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局面
作者:拾新      更新:2023-05-03 02:25      字数:4274
  时间回到三个时辰前,也就是杨昭以房玄龄率大部人马,兵临洛阳城下,洛阳城内,各高门大户遣人出城之时。于洛阳城内的一处院舍内,早先数日潜入的杜如晦,实际正在同数人商议要事。此中数人,包括杨昭的老舅萧国舅,另有齐氏,徐氏等世家之主。关陇世家之中,有于皇太子杨昭反对之人,自有于之相亲投效者。此中数家,即是如此。杜如晦早数日间,得到杨昭密报,亲从江都赶来洛阳,主持事宜,即是为了联系此中世家。而如齐王杨暕,再连同宫卫带走赵王之事,就是这些世家偷偷透露出去的。杜如晦于此的目标很准确,那就是接皇太子之命,仔细甄别后,于来日,以最小的代价,联系这群世家,以之为效力,拿下洛阳城。这里面的重点,是以为数日以来,洛阳城的各个城门之地,或明或暗的为宇文家,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为齐王杨暕信任的宇文智及所掌控。想要解决洛阳城的防护守卫问题,所谓擒贼先擒王。最好之办法,就是擒获宇文智及。而宇文智及非常谨慎,不轻易走出重兵把守的宇文府。杜如晦看待问题,常能把握住关键之点。遂而,强攻宇文府,拿下宇文智及,就成为最有效之办法。如何行以此事,那些投降于皇太子的世家,以背弃齐王杨暕拉拢者,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在这件事上,杜如晦表现的非常胆大,并不惜将自己放入到危险之境。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当皇太子最终还是通过房玄龄的大部分计划,选择进军洛阳,进军长安之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皇太子之决心,大隋旧的时代即将过去,新的明天即将到来。说通俗点,当今陛下,天子杨广是时候退位了!即便其人这次躲过了这次危机,携带数万,乃至于从江南再有召集之众,共计十来万兵士的皇太子杨昭,另以联系关中军队中的某些将领之投效,这天下也当易主。此中之于选择,当然不是他杜如晦之一人选择,而是许许多多人的选择,更是百姓们的选择。有人将之称作为天意,但于更多人来看,皇太子杨昭若是能于此大隋危难之际,以继承大统,此当为顺应民意之举!也就在前几日,即便知晓齐王带着年幼的赵王离开洛阳,而往长安,杜如晦也没有想办法阻止。一是因为当时的洛阳,已经实际为齐王所遣之人控制,便是一般的文武大臣也有软禁,他不能在此之时,暴露个人之存在与目的,以免坏了皇太子之于大事。另一个原因则是在于,便是齐王所行之事,以为大逆不道,但于实际上,却正是符合皇太子的利益。只有齐王带着赵王,到达长安,以行举兵图谋之事,皇太子杨昭,才能更加名正言顺的率部到达。这是什么?这是为皇太子杨昭主动递过枕头,面对这等之事,一眼即能看透真相,看出内在的杜如晦,又怎么会阻止。但于今日今夜时,才是重点之时,也是谋事之关键。没有让杜如晦失望,这一次,便是洛阳投效过来的这些世家,无不拿出了属于他们的诚意。即是调集所能调集的一切人马,于夜间时分,冲击宇文府,以活捉宇文智及,然后大开城门。这一行动,在最初之时,自是遭遇到了宇文府上的人马大力抵抗。但奈何各家集结的人马众多,即是连赶来支援的城内驻军也以抵挡住。