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作者:长安墨色      更新:2023-05-01 17:49      字数:4726
  天色渐暗,沈长林点了灯,不一会沈玉寿睡足了,两个人就着灯火开始练字。写上一手好字是每个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字体有不同流派,有豪放的也有秀美的,还有为科举而生的馆阁体,但对沈长林来说,现在还没得选,他还在最基础的争取把每个字写整齐、大小一致的阶段,再说,家里也买不起字帖。前面说过纸很贵,均摊下来一张要半文钱,所以沈长林和沈玉寿每日只用一张,还会将墨汁掺水调淡,这样背面也能用,写好的字按照日期存好,等开课后给李童生评点。刚写完,钱氏就气冲冲回来了:“好个周氏,狮子大开口,掉钱眼里了!问我要鸡吃,想得美,做梦吧。”这些年每到收粮的时候,好强的钱氏就会底下头,上门与周氏打商量,请她家拨个壮劳力来帮自家收粮,周氏照例拿腔拿调,磨蹭一番再叫老四来帮忙。钱氏扪心自问,没有占周氏便宜,收粮的那几天会好吃好喝的伺候沈四郎,等粮食全晒干还送十斤到周氏家里去,这一番账算下来和请短工差不多,只是钱氏不想招陌生男子在家住,才一直没请过。“吃定我要求她了?呸!”想到周氏方才那副暗示沈四郎最近身子不爽,要吃个鸡补身子才能好好做活的嘴脸钱氏就来气。鸡是农家人的宝,留着下蛋的,轻易不会杀,其次就算杀,凭啥给沈四郎吃?越上赶着要她越是不给。沈长林帮不上忙,他现在太弱了,出门用冷水洗了把脸,对沈玉寿说再背一首唐诗再睡。“好,咱们学的越快越好,将来才有好日子过。”沈玉寿也明白家里处境艰难,懵懂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的更舒服更轻松。沈长林比他想的更长远一点,读书期间又跟钱氏去药铺抓过几次药,了解到药铺的学徒并没想象中的好,前三年不仅没有薪水拿还要给师傅当牛做马,后面三年薪水也不高,每月一百文,逐年递加二十文,又干三年师傅才会教真本事。而且师傅教了也会藏后招,除非他干不动要找接班人,才会倾囊相授。这是沈长林和一个药铺学徒套近乎,人家以为五岁小孩不懂事,随口抱怨后他记下的。所以,想在这时代这种条件下改变生存条件,跨越阶级,是地狱难度。“我们开始吧。”沈长林什么也没说,现在讲出来不仅没用,反而给沈玉寿泼冷水降低他的积极性。院子里,钱氏抱怨一通发泄了郁闷,想了一会儿,回屋称了二斤白面放在篮子里,又抓了些红薯干、萝卜干,准备明日回趟娘家。第二天清晨,两个小的被早早喊起来,钱氏叫他们换上最干净体面的衣裳,带了几张他们写的字,一手拉一个往娘家村子去了。钱氏娘家不远,隔了一个村,叫小竹村,各姓杂居,钱家是小竹村最富裕的,家族人多田地多人又齐心,在本地谁都不敢惹的存在。钱氏没出阁前,在家是被宠大的,嫁到沈家的时候,沈如康他爹年轻英俊还是家中长子,家里田地颇丰,谁知道日子越过越差,在娘家没吃过的苦,钱氏在沈家吃了个够。她自尊心强,不在娘家人面前诉苦,但是住得又不远,爹娘知道女儿过的不好,回回补贴她,钱氏不好意思就减少回娘家的次数,免得招嫂子嫌。但是这次是真没办法了,地里的粮若不能准时收上来,全家都得喝西北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沈长林和沈玉寿对背书简直着了迷,你说上句我接下句,背的那叫一个带劲儿,钱氏听在耳中,心里极欢喜,眼前苦点累点无妨,只要小辈有出息,好日子就在后头。出了村往东,要穿过前山村到小竹村,同窗丁子仁正是前山村人,正在河边洗脚,见到沈长林一行人惊喜的大声打招呼,丁子仁的娘亲也在河边,站出来笑道:“原来你就是沈长林啊。”说着从桶里抓了一尾大草鱼用绳子串好,非要沈长林拿着,说是赔罪礼。钱氏纳罕:“赔啥罪?这礼太厚了,我们不能要。”