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
作者:张佳音      更新:2023-05-01 22:25      字数:4194
  而胤祜离开安寿宫,还未到阿哥所便被乾清宫的太监截住,到乾清宫后,手里的书册又被雍正暂借去一观。胤祜抱着剩下的一套书,离开乾清宫时,总觉得怪怪的,又有些发寒,“未曾想皇兄才登基不过一年,对皇宫的掌控便已恐怖如斯。”雍正翻阅着书,听他这般说,未回他,只暗自想道:这世间在他这唯一没有秘密的人便是二十二,还是莫要告诉他真相了。“皇上,您今日可还要去咸安宫探望?”时辰到,苏培盛过来提醒。雍正瞥了眼桌上的奏折,摊丁入亩稳步实施;青海叛乱已平息,大军即将凯旋;前朝后裔已迁至京城授职衔,掀不起风浪……这小半年没少借着探病找二哥商讨政事,今日便让他好好休养吧……“今日便不去了。”雍正拿着书册的手背在身后,移步寝殿,随意地问,“弘历的行囊收拾的如何了?”苏培盛觑了一眼皇上的背影,小心道:“回禀皇上,奴婢听闻,皇后娘娘和熹妃娘娘都为四阿哥收拾了不少外出所用。”雍正皱眉,“朕不是告诉皇后,轻车简行吗?”苏培盛知道皇上并不需要他再说其他话,只恭谨地随在身后。“你去传朕口谕,让皇后将弘历的行囊照着胤祜的精简下来,既为游学,便不可过于舒适享乐,忘记根本。”“是,皇上。”“还有,提醒熹妃,朕既然全权交给皇后,她只要心意到了便可,不要多此一举。”苏培盛讪笑应诺,却不敢照着皇上的原话说,告退时心里斟酌着如何委婉又清楚地转达皇上的意思。皇后乌拉那拉氏向来贤德,得了皇上的话,立即便着手精简四阿哥的行囊,并未生出多少不愉。反倒是熹妃钮祜禄氏,即便苏培盛已经委婉再委婉,依旧觉得颜面有失,心里还有几分委屈,着人送苏培盛出去时,脸上都是强颜欢笑。四阿哥弘历和胤祜即将远行之事,宫里私下都在讨论,前朝估计也得到了风声,不过甚少人知道废太子亦会同行,也不知他们将前往何处。檀雅等人知道,却从未对外说,却不想安寿宫竟是迎来一位意外之客。“刘庶妃?”刘庶妃躬身行礼,惯常挂在脸上的无悲无喜添了几分旁的神色,“嫔妾给谨嫔娘娘请安,贸然前来,还请娘娘见谅。”檀雅叫她起来,问道:“你可是有事?”刘庶妃跪下,直接道:“嫔妾偶然听闻,您先前召许多宫侍问询各地风情民俗,斗胆猜测乃是为二十二殿下出行,有一事相求。”檀雅本欲让她起身,闻听此言却停住,并不想给胤祜招什么麻烦,淡淡地问:“你既已猜到,我不妨直接告诉你,他们此行乃为游学,旁的事是不掺和的。”刘庶妃磕了个头,从绣中掏出一个信封和一枚古朴的戒指,道:“嫔妾不敢平白劳烦二十二殿下,是以想以此物作为谢礼,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檀雅瞧了瞧那戒指,除戒面上刻着“徽州刘氏”,并无特别之处,“且先说来听听。”刘庶妃眼神有一瞬间的痛楚,仿佛从一个木头人变成活人,缓缓道:“嫔妾出自徽州盐商刘氏,父辈在扬州行商,嫔妾便也长在扬州,原有一个青梅竹马……”檀雅暂缓看信封的动作,感兴趣地坐起来。刘庶妃露出一抹甜蜜的笑,随后又归于落寞,“他是我娘闺中密友之子,家道中落却极有才华,我与他彼此倾心,原本我求了我爹娘想要嫁给他,只是家中得罪了人,生意屡屡遭受挫折,若无解救之法便会败落,恰巧先帝南巡……”她说到这里停下,檀雅瞧着面前的女子,却猜到了后面发生的事儿,刘庶妃被送到先帝跟前,得新帝宠爱带回宫中,那么刘家得罪之人碍于刘家出了一个宫妃,自然不敢再针对,问题迎刃而解。