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
作者:麻辣香橙      更新:2023-05-01 13:47      字数:6084
  但是可能跟他预想的“很值钱”还差距很大。然后冯妙从他那一大包东西里边扒拉出一把团扇,扇子已经比较脏旧了,看起来要么没好好保存,要么曾经有人在不知道它真实价值的情况下,只把它当做一把最普通的扇子用过。见冯妙把那把扇子拿在手里端详半晌,钟继顺凑过来看了看,问道:“这个……这个扇子不像是绣的,扒拉出来的时候就有点脏了,您看能不能值点钱?”“这个团扇不错,估计应该跟你那个蟒服年代差不多。”冯妙拿着团扇轻叹,这把山水缂丝团扇,很可能也出自宫廷,起码也是权贵之家养的织工精心做出来的。缂丝,宋元以来一直是御用之物,即使到了明清,它也不是普通人能用的东西,这还不光是钱的事儿,《红楼梦》里王熙凤一条缂丝裙子,那就是十足的身份地位象征了。姑姑曾经就有一把差不多的团扇,记得是山水青竹图案。作为尚功局尚宫,姑姑有这样一把缂丝团扇那是赏赐下来的的身份脸面。“这个东西不错,可惜保存的不够好,让吴老板先找人清洁修复一下。”冯妙笑着看看钟继顺道,“你看这个淡墨山水多漂亮,要是有钱,我都想把它买下来了。”大约没被珍惜收藏正是因为这幅淡墨山水扇面吧,它在宫廷权贵手里是风雅,可放在乡野村汉的老百姓看来,可能并不起眼,还不如绣朵牡丹花来得亮眼。“这个,值钱吗?”钟继顺顿了顿说,“冯研究员,您看您帮了我这么大忙,它要是值个几十块钱,您要不嫌弃,我把它送给您玩好了。”“那就罢了,这东西可能比你刚才那一堆还值钱。”冯妙笑道,“就是缂丝,你听没听过,一寸缂丝一寸金。”旁边的吴老板一听“缂丝”两个字,差点就跳起来了,缂丝啊,他上回那件八十块钱卖给冯妙的陀罗尼经被,可不就是缂丝吗。“真是缂丝?”吴老板立刻凑过来细瞧,咋舌道,“看着还真像,说实话,我这年纪继承祖业把店重新开起来,我还没见过几回呢。冯研究员,您简直就是个天生带旺的人,您看您一来,怎么我这小店里又出了缂丝了。”“山水缂丝团扇,应该也是明代的,它这个扇面书画也很有意境,虽然没有落款,画作者不可考,可也比普通花鸟团扇要好了。”冯妙笑道,“山水扇面在明代比较受推崇,应该是明代的,而且它这个缂丝工艺,跟我们现代的缂丝有所不同。”“那这个能值多少钱?”钟继顺有些兴奋地问。冯妙道:“缂丝是没错的,但是团扇是小物件,加上没保存好,品相不够好,可能比不上您那件蟒服值钱,不过也不差了。”钟继顺兴奋地心里飞快转悠一圈,那件明代蟒服卖了五千,冯妙又说这个扇子比他刚才那一堆值钱,那就是说,大概也能卖个两三千了?“冯研究员,谢谢您,太谢谢您了,我把它卖了,我老婆治病的钱就足够了。”钟继顺一边高兴,一边冲着鞠了个大大的躬。83年啊,人均工资几十块,万元户上报纸上电视的年代,一病致贫,现在他不用愁了。“但是这东西的市价我还真说不准。”冯妙指指吴老板道,“吴老板人挺实在的,让他先找人清洁修复了你们再谈个价,你放心,他不会坑你,有我给你做见证呢。”方冀南这次上班没陪她去,冯妙回到家,方冀南头一句话就问她:“今天看得怎么样,又淘到什么国宝了?”“你还真当到处都是国宝啊,我随手就能捡到一个。”冯妙进屋换鞋,一边穿上拖鞋一边感慨道,“看到一把扇子,哎,那件东西我还挺喜欢的。”“你想要?”方冀南问,“多少钱啊?一个扇子,喜欢你买呀。”“也不贵,几千块钱吧,”冯妙要笑不笑瞥了方冀南一眼,揶揄道,“要不你去帮我买来?卖给我看面子,指不定还能便宜点呢。”方冀南:“……”“买个扇子也不好玩儿,”方冀南笑嘻嘻地拍拍她,“媳妇儿,咱还是买肉吃来得实在,今晚给你做个红烧肉。”冯妙被他说得噗嗤笑了下,跟他随口聊起今天的事情,也说到那把明代缂丝团扇。