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
作者:柚苏      更新:2023-05-01 22:16      字数:3724
  “我知道,早早的就和采购打过招呼了,每个服务员月底都多发一个月的工资,然后每人给发一斤肉,半斤油,二十个白面馒头。奶奶你放心吧,咱这儿的福利待遇啊,我敢说,整个新南市都是头一份儿!”老太太满意的点了点头,同时也不忘反驳孙女:“那咱这儿还是新南最忙的饭馆呢。小孩子们可辛苦了。”自从宁老太跟着女儿,外孙女每天在小吃铺帮忙,她现在对于服务员们那是心疼的很。毕竟自己闺女和外孙每天有多累她看得清清楚楚。所以,随时帮家里请的员工们争取福利,都变成了宁老太的执念。搞得就跟宁欣有克扣员工待遇的前科似的。为此,宁欣即便是无语却也拿奶奶无可奈何。而无论小吃铺还是药膳房的员工待遇,也在老太太锲而不舍的要求下,直线增高。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终于不用再在门口贴招工启事了!但凡听说宁家的店铺缺人,那来报名的人恨不得能把门槛挤烂。说完员工的事儿,宁欣又说起了小姑:“奶奶,小姑他们过年是在咱家过吧?”“那肯定的啊,你姑父不是说会跟你哥一起回来吗?除了咱家,她哪儿还有别的地方可以去?”“我的意思是说,”宁欣咬了咬牙,还是说道:“我的意思是,过年你和小姑你们回不回老家?”朱春红当初因为重伤宁欣被送去了劳改农场,可因为宁欣的伤势并没有那么重,所以她就只被判了半年,现在早就释放回家了。而她女儿宁玲更是只关押管教了十五天就放了回去。可这件事还是把她们给吓坏了,以至于后来再也没闹什么幺蛾子。当初老太太留在城里,用的理由是宁欣受伤,宁奕不会做饭,她要留下来照顾孙女。可这一照顾就照顾了大半年。在农村,像宁家这种两个儿子都还在家的情况,老太太跟着孙子,孙女住其实是会被人笑话的。更何况她长子宁成有还是生产队长,是村里的一把手。这半年来,宁成有一再的托人带话让娘回家,中间还亲自来请了好几回。可老太太哪里放心把宁欣自己留下来面对那一大堆的事儿?最早她是惦记着得帮孙女支摊儿卖凉茶,后来又惦记着帮女儿开小吃店,所以对于回家的事儿坚决不同意。哪怕儿子,儿媳亲自来请了好几次,儿子还在她跟前哭了一场,她也没松口。可现在——这是要过年了,而且还要祭祖,要给去世的男人烧纸……这要是再不回去,显然就不光光是让儿子,儿媳难做的问题了,她自己心里也要惦记。看奶奶陷入了迟疑,宁欣连忙说:“奶,等我哥回来,让他骑家里的三轮把你先送回去。等初二的时候,我们和小姑一家一起回去。”听孙女这么说,宁老太顿时喜形于色。她不愿意回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让孙女觉得委屈。她知道老二一家实在让宁欣寒了心。家里现在还没有分家,老大,老二还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她要是回去了,老二一家子她一个做妈的,也不能视而不见。她就算是不理会老二媳妇,那还有一堆孙子呢?但她也怕自己万一一个没拿捏好分寸,再让孙女知道了心里难受。总之宁老太这段时间虽然嘴上一直提都不提回家过年的事儿,但心里实际上一直在发愁。现在听宁欣说,他们也都要回去,顿时高兴的不知道要怎么办了。“初二一大早我就把你二叔他们一家子撵到她娘家去,保证不让他们在家里待着。欣啊,你放心,你们只要回去转转,去给你爷爷磕个头,别的啥也不用管。不想在家里待着,你们磕完头就回来。”“行。”看老太太这么高兴,宁欣答应着,在心里悄悄叹了一口气。这事儿她其实也想两天了。按照宁欣的本意,她不想和老家那些人再有任何的交集。可奶奶还在呢,要是连扫墓都不去老人家心里得多难受啊。更何况,过年了,宁父那里也得去拜祭。既然一定要回去,那就早点把态度大大方方的表现出来,也不让奶奶提着心,让老人家难受了。祖孙俩正说着话,外面忽然响起了开门的声音。随着大门被咣当一下推得大开,陈静的声音在外面响起:“姐,姥姥!你们在家吗?”这声音又急又喘,还微微带着点哭腔。听得人心里一颤。宁欣连忙跑出去,一把扶住正要往里冲的表妹,问:“怎么了这是?发生什么事了?”而宁老太也跟了出来:“小静咋了?店里出事了?还是你妈有事了?”说到后面,老太太的声音里都带了颤。“店里没事,我妈也没事,是我哥,我小奕哥……”“我哥怎么了?!”宁欣顿时急了!她哥现在正在外面跑车呢,要是有点什么事……宁欣不敢想,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不是我小奕哥,是,哎呀,是我小奕哥的儿子找回来了!”“啥?!”宁欣和老太太同时震惊的问道。老太太甚至快速的抓住了旁边的石桌,以便稳住身体。“小静你到底在说什么?我哥哪儿来的小孩儿,他还没结婚!”