最终突破了宇文府的防守,历经周折算是活捉了宇文智及。之后便是带着宇文智及打开城门,迎房玄龄等部先行入城。当房玄龄率大部入城之后,首先自是换掉了城门之将,然后于其余城门之地的反抗之将,以秦琼和单雄信、程咬金之部,各以行进。然后对皇宫,齐王府,赵王府,城中官府,各世家大户之门庭,全都行以包围。这是为了防止再有生乱,所必须做之事。洛阳城外,杨昭于帐中,紧急处理着来自各地的奏报。自己的好弟弟杨暕,为了阻止他兵进洛阳,可以说是废了很多的心思。不仅是于洛阳之地,默默的联系关陇世家大族,再于宇文智及的协助下,拿得了诸多控制权。即如梁郡、东平郡等多地,竟还再联系到了一些叛乱之部,以行滋扰之事。好消息是,大半年以来,杨昭让各地官寺重建的府兵之属,于今次之中,总算是发挥到了应有之效果。尤其有张须陀这支定海神针的镇守,即是大部分再兴之叛乱,也能在最快的时间里得到平定。至于洛阳城内之时,杨昭让房玄龄等,他也在等。于杜如晦的调令,是在半月前就去往的。这多亏王商率领的侦查之部,顺着上次的粮食买卖之事,顺藤摸瓜不断渗透打探,最终挺进了其中之于核心。在抓住相关把柄,一边为父皇杨广去信,一边抓住一些薄弱世家的罪证,以之不得不倒向他这里。所谓恩威并施之下,才能让杜如晦今次顺利成行,进入洛阳行事。在最开始中,杨昭实际是觉得实在不行,以绕道洛阳,只是所需花费时间,就如房玄龄说的一样,他等不起!谁也不知道于中途之内,还会发生什么变端。便是处理完了一些书信,杨昭正打算叫来亲卫,忽见王商和杜如晦一同走了进来。“殿下!”二人即于同时行礼。杨昭先是看向了杜如晦,拉着杜如晦的手,另一只手则是扶起了王商,道:“看来洛阳城已得孤之手,这一次,能这般顺利,全赖克明你,还有子美之情报!”二人急呼不敢。随即,杜如晦先是当面汇报了下杨暕等人离开之细节,以及相关诸事之中,所涉及的几个大世家。便是劝解杨昭,即是此时,也不能妄动这些人。于此,杨昭心中自有分寸,此中诸人诸户,当下确实不能妄动,但并不妨碍将之记录在小本本上。后当以听到王商的汇报,杨昭才彻底放松了下来。“按照殿下之提前安排,如太子妃,及晋王殿下等,已经得到安全撤退,现在已经离开了长安,要不了多久,即会绕道到达洛阳,与殿下团聚。”于家人之间,杨昭自觉这几年太过忽略,所以,其中之于安全,是以他必须保证之事。现在尘埃落定,他可以安心处理相关琐事了。“现在灵武之地,有什么准确消息送来吗?”杨昭继而出言问道。很是显然,他所关心的,正是老杨之于当下安危问题。昨日时,从长安方向传来消息,西北多地之于边军有所变动。这里的变动,依照现在杨昭现有的办法,也难以打探清楚,到底是皇帝老杨之调动,亦或是自己的亲弟弟杨暕之于行为。这便是古代消息的局限性。王商主管情报工作,对此有行商等资源可以借用,自不会一无所知。为杨昭所问,刚刚落座的王商忙前倾身子,汇报道:“回殿下的话,灵武之地,尚无确切消息,而如长安等多地,已经开始加强往灵武西北多郡地驻守,可见齐王,也是打算杜绝有任何消息传出,打算一意孤行。不过,大漠却是有消息传来,这也是下臣方才得到的汇报!”大漠?杨昭抬头,目光微沉。突厥可汗刚刚为老杨斩杀,正当是一片内部混战之事。可就在二十多日前,王商即以得到消息,向之回禀,其中一原本名声不显之王子,脱颖而出,竟有再次于短时间内内,统管突厥之力。很显然,看似平凡简单的人物,并不简单。现在王商说起,难道突厥和今次之事也有联系。这让杨昭不得不想起前数年间,自己的弟弟齐王与突厥人有所干系,老杨震怒,后又在各种原因之下,行三次北伐突厥之事。