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
作者:锅盖小玉著      更新:2023-05-02 08:19      字数:2591
  “不行!我可是听说你家收获了不少原生土豆、红薯、大豆,可以给你打八折!”村里每家人收获的什么品种,他们都已经摸清楚了,肖家就成了他们重点要收物资的人家。不然,仅凭他们与肖月灵的关系,是无权特殊照顾的。当然,他们都不知道肖星洲的重要性!“宋哥,你们算得够精的,我家那点收获都不够你们吃一顿的。扣除下一季的种子,还有日常消耗真的不多。”肖月灵虽然有东西给,但苦还是要叫的,不能让这帮人知道她家的物资丰富。不然,以后还不得可着她一家来刮。“哈哈哈,小小年纪抠得很,还真有点当家做主的样子。扣除免费的十平米,还有九十平米,我再送你一个免费平台,二十平的。每平米应付物资二十斤,共计1800斤,打八折后就是1440斤。也可以拿蔬菜抵的!妹子,请吧!”裴阳辉可是不止一次地听宋宏深说起他这个妹子,他干脆也跟着叫妹子。能从肖家赚一笔物资回去,大家也能改善一下口味,高产粮实在是吃得他们没啥味觉了。肖月灵听到要付的数量,直对两人翻白眼,这么大一笔普通人家谁付得出来。“菜干,一斤抵十斤,要不要?再加上一半收的粗粮!”“要!”“要!”两大男人同时答应,这么好的东西不要就是傻子。菜干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只需要几把菜干就能煮出一大锅菜粥来。“等着!”肖月灵说完,转身跑回家。两人看着她进家门后,裴阳辉对宋宏深道。“你在这看着,我四处转转!”地里光秃秃的什么都没种,暴雨后冒出的野草也被晒枯死,整片地给人荒凉的感觉。转悠的裴阳辉顺着水流走进山谷,一股湿意扑面而来,给燥热的夜晚带来阵阵凉意。第一百九十章 包活 “没想到肖家还有这种好地方,可惜都荒了!”裴阳辉打开随身带着的小手电,将山谷内的全貌记下,又悄然返回。裴阳辉对宋宏深点点头,两人心中都有了数……肖月灵带着机器人跑了两趟,才将所需的数量凑足。“70斤菜干,100斤大豆,400斤红薯、240斤土豆,小袋子里的是送你们俩的辛苦费。”两人喜形于色地逐一查看,当看到小袋子里的东西时,更是笑眯了眼。一个西瓜,两个香瓜。“谢了,妹子!”两人不由分说,一人拿一个香瓜掰开就啃,皮和瓤都被他俩嚼巴几下一块吃了。为了消灭证据,三斤多的西瓜也没留下,不过籽却被裴阳辉给细心地装进了口袋。肖月灵暗叹一声,这要是在以前,谁会稀罕这两样东西。只要有钱,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的水果,大多数人都只吃最甜的部分。谁还连皮吃,都是极度炎热造成的祸。也不是她心软,光干活没点好处,下次谁会积极来帮忙。虽说是给了物资的,但活在人情社会中,有些东西还是不能丢的。“内装和修围墙,接不接?”肖月灵秉着一事不烦二主的原则,不仅将内装的事交给宋宏深,还将修建围墙的活也一起包出去。“接!”裴阳辉飞快地答应。肖月灵对他们这么大方,肯定不会亏待干活的人。只要是能挣粮食的活他们都会接,之前给新来的人员挖窑洞,全都是无偿劳动。既耗时间又耗物资,他们也是人也要吃饭养家,来投靠驻地的家属越来越多。人一多粮食负担自然就更大,像这种活是可以接回去让家属们来做的。他们自己能挣到口粮,也是减轻驻地的负担。一部分村民来租驻地的建筑机器人重新开窑洞,也让他们挣了一些粮食,毕竟那是少数。肖月灵与两人讨价还价地商量一番,最终以全包的方式包出去。石山前面一圈围墙,长三百五十米,高八米宽一米。公路口再加一道原木门,高产粮稻谷800斤。窑洞内装高产粮稻谷300斤,肖月灵的要求是内饰全部用木板,连带家具也要一起做好。平台也要加盖院墙和顶,因为面积小出的粮不算多,50斤稻谷。“妹子,你这价有点低啊!”裴阳辉皱眉,这人越来越精,想多要点儿都不行的。包工包料的活,若是在平时这点价,别人都要骂肖月灵是疯子,连人工都不够的。“不低了,现在人工可不值钱。你们别想着蒙我,只要我去新来的人当中喊一声,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接活。价格还能谈得更低,我可是照顾你们!”肖月灵才不上两人的当,这些粮食足以养活一家五口人一年。特别是新来的人,他们的粮食缺口肯定很大,就是再砍一半的价都有人干。为了有一口吃的,肖月灵相信有的是人干活,要不是他们关系比较近,她才不优先给驻地。“行了,我接!以后有活还得找我们。”宋宏深笑着答应,手肘撞一下裴阳辉,让他别再说。肖月灵见时间差不多了,也不在外面停留,对两人挥手道。“你们继续哈,我回家睡觉了!”两人看着肖月灵潇洒地回家,而他们还要继续在这里干活,到天明时分才能收工。两人看着地上的麻袋很是满意,肖家的物资是收得最轻松的。哪像有些人家活干了,收物资的时候却磨磨蹭蹭的。短斤缺两不说,还会混杂一些坏的粮食在里面。刚开始他们都碍于面子,不好当面点清,吃不了少的闷亏。每次收到坏粮回去,不仅要挨罚还会被扣口粮,多罚几次就学聪明了。新到的人员都在忙着建设自己的新家,他们要在此生存下去,靠的主要是自己。一味的依靠国家补贴粮食是行不通的,安顿好后,护送的士兵才按户发放救济粮。50斤白花花黄豆般大的大米,100斤小西瓜大的红薯,每家人都精确到两。“到一个新地方,你们要尽快溶入当地人的生活中去。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以后的生活就要靠你们自己努力。只要齐心协力,一定会度过难关……”负责护送的军人是一位中校军官,南山村是他所见过最好的村子。有山有水有粮,还有驻军,看得他都想调过来……“中校,不是说会分地吗?没地,我们怎么生存下去,一家老小靠那点救济粮也不顶用啊!”一男人隐在黑暗中道。“地的事,村长会给你们解决。我们的任务只是将你们安全护送到地方,和分发救济粮。”中校没接他这一茬,一下子来几百人,再大的村子也不可能有现成的地分。南山村人都活得富足,新来的人只要肯干,糊口还是不成问题的。不然,南山村也不会被rc关注。能分到南山村的人,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穷人。每家人都带有相应的物资,甚至积分也是有一些的。上面不可能弄一帮饭都吃不起的人过来,南山村不久之后会成为政府树立的典范。中校不再多话,交接工作已完成,剩下的就不归他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