“也不知道吴老板能不能找到靠谱的人修复。我就看他为了给老婆治病变卖家产,家里能卖的都拿来卖了,我就帮他看看。可是我不想掺和太多,也没那个工夫再帮他修复了,要是到了我手里,修复过后肯定特别漂亮。”“你真喜欢呀,”方冀南道,“那咱就买了它,不就几千块钱吗,钱不够我来想办法。”“咱们手里现在统共还有多少钱,花光家底买一把扇子,买了它以后一家四口人吃这把扇子?”冯妙瞥了他一眼道,“你倒是好好攒钱呀,手里有几个钱,不花你憋得难受,你瞧瞧这几年咱家里还有什么没买的东西吗。”“生活品质问题,你吃了喝了用了,家里添置东西了,又不是乱花了。”方冀南笑。反正他们家怎么也穷不着,但是也不会发财暴富就是了。方冀南笑道:“你说给媳妇买个扇子都买不起,有点打击人了啊,我跟你说,我现在还真想下海呢,你看现在不少捧着铁饭碗的人辞职,下海做生意,先富起来的都是那些人。”“你行了吧啊,我也就随口那么一说。”冯妙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道,“你这人就不是做生意的料,下了海也是呛几口水给你拍回来,要不然淹死你。”方冀南:“嗬,我就那么不济,凭什么下海就得呛着,我怎么就没有经商发财的命了,我跟你说,你男人干什么也都不会差的。”冯妙道:“你呀,我看你也就适合混混机关单位,老实上班的命。”更何况别人看起来他还前途一片大好。冯妙刚来帝京时曾经还说,等她有了钱,她也买个院子,那时他们还租住在老胡同四合院一间厢房里。那时候她原本的打算是完成故宫双面绣之后,趁着改革开放了,她也照样在帝京生存下来,靠这双手也足够她安身立命了。那时候可没想到她会考大学,并且一直到现在还在读研究生。复制双面绣时候她还有工资,现在连个工资都没有,以前方冀南还没毕业时她有工资,工资还不低,现在反过来了,反倒让方冀南养她了。赚钱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而她作为一个文物工作人员,既然入了这一行,还从来没想过赚吴老板那个行当的钱,就算是合法范围内也不至于。知足常乐,更何况就他们家这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别人眼里已经是十分让人羡慕了。然而冯妙像是跟团扇结下了什么缘分,暑假前邱小婵到帝京来了一趟,专门跑来约了冯妙去吃她一直想念的那家炸酱面,两人边吃边聊,邱小婵这次是出差,也是为着团扇来的。第87章 大动作故宫双面绣复制完成后, 祝明芳和邱小婵师徒就离开帝京回江南市去了,一别两年多,在这个还靠写信交流的年代, 平常也没怎么联系,还真没机会再见过面。这次邱小婵到帝京来,专门跑来找冯妙。别后重逢,冯妙也十分惊喜,以前在双面绣复制小组, 她跟这师徒二人是最投缘的, 处得很好。两人按照邱小婵的要求,先去吃她们在双面绣小组工作时喜欢去吃的一家炸酱面。搬家后离得远了, 冯妙之后也没怎么去吃过,故地重游, 店面装修过了,古色古香的老字号牌匾重新挂起来了。“我怎么就觉得这个面没有以前好吃了呢, 以前怎么就觉得那么好吃呢。”邱小婵道, “冯妙姐, 你记不记得,我们以前那时候经常来吃, 回到江南市,我都没看见有卖炸酱面的。”“记得, 而且大多数都是祝老师请客,她说她工资高,我们还说她有钱人说了算。”冯妙笑道。两人便一起笑了起来,聊起近况, 邱小婵说祝明芳去年已经退休了, 但是像她那样的苏绣大师级的人物, 退休了却也闲不下来。“她现在还带徒弟吗?”“徒弟倒是不带了,你也知道,学刺绣不是短时间能行的事情,这门手艺是要长年累月积累的,又费眼睛,好的绣娘大都是从很小就开始学了,她自己也说,现在也没有精力再带一个年纪小的徒弟了。”