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燕王杨倓
作者:拾新      更新:2023-05-03 02:19      字数:2158
  宫里发生之事,杨昭回去后,给杜如晦简单说明了下。就算是杜如晦,也被皇帝杨广的这个决定给震惊到了。天下兵马运作,以远征高句丽之事,竟是如此容易的落到了皇太子杨昭的身上。在此之前,谁能相信?其会成为一件事实?杨昭所待的府上。二人分主次坐着。杜如晦听罢,沉思道:“殿下,不知您接下来怎么做?”杨昭遂将之想法道出:“在此之前,我与楚国公打的赌,必须付诸行动。此事,还需要克明你亲自来执行,若是旁人,孤还有些不放心。至于前往山东之事,我决定让玄龄跟着,再带一批东宫宿卫。且你在洛阳之事,若是走上正轨,便一同来山东帮我!”杜如晦摸着下巴,不住的颔首道:“于东都之事,陛下逐渐败掉了百姓对之好感,却也是殿下收复民心的好机会。此事,臣吏会亲自去办!也自会按照殿下定下的章程去做,努力将之成为规范。至于前往山东,若是征兵,只怕不易,殿下只带东宫宿卫,另有玄龄同去,人数是不是少了?”杨昭点点头:“若无将领辅助训练,光凭招到的人,肯定不成。孤自会向来护儿他们借人。孤此行,也正是奉旨而为,想必来护儿他们也不会拒绝!”杜如晦回道:“殿下此计可成,若是能从来护儿那里借到一群兵将,殿下之行,自当事半功倍。”是日。洛阳行宫,即把皇帝杨广的决定传了出来。虽说杨广心意已决,杨素等人反对无效。但见皇帝如此胡闹,一些头铁的可不这么认为。遂而,自当日开始,便有不少人叩宫门,请大隋皇帝杨广收回成命。此举,更是持续了数日之久。到了后面,闹腾的官吏越来越少,最先停止闹腾的,不是别人,正是出身关陇世家的一批人。这些人,明着在劝谏大隋皇帝,背地里,却是暗笑不止。无他,在和大隋皇帝,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他们此番,毫无疑问会再次获得胜利。当下的大隋天子,虽说已经让储君准备前往山东征兵,但事实会告诉大隋天子,离开了关中,他自己就别想成事。所以,很多人,也都在等着看杨昭的笑话。杨昭却不觉得自己会成为笑话。这几日的时间,臣子在给老杨闹腾,他作为焦点之一,却是在老老实实的做事。首先,是给京师那里,去了好多信件,有给姬妾女眷的,有给房玄龄的,有给来护儿,亦有给东宫属官的。其次,便是辅导杜如晦,将施工标准给完善起来。距离四月末还有三天,尚处于洛阳的杨昭即亲自来了上次来过的工地。按照他的要求,该处工地,于近几日内,完完全全的变了个样子。吃饭,睡觉,养伤,卫生,各分区在工地外围进行了全心划分。虽说没有红砖瓦房,但干干净净的茅草屋还是有的。至于工程进度方面,更是开创性的实施起了三班倒。伙食等诸多方面亦有改进。继而,短短数日内,就看出了成效。同样的人数,相对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杨昭本处工地的效率明显要高上不少。而另一方面,因做工而产生的伤亡人数大大减少。甚至在实行改革后,除了两个重伤员外,再无出现死亡的情况。此事很快就传到了杨广的耳中。行宫内,杨广让内侍将杨昭负责工地,所行之事,全数整理,让之过目,再按照所划分的规章制度,进行比对,心中顿时有了计较。“太子言之有理,这便是事实!可让楚国公他们看看!”当日间,老杨便对太子杨昭发出了表扬,甚至五百金的赏赐。杨昭是个干脆的人,他直接把这五百金,奖赏给了本工地的人。于是,就在五月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杨昭便受到了工地内,数万民夫的忠心。“太子实乃仁厚之人,为我大隋百姓之福!”大家不约而言的给出了这般结论。而后,在老杨的态度下,无论是营造东都的工地,还是修建运河的工地,都尝试着进行了改革。底层民夫的好处是,只要你给他一点好处,那他就会用百分之百的精力,为你做工。故而,整个工地的劳动效率都以可见的速度,有了提升。当杨素发现自己错了,并对杨昭的先见之明,大有感慨时。皇太子杨昭,早已率领千人,往山东而去。他的队伍里,除了五百东宫宿卫,三百后勤补给队伍,另有一百名来护儿给挑选来的中层将领外,余者便是百名今岁科举落选的士子,尤其很多事来源于山东的士子。这群士子,恰是杨昭让房玄龄在京师,以他的名义招揽而来。其中的山东士子,不少人都是出自本地士族,恰是杨昭进行征兵的一大助力。余者,也都识字,恰可用来,做一些文书活儿。而得杨广的命令,来护儿这个大隋军中的定海神针,按照杨昭的私信,也是于关中开始招募新卒。两者合计,于今岁的九月,在辽东集结。并于明年的三月前,正式对高句丽发动进攻。此中的时间安排,相当紧迫。但即便是这样,皇帝杨广还是嫌弃太慢了,就在杨昭请示离开洛阳之前,杨广还将之叫到行宫之内,说道了一场。六月初,杨昭即将抵达山东地界时。远在洛阳的杨广再次启程,他这一次,正是沿着心拓宽的运河,直下江都。而对京师,杨广再次做出了出乎所有人,包括杨昭自己预料的安排。封杨昭长子杨倓为燕王,留守京师大兴!就这样,不过两岁来的皇长子杨倓,在无数羡慕的眼神中,被奉了王。这无疑,再次作为了杨昭的储君地位。一瞬间,让许多对齐王杨暕看好的臣子,纷纷调转了方向,打算好好巴结太子。据闻消息传出的那一日,齐王杨暕于船上,硬生生的喝了一晚上的酒,差点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