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作者:鸦与歌      更新:2023-05-02 16:16      字数:4314
  【宿主,请问您要我帮您查什么呢?】系统乖巧的问。【帮我查查这个世界有什么大厨的励志故事吧。】【啊?宿主您想要帮她当厨师吗?】【当然不是,快去查吧,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华锋语现在懒得跟它多解释什么。【好的吧。】既然搞不过宿主,系统也只能乖乖听话,当一个合格的信息搜查员。正如华锋语所说,即使她们不告密,班主任也是会主动来找凌云芝的。“凌云芝同学啊,你最近学习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啊?”班主任易老师和风细雨地问。要说易老师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就是她对学生非常有耐心,省一中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学生们很容易就紧张、压力大。能考到省一中重点班来的学生自觉性都不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耐心、专业的班主任帮他们排解平时的压力,易老师正好符合要求。这次凌云芝的成绩一落千丈,易老师连头发都多掉了几缕,但对待凌云芝的时候却还是非常温和有耐心。“谢谢老师关心,我没有什么问题。”凌云芝低着头说,“只是课程有点难,所以没跟上。”“只是因为跟不上老师讲课吗?”易老师虽然心中仍有疑惑,但历年刚进入高中不适应的学生也有,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正常,成绩也会拉上去。“是的,易老师。”“那你自己要想办法调节自己,如果有什么问题想要跟老师说,就来找老师。”“好的,谢谢老师。”凌云芝依旧一副低眉顺眼乖乖巧巧的模样,谁能想到她完全就是在忽悠老师呢?见凌云芝这么乖巧,易老师放心了一些,叮嘱道:“要是课本上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直接问任课老师,还有你的室友华锋语同学,她这次考了年级第一,学的极其扎实。如果不想找老师,就多问问华同学。”“嗯嗯,我明白了。”忽悠完了易老师,凌云芝又得到了一个月的自在时间,可以做她喜欢的事情。而这次月考中易老师心病的另一个对象卢清华,就没有凌云芝这样好运了。卢家并不在省城,但当年辞职督促儿子读书的卢爸却在省城租了房子,每周卢清华都要回家一趟,由父亲检查他的功课。这次月考后,卢清华拿着月考成绩单回家,一路上都忐忑地想要怎么给父亲看这张成绩单。上一次省统考,他破天荒的考了一次第二名,他爸看到成绩单脸色阴沉,还是他说自己考试的时候身体有些不舒服,这才让卢爸的脸色稍稍好了些。后来,他更是保证自己会去省一中,跟华锋语正面对抗,把她压下去,卢爸这才开了口,让他高中继续努力。但也因为这件事,暑假他一直在补课,后来连军训都没去——原本,在中考成绩出来前,他是打算补了课后按时去参加军训的。结果,只考了第二名,让他直接缺席了军训。现在,他的第一次月考再次输给了华锋语,他不知道父亲会不会再次失望,到时候对他完全失去了信心怎么办……十分心虚的卢清华轻轻拿钥匙开了门,里面的声音立即就传了过来。“一点儿也不麻烦,我们可是很欢迎各位来的啊……”这是卢爸的声音,中气十足里夹杂着一丝遮掩不住的得意。今天有客人?卢清华一下子就绷紧了,脱鞋的手也不由自主慢了下来。客厅的高谈论阔遮盖住了他轻手轻脚的开门声,所有人都没发觉他回家了。“今天周六,清华那孩子还要上课吗?真是刻苦啊。”另一个有些耳熟的声音响起,卢清华认出来那是他的一个“资助人”,今年四十多岁的一个老板。“是啊,孩子那么聪明,还这么刻苦,卢老弟你培养孩子可真有一手!”“哪里哪里,只是孩子好学罢了,我也只是起个监督作用。”卢爸谦虚道,但这种谦虚跟夸耀也差不多。“哎呀卢老弟你真是谦虚,要我说你就是全国所有父亲的模范,没有谁能做到像你一样,工作说辞就辞,为了孩子牺牲一切!”“没有没有……”卢爸心情愉快地接受着客人们的恭维,今天到访的几个客人都是大老板,每年都会“资助”他一两万块钱,一个个都算是“成功人士”。但这些大老板各个对他恭维有加,实在让他的虚荣心膨胀到了极致。“都要感谢各位老板慷慨解囊,这才让清华能够维持安心读书的环境……”卢爸嘴上感谢着众人,内心却有着微妙的优越感。他隐晦地看向左手边的李老板,这人有着肥头大耳的典型老板形象,一身定制西服要好几万,十分有钱。但他的独子却是个常年考试不及格,每次考完试都要被请家长的人。为此这个老板很恼火,身为老板最重要的是面子,次次都被老师叫到学校去说孩子的成绩差,面子都丢光了。也许是因为儿子太叛逆,这位李老板尤其喜欢乖巧斯文的学霸,在博客上认识卢爸后,就非常积极地打钱,成为了卢清华的“资助人”之一。卢爸内心相当骄傲,你有钱又怎么样?儿子还不是不争气,完全不如自己儿子聪明听话。一种油然而生的优越感使得他在几个老板之间得意极了。“各位来的真是时候,清华之前刚刚考完了高中的第一次月考,正需要大家来检查他的成绩呢,看看他是不是一如既往的用功……”“那确实太巧了,天意啊!”“正好又能看清华全年级第一的成绩单了,看的我心里那个高兴啊,舒坦!”“要是我家的孩子读书有清华这么厉害,那就太好了!有他一半也行啊……”客人们纷纷附和,卢爸又一次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其实真相哪是如此?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巧合!