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作者:苏苏政      更新:2023-05-01 22:59      字数:4238
  老师缴费完带着医生过来时推开门就看到那个司机的手放在了自家学生的脸上。“耍流、氓!”老师吓得大叫。段浔和钟梨也被吓得一哆嗦,最后掏出了结婚证,极力证明自己的清白。第二天班上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来医院看她。“班长,你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之后的拉练不用去了,可以回家休息。”寝室长金萝阴阳怪气道。钟梨和段浔和好后本性暴露,本来就因为骨折严重要开刀动手术而心情不好,此时听了这话眼神对着那些同学一个个扫视过去,“听老师说学习委员你抄我的心得体会和拉练小结?”学习委员心虚地笑了笑。“你们几个,这几天拉练铺被子都不会还要我手把手教你们也就算了,洗碗洗筷子都不会?还把活都交给我干,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都能考上大学,一个个在这装弱智呢。”钟梨眼皮子一掀,把那几个偷懒的同学痛骂一顿。同学们目瞪口呆,一向温柔漂亮的钟梨班长怎么说话这么恶毒?“至于你,这几天拉练总在那念诗不干活,真当自己文艺女青年了?大葱大蒜分不清还好意思在那写诗歌颂自己和农民打成一片。”钟梨讽刺寝室长金萝。金萝气得跺脚,两个麻花辫甩了起来。“咱们班大多学生都下乡过,结果这次拉练一个个装疯卖傻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去了村民家死赖着不干活还吃人家村民的饭菜,脸皮比城墙厚。这几年下乡没学会和中下贫农打成一片,反而当自己高人一等。”钟梨忍了他们很久了。被钟梨点名的同学脸色都不好看,一旁的段浔‘狼狈为奸’笑开了花。而一直沉默的班主任听了钟梨的话也在那偷偷忍着笑,有钟梨出面当这个恶人,他这个班主任就更好当了。钟梨提前结束了自己的拉练生活,在医院动刀做手术。在医院待到过年前一天,阮凌亲自开了卡车借着运货的名义出省来这边接他们一家三口回家过年。? 第67章这次回家过年很是‘热闹’, 因为家里鸡笼里的鸡蛋都不见了。为了找这些珍贵的鸡蛋,俩人将整个屋子都翻遍了。段浔和钟梨在家里琢磨一番,坚信是村子里有人偷了自家的鸡蛋。“肯定是阮小福, 知青基本上都返城了就他死赖在咱们生产队不走,就因为我小姑和他爸结婚, 他老是和我过不去, 这次偷鸡肯定也是他干的。”段浔分析道。阮凌和阮小福两父子僵持住了, 阮小福坚持要让阮凌休了段幺妹离婚,要不然他就一直待在村里不回城。阮凌也动了怒,不再给儿子提供生活上的支持。这样一来阮小福日子就过得有点贫穷,所以他偷鸡蛋是很有可能的。“宁队长也有可能,他老是鬼鬼祟祟在咱们家附近转悠,”钟梨也说着宁队长坏话,“宁队长以前就喜欢偷偷摸摸摘别人家的橘子给他的小孙子吃。”两口子把村里村外的人都议论了一遍, 说足了他们的坏话,最终被大公鸡咯咯叫的声音给吸引过去。俩人扭头一看, 夕夕正扑哧着扑在大公鸡身上扯住它的两只大翅膀。“吃~ci鸡蛋~”夕夕一点也不怕大公鸡, 这鸡从小幼崽到现在成长为偌大一只鸡, 都是夕夕一点点看着长大的。“公鸡不下蛋, 你快放开。”钟梨着急地去推段浔, 让段浔把大公鸡救走,害怕大公鸡不小心啄了女儿的眼睛。钟梨一条腿骨折要休息不能乱动, 段浔安慰她不用怕, “她从小和鸡玩,有经验了。”