但同时,一双有情人便会走向末路。“嫔妾只想知道,那人过得好不好,再无他求。”“只这一事?那人是在扬州?”檀雅询问,心想:若只这一件事儿,倒是不难。“是。”刘庶妃道,“当初我父母求我侍奉先帝时,允诺家中所得五成皆归我,信封中便是契书。”檀雅打开信封,里面果真有一张微微泛黄的契书。“我家中未经事端之前,便是扬州数得上名号的大盐商,如今若未败落,许是有百万家财……”“多少?!”檀雅倏地坐直,捏着那契书的手微微颤抖,“百万?”刘庶妃点头。若得五成,那就是五十万两……檀雅咽了口口水,平复下心情,轻咳一声,道:“此事虽不算难,我需得考虑一二,也得问一问,你为何来找我?”有这么多钱做谢礼,她想找谁不成?刘庶妃晃了下神,随后道:“先前担心给家中惹下祸端,毕竟商户便是有钱也地位微末,是以一直不敢动念,如今听得二十二殿下之事,便动了念,找娘娘您,是因为咸福宫几位娘娘在宫中的名声,娘娘们和旁人不一样。”檀雅拿着那一下子重若千金的薄纸和戒指,斟酌片刻道:“东西你先拿回去,我需得问问二十二。”刘庶妃摇头,“嫔妾既是来找娘娘,自是信得过娘娘的。”虽是被惊到了,檀雅也不至于昧了她的东西,便颔首道:“那便暂且放在我这儿,待我有了决定再说。你要寻的人叫什么?”“他名为叶海棠,乃是扬州本地人,康熙四十年考中秀才。”檀雅心道怪不得,记下后,便让她先回去,待人一走,连忙命人去叫胤祜过来。等待的功夫,檀雅将那俩信物端端正正地摆在桌子上,一会儿忍不住瞄一眼。不到半个时辰,胤祜匆匆赶来,一见到她便焦急地问:“额娘,可是出了什么事?”“不是出事。”檀雅将来龙去脉说给他,然后道,“别怪额娘没出息,实在是钱太多。”胤祜亦是震惊,讷讷道:“额娘是想如何?”雍正原本因为那刘庶妃身为先帝妃嫔,却惦记另一个男人而生怒,听到后续,即便坐拥四海,亦是不得不承认,如若是他,对这样一笔钱很难不心动。檀雅当然心动,可她不至于丧失理智,抿抿唇道:“我是想着,白来的钱不要白不要,但这钱数目巨大,且又牵扯盐商,咱们吃不下不说,护卫皆是皇上的人,不若你直接跟皇上说明,我也跟刘庶妃陈清这里头的牵扯,如何?”胤祜点头,“儿子明白,稍后我便去求见皇兄。”“你真的明白了?”胤祜不解,“禀报皇兄,还有何不明白的?”檀雅戳了戳他的额头,“我前头那句话你怎地忘了,不要白不要,你就是禀报,好歹求皇上分你一点儿,可别傻愣愣地什么都不说。”“向皇兄开口要?这不好吧?”“有何不好?”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你只管做,不是什么大问题。”雍正对胤祜道:“照你额娘说的,你皇兄不会生气。”胤祜:“……好吧。”第85章胤祜前脚一走, 檀雅便命人去宁寿宫召刘庶妃过来,与她道:“我与二十二商量过,他不过是一个未开府的光头阿哥, 随行侍卫皆是皇上安排的,途中有何事必定都瞒不过皇上,是以不若直接在皇上面前过了明路, 将你这五成家产大半献给皇上,于你也有好处。”“可……”刘庶妃眼神中闪过一丝担忧, “我是先帝庶妃,想查一个外男,我自己的生死我并不在意,可皇上若是迁怒……”“重点是,瞒不住, 你来找我时没想过吗?”刘庶妃垂眸,睫毛微颤,并不吭声。檀雅看着她的神色,了然,“看来是想过的,那我给你的建议便是上佳之选,你要知道, 人皆趋利避害, 你承诺的财产之巨我也不可能不动心,可动心不代表我要为了失了理智。”