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野蛮生长 第072章 医道之艰
作者:都市剑姬      更新:2023-05-01 19:18      字数:5556
  手拿豆天蛾幼虫的岳林,弹了弹它圆圆的脑袋,豆丹的反应及其迟缓,仅仅扭动了一下虫身。

  “这只豆天蛾的幼虫,在七至九月份期间,虫体的反应灵要比现在高得多,正因为它正处于蛰伏期,体内的废物已经排空,但生理机能却依然存在,等到来年土温达到二十多度以上,才会重新出土活动,但这只是五龄幼虫,它要化蛹成蝶!”

  岳林说道此处之时,有些专家学者已经领会他的话意,毕竟都是医学界的精英,这个简单的道理,自然一点便通。

  “病症的潜伏期,一般都在病发之前,等待诱因而发作,现在病人都已病入膏肓了,怎会发生这种病理?”

  “我觉得也没依据,难道病入膏肓的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会突然倍增不成?”

  “尽管有些疾病,会激发人体免疫力的中和抗体,那也是在身体机能强盛时期,对于这种机能衰竭的病人,凭靠自身的免疫力康复,这种说法只能说是神学了!”

  “胚胎便形成的疑难病症,即使出现蛰伏期,那也只是在那一瞬间,民间称其为回光返照!”一位老中医也沉不住气了。

  听着众专家学者的异议,并非是没有科学依据,他们对待病理的分析是非常严谨的。

  这让肚子里装着明白,却不知如何解释的岳林,搔了搔脑袋犯难了。

  他自己心里清楚,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来比较,无论是医学理论,还是临床经验,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都要比他丰富的多得多,包括对医学的严谨性态度。

  这种尴尬的境地,让他有种奇怪的感受,自己好像是在苏醒,反而众专家们是在研究。

  心想,干脆脱掉皇帝的新衣,也别去说那些专业术语了,直接用大白话说出来的了。

  “各位专家学者,咋还给我乱上套呢?我并未说人体免疫力的问题,是那位专家说出来的,但我的确说过蛰伏一词,还让这位专家给改了一个字,称为潜伏!”

  岳林的这一番话说出口,让整个会议室里重新恢复沉静,总之,气氛不是一般的尴尬。

  “潜伏与蛰伏可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是指躲藏起来,不想被外界所发现,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动,但这里面的周期不同,蛰伏周期显然要比潜伏要长!”

  岳林说话之余,随手举起那只豆天蛾幼虫,说道“它正处于蛰伏状态,需要来年土温二十四五度时,才会悄然而动,同理,现在的患者属异源多混合嵌合体,就处在这个蛰伏期,只要发现它的踪影,最容易逮到它!”

  “它为何会发生蛰伏?难道,它知道载体将要失去生命特征?”一位专家疑问道。

  岳林想了想说道“它是不是知道要失去载体,这个我是真不知道,但我清楚它受到外界的刺激,提前进入蛰伏蜕变期,就如我手中的豆天蛾幼虫,它已经是五龄的虫体,需要化蛹成蝶!”

  “岳助理,那它受到外界什么刺激了?”另一位专家提出疑问。

  “根据前期的患者的临床观察,他已经出现了迟缓状态,各生理机能开始减缓运作,这是一种临床特征的假性衰竭,马医生前期已经说过,不要被临床特征相同,便惯性思维产生诊断上的误判!”

  岳林的这一番话,让几位专家的表情显得尴尬,大多数人也是有些不自在。

  “大家有没有发现,后者年幼的患者,前期并未出现过噩兆,反而经过几次检查,也开始出现同样的垂危症状,前面马医生也提醒过大家,让大家仔细记录临床反应,准备好第一手资料!”