夕夕抓着大公鸡很快就没了力气, 大公鸡用力挣扎飞走扑向一个地方, 紧接着那个地方一只白猫窜了出来, 嘴角还流着鸡蛋液体。段浔和钟梨对视一眼恍然大悟,看来这段时间是这只野猫偷吃了家里的几十个鸡蛋。本来段浔打算拿一些鸡蛋去镇上换粮票糖票,现在什么都没了。“抓住它!”“夕夕拦住它!”钟梨和段浔异口同声着急地大喊。这只野猫已经认准了他们家有吃的,要是不抓住它扔远点,家里的鸡蛋留不住。他们这地儿这么穷,人都吃不饱,可养不起一只猫。两个大人一声令下,夕夕蹒跚着去追猫,一下子跌倒在地,下一秒段浔从夕夕身边跑过,紧追着那只猫。追着跑出去几十米,最终段浔还是没能成功抓到那猫。头天没抓到猫,到了正月初二家里吃腊鱼,段浔正洗刀呢,一转身那鱼又被猫给拖走。钟梨和段浔心疼得直骂脏话,当天晚上,段浔牺牲了一截鱼尾做了陷阱,终于把那只肥硕的白猫抓住。“明天就把它扔到公社去。”段浔把猫扔进麻袋,在麻袋上留了小口子给猫透气。第二天正月初三,段浔提着麻袋要出门扔猫,和门口带着双胞胎孩子玩的陈婉婉四目相对。“昨晚就听到你们院子里大喊大叫,是抓住猫了?”陈婉婉问。“抓住了,现在准备扔到公社河堤上去。”段浔和陈婉婉说话还有些尴尬,俩人从小青梅竹马是邻居,现在关系却很是一般。而且陈婉婉自从跟着何飞羽过好日子,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段浔和她处不来。“猫!要猫。”何望何湘俩双胞胎迈着小步伐走过去,围着段浔看。“把猫给我们,望望和湘湘昨晚听见了猫叫声闹着要养一只呢。”陈婉婉开口笑道。“那多不好,人还吃不饱哪有粮食喂猫。”段浔喂鸡是为了吃鸡蛋,这猫又下不了蛋。“城里很多人也养猫养狗,人们把它们称之为宠物,”陈婉婉笑道,“就跟你们家夕夕喜欢和鸡崽子玩一样,那鸡崽子也是宠物嘛。”段浔还是搞不懂,但既然人家说要那就给吧,“你得看好了,不能让它偷吃我们家的粮食。”“你放心,如果它偷吃你们家的粮食我会给你赔偿。”陈婉婉接过段浔手里的麻袋。解决了这一个麻烦,段浔优哉游哉地回家洗衣做饭去了。“刚才听你在外面和陈婉婉说话,他们家的双胞胎都能走路了吧。”躺在床上养伤的钟梨问道。“能走路了,毕竟比我们家孩子大几个月,走路也比咱们家孩子更稳,”段浔有些好奇地看向钟梨,“话说,你怎么老是关心他们家的双胞胎?”“.…..有吗?”钟梨心里一惊,她自己都没发现这个问题。“有啊,你关心那双胞胎的次数比关心夕夕还要多。”段浔一边搓着洗衣板上的衣服一边说道。段浔倒是没多想,反而是钟梨愣了神。陈婉婉这辈子生下了双胞胎,和上辈子钟梨生下的双胞胎长相一模一样,性格爱好取名也一样,所以钟梨总是忍不住去关心他们。不过……钟梨看着在院子里抓鸡玩的夕夕,笑了笑心里释怀地想,她可以肯定这辈子对自己来说夕夕和段浔最重要。夕夕和大公鸡在院子里斗狠,大公鸡屁股的鸡毛都被夕夕给薅秃了,钟梨忧心得很,她害怕公鸡啄了孩子的眼睛,可段浔总不当一回事,养孩子跟喂鸡似的敞开了养。钟梨正在心里腹诽骂着段浔不会养孩子,宁宁上门了。这个异常内向怕生的宁宁眼睛望着地面小声道:“锄头。”段浔听懂了去拿锄头,夕夕看到宁宁阿姨上门了马上扑了上去求抱抱。段浔出去跑车的时候通常是段幺妹或是宁宁帮忙看孩子,家里的鸡也是宁宁上门来喂食,所以夕夕看到了宁宁就像是看到了亲妈一样黏着。钟梨有些小吃醋,因为夕夕压根对自己没这么热情,而且有时候看到自己还一脸茫然想不起自己是谁。要不是这几天钟梨天天教孩子喊自己妈妈,这孩子还不知道妈妈两个字是怎么说的。“宁宁,进来坐。”钟梨起床一瘸一拐地去床底下拿零食。