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
作者:左木茶茶君      更新:2023-05-02 18:41      字数:3373
  见他们提着大包小包地来,里面还有给他送的肉啊,粮食什么的,让刘大舅都不知道说啥好,于是当天晚上就煮了一条腊肉,炒了几个菜,提出酒,和他们好好吃了一顿。吃过晚饭,忙活了一阵后,东屋主卧被他们收拾出来了,另外一个小屋子,被他们当成书房用,以后接元蛋或者是家里人上来玩儿,也可以住。床暂时就没铺,而是把它立在墙角,屋子一下就空旷了。二人又擦擦扫扫一番,这才提水去洗澡。等他们躺下时,已经快十点钟了。封映月打了个哈欠,掀开被子躺下了。唐文生把火炉挪到中间一点的地方,这种大肚子火炉只要不往上面丢棉被或者是衣服什么的,不会轻易起火,而且非常的暖屋子。一夜好眠。今儿刘大舅就要去上班了。唐文生一早起来煮了面,刘大舅和封映月起来就正好能吃上。昨晚他们也说好了,和刘大舅一起吃饭,也不说算钱的事儿了,各自出一半。刘大舅走后,唐文生去邮局寄信,邮局离巷子也不远,就在街对面,他回来时,封映月正在和隔壁的林婶儿说话呢。“小伙子长得可真俊,你们夫妻配得很,”林婶子笑眯眯地对二人道。“婶子这话我可爱听,”唐文生笑道。封映月脸一红,“我正向婶子打听,这附近哪里有书店呢。”唐文生和她都是爱看书的人,筒子楼那些书他们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了,这次进省城,也有意向买几本新书看看。作者有话说:第八十九章林婶子掩嘴一笑, “你们对附近还不怎么熟悉,我说了你们也有些难找,这样, 我让我的小孙子带着你们去吧。”说罢, 就往院子里喊了一声,“永平!”很快就有一个小男孩一瘸一拐地出来了, 长相清秀,还带着一对招风耳,就是右脚好像有点问题,所以走路才会这样。“这是的孙子永平, 他小子可机灵了,”林婶子笑着摸了摸永平的寸头, “带你封姨他们去附近最大的书店。”永平点头,“好!”跟林婶子道了谢后, 二人把院子锁上, 便和永平出了长街巷, 他们这一大片地儿就叫长街巷,一共有四个巷子,刘大舅的房子在三巷。永平并没有带着他们走大路, 而是从三巷那穿到四巷那边,再穿过几条弯弯曲曲的巷子,最后从一个小道过去,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就是大公路。“对面就是这附近最大的书店, 好多大学生都爱去那租书和看书的。”封映月看着对街那个大书店,老远就能看见那几个大字:富强书店。唐文生则是看向左边的公路, 一眼望过去怎么也不像是他们长街巷的样子。“永平, 如果不走刚才那条小路, 咱们要怎么过来?”他问道。永平咧嘴一笑,“得坐大头车,要转两趟呢,中途还有人上车下车,可麻烦了,怎么也要几十分钟。”这孩子虽然只有六岁,可到底是大城市长大的,懂得很多。“那我们可得跟着永平,把刚才那条小路记住咯。”封映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永平羞涩一笑,接着又大声道:“我还知道更多的小路呢,比坐大头车快。”二人牵着永平的手,一道过了街,进富强书店的时候,有工作人员先提醒他们不可以大声喧哗。“租书在这边,买书在那边,如果是抄书,就来我这里登记,拿笔和墨在这抄,不能带走。”有看、租、买、抄四个选择。唐文生轻声问起抄书的价钱和要求。工作人员拿出一张纸给他,上面写着要求。不能有错别字,而且字要端正好看,每本的字数不同,价钱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只能在这抄写,不能带回家。封映月对唐文生摇了摇头,“太费时间了。”唐文生点头。确实有些浪费时间,这个钱不赚了。自打进了书店,永平就不说话了,唐文生去找自己想看的书,封映月也带着永平去找书。路上封映月就问过永平了,他还没上一年级,之前去水电厂办的幼儿园待过,但是因为脚不方便,时常被大一点的人模仿和欺负,所以林叔一怒之下就没送他去了。家里的小叔叔得空时教他一些东西,总的来说和去幼儿园的时候学得差不多。这个年代适合小孩子看的书比较少,好在永平也不觉得无聊,一直跟着封映月。