  岳林说话之余,看了看在座的各位专家,显然,有一部分专家面露难堪。

  “其实,这种外界的刺激,正来自于当今先进的医疗仪器,x光与电磁波的辐射,两位患者同属一个病理,异源多混杂嵌合体,并排除患者家族的遗传史,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前期的患者的染色体,能够跟亲属配型,尽管在细微之处略有疑点,后者却出现配型失败!”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呢?”专家们疑惑道。

  “其实它的诡异之处,正因为三次变异成型,才让在座的各位产生临床误判!”岳林提醒道。

  他的话让专家们为之惊讶,“岳助理,你的意思是说异源混合嵌合体,具有三次蜕变?”那位老中医问道。

  “没错!首次异变,是在寄生载体胚胎之时,二次蜕变,在寄生载体具有繁殖力之时,第三次蜕变,在寄生载体繁殖力退化之时。”岳林逐一说道。

  “就是说寄生载体,已经对它失去价值?”专家们不解依然困惑。

  “嵌合体的异变基因,在寄生载体内所等待的,便是再次繁殖的机会,未曾想,前期患者都已过不惑之年,却依然未婚未育,他的各机能正在衰退,影响基因再次嵌合的生命力!”

  “你是说它想通过性繁殖?却未找到适合它的繁殖载体?也就是说另一半!”一位外国专家问道,

  “可以这么说,既然找不到另一半,它却到了第三次蜕变时期,这个时期它最为迟钝,需要安全隐秘的蛰伏期,所以它依靠载体的染色体伪装,自然它的配型要吻合载体本身,等待化蛹成蝶!”

  “那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诊治呢?”一位专家发问道。

  岳林笑了笑“既然它为了蛰伏期的安全,让自己伪装的更逼真,它要弱化本身的异变基因,为载体也就是患者本人,敞开了染色体的大门, 达到它自身异变基因被覆盖,因我们现在的涂切技术,难以将它细化捕捉,它便安全进入蛰伏期。”

  老中医点了点头说道“说的有些道理,异变基因在蛰伏期,如果将它悄然捕捉,羸弱衰竭的患者自身也能承受!”

  “那还是先前的问题,既然涂切不到踪影,我们如何捕捉到它?”专家们又提出原来的问题。

  岳林想了想,从讲台桌上拿起迟钝的豆丹。

  “这只渐入蛰伏期的豆天蛾幼虫,我对它未动用任何仪器设备检查,它是按自然周期进入蛰伏,下面呢!让马医生做一个示范,我想大家会更明白一些!”

  岳林说话之余,伸出手邀请马莲舟上台。

  听到他让自己做示范,马莲舟尽管眉头一皱,但凭着对岳林的信任,她还是忐忑不安的走上讲台。

  “马医生,还是你来给大家演示一遍,也让专家们心里有个底!”岳林朝她笑了笑,随手将豆丹虫递给了她。

  看着他那种坏坏笑意,马莲舟知道这家伙没安好心,无非是让自己拿着豆丹,事已至此,她不敢拿也得拿了。

  “注射器在讲台桌子上,把它催醒!”岳林递给她豆丹的一霎那,在耳边轻轻窃语道。

  马莲舟虽然是个女孩子,毕竟,她也是一位医生,撇了一眼坏笑的岳林,随手接过了豆丹,看向讲台桌上的注射器,心里自然领会岳林的用意。

  台下的众多专家学者,紧盯着马莲舟手捏的豆丹,它的反应非常迟缓,近似要变僵虫一般,肥胖的虫身已经枯黄。

  “现在,马医生亲自给在座的各位专家,演示这个化解的过程!”岳林说话间退到了台下。

  马莲舟倒也处之泰然,开口说道“蜕变,顾名思义,是一个痛苦的成长契机,而这种异变嵌合体的蜕变,是一种基因陆续的转化,这也给我们一个捕捉它的契机,刚才我的搭档说的很明白了,我也不在过多的讲述了!”

  她说话之余,取过桌子上的注射器,给豆丹注入了药剂。

  “大家注意观察,豆天蛾幼虫的反应变化!”手指捏着豆丹的马莲舟说道。

  顷刻,注入药剂的豆丹,身体的颜色在变化,由干草般的枯黄色,逐渐转化成原来的草绿色。

  迟缓的身躯,开始变得灵活起来,频频扭动着虫身,摇摆着圆滚滚的脑袋,欲想脱离对它的束缚。

  手捏豆丹的马莲舟,身上凉嗖嗖的,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众专家虽然对催熟、催眠等概念了如指掌,对豆天蛾幼虫返青的现象,他们并未感到惊讶。