丁子仁的娘亲在村里出了名的泼辣,但只要不招她,是极讲道理的,听儿子说弄丢了同窗的砚台,事虽了了,但东西是在儿子手中丢失的,还是要给人家赔个礼,今天能偶遇,她求之不得,省得再去咸水村跑一趟。“这么会事儿啊,我们心领了。”钱氏连连推辞,这鱼目测有五斤,值二十文钱呢。丁子仁他娘十分霸道的将鱼往钱氏篮子里放:“甭客气啦,我家养鱼的,不缺这个,往后咱就成熟人了,要吃鱼上我家来买!”钱氏这才收下,寒暄几句后方带着孩子继续赶路。砚台和墨丢过的事,钱氏不知道,没听孩子们提起。沈长林弱声道:“先生嘱咐过,这件事不可多说,我就没讲。”沈玉寿也小心翼翼的:“奶奶,你别生气。”刚知道信儿的那一刻,钱氏还真有些冒火,丢了贵重的东西,这俩小的竟然一字不提,但看他们软声说话的可怜模样,火气又熄了,丢文具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倒是他们小小年纪就能单独处理事情,很聪明。于是她哼哼道:“什么芝麻绿豆大的事,我懒得听!”接着看看篮子里的大草鱼,她笑了,拿二斤白面一点干货回娘家原是有点寒酸小气的,现在多了一条鱼,那可就体面多了。钱家就住村口,钱氏的老娘老爹都健在,见女儿带小外孙回来了,那叫一个高兴,沈长林不用钱氏开口,就礼貌乖巧的喊人,一口一个太爷爷、太奶奶、舅爷爷、舅奶奶,把众人哄得乐呵呵。钱氏族人多住在附近,听说姑奶奶回来了,除了沈玉寿外还带回个陌生小男娃,都过来看。咸水村和小竹村相隔不远,钱氏家里收养了个孤儿的消息,村里人听说过。但传闻是一回事,亲眼见证又是一回事。钱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大家翻看着沈长林写的字,打量他的长相衣着谈吐,都夸这孩子漂亮聪明,将来有出息,钱氏是走运了,钱家的几个孙子也十分热情,拉着沈长林沈玉寿到院后抽陀螺玩。送走了看热闹的族人,钱氏老娘才有空翻看女儿带回来的礼,边看边埋怨:“人回来就行,拿这么多东西做甚?鱼带回去,熬了给媳妇儿子补身子,罗氏年岁也不算太大,不到三十呢,好好调养一番肚子说不准还有动静。”钱氏早就不抱幻想了,摇摇头转了话题:“家里有吃的,再说,带来的东西哪有拿回去的道理。”知道女儿好强,钱氏老娘不再多说,盘腿问道:“快说正事吧。”农忙的时候回家,一定是遇着事情了,钱氏只好把来意说了。“好办。”钱氏老娘把大孙子钱壮喊来,叫他套上牛车跟姑姑回咸水村。地里活儿多,钱氏不想耽搁时间,坐上牛车带着孩子就返程,钱氏老娘追上来,埋怨她走得太急,塞了好些瓜果蔬菜吃食到牛车上才作罢,钱氏推迟她就黑脸说是给孩子吃的,不一会族内亲戚也追上来,往沈长林口袋里塞了好几个红包,虽然金额不大,一文两文的,加起来十来文钱,但这是礼数。沈长林上了族谱改了户籍,在礼法上就是钱氏的亲孙子,钱家的亲外孙。“收吧。”钱氏点了头,沈长林才把红包收下。钱壮今年二十,壮的像头牛犊,驾着牛车飞速的往咸水村去。而咸水村村口的水井旁,周氏正坐在石板上捶腿歇脚,有人闲话道。“你家四个儿子呢,你还下啥地,在家煮煮饭得了。”周氏摇头:“不行呐,我家的收完了,还得顾侄儿家呢,他家的七亩地,我年年帮忙,一分钱都没要的。”“那你真是心善。”周氏继续揉捏着腿:“没法子嘛,亲人呀,打断骨头连着筋,要帮忙的。”只不过今年,她要好好敲钱氏一笔。寡妇白氏也在旁边歇脚,冷哼一声:“钱是没要,粮食你没少收吧?”周氏眼睛一瞪,正要和白氏争辩,突然听前面车轱辘咯吱咯吱的声音。扭头一看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钱氏竟然坐着一辆牛车带着个壮实的小后生回来了。第9章 炖鸡汤◎私塾重新复课◎村人都好奇的看过去,钱氏坐在牛车上,介绍这是她娘家侄子,叫钱壮,来帮自家收粮的。“这后生真结实,满二十了吧?”“哎呦,不知道说亲了没有,要不要婶子帮你找个媳妇?”几个妇人开玩笑,把钱壮说得面红耳赤,连忙驾车回了姑姑家。村人知道钱氏娘家的底细,人多又富裕,刚才的话看似玩笑,其实也有几分真意,等钱氏走远,她们就嘀咕起自家没说亲的姑娘来。