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世界大战结束
作者:土豆熟了      更新:2023-05-02 13:25      字数:2079
  1862年12月14日,奥匈帝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日,保加利亚宣布无条件投降;12月15日,德国共和国政府面对国内科学主义再次兴起的情况下宣布无条件投降。1854年9月开始的世界大战终于结束。历经8年的苦战鏖战,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已经筋疲力尽。老牌列强集体围殴德国,除了造成旧大陆的沉沦之外,成就的就是美国和北华两个域外国家,这让很多欧洲政客非常不爽,下定决心要给这两个趁火打劫的国家好好瞧瞧。为了捞取胜利果实,也是为了商量未来的国际秩序,英法两国共同宣布要在1863年2月5日在巴黎举办巴黎和会,邀请协约国代表参加。美国还沉浸在大战胜利的喜悦当中,满怀欣喜的准备在旧大陆好好捞一顿利益。新任总统拉博·巴特勒总统将会亲自带队前往巴黎。参照原时空历史记忆,宋肖知道这次大会除了瓜分德国享受战胜者的利益之外,还准备成立一个新的以英法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英法两国尤其是英国,经过了8年的世界大战,几百年殖民积累的底子还是有的,北华虽然在这场大战中暴富了一把,底蕴还是不够深厚。宋肖很明智的认为北华参加这次大会不会有什么大的收获,搞不好还会被英法两国针对压制。经过和政府高层的商讨,决定由国务卿吴斌率团参加,只带着耳朵过去听就行了。毕竟北华在这次大战中收获很大,非常惹人嫉妒,该低调的还是要低调的好。宋肖和北华把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科联与沙俄资产阶级政府对峙战况当中,这毕竟是关系北华国家安全的最重要大事。深知科联组织能力和精神威能的宋肖对科联不敢掉以任何轻心,除了抽调50万大军驻扎鄂毕省张骞市之外,更是调集50万亚细亚盟军驻扎在高加索山脉地区。北华组织的100万大军随时做好介入沙俄内战的准备。宋肖和北华绝不同意一个统一的科联国家位于北华的西边边界,威胁太大,最好是把沙俄分成两个国家。自从对峙之后,科联和沙俄资产阶级政府联合聚会开的十分热闹,科联拥有足够的军队和精神优势,沙俄资产阶级政府在北华的及时援助帮助下武器装备更为先进。双方都对支持对方的民众进行了大量的屠杀。今天沙俄资产阶级政府攻占了科联的地盘,对科联地盘上的群众以同情科联名义进行了屠杀,第二天科联反攻过来,对未被屠杀的群众以沙皇腐朽分子的名义进行屠杀。在双方的共同屠杀之下,沙俄人们死伤惨重,对这两个政权都有种痛恨心理。在科联的“乌拉”攻势之下,沙俄资产阶级政府即使拥有不错的武器装备还是连连败退。科联的组织能力很是强大,在整合地方势力之后,在原有200万大军的基础上再次征召了100万大军加入战场。沙俄资产阶级政府虽然也同样进行了征召,无奈组织能力不如科联,另外辖区人口更是少于科联占有的地盘人口,只是征召了60万人,再也征召不上来新的大量士兵。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沙俄资产阶级政府前线军队被攻破了伏尔加河阵线,一路60万大军撤退到克拉斯诺达尔组建新的阵线,一路80万大军撤到乌拉尔河、乌拉尔山脉,以乌拉尔山脉、奥伦堡、阿特劳为依托重新组建阵线。科联虽然攻陷了伏尔加河阵线,取得了伏尔加河以南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是付出了大量的牺牲,原本的300万大军仅剩178万。科联已经没有足够的物资进行下一步的战斗,另外寒冷的冬天已经到来,这这个冷酷的冬天打仗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双方在新的阵线上再次对峙起来。双方知道天气暖和后大战会再次展开,纷纷加强军备建设。科联作为世界上的一个异类政权,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会对他支援,只能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一方面号召世界上信奉科学主义的技术人员来到革命圣地,另一方面发动群众恢复兵工厂建设。沙俄资产阶级政府则向英法协约国寻求支持。相比于北华这个黄人国家,沙俄资产阶级政府更倾向于向英法白人国家寻求帮助。英法两国对于科学主义的传播也很是头疼,对于科联这个政权非常厌恶,大战之时就想进行干预,只是抽不出精力。接到沙俄资产阶级政府的求助后,英法两国立即开始了行动,一方面是两国对科学主义的厌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世界大战结束了,生产出来的大量军事装备没有了用处,正好用于对沙俄资产阶级政府的支援,另外沙俄消灭掉科联之后,沙俄资产阶级政权可以作为英法两国牵制北华和亚细亚联盟的一个支撑点。世界局势变化很是快速。宋肖和北华高层没有想到沙俄资产阶级政府会向英法两国寻求支援。鉴于北华和沙俄几十年的友好关系,宋肖和北华高层一直以为沙俄资产阶级政府会与北华打好关系,毕竟两国之间的友谊有基础存在。看来再好的关系也有结束的时候啊,宋肖很是感慨。决定停止对沙俄资产阶级政府的支持,看情况再做下一步决定。宋肖对沙俄资产阶级政府两头摇摆行为非常看不惯,既然偏向英法,那就彻底过去吧,北华也不会付出利益寻求沙俄资产阶级政府的留下。英法两国政府很快组建船队运输200万支步枪和大量的火炮、飞机、坦克,可见英法两国高层对科学主义的厌恶。军火运输船只通过地中海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处于当前国际关系,北华基于不刺激英法的目的,照会土耳其共和国允许军火运输船只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