“而且皇上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 皆说明皇上乃是仁德之君, 你献上数十万两银钱, 皇上便是有些许不喜也不至于因你入宫之前的事秋后算账。”檀雅眼神不自觉地落在她身上, “你伺候先帝, 必定有嬷嬷检查过吧?若失了清白,恐怕没机会在这儿……”刘庶妃嘴唇微抿,轻轻点头,“是,嫔妾只是曾与人两情相悦,并无失仪之举。”那就不好说了,毕竟这年代男女抱一下都有损清白,也不可能查的出来。不过都跟檀雅没甚关系,她可不是那种严守教条的古板女人。“其实此时我若是不与你说,你恐怕也没法儿知道,往好处想,你的念想,皇上一句话便能达成,要是单指着二十二,兴许还要等他开府有了自己的亲信。”“娘娘所说,婢妾明白。”刘庶妃原本也知道她在宫中,没有能求的人,谨嫔如此说,她也只能认了。檀雅这才招闻柳进来,对她道:“你派个人去阿哥所,跟二十二说,按我们先前说好的行事吧。”刘庶妃微微有些惊讶,“娘娘您……不是在通知嫔妾一声?”檀雅淡淡道:“我自然可以霸道而为,可我为人,还是喜欢皆大欢喜。”刘庶妃闻言,深深一礼,“谢娘娘。”檀雅摆摆手,“你只管回去等消息便是,不过快不了,你心里有数才是。”“是,嫔妾省得。”另一边,胤祜在阿哥所用晚膳时见到额娘身边的人,用完晚膳便去乾清宫求见,十分顺畅地见到圣颜。雍正像是什么都不知道一般,威严地问:“二十二,你求见朕,所为何事?”胤祜有条理地回禀所报之事,最后道:“臣弟和额娘不敢私藏如此之巨的银钱,也不管私自与盐商接触,是以决定向皇兄禀明实情,请皇兄定夺。”雍正扫了一眼他手中的信封和戒指,他方才已命人将徽、晋盐商的档案取来查阅,颇受了些震撼,意味不明道:“徽州盐商刘氏……你可知他们家有多少家财?”胤祜眨眨眼,“我额娘从刘庶妃口中得知,恐有百万之巨。”“粘杆处去年秋上报,晋、徽两地盐商排名前十的大盐商,最末也有几百万,而你所说的徽州刘氏,便在其中。”胤祜震惊,“这、这么多吗?”雍正欣赏着他震惊的神色,淡然从容道:“刘庶妃乃是先帝四十四年侍奉的先帝,至如今已有近二十载……”胤祜咽了咽口水,心里跟额娘道歉:五十万两让他们惊了一回,但好歹还稳得住,这么多钱,他是断不敢开口分一二的。雍正微一挑眉,问道:“二十二,可还有话要说?”胤祜摇头,“全凭皇兄定夺。”“果真没有?”胤祜再次利落地摇头,“没有,若皇兄有吩咐,臣弟绝无二话。”如此,谨太嫔的期望是要落空了……雍正想着,神情兴味,不再多问,转而道:“若有盐商献财,可作军备之用亦可作民用,只此事朕不便出头,依旧由你借刘庶妃委托出面。”“臣弟领命。”胤祜顿了顿,迟疑地问,“皇兄可还有旁的吩咐?”雍正不解,“嗯?”胤祜挠了挠头,他方才一听盐商如此豪富,下意识便想到若她额娘听到,定然要惊到,然后便冒出“若多几家献银定然能做更多益民之事”的想法,可此想法实非正道,太过难以启齿,只得摇头作罢。可惜晚了,雍正已经得到启发,脑中闪过一系列安排,对胤祜道:“扬州之行免不了,届时若有旁人送钱给你们,只管收下,朕自会妥善安排。”胤祜以为自己不注意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下意识地抿住嘴,随后又意识到,兴许是皇兄早有打算,便点头道:“臣弟明白。”想了想,又斟酌着开口:“皇兄,您可是要入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