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卢爸就发博客说孩子要月考了,他十分紧张,害怕孩子考砸。底下一堆评论让他别紧张的,孩子读书那么好,肯定能考第一名!收获一堆吹捧后,他得到了一些满足,过了几天又发博客说,孩子要带成绩单回来了,做父亲的好担心上了省一中,尖子生太多,孩子考不过别人会严重打击自信心,这可怎么办呢?当然,又是一堆人安慰。这也是今天会来客人的原因,几个资助人早就在博客上看到了具体时间,离得近的便赶了过来。他们作为资助人,当然有跟进被资助人每次考试成绩的资格啊,不然每年万把块钱不是白花了?这个时候的钱,还算是比较值钱的,钱币真正开始贬值还得要几年时间。“清华这次考试啊,也不知道考的有没有以前好,升上了省一中,现在的同学的成绩比他以前的同学要好多了。”“毕竟是省一中嘛!”“确实,省里最好的中学,省里的尖子生都在里面了。”“现在说是思礼中学已经要赶超省一中了,怎么可能嘛,这次省里中考的状元和榜眼不都去了省一中吗?思礼中学还是比不上的。”其中一位老板大大咧咧地说到这个话题后,大家的脸色都有一丝古怪。他们这些人因为是卢清华的资助人,都非常关心这届中考,所以都知道这次的中考状元并不是卢清华。第一名甚至也不是有名的尖子生,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生——当然,有些人在《交换人生》的节目中见过她,只是没想到她的城成绩会这么好。之后人们都被后来网上和电视上的辩论吸引走了目光,这个女生就被他们忘在了脑后。这个女生虽然没答应过任何采访,但既关注又有点人脉的人都打听到了她的基本情况,来自山村,在一所偏僻的镇中学读书,中考的时候一鸣惊人,考上了省一中。一个山村女孩考上了省一中不要紧,要紧的是卢清华的第一名没了。这里的老板们当然都知道这件事,一听起这人提起中考这回事,表情自然变得很是奇怪。一听这话卢爸的表情僵了僵,心说哪壶不开提哪壶,但也不好发怒,只好强笑着说:“是啊,之前中考的是时候清华感冒了,考试发挥有点失误,后来成绩出来后他还差点哭了呢……”“原来考试的时候清华状态不好啊?难怪了,这是运气不够好啊!”“确实,这孩子运气真的不好。”另一个老板接口感叹,“难怪只考了第二名,生病了还能考到第二名,清华这孩子真厉害!”“唉,运气不好也没办法,听说那个女生也在省一中?这次月考咱们清华肯定能考过她!”几个人十分捧场地讨论着,直接把卢清华中考只考了第二名的事情定性为“运气不好”,并展望了一番光辉的前景。见事情的节奏回到了好的方面,卢爸脸上又挂回了轻松的笑,谈笑风生:“清华这孩子也是这么跟我说的,他觉得这次考得不错,应该能考过那个女生……只不过我跟他说,即使再有信心,也得谦逊,不能把话说得那么满……”“还是卢老弟会教孩子啊!成绩这么好了,还要让孩子保持谦逊,难怪清华被培养的这么好……”“有时候,真想把我家那个不争气的臭小子送到你这里来,好好教育一下那个臭小子!”“那当然,如果不会教孩子,怎么能教得出清华这样的好孩子啊!”“等等清华回来了,让他把成绩单给咱看,肯定又是第一!”“哈哈,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客厅里是“资助者”们和卢爸的高谈论阔,就连空气都充斥着快活的气息,而玄关的鞋柜处,已经空无一人了。卢清华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房子,就像之前悄无声息地开门进来,客厅里那些聊着他的人们,没有一个人发现他们口中的话题主角回来了又去。就像人们根本不在乎你到底吃了几碗粉。他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即使只周末回来一天半,里面依然装满全部的试卷和教辅,那张薄薄的成绩单就夹在数学习题集中。平时拿到成绩单的时候,他都是非常高兴的,倒不是对成绩兴奋,他早就习惯拿第一了,主要是把成绩单带回家给爸爸看后,爸爸都会夸他。爸爸会做一大桌的好菜等着他回家,他们两个都不喝酒,成绩单上的成绩就是他们的“酒酿”,一边看着上面的分数一边其乐融融地吃着美味的饭菜。今天回家的时候,卢清华其实已经闻到了从厨房飘过来的香味,爸爸又做了一大桌美食在等他,他闻到了鲜虾的鲜香味,那是他最喜欢的菜。但是这一次,他却没法拿成绩单下菜了。卢清华漫无目的在外面游荡,家现在是回不去了,他很庆幸自己没有手机,也就接不到爸爸的电话。也许他之前有勇气去面对爸爸一个人的失望,却万万没有勇气面对那些叔伯阿姨,完全无法在他们面前拿出成绩单,让他们看到成绩单上他刺眼的第二名。他为什么只考了第二名呢?该死!开始他还只是在楼下附近徘徊,走着走着便渐渐往小区外去了,出了小区的门,他习惯性地又朝着省一中的方向走。卢爸觉得寄宿打理内务浪费时间,孩子还是住在家里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省下的所有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所以为了方便他每天晚上回家,租住的小区离学校并不远。当然,小区的租金算是比较昂贵的。步行的话,正常速度从小区到学校大约需要二十几分钟,卢清华现在是慢悠悠晃着,所以二十分钟了也没走过一半的路程。中午放学后,他什么也没吃就往家里走,因为他知道父亲会准备一大桌饭菜等他,可是他没有吃到。现在,他肚子开始咕咕叫了。前面不远处有一家小饭店,上面挂着“邻家小厨”的招牌,窗明几净,从外面看着挺干净的。卢清华摸了摸口袋,里面还有三十块钱,这是一周剩下来的生活费,肯定能够他吃一顿的。缓步走进“邻家小厨”,找了个靠窗的桌子坐下,将书包放在一边空着的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