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潜艇战
作者:土豆熟了      更新:2023-05-02 13:24      字数:2083
  日德兰大海战结束后,德国高层对海洋充满了绝望,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潜艇之上。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全力支持下,这种一千吨的水下舰艇很快以每月10艘的速度生产出来。这种舰艇被称为u型潜艇,长度80米,排水量1000吨,续航近9000海里。装备2鱼雷发射管、88毫米和105毫米甲板炮各一艘,可容纳12名官兵。每一艘潜艇就像孤狼一样游弋在大西洋,给英国商船、军舰带来大量的损失。1860年10月5日,10艘潜艇从波罗的海向北海驶去,第一批的潜艇加入了狩猎任务。第二天,潜艇编队与3艘英国主力战舰不期而遇。u-1号潜艇向“橡树”号发射1枚鱼雷,可惜未命中。潜艇编队反而被一艘英国巡洋舰击沉2艘潜艇。第一次潜艇出击不算成功,甚至很糟糕。但却给英军造成了极大心理压力,官兵们疑神疑鬼,把所有可疑目标都当作潜艇,斯卡帕湾基地的安全性得不到任何保障,基地的每一名海军官兵都神情严肃,没有了平日里的轻松。10月9日,潜艇编队首开战果,击沉英军“探路者”号轻巡洋舰。22日一场更大的屠杀到来,u-9号在1小时内击沉3艘装甲巡洋舰,总吨位高达48000吨。u-9号首先击沉“阿布基尔”号,“霍格”号和“克雷西”号还以为碰到水雷。结果“霍格”号上前救人,也被击沉。终于意识到不妙的“克雷西”号向u-9号开火,可惜203毫米主炮打不中小巧的潜艇。十几分钟后,2枚鱼雷亲吻了“克雷西”的船舷。空前绝后的“一艇沉三舰”纪录就此诞生,恐怕再无人能超越。三个星期后,u-9号又击沉另一艘巡洋舰,全艇官兵都成了英雄。随后的几天里,德国潜艇主动出击,击沉12艘英国军舰,自己损失7艘。这种小艇换大舰的行为让德国军政高层十分欢迎。英国海军部陷入恐慌,把所有的主力战舰迅速撤到爱尔兰和苏格兰西海岸港口,直到东部港口具备足够的防御措施。潜艇首战虽然惊艳,但其实它不适合与军舰交战,防御低,只要被军舰侦察到,很少有能够摆脱的机会,海上破交才是它真正的舞台。wap..com潜艇隐蔽性强、攻击力强,但水面航速不够快,没有装甲,追不上敌舰,打不了决战,但对毫无防御力的商船来说航速和攻击力已经足够。最初几个月里德国潜艇很是绅士,攻击前上浮示警,登船检查,再拖着救生艇航行到港口。可这样潜艇隐蔽性完全丧失,风险太大。每一次都要鉴别身份,搜查禁运品,效率也十分低下,对英国航运威胁实在有限。另一边英国人也十分狡猾。他们将武装船只扮成商船,引诱德国潜艇靠近后击沉。船员们个个戏精上身,发现潜艇有的大喊大叫貌似惊慌,有的拿游泳圈假装跳水逃生。一旦潜艇靠近,他们就揭开篷布撕下伪装,突然露出火炮开火。毫无防备的潜艇顿成瓮中之鳖,很快被击沉。为有效摧毁英国航运,阻断英国与外界的联系通道。1861年2月28日威廉二世下令第一次“无限制潜艇战”——只要进入战区的商船,不管是英国还是中立国的都将会受到无警告攻击。3月10日,比利时“哈帕利斯”号难民船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被ub-4号潜艇击沉。德国潜艇甚至还攻击了刷着白漆和红十字标志的医院船。世界立刻沸腾了,英美高声怒斥德国暴行。德政府则极力辩解,声称在船上发现数千箱步枪弹药和炮弹,然而大量平民伤亡还是让各国反对情绪上升。很多国家因为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主动削减了与德国的贸易往来,德国虽然在潜艇战上有了很大的收获,却在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人心,败亡的苗头逐渐展现起来。无限制潜艇战前德国月均击沉4-5万吨商船,行动开始后击沉吨位稳步增加,月均在10万吨以上,8月份最高达16.82万吨,严重的打击了英国航运。不断开始的无限制潜艇战逐渐被各国难以接受,纷纷对德国发出警告,无限制潜艇战如果继续进行,各国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尤其是美国更是发出类似最后通牒的警告。无限制潜艇战这段时间,美国的商船损失吨位仅此于英国,这让刚刚和英国达成协议,把给北华的订单转给自己的美国非常受伤。德国可不愿招惹美国,考虑了可能断交甚至宣战的后果后,8月28日德国下令:退出无限制潜艇战,所有中立客船都按交战公约处理。并将此消息转达给美国。10月,战场形势越来越严峻,德皇向军政高层征寻对策。参谋部提议派潜艇部队前往英国,尽快以任何方式结束战争。德国海军高层主张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并向德皇保证若每月击沉60万吨商船,英国将在3个月内耗尽船只,美国人来不及干预英国就投降了。在高层劝说下威廉二世终于动心,下令于1861年10月15日恢复无限制潜艇战。u型潜艇如猛虎下山般创造战果——10月击沉46.2万吨,11月猛增到55万吨,12月份最高峰达98.1万吨!此后4个月都在40万吨左右。德国击沉吨位已远远超出英国补充能力,英国粮食供应量一度只能供给3个星期,3个星期后将会面临断粮的危机。看到德国潜艇的威力之后,趁着英法把大量订单转移到美国的实际情况,北华要求所有商船禁止通行大西洋,所有货物商品由英法两国商船运输,北华不再承担运输商品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