等他们挑好书后,封映月和唐文生商量了一下,决定租书。如果内容十分合口味,那就买新书。租书是先给一块钱的押金,然后登记名字和住址,以及工作的地方,最后算下来是一分钱两天。排队准备登记的时候,封映月也细细打量着书店里的人,大多数都是中年人,少部分青年人,抄书的人也不少,但每个人都很有素质,没有喧哗。就算是不小心发出一点声音,对方也会小声道歉。二人一共租了四本书,一人两本。但这里,租书不看数量,就看天数,记住两天一分钱就是了,另外不要弄脏弄坏,不然会让你买下这本书的。把书装进布袋,唐文生提着布袋和封映月他们出了书店,见那边有卖糖炒栗子的,封映月过去买了两袋,一袋给永平,另外一袋他们吃。永平十分不好意思,接过去的时候小脸红彤彤的,被唐文生撸了一把小寸头。回家的时候还是那条路,二人的记性还算好,已经记住路线了。倒是到家时,封映月还是在纸上把路线标注了出来,对一旁生炉火的唐文生道:“这要是忘了,就看看这个。”“好。”唐文生笑应着。炉子生好后,封映月和唐文生就坐在小堂屋看租回来的书。这看书的时间快啊,一晃就快到中午了,中午刘大舅是不回来吃饭的,他吃食堂,所以二人就煮了鸡蛋面吃,吃完后把灶房收拾了一番,就出去散步。出来时见永平站在自家院子门口,略有些羡慕地看着巷子里几个跳橡皮筋的小姑娘。“永平,能麻烦你带我们在长街巷逛逛吗?比如怎么更快地旁边那两所大学?”封映月笑问道。永平双眼一亮,扭头喊了一声奶奶,对林婶子说了一声后,便跟他们出去了。林婶子出来时,永平他们已经走了一会儿。对面那位老爷爷正坐在自家院门口,手里拿着拐棍。“那小两口都是好的,”老爷爷笑着指了指那几个玩耍的小姑娘后,对林婶子道。林婶子一下就明白了,她家永平脚有疾,之前身体又不好,所以一直拘着他不出去玩儿,和巷子里的孩子们也不怎么亲近,加上有些人家叮嘱自家孩子不让他们和永平多接触,所以永平只能偷偷看别人玩。“是啊,都是好的。”想到永平带回来的糖炒栗子,林婶子站了一会儿后,关上院门出去了。等封映月他们回来时,已经是一个小时后了。林婶子不在家,封映月就让永平跟着他们进屋取暖。永平乐滋滋地跟了上去,等林婶子回来时,见他们这边的院门开了一扇,便笑眯眯地站院门口喊了一声。唐文生和永平一起从东屋出来,林婶子冲永平招了招手,永平跑过去牵住她的手。“小唐,晚上带着你媳妇儿一起过来吃晚饭,老刘也一道过来,不要推辞啊。”林婶子这么说了,唐文生自然应下。封映月从灶房出来时,就不见永平了,还听唐文生说晚上去隔壁吃饭。她刚才在揉面,晚上准备蒸花卷呢,“那晚一点我把花卷蒸好,端到那边一起吃吧。”唐文生点头,见她头发有些乱了,于是便牵着她进小堂屋,然后拿出木梳给她重新束发。用的还是那个蝴蝶发夹。快六点的时候,刘大舅骑着自行车,快快乐乐地回来了,结果在自家门口停下的时候,发现门锁着,他当下就是一愣。跟在后面下了自行车,准备进自家院子的林叔好奇看过来,“怎么了?”“家里没人,”刘大舅一边说,一边掏钥匙准备开门。“刘爷爷,奶奶请您晚上过来吃饭,”这时永平小跑出来了,抓住自家爷爷的手,笑看着刘大舅道。唐文生这会儿也出来了,喊了一声大舅,刘大舅立马明白咋回事了,笑眯眯地应了一声,开院门把自行车停好,又提了一瓶酒出来,关上院门进了林家院子。而此时封映月正在灶房帮忙。林家的人口比较简单,林婶子夫妇就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下乡做知青去了,小儿子在某厂做会计,而永平,也不是林家的孩子,他是被人遗弃在长街巷子口的。小小的一团,身上就只有一层布抱着,声音和猫儿似的。那天林婶子正好早起遇上了,几天后也没找到是谁丢了孩子,警察局那边本想把孩子送到孤儿院,但林婶子和林叔觉得既然有缘,那就是他们林家的孩子,于是便留下了。一直到半个月后,才发现孩子的两条腿不是一样长,右脚稍微短一点点。他们猜测,这就是永平被遗弃的原因。林婶子做了一大锅酱排骨,炒了几盘青菜,蒸了干米饭,封映月又拿了那么多的花卷过来,加上刘大舅拿来的酒,可以说和过年一样丰盛得很。林小叔长得和林叔有六分像,他和唐文生坐在一起,封映月则是坐在永平还有林婶子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