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作者:寒花一梦      更新:2023-05-03 06:00      字数:2337
  ▍作者有话说:算账去了。第35章 .稀罕 [vip]苏湉想问陈行舟究竟去了做什么。可是一问, 自己在他面前撑起来那点儿气势便要没了。“哦?是吗?”苏湉又在陈行舟怀里挣扎两下,这一次挣脱他怀抱,“王爷高兴就好。”陈行舟只笑。他想一想,索性在苏湉耳边低语过几句。苏湉脸上再绷不住, 震惊去看陈行舟, 失语过几息时间问:“为什么?”陈行舟自然而然牵起她的手, 带她离开凉亭。做回木质轮椅里, 陈行舟拉着苏湉在他大腿上坐下, 准备带她回正院。从震惊中回过神, 苏湉欲图起身,被陈行舟揽住腰肢:“一起回去, 我和你仔细说说。”苏湉迟疑,她这样坐在陈行舟身上, 他也会累的。看穿她的心思,陈行舟又说:“让他们推我们回去好了,没关系。”苏湉这才默许了陈行舟的提议。她想着陈行舟方才在她耳边说过的那些话,难以理解。王贵妃为什么要派人刺杀他们,下这种杀手?因为中秋前的那场赏花宴,她救下温玉珠, 坏了陈长敬的“好事”?苏湉想,王贵妃的胆子当真不是一般大。这一桩桩、一件件,也不知……她抬眼去看陈行舟,欲言又止。陈行舟垂眸,表情看起来是轻松的, 谈论起这件事的语气同样轻松:“所以我今天必须出门一趟, 否则这些人不一定查出个什么结果。希望王妃别生气。”苏湉问:“你去成国公府是做了什么?”“也没做什么。”陈行舟笑, “无非是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手里有证据, 他们自然不敢随便糊弄。”毕竟,他若亲自动手,他们这些人心里都十分清楚,他会到做什么程度。苏湉似懂非懂:“证据?”“王爷这些日子一直在府里养伤,几时拿到的证据,我怎么都不知道?”陈行舟笑着“哎”一声:“那日帮我们的那几个人不就是吗?”苏湉记起遇刺当天想要“报仇”的几个山匪。“王爷……”她凝神细想,微微皱眉,“是不是早有所预料?”苏湉有一种事事尽在陈行舟掌握的感觉。未卜先知自是不能的,可事情发生后,他似不费吹灰之力梳理清楚因由。陈行舟听言,轻笑却不语。没有否认苏湉的话,更没有应和。有所预料吗?若指的是有些人盼着他丧命,他确实一直都知道。苏湉等得好一会,没等到陈行舟的回答。再看陈行舟,发现他神色恹恹,她轻轻抿唇,没说话,握住他的手。两个人回到正院。晌午将近,苏湉吩咐准备午膳,复让人把陈行舟的汤药端进来。“王爷,该喝药了。”苏湉端着药碗侧身坐在床榻旁边,轻声说道。陈行舟偏头,伸手从苏湉手中接过药碗,一声不吭,仰头将药汁一饮而尽。苏湉懵懵看着他。“王爷怎么不要我喂了?”从陈行舟手中接过药碗,苏湉看一看,碗里空空荡荡,一滴药汁也不剩。陈行舟说:“我可以自己喝药的。”苏湉一脸纠结搁下了药碗。她当然知道王爷可以自己喝药……身上受了伤,但胳膊没有受伤,如今勉强能下地,喝药自不成问题。“嗯。”苏湉闷闷应他一声,“我晓得。”“还有呢?”陈行舟本是记起旧事,心中有些闷堵,是以没有逗弄着苏湉慢慢喂他喝药的兴致。然而见苏湉这般反应,不觉嘴角扬起,手指轻捏她下巴,凑上前去盯住她漂亮的一张小脸孔看。苏湉眼睫轻颤,没听明白陈行舟的话,愣愣问:“什么?”陈行舟笑,又往前凑过去一点,含住她的唇。药汁苦涩的味道在唇齿间蔓延。一个吻结束,重新分开,苏湉眼中茫然之意更甚。陈行舟指腹摩挲着她的唇瓣:“别对我这么好,我会舍不得放手。”苏湉还是听不懂。为什么要放手?不是约定好要一直在一起吗?她安静望着陈行舟的一双眼睛,脑海中琢磨着他说出这样一句话的理由。是……因为觉得把她卷入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里面吗?苏湉有点儿理解陈行舟为何突然心情低落了。真心爱护一个人,怎么会希望带给她伤害,怎么会愿意和舍得看她因为自己而陷入一些纷扰中?“王爷。”苏湉沉吟中唤他一声。陈行舟收回手,指腹残留温软触感。苏湉踢掉绣鞋上得床榻,靠在他身边说:“其实我是一个很怕麻烦的人。”“明明和王爷成亲的时日不长,遇到的事情却不少,并且一件比一件要不简单。这么多的麻烦,很难不让人觉得困扰,尤其王爷这一次重伤,叫人提心吊胆。”陈行舟便知道苏湉想说什么了。他掌心捂住她的嘴巴,看她一眼问:“午膳的桂花小圆子有我的份吗?”苏湉摇头,抓住陈行舟的手,咬一口他的手指:“没有!”“原是王妃想和我共用一碗。”陈行舟悠悠道,“王妃喂我,这也不错。”苏湉记起自己最初是打算冷一冷陈行舟,让他知道她很生气的。不知不觉被他带跑了。“不喂。”苏湉又抿了下唇,“王爷能自己喝药便能自己用膳。”陈行舟笑:“那我喂你。”他在苏湉耳边轻哈一口气,说,“当作我惹王妃生气的赔罪。”谁稀罕呀。饭来张口而已,苏湉想,谁稀罕。后来,云苓和雪茶将午膳送进里间,床边摆上小几,饭菜都搁在小几上。而只有一碗甜而不腻的桂花小圆子,最终是两个人吃完的。最后的一口甜汤下肚,苏湉舔一舔嘴唇。唔,王府厨娘的手艺又更好了。·睿王府里,苏湉和陈行舟又是闹别扭又是和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事情。成国公府和徐相府却因为陈行舟来过而鸡犬不宁。陈行舟手里是否真的有证据,他们并不清楚。但有一件事,他们却是都清楚的:一旦睿王认定自己和睿王妃遇刺一事与他们有关,有没有证据根本不重要。当年——他们记起有人出卖机密军情,致使睿王险些葬身边关的那件事。彼时没有证据,那一府的人已葬送在他手里。虽然后来查明他们确为敌国奸细,但是这等行事做派与手段,谁都惹不起。何况,皇帝陛下因为那件事与他特权,允他先斩后奏。