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节
作者:殆火      更新:2023-05-01 12:05      字数:2730
  玄鸟卫们一阵嚎叫,用泼皮闲汉的方式一拥而上。子受负手而立,记住了记住了,过阵子打仗不能让鲁雄挂帅。杀了一会儿,本就是匆忙组织的诸侯乱军隐隐有乱象。张桂芳真是个bug。记住了记住,张桂芳等亲征的时候呆在身边保证自身安全就行,不能让他冲阵。“鲁将军不愧是沙场宿将!”李靖浓眉一挑,自己不能落于人后。今天的焚书本就是他主持,虽然平添了许多多余的事情,但总的来说,一切还是因他而起。如果他没有提出变法,指不定现在纣王还和诸侯和和睦睦,如果没有上下同法,也不至于会弄出这么一套操作,彻底与诸侯站在对立面。李靖找了一柄长戟,找到鄂崇禹的尸体,直接将其挑在戟上。早已断了气息的鄂崇禹被挑在戟上,高高举起,饶是有着殷破败等大胖子阻碍视野,也能看清他面上难以置信的表情。鄂崇禹身上穿着华装衣冠,腰间美玉在空中晃悠。尤浑看着那块美玉有些眼馋,可局势混乱,他只能躲在余下两百名近卫之后干看着。倒是不知所以的子受连连惊叹,今天怎么回事,连尤浑这样的奸臣都目不转睛盯着李靖关心战局?李靖一声大喝:“鄂崇禹已死,尔等还不速降?!”家将看见自家主子被纣王杀了,会因为忠诚暴起复仇,但下头的小兵可不这么想。鄂崇禹还没到连小兵都会感齐恩义命都不要来报仇的地步。这是压死马的最后一根草。望着已死的鄂崇禹,又见己方败势已成,谁还有心再战?至于其他诸侯的兵丁就更不重要了,鄂崇禹死了而已,他们的主子还活着,跟着打岂不是逼着纣王将剩下的诸侯都杀了?大局已经。记下了记下了,子受默默在心里给李靖也打了个叉。在乱军初露败势的时候以鄂崇禹的尸体添了把火,时机掌握的极为巧妙。攻心之计,该怎么说呢,不愧是以李卫公为原型的人物,安心变法吧,你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了。雨势渐小,没有了雨声的嘈杂,只剩下人声。诸侯之中,一些人沉默不语,一些人颤抖不已,一些人破口大骂。纣王违背道义在先,不配为人君。又是变法,又是杀人,刚才还直接把所有诸侯给围了。明摆着危机自身,还能指望他们好言相向?“陛下当真要与天下人为敌?”“陛下不讲道义,如何令人信服?”“若非陛下执意变法,又怎么会有今日之乱?”或叱问或责骂,充塞耳畔。站在诸侯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所作所为还真一点问题没有。倒是纣王随意杀诸侯,如此昏聩暴虐,不讲道理,必为天下所指。“昏君,呸!”不少人骂的起兴,这会儿也不顾及什么了,纣王连鄂崇禹都敢杀,何况他们?干脆破罐子破摔。子受轻笑,大声道:“朕,昏君也,不为万世圣明!”舒坦啊!憋了这么久,终于喊出来了!我他妈是个昏君!我真的是昏君啊!这么多人骂昏君,真难得!今天这一套操作下来,不仅把诸侯都给得罪死了,就是下头的臣子也不容易擦屁股吧?哪怕是忠臣也应该知道什么样的君王该扶持,什么样的君王扶不起!扶不起的阿纣听过么?第313章 助纣为虐,死不悔改大大小小数百诸侯,面色无比复杂。千载悠悠,还是头一次有人开口说自己是昏君。呸,脸皮真厚。一些朝臣面有愧色,这算什么事儿啊?“何为圣明之君?”一个宛如雷鸣的声音响彻。