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传承(十二)
作者:拾新      更新:2023-05-03 02:27      字数:2206
  杨昭离开了太极殿,杨广望着长子,当朝大隋皇帝的背影,久久没有回神。萧氏不知何时进了殿,来到他之身边,握住了他的手,轻声道:“皇帝走了?”“走了!”杨广低声道,渐渐转过头,看了眼萧氏,补充道:“这些时日,再有朝臣拜访,就说我一心炼丹,无意见之。至于朝政之事,现在有皇帝,以后有太子,大隋国当盛也!”萧氏眉头微微一皱,随即舒展,眼中饱含着复杂之情绪,点头道:“臣妾明白了!”回归大兴宫的杨昭,心情也有轻松。今日面见太上皇杨广,实际是他同之一场谈判。杨昭能感觉到病情越来越重,以做坚持,幸运的话,能渡过今年。但在今年之内,他必须将大部分之隐患消除,以保证接下来的权力平稳过渡。太子杨倓是他长子,也是他这些年来,努力培养的继承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徽、李靖、徐世勣、程咬金等诸多文臣武将,此中亦为之肱骨之臣,忠心可嘉。在将利益完全联系到他这个前太子、现皇帝身上后,已经皇权下的新的利益群体。他也必须保证,这些臣子,将来能全力辅佐好杨倓,以继续未尽之事业。当年于洛阳城外,牵手将年幼的长子杨倓,介绍给将领,只是开始。这些年来,每过一段时间,杨昭以亲自让手下军将,如程咬金、秦琼等人,为之护军统领,实际正是以先期磨合。房玄龄、杜如晦之属,皆以为聪慧之人,知道该怎么做。大兴殿内,刚一坐下的杨昭,将其中之事,稍一理顺,即发现头脑再有晕沉,按照太医之建议,不得不往偏殿休息一会。次日,房玄龄、杜如晦、魏徽,三人陆续入宫见驾。去岁杨昭登基,至当下,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三人的职位,三度提升。为皇太子杨倓师之同时,朝中重臣也能看出,皇帝杨昭重视之外的亲近。也只有房玄龄这些熟悉之人,才知道皇帝为何如此。杨昭之个人昏阙,实际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最先发现之人,故于皇帝之身体一直忧心。杨昭时下三十有二,正以为壮年之时,本不该有此操心,房玄龄等也想相信,是自己多想了。是以在忧虑之外,对劝谏杨昭注意身体。然自今岁以来,皇帝加紧改革步伐,于之前讨论的多想诏令,略过三省,直接下发。则让房玄龄、杜如晦等寥寥知情人,也是最得杨昭信任之人,产生了更大之忧虑。所以,当日间,房玄龄等人被召集入宫,且看到皇帝杨昭拿出一份拟好的旨意,交于手中声,一向稳重的三人,脸上在瞬间变得苍白。天子杨昭一向怀有远略,今日这般,让三位聪慧之人,皆以想到会将发生之事。还没等三人关心问询,杨昭即看着房玄龄等人之变幻脸色,自嘲笑道:“放心吧!朕之身体,还能撑一段时间!只是这些时日,朕感觉有些疲劳,时常做噩梦。梦到最多的,即是有一天,朕如果一觉睡下去,永远醒不来了该如何?”看到魏徽要起身出言,杨昭抬手制止道:“这里面啊,可能有很多是朕结合这些时日的头晕之症,瞎想的。但爱卿,你们想想,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直到大隋,英年早逝的帝王,少吗?朕为帝王,出生即为皇孙,身份之于高贵。和普通百姓相比,更以如此。但在生死面前,无论权贵黔首,实际是以平等耳。朕无惧死亡,但朕也有害怕之事。”杨昭说到这里,站了起来,来到大殿的中央,望向外面广阔之蓝天。其之背影,在房玄龄等人眼中,是如此高大。“朕怕的是,若朕有一天忽然走了。百姓如何?这大隋天下如何?会否乱生?朕心系黎民百姓,便是所有之制度,会否作废?朕之曾经心血,会否荡然无存?”杨昭的声音,在大殿之内回荡。房玄龄、杜如晦等跟随杨昭良久之人,皆能从中听出,天子之于悲愤,是对命运之悲愤,更是对大隋革新路上的障碍之悲愤。杨昭转过身来,开始正面房玄龄等人,目中带着期许,沉声道:“玄龄、克明,与朕跟随良久,从朕为太子即随同。由辽东到江南,由江南到东郡,由东郡到洛阳,由洛阳到长安……朕将汝等当做道友,以革新吏治,开创数百年基业之道友。无论三国魏晋,何以为国家统治之关键,是以为地方大族之于不稳定。想要振新,就必须破旧。汝等能一路相随,无惧威胁,无惧困境,朕心甚慰!”从满目泪水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脸上移开,杨昭看向了魏徽,道:“玄成则为朕之镜也!朕知玄成少苦,但以足智多谋,性情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每有所言,让朕大有收获。常人以镜,正衣冠。但朕以玄成为镜,数年以来,以明得失也!”魏徽嘴巴动了动,但看杨昭继续有话说,以认真倾听。“朕之病情,多有反复,将来若有事。以太子之辅,有劳诸爱卿。朕以为道友,愿爱卿等,也能不负朕。后人若以此论事,朕相信,爱卿等必与朕同列。因为,朕与爱卿等,将一起开创的,乃是在革除陋政之后的新世界!”“微臣等,定不负陛下之意!”房玄龄等人,迅速起身一礼。六月,皇太子杨倓和长孙氏大婚,皇帝杨昭亲自出席,并于长孙家大赏。很快到了七月。长安陷入炎热之内。杨昭实际于大兴殿处事的时间,越来越少。也只是每逢朝会,才以露面。皇太子杨倓,则是完成近一年的六部学习后,时常为皇帝杨昭,召入大兴宫,以辅助处理政事。有时,是杨昭亲自指导。有时,则为房玄龄等人。同样在七月,李世民从外地县令任上,调回了长安。于大兴宫内,得到了皇帝杨昭的亲自召见。在李世民出宫之后,其本人职位得以重新任免,为东宫内舍人,同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一道,辅佐太子杨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