年或可添功加绩。思及众多好处,登时心胸开朗,“好事好事,也是贵家光耀门楣的好事。只是如今贵大奶奶孝期未满,还不作数,先打算着。正好明年朝廷有位巡抚要到杭州来,届时或可与他说一说,本官再向朝廷表书。”两厢说好,缁宣与霖桥也包好了几罐茶叶回来,寥大人便要美满告辞。琴太太使两人送他出门,自己只略送两步,又走回厅内,将四轮倚上的大老爷盯着看。伺候大老爷的小厮很是识趣地低下脑袋,随即大老爷慢慢抬起头来,整张脸像一片枯叶,面皮发黄,眼角的皱纹又深又长,目光疑似一种孩童的纯真。他傻呵呵地笑着,那乌漆墨黑的口腔像一口深渊,那颗牙将落未落的牙显得格外碍眼。琴太太忽然抻直了腰喊了声“冯妈。”就见冯妈打门首进来,她问:“带钳子没有?”冯妈由袖管子里掏出柄秀珍银钳子递上。这玩意她一向是随身带着,保不齐琴太太什么时候心血来潮,就要的。琴太太接了过去,冯妈转到大老爷跟前,将他下巴扳着,捏开他的嘴,后头那小厮也熟门熟路地将大老爷两条胳膊反揿到椅后。大老爷只当是同他玩耍,“呵呵”地笑起来。琴太太也笑着端详他片刻,旋即捏紧了精致的钳子钳住他仅存的那颗牙,使着吃奶的劲向外一扯,大老爷便在四轮倚上扭动两下。他下半截瘫了,再痛也跳不起来,嚷不出声,还不如砧板上的鱼,砧板上的鱼还能垂死挣扎几回。他只能“呜呜”地哼两声,淌得满襟带血的唾沫。那颗牙给冯妈用绢子包好了揣在怀里。琴太太素日吃喝穿戴都是由人侍奉,唯独在这椿事上,她喜欢亲力亲为,大概是一种享受。她渐渐露出个满意而不屑的笑来,像是对人说,也像是自言自语,“这男人呐,还真是只有没牙的时候最老实。老东西,欺负我多少年了,看到底是谁熬过了谁。我可不是姐姐,恨谁也恨不到二老爷头上,活该受二老爷的气。我恨谁,我就要叫他生不如死。”她一壁说,一壁扭身出去。冯妈忙跟在后头,一贯地搭腔,“是,是,太太做姑娘事就比那边的太太硬气。她不过是拿着那些女人撒性子,如今年纪大了,连那精神头都没了。”曜日西倾,满是密匝的枝影投影在楼阁花墙,许多亭台都是空的,撕裂的蝉声穿插而过,像支利箭,使夏日的安宁变成一种刺人的孤寂。琴太太觉得自己也有些老了,但她不愿承认。她想到姐姐那臃肿的身躯,唇角得意地挂起来,无声地嘲讽着。大概是没了最后一颗牙的缘故,大老爷过两日便有些不好,连四轮倚也坐不住,像条软骨虫似的直往地上滑。也不再痴呆呆地笑了,茶饭送不进去,精神每况愈下。请大夫来瞧,那老大夫惋惜着摇头,“预备预备吧,贵老爷这活罪恐怕是要熬到头了。”众人一听,虽然也哭,却远不及当初大爷去的时候那般悲恸。一来是大老爷到了年纪,二来这一两年,他虽然活着,却渐渐淡出人的视野,许多人早就当他死了。月贞更谈不上什么悲愁,只学着众人的样子,假模假样地拈帕将眼睑干蘸一蘸。唯独了疾在病床前,阖着眼拨动着持珠,默诵了一段经文,面色无限怅然。短短几日,大老爷消瘦不少,锦被盖在他身上仿佛铺平了似的,只剩个圆圆的脑袋搁在枕上,有些可怖。趁众人围着大夫问话的功夫,月贞挨去了疾身边,睨着大老爷抠偻下去的眼睛,“这下你又走不成了吧?瞧这样子,我们老爷是没几日活头了,治丧做法事,还得你亲自来。”了疾睁开了眼,淡淡的口吻,“又何必咒他死呢。”月贞低着声驳他,“可不是我要咒他死,我不过是照着大夫的话说。你方才瞧见的,他的亲儿子亲女儿也不见得是真伤心。我做儿媳妇的,更论不上。”他转身朝外间去,月贞亦撇嘴跟上。外头坐了一圈人,琴太太与霜太太自然是坐在榻上,下首两侧椅上坐着晚辈,男人一边女人一边。月贞坐到芸娘身畔,听着霖桥立在堂中哽咽回话,“大夫送出去了,听他的意思是无力回天,老爷就这几日。是不是要通知亲友一声?”说完,他掣着袖口把两边脸揩一揩,也不知有没有泪。反正看这情形也是无人计较的。琴太太也微微哽咽道:“自然要知会他们一声。好在老爷的事都是提早预备在那里的,不至于当初跟你大哥的事一样慌乱。你去告诉管家,把库里存放的棺椁都抬出来,寿衣也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有什么缺的,这几日就要采办齐全。”霜太太跟着吩咐,“缁宣,你立马写封信进京,告诉你父亲一声,叫他赶回来。再套车回乡,将几位老太爷老叔公都接到钱塘。法事的事情不必说,自然是交给鹤年的。”那蒋文兴也在屋内,听见这话,心道是个邀功卖宠的好时机,便忙起身打拱,“这事情就派给小侄去办吧,缁大哥与霖二哥在家还要应酬亲友,恐怕忙得顾不上。”“好,好。”琴太太欣慰点头,“亏得文兴在这里,还帮得上忙。”后头商定灵堂发讣告的事。月贞默默听着,倒觉得有些好笑,人还没死,都只当他死了,赶着将事情妥善地办在前头。“月贞。”是琴太太在喊。月贞忙正了身子向前:“太太您吩咐。”“暂且还用不上你们,你们妯娌三个这几日只在老爷榻前侍奉,轮着来。你是长媳,今日就是你,明日是芸娘,后日是巧兰。别的也就罢了,可要亲自喂老爷吃饭喝水。老爷有什么吩咐,先到屋里回我。”众人散了,只将月贞留在屋内。正有些手足无措之际,抬额一瞧,了疾还在椅上坐着。忽然人去楼空,天井那口大缸里跳起一尾红鲤鱼,把水扑得哗啦啦响。两个人嵌在隔扇门框的两端,纹影落在白墙上,像一个阴冷的笼子关住了两个人。月贞方才还有些害怕,在这里对着个将死不死之人,何况是大老爷。她往日瞧见大老爷就有些恐惧与恶心,觉得他是从坟里爬出来的一副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