  然而,豆天蛾幼虫的后续变化,让他们深感科学永无止境的渊源,以及大自然万物的神秘。

  豆丹摇摆着脑袋,嘴中不停的吐出绿色的汁液,它的身体也在逐渐缩小。

  岳林赶紧取出一根试管,接着豆丹吐出的汁液,伴随汁液的减少,马莲舟手捏的豆丹,变成一条幼小干枯的虫体。

  “剖开!”手持试管的岳林离开之时,低声私语提醒着马莲舟,同时,另一只手做出轻微的横切动作。

  当剖开干枯的幼虫体时,马莲舟强压内心的惊叹,剖开的小小虫体内,有一粒芝麻大小的虫卵,晶莹剔透。

  捕捉到马莲舟的惊叹瞬间,岳林笑了笑说道“马医生,不妨让在座的专家学者,相互传看一下,那样会看的更加仔细!”

  岳林说话之余,向旁边的工作人员示意。

  没一会,一双双的医用手套,分发到各位专家教授手里。

  当专家们看到虫卵之时,面露惊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这不符合生物学的自然规律啊!”

  “对啊!的确有失生命起源的自然科学!”

  “难道,未知的科学领域,真能做到返老还童一说?”老中医也惊讶的问道。

  看到震惊的众人表情,岳林走到马莲舟身边,说道“马医生,时间已经不早了,今晚你还要对患者进行医治,先早去休息一会,抢救患者生命才是首位,这里剩下的我来说说就行了!”

  马莲舟微微皱了皱眉头,欲言又止,看到众专家还在相互传看虫体,她也没再说什么,便向宋副院长那边走去。

  想必,她是向副院长请示,自己要先行离开会议室。

  岳林看到她的离开,随口说道“诸位专家学者,今晚,马医生要抢救两位患者,进行两场手术一并做,这个工作量大家可想而知,对她自己 也是一种极限挑战,所以她先行离开了会场,相信大家能够理解!”

  看到大家纷纷点头,表示理解之时,岳林再次说道“刚才听到大家的讨论,看似返老还童,其实不然,依然遵循生物学的自然规律,每种生命体遇到危险之时,都有自我保护意识与逃生的本能!”

  老中医听到他的话,困惑道“这还不是返老还童?”

  岳林朝他点了点头,说道“中医之道,贯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积累,也是华夏五千年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囊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气血、脏象、经络等学说,但这一现象在中医学说中,叫做返璞归真!”

  台下的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拿起纸笔记录着,有的干脆拿起了手机或录音笔。

  “比如,壁虎遇到危急之时,它会以断尾来逃脱,变色龙的颜色变化,会蒙蔽猎手的视觉,天地万物的生命体,有着五花八门的伪装与逃生技巧,这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本能,作为有着变异基因的嵌合体,它既然生存于大自然,便逃不出大自然的规律!”

  岳林的一席话,得到专家们的认可。

  “大无其外,其细无内,这是人类科学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对于我们医学领域来说,犹如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去掉病毒的各种复杂伪装,提前分辨出蛰伏在病因后的真凶,掌控最佳时机将它打出原形,这便是马医生对此疑难病症的诠释,谢谢大家!”

  伴随爆发出的掌声,岳林走下了讲台。

  “马医生做出的诠释,让我深得感悟,我对她非常敬佩,棒极了!”一位外国专家称赞道。

  “她是一位年轻出色的医生,也是我们医学界的新秀!”

  “难得啊!年轻有为……”

  “庞先森,能不能给我详细讲讲返璞归真?这是啥意思嘞?”