邱小婵道:“冯妙姐,我这次来帝京,是被派来参加一个工艺博览会,原本不是我来的,祝老师让我主动要求来,其实是有个重要事情来找你。”她一边说,一边就从随身拎着的袋子里拿出一把苏绣花鸟的团扇递给冯妙。冯妙看了看笑道:“这个用的就是故宫双面绣的针法呀,绣成团扇真是好看。”“这就是祝老师让我一定要来找你的原因。”邱小婵笑道,“祝老师那个人你是知道的,就是个绣痴,刺绣一辈子了,我们回去以后,她又把双面绣的针法教给了好多人,可她总是念叨说都是跟你学的,是你恢复了这种绣法,教给别人应该要跟你讲的。”“嗐,这又不是什么武功秘籍,还要开宗立派。”冯妙笑着调侃道,“我还巴不得能发扬光大呢。”“冯妙姐你不知道,你这功劳可大了,这个团扇,我们现在出口到日本,卖的老贵了,要给国家赚外汇的。”“我听说你们以前的刺绣团扇也出口啊,主要用的乱针绣,江南市的苏绣团扇我记得还作为国礼呢。”“对,这不是这几年改革开放,跟外国人做生意吗,这几年出口量越来越大。”邱小婵道,“我们以前绣制团扇,一般用乱针绣,可是用故宫排针绣绣出来的更加紧凑立体,一说我们这个团扇是失传几百年的故宫双面绣,小鬼子眼睛都亮了。而且别人没有,别人不会这个,我们的团扇就是特色,就更吃香。”邱小婵说,祝明芳现在从国营苏绣工艺厂退休了,然后她现在有个想法,她想自己开个绣坊。“我这次来,祝老师就交代我一定要来找你,请你出山,给她出出力!”邱小婵双手合十,俏皮笑道,“冯妙姐,我亲姐,这事你不能推脱,我师父交代我的事情我得给她办到呀。”“我支持啊,当然支持。”冯妙笑道,“可是祝老师在江南市开绣坊,我在这边上班,我能帮她干什么呀。”“嗐,你听我慢慢跟你讲。”邱小婵道,“祝老师那个人你是知道的,她退休后生活安闲,也有退休工资,但是她从小学手艺,身边也认识一些没有进入国营工艺厂的绣娘,没有退休工资的,还有很多就是家庭妇女、农村妇女,这些人手艺都不错,可是眼下国内不容易接到绣活儿,很难有机会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谋生。”“祝老师干脆就想着,利用她的名望开一个私营绣坊,让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绣娘都能加入进来,还有一些待业的年轻人也愿意学,甚至都不用按时上班,在家里就能绣制,时间还更自由。最开始就是想给周围那些生活困难的绣娘,也包括想学手艺的年轻姑娘们找点事干,帮大家多赚点钱。”“哎呦,祝老师这是要干大事呀。” 冯妙惊叹 。“她退了休也才五十五岁,觉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干,然后也能帮到那些绣娘。”邱小婵道,“你看我们一个熟练的绣娘,都不耽误在家带孩子,也不用按时上班,就在家里利用空余时间绣我们定制的这个团扇,一个月一般也能有几十块钱的收入,时间充足的,比他们正经上班的人工资都多呢。”冯妙不禁称赞,笑道:“手工艺品还挺适合这种模式的,分散到一家一户去加工,给绣娘们绣,你们绣坊负责管理,负责接订单,回收产品,然后你们集中出口,成规模好办事,大家都赚钱。”“对,就是这个意思。”邱小婵拍手笑起来。两人越聊越热络,不禁互都感叹了一番,祝明芳退休了都有魄力干一番大事业,比她们年轻人还厉害。“你现在不是还在国营工艺厂吗?”冯妙问。邱小婵道:“我都决定了,等祝老师那边的绣坊一开张,我就辞职去跟她干,有什么不敢的。祝老师专心刺绣管产品,她年纪大了,谈生意跑腿什么的正好我帮她。”“所以祝老师就让我趁着这次来帝京来找你,请你出山。你知道的,咱们手艺人重师承,重传承,祝老师说这个排针双面绣针法都是跟你学的,她又教给了那么多人,用这个赚钱,开绣坊首先就想拉你加入,你要是有空,也能去帮我们看看,指点一下我们的绣娘。”