“是,是我小奕哥以前那个媳妇给生的……”陈静说着,又望向老太太:“姥姥,就那个跟我哥结婚没几天又离婚的那个女的。”“放屁!她哪儿有孩子!她来了?在哪儿呢,走,走,带我去看看那个龟孙!我到现在还没有见过她,我一直想见见那个贱人到底长的什么样,有没有脸!”……陈静还在和宁老太说着话,宁欣的脑子里却像是过电影一般的飞快掠过了很多画面。她这个身体就是这样,之前的记忆几乎没有,就算是有一点也仿佛是被尘封住了。只有被某件事触发,她才会回想起来一些。而陈静和宁老太的话,就成了今天触发她记忆的一个钮。在记忆里,大概四年前宁奕回过一次家,回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个和他一起下乡的女知青。那时候他们已经结了婚,是回来探亲的。在宁欣的记忆里,宁奕和那个女人结婚并非完全是因为感情,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无奈。他们插队的那个地方很艰苦,知青点的房子非常差。基本上除了有个屋顶,和住在露天野地也没什么区别。那时候,别的地方可能排斥知青,但他们去的那个村子实在是太穷了,不仅穷还非常缺乏劳动力。为了留住这些人,他们村子里自己出了个政策,就是如果知青们同意在当地结婚,入他们村的户籍,那么就可以给分一间小屋子。虽然那屋子也是土胚房,但至少能遮风避雨。为了这个屋子,好多知青都在当地结了婚,一小部分人选择了嫁给当地人或者娶了村里的姑娘。但更多的是知青之间内部自行消化解决了。除了像许绍年这种年龄特别小的,其他的人差不多都两两的分了对儿。宁奕这个妻子就是这么娶的,他们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但插队之前根本不认识。可那种情况下,能来自一个地方,是老乡就是非常般配的了,所以在那个女人主动找到他,提出要跟他结婚的请求之后,宁奕也就答应了。不管怎么说,儿子结婚了,而且娶的妻子还是本地人,两个人也算是有共同语言,对于宁父来说都是老怀甚慰的事情。那时候虽然不能大半,宁父还是准备了好多喜糖,在街坊邻居,还有工友,亲戚间全都分了一个遍。还备了一大桌子好菜招待了女方一家子。不仅如此,还在女方家人离开的时候,给带回去了一份厚厚的礼。当时两家人相处的很愉快,宁父还在琢磨怎么想办法把儿子,儿媳妇给弄回来。他甚至动了提前退休的念头。第52章因为村里忙, 小两口并没有在家里多待。甚至连回村子里让奶奶见见孙媳妇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就急匆匆的赶了回去。为此宁父还专门回了一趟家,和亲娘解释了一下, 说等他们再次回来的时候,让两个人去给老人磕头。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们两个人第一次一起回来,也是最后一次。他们回来的时候是冬天,没有在家过年就急匆匆的赶了回去。可回去没有两个月, 那女知青吕艳就接到了家里的加急电报, 告诉她“母病危,速归。”吕艳肯定第一时间要回家。但那时候正好是春耕最忙的时候, 村子里本来就缺人,她要请假领导上肯定不愿意批。是宁奕拿了父亲给准备的好烟好酒找了村领导, 然后又承诺自己会把妻子的活儿全给干了,村里才批了吕艳的探亲假。这种情况下, 宁奕肯定不可能陪吕艳一起回家, 所以就她一个人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可谁成想, 吕艳这一走就再也没了音讯。村里批的十五天假过完了她也没有回来。后来,连春耕都结束了, 她还是没有一点消息,宁奕写回去的几封信, 打的两个电报都仿佛石入大海,没有了下文。那时候的宁奕是真的急了,他都有心要请假回家去看一看了,然后吕艳在没跟任何人通知的情况下, 自己回了村子。一到家, 她就给宁奕跪了下来, 然后递上去了离婚申请,说她妈身体不好,现在要提前退休,这样她就可以回去接班了。宁奕看着那个申请当时就懵了。当初村子里愿意让他们落户,还分给房子那也不是随便给的。每个人都给村子里写了保证书,按了红手印的。在保证书里知青们都承诺,三年内不参与招工,考学,不因为各种理由申请回城。他们结婚,现在满打满算连一年都不到,吕艳在这个时候提出回城,那村子里怎么可能放人?宁奕提出疑问,没想到吕艳当即就说,只要他愿意离婚,村子里的工作她会去做。宁奕原本想说其实不用离婚的,因为他爸在他们回来之前就跟他承诺过,只要满了三年,村里愿意放人,他会立刻办理退休手续让自己回去。可他看吕艳一点都没有想要和他再过下去的意思了,想了想就没有说出口。他们一起去了村委会,村干部果然各种阻挠,坚决不给他们两个开办理离婚手续的介绍信。吕艳再次用了她的老花招,给领导们跪了下来。可根本没人吃她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