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芬兰战争
作者:土豆熟了      更新:2023-05-02 13:29      字数:2242
  1890年12月5日,世界科盟给芬兰一个让世界各国大吃一惊的圣诞礼物。世界科盟西北方面军30万人突然入侵芬兰。芬兰作为一个北欧国家,距离世界科盟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十分近,且芬兰是一个与大英帝国十分友好的国家。世界科盟主席阿特拉索夫十分担心大英帝国利用芬兰为跳板威胁世界科盟。一向讲究实用主义,说干就干的阿特拉索夫,先是有世界科盟军队炮轰世界科盟与芬兰交界处本国境内的一个小村子曼尼拉,对外宣传是芬兰军队所为。未等芬兰做出任何反应,以此借口为由,立即派出西北方面军30万大军对芬兰发动攻击,打算趁着圣诞节期间,军备松弛的机会趁机攻下芬兰。阿特拉索夫在军事行动前的一次秘密会议上直言了当的说,“只要我们将嗓门提高点,大炮打的远一点,芬兰人就可能屈服。他们还不屈服,我们就再放一枪,芬兰人一定会举手投降。”事情没有按照阿特拉索夫的预计进行,芬兰人没有按照预想中的那样投降,面对30万科盟军队的入侵,芬兰人在军队总司令威廉·亨利·卡文迪许-本廷克的带领下坚决抵抗。芬兰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国家之一,其1/4领土都位于北极地带。冬季漫长而严寒,风大雪多,气温常在零下30~40度以下。战争正逢一年中昼间最短的季节,漫长的黑夜极大地限制了世界科盟航空兵优势的发挥。战争开始时正赶上一场大雪,战区积雪深达1米,给世界科盟的行动带来极大不便,却给擅长滑雪的芬兰军队提供了一显身手的机会。苏芬边境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湖泊纵横,交通不便。但芬兰境内纵深地区公路网发达,有数条铁路与边界平行,便于物资运输和兵力机动。世界科盟一侧的卡累利阿地区是一片渺无人烟的荒漠,从圣彼得堡到摩尔曼斯克只有一条与边界平行的铁路和两条通往边界的支线。为了防御世界科盟,芬兰人建造了一条防御战线,被称为曼纳海姆防线。曼纳海姆防线经过芬兰10年苦心经营,已经形成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它由纵深约90公里的3道防御地带组成。各道防御地带均依托沼泽湖泊等天然障碍物,构筑有670个永备发射工事和土木质火力点,另有近800个地下暗堡,并以堑壕和交通壕相沟通。在主要防御地带前设有20~60公里纵深的保障地带。主要防御地带前和保障地带内广泛设置了防坦克和防步兵地雷和防坦克桩砦、防坦克壕和防坦克崖壁。芬兰军队总司令威廉·亨利·卡文迪许-本廷克带领芬兰军民依靠曼纳海姆防线坚决抵御世界科盟军队的进攻,同时派出大量的小股部队对世界科盟军队进行袭扰。芬兰同时在国内进行紧急动员,原本的2万军队被快速扩充到12.7万人,编5个军,9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和一些独立的边防部队。另有预备役人员30万,后备役“民卫军”10万以及妇女服务队10万。但芬兰军队十分缺少反坦克炮和弹药油料,全军只有反坦克炮约100余门,枪弹仅够2个月、炮弹仅够3个星期作战之用。空军同样不足,仅有轰炸机30架,战斗机56架,侦察机59架。深感实力不足的芬兰政府向世界各国寻求支援,大德意志帝国巴扎特与世界科盟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也签订了双方的势力范围,芬兰被划入到世界科盟乙方,大德意志帝国因此没有做任何反应,持观望态度。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派兵支援芬兰,但瑞典与挪威因害怕世界科盟把战火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而拒绝英法军队过境。结果,直到战争结束,芬兰才陆续得到英法援助的156架飞机、400余门火炮、85门反坦克炮和其他一些军用物资。战争从1890年12月5日开始至1891年3月18日结束,历时近3个半月,前后分两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世界科盟军队凭借优势兵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其企图是集中主要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在其他地区以部分兵力牵制芬兰军队,粉碎芬兰军队主力,在最短时间内迫使芬兰议和,结束战争。劣势的芬兰军队始终处于防御态势。其企图是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主力扼守曼纳海姆防线实施阵地战,在其他地区以少量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实施机动战和游击战,最大限度地迟滞世界科盟军队的进攻,等待西方的援助,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世界科盟议和。由于世界科盟的行为是明显侵略,引起许多外国团体的不满,送来物资和药品援助芬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芬兰移民,有许多回来参加战斗。在战斗期间共有1,010丹麦志愿者、895位挪威志愿者、372位英国志愿者、346位芬兰在外国的移民和210位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参加了战斗。还有许多外国记者来芬兰报道。瑞典当时还非中立国,只是声称为“不结盟国家”,但也支援芬兰军事物资和现金,有8,700位瑞典志愿者准备到芬兰参加战斗,其中包括一支空军,有12架战斗机、5架轰炸机和8架后勤飞机,占当时瑞典空军的1/3,他们放弃瑞典军衔,准备到芬兰战斗,还包括900位地勤工人和工程师。瑞典志愿军有8,402人在2月中旬参加了战斗,33人战死。经历了3个半月的战斗,芬兰军队已濒于兵员枯竭、弹尽粮绝、外援无望的险境。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在瑞典的斡旋下于3月20日派代表至莫斯科与世界科盟议和。最终结果让芬兰十分失望,芬兰失去了卡累利阿,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它使芬兰丧失了1/10,即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芬兰军队总司令威廉·亨利·卡文迪许-本廷克痛楚地说:“该条约给我国的战略地位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丧失了本来可以保证我们阻止入侵军队前进的全部要地。新的国界使芬兰暴露在侵略者面前,而莫斯科则像一支指向我国心脏的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