“我这要工作呢,哪有时间加入你们,我又帮不上忙。”冯妙笑道。“不不不,祝老师说,你要加入进来,我们的绣坊就名正言顺了,还能拿你的名气当噱头,是你复制了故宫双面绣,你恢复了这种失传针法,再加上你现在在故宫工作,专业文物工作人员,你要是加入,哪怕就挂个名,当个技术指导,那意义就不一样了,我们绣坊说给人家都有排面。”邱小婵说,祝明芳的绣坊主要针对的就是日本客商的订单,不光是刺绣团扇,还有大批的和服配饰、和服腰带的刺绣订单,她们都可以接。“冯妙姐,祝老师让我一定要跟你说,你务必考虑一下。”两人慢慢悠悠吃完一顿炸酱面,一起出来散步逛逛街,邱小婵黏着她说:“冯妙姐,你刺绣的手艺我可是知道的,你哪怕传授我们几招,抽空稍微给我们指点一下,就足够发挥作用了。”说实话,冯妙十分心动。江南市,一个以刺绣驰名的地方,如果能让更多的女性都来从事刺绣的工作,并以此谋生,改变生活和命运,这个就太有意义了。而且她现在还在读研究生,还可以有寒暑假,可以利用寒暑假去帮她们培训绣娘,她这一身的刺绣手艺也可以传承发扬。送邱小婵回宾馆后,冯妙回到家中人家爷儿仨已经吃过饭了,俩孩子在房间写作业,方冀南一个人坐在客厅吃水果,看见冯妙开门进来也没说话,把手里的桃子削完皮,随手递给她。“没洗手。”冯妙道,放下挎包先去洗手,回来跟方冀南排排坐在沙发上吃桃子,冯妙就把刚才和邱小婵交谈的事情跟他一五一十说了。方冀南看看她:“好事情啊。”“能行,我支持你。”他说,“你这人吧,什么事情都一脸淡然,什么事情你都不急不躁的,天塌下来有地接着,我就没见你有几回这么心潮澎湃过。”“?”冯妙,“你这什么用词,我心潮澎湃,你看见的?”方冀南:“嗐,那我当然能看见,咱俩什么交情啊。”他思索着啃了几口桃子,“可是你总不能光挂名个技术指导、给她们培训绣娘吧。”冯妙咬着桃子:“那别的还让我干什么呀,我倒是得有时间呢。”“媳妇儿,涉及到经济的问题,你这脑袋不太行。”对上冯妙抗议的白眼,方冀南笑道,“你还别不服气,你说我不是经商的料,你自己就有经济脑袋了?我问你,你去给绣坊挂名、当技术指导,那她们怎么酬谢你,赚了钱你们怎么分?”没等冯妙开口,他又接着数落道,“你可以不分钱,那你图的什么,朋友帮忙也不能天长日久的,再说天长日久人家能安心吗?可是人家给你分钱、给你开工资,分你多少为好?开绣坊就相当于办厂经营吧,你到底怎么加入,怎么跟人家合伙儿?我估计祝明芳也是一腔热情,甚至都没想这些方面。手艺上你们这些人没的说,可经济头脑还稍微欠缺一点。”“……”冯妙吃完桃子瞪了他一眼,面无表情道,“直接说,少嘚瑟。”“你可以给她投钱呀,资金入股,这才叫合作,然后你这个挂名就名正言顺了,她们平时负责管理,你呢做技术指导,相当于尽到管理责任了,大家公平合作。”“……”冯妙嫌弃的眼神,“你以为我没想过呀,就你聪明,这些我还能想不到。”冯妙道:“祝老师一辈子拿工资的人,手里估计也就那么点钱,一辈子的积蓄,可是她这样开绣坊、接订单,物料什么的都得她们先给工人,收上来交货出口才能把钱拿回来,资金本钱肯定得不少,我当然也想到能不能给她投点钱,可是我问你,咱家有钱吗,咱们家有多少钱你告诉我?”买个扇子都买不起。要不是之前手里还有点积蓄,这几年她读师大、读研究生,方冀南一个人工资养全家,还要败家嘚瑟,买这买那,四口人早就不宽裕了。方冀南吃完一个桃子,丢掉桃核拿毛巾擦擦手,嘚瑟道:“不就是钱吗,我给你解决。”冯妙:“你有钱?别告诉我你藏了多少私房钱。”方冀南笑:“我没有私房钱,我有没有钱你能不知道,可是老爷子有啊,他十几年的工资待遇一起补发下来,他甚至都不管,让我给他存着呢,我跟他说一声,就说我要用,拿来用用就是了。”“这样不好吧。”冯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