现在突厥这等外部势力,插手到大隋皇权斗争之中,就算是再怎么简单之事,也会变得不简单。王商“按照大漠传来的消息,突厥人今次正是南下,本奉命回来的护国大将军和左武卫大将军,在未能的天子旨意下,不得不暂时放缓行程,并以向陛下去讯报说明。”杜如晦这几日都在洛阳忙碌,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他几乎于瞬间就想通了其中猫腻。与王商对视一眼后,虽未说什么什么,但帐内的气氛,是越加的沉重。可能连大隋皇帝杨广自己都想不到,皇权之争下,其之儿子,竟会直接联合刚刚被之打退的突厥人,以行其事。由此直接表明,大隋皇帝杨广于灵武周边之所之危险,将越加增大。便在此时,帐外又有走动声音传来,还伴随着说话的嘈杂人生。不一会儿,为侍卫通报,乃是曹国舅,率领一众得以解救的洛阳之文武群臣,来面见皇太子杨昭。齐王杨暕所行之事,经过今夜洛阳之事的发酵,不用两日即能传遍天下。即于皇帝杨广,而今有生命之忧虑,大隋再陷入危机之时。作为皇室正统,天子钦定,天下人认可的大隋储君,太子杨昭自要站出来主持大局。在大义面前,更是在杨昭手握重兵,于数年以来,有诸多军将效命之下,以为旁人者,再如何反对?夜幕下。杨昭以大隋储君,平乱主帅的身份,接见了到来的一行人,然后在一行官吏的请求下,正是踏入洛阳城。大隋皇宫,于今夜却是一片漆黑,即是旁侧在东都修建时,同时修建出来的东宫,同样处于漆黑的笼罩下。杨昭没有选择进入此地的东宫,而是率部,直接进入了驿舍。随即,召见了相助的世家大族主事人,包括连夜面见各部主吏,开始商讨起当下的局势。大兴城。秋日的深夜中,大兴城白日的繁华不再,实际这几日来,无论白天黑夜,整个大兴城,都处于一种严肃氛围之内。无论城内城外,多兵士巡逻。而如普通百姓,很显然也认识到,出大事情了!这等情形,实际在数年前也有见过,正是之前的先帝杨坚,当下的大隋皇帝杨广,登基那几日。像那次一般,这一次,何止是普通百姓之中,人心惶惶,就是官吏之属,亦多担忧。有,或只有某些世家大族,正兴高采烈,因为大隋再换上一个主人,一个更容易把控的傀儡。便是这等少数人的喜悦,也没有持续多久。黑暗中的大兴城,被几批快马给打破了这夜幕下的沉静。“急报!洛阳急报!”洛阳急报!这四个字,如同一股魔力一般,让城门上的守将,心瞬间揪了起来。一刻钟后,此中之于急报,放到了刚刚躺下的齐王杨暕手中。杨暕这几日来,为诸事忙碌,带着浓浓的黑眼圈,显得很是疲惫。他得闻下属传来洛阳之消息,顿心生不妙之感。后在看完奏报所书之后,再也无法忍耐其中愤怒,尤其是恐惧,将信报撕成了两半,大喊道:“来人,去将傅尚书、苏将军,还有王侍郎他们请来。”杨暕念到的这个人,正是他当前成事的主要依靠。现在洛阳一失,也就是将个人所行之事给摆到了明面之上,可见下一步,他之于处境,会越加的艰难。即便大兴城,暂时为之控制在手里,但很难不保证,于某个时间里,大兴城会像洛阳城一样,不攻而破。更让杨暕心里有些害怕的是,在他联系了诸多的势力,并得到诸多关陇世家的支持下,直到现在,灵宝一地的准确情况,依旧没有传来。而从今天中午开始的激战,已经持续到了今日夜间。即是多面围攻之下,面对必胜之局,也早该有详细的结果,送之于手中。但而今仍然没有,遂杨暕今夜失眠,一直睡不着觉。就算是后半夜,天快破晓时,又直接为洛阳军报吵醒,更加睡不着,整个人更处于恍惚之下。“孤这一次,绝不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