这些瓜子花生是为了正月里招待客人而特意准备的,钟梨拿着一个印有‘旭日东升’画面的搪瓷盘,抓了几把吃的放在上面。宁宁抱着夕夕进门坐下吃花生,段浔去把锄头重新打磨。“哟,大乞丐小乞丐都在呢。”门外传来不讨喜的声音,是阮小福。阮小福经常来找段浔麻烦,段浔经常不在,所以阮小福就会转移目标欺负宁宁和夕夕。宁宁不知道打扮,夕夕小娃娃一个又喜欢抓鸡抓鱼玩,所以阮小福经常喊她们大乞丐小乞丐。阮凌对段浔有恩,所以段浔和钟梨不和阮小福一般见识,这就导致阮小福越来越放肆。段浔钟梨不开口,宁宁也是个‘哑巴’,来挑衅闹事的阮小福骂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又溜达着离开。等宁宁拿着磨好的锄头离开,葛从元家最小的妹妹葛小小跑了过来找夕夕玩。葛小小四岁了,嘴巴很厉害,大人说一句她能顶嘴顶上七八句。钟梨给葛小小抓了一把花生,让她带夕夕在附近玩,“不能走远。”“我们去会场玩,我三姐姐还有小晖哥哥都在那。”葛小小咬着花生壳,将花生壳一起嚼碎又吐了出来。段浔亲自带两个孩子去了会场,让葛圆圆和小晖看着这两个小的,随即自己又回家去准备过年的饭菜,今天下午段家几个堂伯伯要过来拜年,段浔还得招待他们。回到家后面菜园子摘白菜的段浔刚准备好几样小菜腌菜,外面夕夕就哭着回家来。葛圆圆牵着小声啜泣的夕夕,小晖牵着葛小小,几个孩子一进门就告状。“他们说夕夕太小了不和她玩,还推她。”葛小小一只脚还没跨进大门就开始扯着嗓子向段浔告状。夕夕被推倒手心蹭破了皮,所以哭。段浔让钟梨给娃儿上药,自己在家里挑了一根竹棍要去找那些人麻烦。段浔一拿竹棍,其他几个孩子纷纷雄赳赳气昂昂地跟在后头,夕夕也不哭了,握紧小拳头眨巴着湿润的大眼睛。钟梨见段浔这样就阻止,“你一个大人和那些孩子计较什么,别去了。”“那咱们孩子被欺负了我就不管?”段浔反问。“可以口头教育,不能动手。那些大孩子都不喜欢和夕夕这样一岁多的孩子玩,我们老师教书的时候说起过,说这种事是很常见——”“停停停,”段浔揉了揉耳朵,“媳妇儿,我看你是读书读入魔了。”“这方面你不可能比我更擅长,”钟梨皱眉,“我在师范大学学的就是怎么教育学生。”“可夕夕不是你的学生,她是我们的女儿。”段浔听不进去钟梨教育的话。“段叔叔,我们到底去不去?”葛圆圆仰着脑袋看段浔。夕夕圆溜溜的好看的一双眼睛一会儿看看妈妈一会儿又看看爸爸,见爸爸不去了她扯起嗓子又哽咽着哭了两声。她这小声一哭段浔就受不了,非常想去活动活动筋骨,钟梨无奈扶额,“算了算了你们去吧,记住别太过分了。”“耶!”葛小小欢呼一声,小晖他们也赶紧跑了出去。见段浔到来,那几个不跟夕夕玩并推倒夕夕的孩子们拔腿就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段浔躲在草垛里想搞伏击,殊不知村里那些孩子早已熟悉了他的套路,并不上当。“叔叔,你可以装稻草人,然后我们把他们引过来。”葛圆圆想了一个好办法。段浔听从葛圆圆的主意装稻草人明晃晃地站在空旷地段刚烧过稻杆的田间,孩子们被引过来的时候放下了戒备心,很快被段浔打击得全军覆没。打了个胜仗,段浔带着女儿回家去腰杆子都更硬了。钟梨看着那一身灰尘的父女俩无言以对,如她所想,很快别人家的家长牵着孩子找过来算账。“你一个大人这么和小孩子计较,以后谁还和你们家夕夕玩。”那些家长又开始骂段浔坏分子不学好。钟梨早早准备的瓜子花生派上了用场,把乡亲们叫进来坐一坐聊聊孩子们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