  看着呆愣愣的庞天行,玛格丽博士向他请教。

  “盖棺定论之时,再解释这些也不迟!”庞天行悻悻说道。

  众多专家也纷纷赞叹,返璞归真,成了他们相互探讨的焦点。

  此时,天色已晚,已是晚上八点多了。

  手术室里,岳林与马莲舟身着防护服,早已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

  餐后的众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记者,陆续聚集在手术室周围,等待手术的最终结果。

  宋副院长也忙活起来,让医护工作人员将媒体记者,“邀请”到一间办公室,安排好时间让他们采访报道。

  他也是心存顾虑,万一手术失败,未挽回患者的生命,这个消息照此宣传出去,那麻烦可就大了。

  “才过了半个小时,这两场手术顺利做下来,最早也得到清晨!”有人低声说道。

  尽管如此,却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他们迫切想知道手术结果。

  如果手术成功了,自己将成为奇迹见证者,只可惜不能亲眼目睹手术过程。

  这个手术诊治过程,院方选择了封闭式,只允许主刀医师与副手挑选的人员辅助,其他人一概不许入内。

  手术台上,处于半麻醉状态的小雅,被手术台上的道道灯光,映得她眼花缭乱,尽管术前马莲舟对她百般安慰与鼓励,但她的眼神中依然露出恐惧。

  经过再次的确诊,处于第二蛰伏期的嵌合体变异基因,受到电磁波及x光的影响,蛰伏的更加沉浸。

  身着防护服的马莲舟,强制自己镇定下来,看向戴着硕大口罩的岳林,发现他正朝自己眯起双眼,知道又是那种坏坏的笑,便朝他微微点了点头。

  娴熟的扎针手法,在指印压痕的指引下,一根根银针扎向各个穴位。

  马莲舟在惊讶中边行针,边感悟针灸之道的精髓,这些穴位的组合,可起到阻血、滞气的作用。

  这种扎入穴位的组合,时间不能过久,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年数字,只是单位不同,半麻醉的状态下,控制在365秒之内最佳。

  这是遵循中医之道,阴阳五行学说,气血学说,否则,不但会造成脑细胞死亡,生命也会气绝身亡。

  小雅身上五处扎针区域,遥相呼应,看上去犹如五大洲地图。

  岳林示意身边医护人员,取掉小雅的氧气罩,并让他们远离一点手术台,挥臂在小雅周边画了一个圈。

  他画的这个圈实什么意思,砰砰心跳的马莲舟并不知晓,但她知道关键时刻来了。

  见岳林朝自己点头示意,她稍有一些犹豫,心里一横,拔出指印压痕的几跟银针。

  “噗、噗!咳咳、咳……”

  拔出银针的一瞬间,小雅直接喷出几口紫黑色的脓血,随后连续干咳起来。

  尽管滞气后瞬间喷发,所喷出的紫黑色脓血,丝毫未迸溅出岳林画的那个圈。

  连续两场手术大同小异,直到两人相视而笑,击掌表示祝贺之时,也代表着手术的成功。

  两人从消毒室走了出来,马莲舟微皱着眉头,看向岳林正要说些什么。

  “中医之道,血气乃生命之源,同理,血气也是万病之源,所以才有夸赞小伙子的成语,叫血气方刚!”

  “难怪,你称它血疑2号!”马莲舟转而说道,其实她真正想问的,是岳林画的那个圈。

  手术室的大门打开,马莲舟迅速被众人围住,闪光灯频频闪烁,岳林头一低,趁机从人群中离开。

  “马医生,您能大致谈一下,治疗过程吗?”

  “请问马医生,您是海外留学回来的吗?”

  “马医生,请您谈谈,对这次攻克疑难病症的感受……”

  马莲舟被众多记者围着,那些专家学者根本近不了身,在宋副院长耐心的劝导下,明天专门开设一场会诊会,这才无奈的纷纷离开。

  “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医,虽然土生土长学习中医,但大家也看到了,有不少海外专家教授,汇聚于我们医院,针对此疑难病症,我们经过几次会诊的探讨,最终,中西医结合攻克疑难病症!”

  “马医生,都说中医博大精深,需要多年的行医经验与积累,看您如此年轻,作为一名中医,您是如何做到拥有高超医术的呢?”记者依然追着她问道。

  马莲舟稍作思考,笑道“中医之道,的确博大精深,只凭心融神会远远不够,记者先生,您说的一点没错,我现在缺失的正是行医经验与积累,以后,我会跟前辈们多多学习与交流,再接再厉,谢谢大家!”

  望着离去的背影,尽管脚步显得疲惫,却没有丝毫的停歇,仿佛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