周氏不乐意了,她家四郎今年都二十三了,平日也没见这群婆娘上门牵线拉媒,见到个生人汉子眼珠子就转不开了,没见过世面。听周氏提起沈四郎,几个妇人哈哈敷衍笑着过了。村里谁不知她家里那点事,儿子媳妇没一个省油的灯,连周氏自己有时也拎不清,三天两头吵架,谁想把闺女嫁到那么个闹腾的家,再说沈四郎,二十好几的人,屁大的本事没有,更没人看得上了。白氏提起篮子去地里给家人送水,临走前还不忘讽刺周氏:“不是说年年帮人家收粮吗?哼,看来今年用不着啦,人家不稀罕。”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周氏想骂几句被旁边的人扯住,都说算了,白氏的婆婆和公爹是厉害的,惹着了是麻烦事,这节骨眼上还是消停些的好。周氏狠狠对白氏的背影翻了记白眼,回家去了。其实她最气的不是白氏,而是钱氏的行为。亲兄弟虽分了家,那也是亲的,要求人办事,钱氏第一个就该求到自己头上,现在去娘家叫人,那不是明摆着把自己架火上烤,告诉村里人自己不愿帮呗,偏偏她娘家势力大,周氏不好多言,可把她憋屈死了,回家找茬和媳妇吵了一架才消停。*“把牛栓树下吧。”回到家里,钱氏跳下牛车张罗道。沈长林第一次坐牛车,刚开始颠的屁股疼,坐久了习惯了就还好。这大黄牛足有半吨重,初接触这样的庞然大物,沈长林有点怕,不过钱壮说这黄牛很温顺,他就壮着胆子摸了摸,大黄牛扇了扇耳朵,没反应。“你看,我说对了吧。”钱壮说着将牛拴在院里的大树下,开始卸货。不卸不知道,一卸吓一跳,车上除了瓜果吃食还有一个鼓囊囊的麻袋,里面全是好东西,干蘑菇、熏鱼、腊香肠还有半个腊兔子,钱氏老娘怕女儿不要,特意藏在最底下,实在可怜天下父母心。“康哥,康嫂,近来可好。”听见动静,屋里的沈如康和罗氏也出来了,这两天沈如康累着了,疲惫的很,罗氏刚才正帮丈夫刮痧。见表哥表嫂出来,钱壮先乐呵的打了招呼。沈如康点头说老样子,罗氏端了凉开水给钱壮解渴,还说晌午要给钱壮做好吃的,在钱壮推辞的时候,钱氏抢白道:“别客气,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说着将东西收捡好,和儿媳去灶房做午饭。现在自然不能吃稀饭,三餐都要是干的,并且要有油水,不然再壮的人也熬不过秋收。钱氏大大方方的量足米,蒸了一大锅白米饭,又拿出条熏鱼,和酸豆角一块先油煎后下水焖,做了碗酸菜熏鱼,还摘了一堆青菜猪油炒了,外加一个葱花炒鸡蛋,将午饭置办的极其厚道。“你们会打拳吗?我打给你们看。”钱壮学过几年拳脚功夫,还特别爱在人前展示。沈长林眼前一亮,拍手道:“要看……哇,钱壮舅舅你好厉害……哇塞,再来一套吧。”在古代生活久了,沈长林充分认识到这里的医疗条件是极低的,与其病了寻医问药,不如提高体质,再有山上常有野猪野狗等野兽出没,有一副健硕的身体,百害而无一利。拍够了钱壮的马屁后,沈长林提出想和他学拳法,钱壮大咧咧的点头:“好啊,但过程是极苦的,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我会坚持的。”沈长林拍着胸脯保证完,又拉起沈玉寿的手:“玉寿哥,你也一块来吧。”沈玉寿不太想学,每日读书、背书、练字已经够辛苦的了。“哥,你得给我做榜样呀。”但他受不了沈长林的激将,自己这个做兄长的不能落于人后,于是也充满信心的点了头:“好,我也要学。”很快,晌午饭就做好了,熏鱼的味道特别的香,半个村的人都能闻见,钱氏给大家盛饭夹菜,爽朗的说:“快吃吧。”这是沈长林穿越后吃的最香最丰盛的一餐,软糯饱满的饭粒吸满了酸菜熏鱼的汤汁,拌上一点青菜和炒鸡蛋,一大口扒拉在嘴里咀嚼,不仅味道香喷喷,心里也有一种满足感。真香真好吃。不仅今天如此,往后的五日,家里都吃的很好,打卤面,烙糖饼,炒腊肠,疙瘩汤,炒饭,炖腊兔子轮番吃,一到饭点,家里的烟囱冒炊烟的同时,也会飘出馋人的香味,引得邻人口水吞不停,纷纷说钱氏太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