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朝廷来人
作者:土豆熟了      更新:2023-05-02 13:16      字数:2099
  京都,军机处。“啪,”塔尔岱的八百里加急被狠狠地甩在了御桌上,道光皇帝非常的气愤,自从1820年登基以来,没有一件高兴的事情,整顿吏治还没有完毕,又碰到了千年难遇的瘟疫霍乱,张格尔叛乱、小刀会匪帮、改革盐法、改革漕运,一直都没停歇下来,糟心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让道光皇帝旻宁非常的头疼。揉了揉紧皱的眉头,躺在了龙椅上,看了看跪着的大臣。“穆彰阿,你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兼内务府总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跪着的穆彰阿心里骂声一片,自己好好的在家里享受着小妾的安抚,正美滋滋的,突然被叫过来开劳什子的军机会。自家水平自家知道,自己的位置还不是皇帝为了平衡满汉势力,特意让自己领了首席军机大臣的位置,得嘞,没办法,硬着头皮说吧。“臣,臣,打算派兵过去征讨宋肖。”穆彰阿有些紧张的回道。在满朝,满族文臣在公事上自称臣,在私事上才自称奴才,汉族文臣无论公事、私事都要自称臣,不能称奴才,在满族文臣看来,奴才是自家人才能称呼。“派多少人啊?”看着紧张的穆彰阿,道光慢悠悠的问道。对于穆彰阿,如果实在没有人的话,说什么也不会把这个草包放到首席军机大臣的位置上,没办法,满族现在无能人啊,只能矮子里挑将军了。“五万,派出五万大军,再加上黑龙江将军府的三万大军、盛京将军府的两万大军,十万大军绝对可以扫平宋肖逆臣。”穆彰阿缓过神来,小心翼翼的说道。没有再理会穆彰阿,道光眼光看向曹振镛,“曹爱卿,作为三朝元老,你有何高见?”经历乾隆、嘉庆和目前道光皇帝的曹振镛,信奉“多磕头,少说话”的原则,听到道光皇帝的问话,赶紧磕了三个响头,紧接着不急不慢的说道,“老臣没有要说的,万岁让臣干什么,臣就干什么。”看着眼前的老家伙,道光气的颤悠悠的说着,“你这个老家伙,滚到一边去。”“喳,”曹振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手脚利索的站起来走到一边,眼神迷糊糊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同仁们,心里暗想,看到没,这就是官场哲学,多磕头、少说话。没有再理会曹振镛这只老狐狸,道光皇帝看向户部大臣文孚,“文爱卿,户部还有多少银子,能否支撑五万大军的后勤?”“万岁,户部目前只有27万两白银,这个月众位官员的饷银都发不出去了。”文孚有些苦涩的说道。“什么!你怎么管理的,秋粮刚刚收上来,国库怎么就剩这么点了?你这个户部大臣还想不想干了。”道光皇帝非常的气愤,没有钱打个屁啊。平常就知道户部总是抱怨没钱没钱,自己平常还以为是在报穷呢,没想到是真穷啊。听到道光皇帝的指责,文孚立马磕了三个响头,赶紧解释道,“万岁,今年秋粮刚收上来,除了留下给各地府衙之外,收上来的秋粮有1600万两白银,可是事情多啊,前有张格尔叛乱,后有瘟疫霍乱,平息小刀会匪帮,这国库里的钱是哗啦啦的流出去啊,臣实在是没有办法啊。”说着说着,文孚有些哽咽的说道。看着有些哽咽的文孚,道光皇帝想了想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意识到可能误会文孚了,安慰说道,“文爱卿,事情不是你的错,是老天爷诚心不想让大家过个好日子啊。”道光有些感慨的说着。文孚听到道光皇帝的话语后,心里的紧张逐步的缓冲下来。文孚在里面可是得了不少收益啊,发给各地的救灾款和兵饷,自己就在其中漂没了二层,自家的床上都是铺满了白银,在白银床上睡觉的滋味真是爽啊,至于灾民和那群丘八,自己哪管得了其他,自家的银子最重要。听到道光皇帝说是老天爷诚心不想让大家过个好日子,了解吉林将军府的大臣都暗地里瞥了瞥嘴,吉林将军府高产粮食都超过了五百公斤,更别说那比种粮更高收益的工厂了,回去得让管家再带些银子过去,多参股参股,这可是高收益的好买卖啊。被蒙住眼睛的道光皇帝可不知道底下众大臣很多都在吉林将军府获得了众多的收益,怎么会真心地出主意来整治自家的钱袋子呢,天底下,钱最大,谁还会傻的和钱财过不去。看着有些转不过头脑的道光皇帝,还是同为满族的兵部大臣琦善建议道,“万岁,听说宋肖还没有成亲,古有和亲之说,我们可以参照与蒙古各部落之间的关系,派出格格下嫁于宋肖,这样可以加强与宋肖之间的联系,使其没有反心,必要的时候,待其来京城成亲,可以圈养其人,是杀是埋全靠万岁主意。待宋肖来到京城之后,我们立马派人去接收宋肖的势力,这样整个繁荣的吉林将军府又可以重归于朝廷治下。”wap..com听到兵部大臣琦善的建议,道光皇帝眼前一亮,非常赞同这个主意,用的好的话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能重新将吉林将军府置于朝廷治下。想了想其中的风险和收益,道光皇帝感觉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没办法户部缺银,只能假借成亲的名义,把宋肖骗到京城,再实行下一步动作。“嘶,”其余大臣尤其是满族大臣都没有想到琦善能够想到这个绝妙的好主意,纷纷赞同的说着对这个主意的看好。各汉族大臣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个主意,作为从科举出身的众汉族大臣,早就知道历史里面对野心分子的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为了避嫌,只能三缄其口,没办法宋肖根本上说也是个汉人,这让满朝的汉族大臣有些两难,说了吧,对别的汉族大臣来说有些兔死狐悲心里,不说吧,又感觉到违背了自身的忠君思想,只能三缄其口,听着满族大臣对这个主意的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