这声音听着耳熟,子受四下张望着,哪个憨憨找自己茬?再一看,闻仲,那没事了。老爷子倒提钢鞭,白须白发上是细密的雨水,身上的衣衫因为淋湿的缘故贴在身上,座下是玉麒麟。玉麒麟脚程快,北海与朝歌来回一趟,要不了多久。“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成汤灭夏,泽及八荒,网开三面,而分封诸侯,可为明君?”这是成汤的典故,成汤出猎,见到猎人网张四方,凡是从四方来的烈度,都会落到网上。成汤认为太过了,这样一来猎物就没有了,所以收起三面的网,只在一面设网。这个事迹流传出去后,人们就说成汤的仁德遍及禽兽,于是四十多个诸侯来归顺成汤,是成汤为一代明君的开始。“自然是圣明之君。”诸侯不会去说成汤坏话,毕竟成汤当年分封了他们的老祖宗。商容猛然想起三天前纣王在宫门前说的话。那时候,纣王重复了一边成汤先王的事迹,以及著名的成汤六问。那时候,他以为纣王是要做成汤没有做完的事。可联系起今天纣王的所作所为,以及闻仲的提醒,他发现,不仅仅是成汤没有做完的事。还有成汤不敢做的事,成汤做错的事。不敢做的,自然是禁绝巫祝,做错的,自然是让分封的诸侯贵族成了社稷之祸。闻仲连连发问:“太戊可为明君?祖乙可为明君?盘庚可为明君?武丁可为明君?”太戊时国政大修,各小国纷纷归顺,商朝中兴;祖乙兵平兰夷、班方,解除了东南方夷族的威胁;盘庚迁殷,大商强盛繁荣;武丁24k狂暴大帝,谁不服干谁,还都干死了。这些自然都是明君。没人知道闻仲想干什么,极短暂的冷场之后,他接着道:“自陛下临朝,退蛮夷,安天下,开疆僻壤四海升平,可算得上明君?”一时寂静,诸侯不敢回应。摸着良心问一问自己,如果抛开纣王针对诸侯贵族的一系列行为,确实称得上明君,超过了太戊、祖乙、盘庚,甚至足以比肩成汤,武丁。哪怕是当年登凤凰山自封的始皇帝,也渐渐有些人觉得纣王配得上了。可纣王对诸侯贵族下手了,那就别怪他们莫得良心了。闻仲嘶声竭力喊道:“若为明君,如何杀得了你们这些社稷之祸?”这句话宛如晴天霹雳。所有人都明白纣王为什么会说自己是个昏君了。成汤、太戊、祖乙、盘庚、武丁,这些明君敢对诸侯贵族下手吗?敢对巫祝下手吗?不敢。成汤即使知道巫祝有祸患,宁愿被逼着上了祭坛亲自当人祀,最后也没有对巫祝下手,留下了成汤六问怀疑人生。盘庚即使知道迁都前许多贵族贪图安逸,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仍旧再三妥协,以理服人。武丁谁不服就干谁,传到他时诸侯贵族的乱象已经很明显,可他也没能干趴诸侯贵族。这些明君太仁了啊!他们做不来这种事。明君做不了,做不到的事,那就只能由昏君来做了。纣王就是这样的昏君。闻仲不带丝毫迟疑,大喝道:“列祖列宗在上,闻仲于此立誓,自此刻起,助纣为虐,山川倾颓,日月颠覆,纵粉身碎骨,死不悔改!”当朝太师,地位虽不见得比丞相高出多少,但威望无人能及。如此咆哮的场景,闻所未闻。诸侯纷纷打着颤。身着单衣的商容叹了一声,又点了点头。自己都已经这样了,还顾及什么其他的呢?不就是助纣为虐嘛?!他刚刚开口,张桂芳就吼起来了。“列祖列宗在上,张桂芳于此立誓,自此刻起,助纣为虐……”声音太大了,还是等下一个吧。“鲁雄于此立誓,自此刻起,助纣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